动态拆分技术是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一种主要途径,近几年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动态拆分技术是将拆分反应与现场消旋化反应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拆分反应进行的同时,通过现场发生的快速消旋化反应,使慢拆分反应的对映体完全消旋化,并通过快拆分反应转化另一(非)对映体的反应产物的过程.动态拆分技术在理论上可以获得产率100%的光学纯的单一对映异构体.通常说来,实现高效的动态拆分技术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并能与拆分反应条件兼容的消旋化反应条件.本文概述了动态拆分技术(动态动力学拆分和动态热力学拆分)及其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实例.
作者:张艳艳;尤启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药物膜通透性是影响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药研发初期对药物膜通透性进行筛选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的有效途径.体外评价方法因具有快速、简单等特点已成为药物膜通透性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两相分配法、色谱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测定法、光学传感器测定法以及平行人工膜通透性测定法等体外测定方法在药物膜通透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峥;郑枫;丁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人类80%的肿瘤类型中,PLK1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该激酶很少表达.临床治疗中,该激酶的过度表达是多种肿瘤不良预后的标志之一.PLK1抑制剂可以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多个阶段产生作用,如阻碍中心体成熟、纺锤体形成和胞质分裂等,从而诱导分裂混乱、扰乱周期进程并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对PLK1的研究是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不同化学结构类型的PLK1抑制剂的临床前研究及若干化合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孔凯来;卢帅;高毅平;杨培;唐伟方;陆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研究款冬花乙酸乙酯部位(FF-EtOAc)对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抗炎机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模型,分别用Griess法、ELISA、Western-blot法检测NO的释放、TNF-α和IL-6的含量、磷酸化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显示在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中上述检测指标均显著提高.而FF-EtOAc和阳性对照组水杨酸钠均能抑制LPS诱导的活化RAW264.7细胞释放NO,能浓度依赖性抑制TNF-α和IL-6产生并且能显著抑制NF-κB家族P-65的磷酸化.研究证实FF-EtOAc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炎症的病理过程;据此推测FF-EtOAc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位点与NF-κB激活的调节有关.
作者:徐玲杰;李聪;张勉;戴岳;黄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Endostar)壳聚糖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形态、体外释放、体外活性及Endostar结构的完整性进行考察.制得的Endostar壳聚糖纳米粒载药量为(10.5±1.1)%,包封率为(81.3±1.8)%;平均粒径为137 nm,为球形结构;体外释放10 d累积释放达到80%.凝胶电泳实验说明Endostar结构完整,制备与释放过程结构均未被破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实验说明Endostar纳米粒仍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作Endostar的载体,制得的纳米粒具有合适的粒径及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作用,不会破坏Endostar 的结构,同时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
作者:许向阳;李玲;王青松;刘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研究肌醇硫酸酯铝对大鼠乙酸烧灼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乙酸建立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将1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肌醇硫酸酯铝高、中、低剂量组、达喜组和奥美拉唑组.各组于给药后的第3、8天分别处死16只大鼠,其中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8只测定胃溃疡指数、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肌醇硫酸酯铝会增加EGF、EGFR、bFGF、TGFβ、VEGF的表达,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肌醇硫酸酯铝可以预防穿孔的发生,降低胃溃疡指数,提高溃疡抑制率,同时可降低MDA含量、提高组织中的SOD活性及NO含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肌醇硫酸酯铝治疗胃溃疡的机制可能与促进EGF、EGFR、bFGF、TGFβ、VEGF的表达,降低MDA含量,提高组织中的SOD活性及NO含量有关.
作者:刘晶;孙莉;丁亚军;林娜;舒斌;朱崇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研究乌索酸对A59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MTT方法检测乌索酸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用Westrn blot方法检测乌索酸对COX-2表达水平及MAPKs的作用.结果表明,乌索酸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能抑制COX-2的表达及ERK的激活,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与乌索酸协调抑制COX-2的表达.乌索酸能够抑制LPS刺激后A549细胞中COX-2的表达,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ERK的激活.
作者:王劲松;沈晶;张婷;唐聪;任天年;奚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甘草次酸的3位羟基和30位羧基通过脂肪链连接基团引入硝酸酯结构片段,合成了9个新的NO供体型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4a~4f,8a~8c).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磁共振氢谱确证.体外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作者:申利红;张奕华;赖宜生;罗旭馨;袁胜涛;张陆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获得可溶性聚乙二醇(PEG)化紫杉醇,制备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氨基酸衍生物,并通过氨基酸连接臂将PEG连接到紫杉醇上,获得了具有特殊连接臂的PEG化紫杉醇.PEG化紫杉醇水溶性较天然紫杉醇提高了约1 000倍,且对MCF-7和SGC-7901等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研究结果显示:PEG氨基酸衍生物对紫杉醇的化学修饰能够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并保留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此类PEG氨基酸衍生物可以用于设计具有特殊连接臂的紫杉醇前药.
作者:田法;金宇灏;陈阳建;高向东;姚文兵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根据文献查阅、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推测绛红色小单孢菌中gntⅠ和伊纽小单孢菌sisⅠ为3',4'-双脱羟基酶基因.通过克隆得到gntⅠ和sisⅠ,随后将其构建到pET30a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实现异源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该蛋白亲水性图谱、空间结构及活性域进行分析、预测.基于同源建模得到三级结构,推测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肽段40~60,100~120处可能为该酶活性中心.此研究为该酶进一步功能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国华;洪文荣;饶以群;樊伟明;朱宝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验证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和钙拮抗剂CPU86017改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心衰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SD大鼠均分为5组:正常组、ISO组、药物治疗组(3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皮下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1 mg/kg,10 d),其中3个治疗组于第10,11天分别皮下注射:氨基胍(30 mg/kg)、CPU0213(30 mg/kg)和CPU86017(4 mg/kg).结果发现,ISO组,内皮素受体A(ETA)、iNOS、衰老蛋白p66Shc、ε型蛋白激酶C(PKCε)、瘦素受体(OBRb)、NADPH氧化酶p67phox、瘦素(leptin)mRNA或蛋白表达均上调,药物治疗后对这些异常均有逆转.CPU0213和CPU86017均通过抑制内皮素受体和氧化应激及下调p66Shc和PKCε等相关分子表达,减轻ISO引起的心衰.
作者:成于思;戴德哉;季晖;戴茵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蒙古黄芪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用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逐差(△EH0MO)法预测的目标化合物活性强弱顺序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在表征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方面,该方法可能会为预测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提供参考.
作者:苏彦雷;张骥;蒋建勤;林克江;沈剑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a(VEGF6a)的抗肿瘤及其抑制外周血管生成活性,采用两次加端PCR技术,将VEGF6a片段的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通过GGGS柔性片段融合,连接至pET28a载体,构建GFP-VEGF6a(GFP6a)融合肽E.coli表达菌.GFP6a融合肽通过乳糖诱导表达和肝素亲和树脂精制得到.建立皮内和皮下移植型肝癌ICR小鼠模型,验证了VEGF6a抑制肿瘤外周血管及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GFP比较,GFp6a 200 mg/kg组和20 mg/kg组均明显抑制肿瘤外周血管生成,抑制H22肝癌细胞体内生长,瘤重抑制率分别为70.9%和56.1%(P<0.01).本研究显示,VEGF6a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孟雨菡;刘素丽;张会勇;曹荣月;范晓旭;范豪;刘景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研究采用乙醇注入均质法制备盐酸奥昔布宁醇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用动态光散射测定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态;水平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其大鼠离体皮肤经皮渗透量.蛋黄卵磷脂、乙醇、盐酸奥昔布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5%和5%时,制备的醇质体平均粒径为(98±12)nm,包封率为(48.1±1.4)%.各种盐酸奥昔布宁制品24 h的经皮渗透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5%)、除去游离药物的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2.4%)、物理混合物(盐酸奥昔布宁5%)、无水乙醇(盐酸奥昔布宁5%)、质量分数为45%的乙醇溶液(盐酸奥昔布宁5%).研究表明醇脂质体是盐酸奥昔布宁经皮给药系统的良好载体.
作者:沈丹丹;张涛;黄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为了寻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并探索不同基团修饰对苯甲酰胍与曲美他嗪偶联物活性的影响,将苯甲酰胍的4位通过亚甲基与曲美他嗪进行偶联,并在苯环的3位引入不同的取代苯甲酰胺基,设计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过IR,1H NMR和MS确证.体外血小板肿胀模型(PSA)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9b和9c抑制Na+/H+交换器-1(NHE1)的IC50分别为2.55和2.80 nmol/L,其活性是卡立泊来德(IC5o=12.1 nmol/L)的4.7和4.3倍.
作者:杜萍;张迪;张国敏;任淑娟;龚国清;徐云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在中药穿心莲主要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的12位引入N-酰基氨甲基,合成一系列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在甲醇钠作用下,穿心莲内酯(1)与硝基甲烷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重排生成12-硝基甲基-14-去氧穿心莲内酯(2),再以锌粉盐酸还原硝基生成12-氨基甲基-14-去氧穿心莲内酯(3),后以HOBt和EDC催化缩合羧酸反应生成一系列目标酰胺(4)以及与磺酰氯反应生成磺酰胺(5);制备的穿心莲内酯衍生物(4a~4n和5a~5c)的结构经质谱和磁共振谱分析证实.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显示制得的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较弱;12位引入较长亲水基团可能会导致抗肿瘤活性降低.
作者:徐冲;王峥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建立化妆品中醋酸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曲安西龙、地塞米松和醋酸地塞米松等非法添加物的LC-MS/MS同时测定方法.化妆品经酸化甲醇(冰醋酸调pH为4.0)超声提取,正己烷除脂净化,HPLC-MS//MS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60∶40),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18(150 mm×2.0 mm,5μm).方法学试验表明:本方法可作为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常规分析方法.
作者:田媛;冯舒丹;黄美花;张尊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甲壳素/壳聚糖是来源丰富的天然有机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应用广泛.本文重点综述了甲壳素、壳聚搪及其衍生物的止血活性及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列举了一些已市售或正在研制中的甲壳素/壳聚糖基止血敷料.此外,甲壳素/壳聚糖的特殊衍生物(如硫酸化衍生物)具有截然相反的抗凝血活性,因此亦对其抗凝血衍生物的研究近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程沁园;张家骊;夏文水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