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048
  • 国内刊号:32-115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5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特拉匹韦双环吡咯烷中间体的合成新工艺

    对特拉匹韦的双环吡咯烷中间体开展合成新工艺研究:以3-氮杂双环[3.3.0]辛烷盐酸盐(9)为起始原料,通过亚胺基氯代、碱性消除、磺酸化、氰化和酸性水解等一系列反应得到外消旋体(3αR,6α 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羧酸盐酸盐(4).游离化合物(4)后,通过对亚胺进行Boc保护、化学拆分、羧基的叔丁酯化、亚胺的脱保护、成草酸盐等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S,3αR,6α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叔丁酯草酸盐(1),总收率约26.4%.本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光学纯度易于控制,适于进行工业化放大生产.

    作者:石予白;王艳芳;马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还原响应荧光探针的研制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和胞质中的还原环境,对载体在细胞胞质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首次合成了同时具有FRET效应和还原响应性的新型荧光探针偶联物:3-羧酸-7-羟基-香豆素-硫-硫-异硫氰酸荧光素(CHC-SS-FITC).以脂质体为模型载体,制备了荷载荧光探针偶联物的脂质体,并评价了探针偶联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和还原响应性.以巨噬细胞为模型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考察了载药纳米脂质体在巨噬细胞中稳定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新型荧光探针偶联物CHC-SS-FITC,由于同时具备FRET效应的高灵敏度和还原环境触发式响应的强抗干扰能力,克服了传统表征手段的不足,为纳米载体在细胞胞质中的稳定性表征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赵泽恺;王璐;薛敬伟;张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旋奥硝唑及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采用手性色谱LC-MS/MS法同时检测左旋和右旋奥硝唑,比较研究左旋奥硝唑[(S)-ONZ]及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S)-ONZ-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并监测是否发生手性转化.结果表明,大鼠单次iv给予25,50,100 mg/kg(S)-ONZ及等物质的量(S)-ONZ-P后,(S)-ONZ-P在SD大鼠体内迅速转化为(S)-ONZ,平均转化时间介于1.57~3.86 min.两组大鼠血浆中(S)-ONZ的t1/2分别为2.04~2.31h;2.02~2.51 h;AUC0-∞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呈线性动力学过程.(S)-ONZ,(S)-ONZ-P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显著差异,且二者均不转化生成(R)-ONZ.

    作者:肖亚楠;孙建国;万萍;王广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节风酸性多糖的纯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制备肿节风酸性粗多糖(SGP-C),采用优化的纯化条件(pH为9,H2O2浓度5%,温度50℃,时间3.5h)获得SGP-O,再经过Sephaeryl S-400分子筛纯化获得纯品SGP-2(纯度大于98%),得率为0.35%.测定了SGP-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GP-2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50为(87.06±11.76) μg/mL,仅为阿卡波糖IC50(338.9±46.86 μg/mL)的25%.初步动力学研究表明其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可逆抑制.

    作者:郑颖;刘玮;张珍珍;高向东;姚文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型哌嗪类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在苯乙酮的苯环部分进行结构修饰,通过引入哌嗪基团,设计并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哌嗪类苯乙酮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分别采用MTT法和滤纸片扩散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Ⅱ1不仅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还对铜绿假甲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8.33 μg/mL,1.04 μg/mL),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泽伟;万春平;郑喜;姜圆;饶高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Ⅵ.均三唑-酰腙甲硫醚衍生物

    为寻找氟喹诺酮羧基等排体的优化方法,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用功能酰腙链作为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均三唑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C-3均三唑酰腙硫醚衍生物17个(6a ~6q),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并评价其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同时,酰腙修饰基芳香环上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供电子基的活性,尤其是苯环带羧酸基的化合物其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这提示等排体修饰基羧基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作者:陈淑敏;黄文龙;胡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CD44受体靶向及pH敏感寡聚透明质酸-缩酮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利用组氨酸将母体材料寡聚透明质酸和pH敏感材料薄荷缩酮连接,制备了具有pH敏感和CD44受体靶向的寡聚透明质酸-缩酮载体,用1H NMR和ESI-MS进行结构表征,并初步考察了寡聚透明质酸-缩酮载体材料胶束的制备、电镜形貌特征及pH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合成了两亲性的寡聚透明质酸-缩酮载体,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电镜形态为类球形,粒径100 nm左右,并且具有一定pH敏感性.因此,寡聚透明质酸-缩酮可作为新型CD44受体及pH敏感肿瘤靶向载体.

    作者:连胜男;孙京芳;孙考祥;刘万卉;陈大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不同价态铬的含量

    为了深入研究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是否含有铬元素以及铬元素的价态,采用EDTA与三价态铬螯合、HPLC法,测定了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三价态铬、六价态铬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Dionex IonPacTMCS5A(4 μm×250 mm)柱,流动相为10 mmol/L无水硫酸钠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2 nm.在所建立的方法中,三价态铬和六价态铬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2~40.0 μg/mL,Cr(Ⅲ)线性方程为A=3.96×104 c-1.78×104(r =0.999 1,n=8);Cr(Ⅵ)线性方程为A=1.00×105c +2.97×104(r =0.999 5,n=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8.7%.本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三价态铬和六价态铬的含量.

    作者:孙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U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胶囊中4种成分的含量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心可舒胶囊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HPLC法采用Thermo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速为1.0mI/min;UPLC法采用Acquity T3 C18(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流速为0.5 mL/min,流动相均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均为30℃,检测波长均为287 nm.结果显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葛根素与相邻峰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9,99.4,98.9,101.4(HPLC)和100.3,100.6,99.1,100.7 (UPLC).两种方法测定的4种成分的含量一致,但UPLC法梯度洗脱程序较HPLC法简单.

    作者:赵振霞;刘永利;王敏;冯丽;耿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含查尔酮结构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增殖活性

    基于活性亚单元拼接原理,将查尔酮分子片段拼接到香豆素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查尔酮结构的香豆素衍生物;以苯乙酮和对甲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克莱森-施密特缩合、溴代、环合、消除等反应制备得到24个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ESI-MS确证.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HepG2、DU145及A549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抗增殖作用,其中lc,Ⅱb,Ⅱc和Ⅱd对HepG2和A549的抗增殖作用较强,IC50分别为2.05 ~9.16 mol/L和3.48 ~ 10.81 mol/L,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作者:刘文虎;常晋霞;张建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洛伐他汀仿生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体外靶向性及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

    以洛伐他汀(LT)为模型药物,用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质组分制备洛伐他汀纳米脂质体(LT-NLC),考察了LT-NLC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以及结晶行为.将LT-NLC体外和HDL孵育获得载脂蛋白(apo)制备LT-NLC-apo(代表NLC体内起主要作用的组分),评价其体外逃避巨噬细胞吞噬和靶向到泡沫细胞的能力,并对其进行了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T-NLC为球形或者椭圆形的粒子,粒径(14.6±2.0) nm,Zeta电位(-32.3 ±0.4)mV,包封率(96.2±1.3)%.体外研究显示内源性的LT-NLC-apo能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并靶向到泡沫细胞,药代动力学数据进一步证明LT-NLC可有效逃避吞噬,延长体内循环时间.不含蛋白的仿HDL组分的NLC有望成为传递亲脂性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到泡沫细胞的有效工具.

    作者:陈瑶;谷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型号微晶纤维素对微丸成型的比较研究

    以微晶纤维素(MCC)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适合以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物料性质以及建立微丸成型性预测指标.选择两种型号的MCC,考察其微观结构;采用液塑限测定仪和物性测试仪分别测试湿软材的液塑限、硬度、黏性、弹性、黏聚性、回弹性等物理性质,考察和比较MCC101与MCC102微观结构、吸水性能、质构特性等.结合挤出滚圆法制丸优处方,优选出可以表征制剂软材特征物理性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二者都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吸水性,而MCC102的多孔性与大孔体积特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储水性能.二者的液塑限与质构分析测试参数在各自优处方含水量下具一致性,其液塑限值都在20%以上,锥入深度、硬度、黏性、黏聚性、弹性和回弹性都分别在3.0~5.0 mm、20 000 ~ 30 000 g、-100~-200 g/s、0.3 ~0.4、0.30 ~0.35和0.2 ~0.3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液塑限、TPA测试等评价方法对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数据化的准确表达,预测是否适合挤出滚圆制丸,从而为微丸制备提供量化指标.

    作者:郭金秀;程娟;谢俊;黄春玉;周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在抗肿瘤方面疗效突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科学家对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如何增加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纳米脂质体的靶向性、优化制备条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郭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抗菌肽研究进展

    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滥用,耐药细菌感染已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现有抗生素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这一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冰;李博;周长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尾两栖类抗肿瘤肽的研究进展

    无尾两栖类动物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功能复杂,是发掘天然抗肿瘤肽的巨大资源库.本文主要概述了无尾两栖动物中抗肿瘤肽的组织分布、分类、理化性质及主要作用机制,为开发两栖类动物多肽有效成分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徐跃;岳继萍;杨仙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研究进展

    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为山麦冬的基原植物之一.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转移、增强免疫、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药理活性和安全性评价等进行综述,进一步阐明短葶山麦冬皂苷DT-13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张媛媛;宁华蓉;戚进;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