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青钱柳三萜化合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采用混合脂肪酸(FFAs)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脂肪变性模型.MTT法筛选出无细胞毒性的青钱柳三萜化合物,通过检测其对胞内三酰甘油(T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筛选出具有良好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的青钱柳单体化合物4[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 TUA].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 TUA 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 HepG2 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 TG、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SOD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AD (P)H醌氧化还原酶1 (NQO-1 )的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TUA可降低FFAs诱导的HepG2 细胞脂质堆积和TG的含量,减少ROS及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同时升高SOD的活性.此外,TUA还能增加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 和NQO-1 的表达.当同时加入TUA和Nrf2抑制剂鸦胆子苦醇干预后,HepG2细胞内TG、ROS和MDA含量增加,而SOD的活性和HO-1 、NQO-1 的表达下降.实验结果表明,TUA可能对NAFLD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的激活有关.
作者:赵梦鸽;杨慧敏;蒋翠花;张健;殷志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改进右旋雷贝拉唑钠的制备工艺,简化合成步骤,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获得稳定可行的生产工艺,以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基]硫代]-1 H-苯并咪唑为起始原料,以钛酸四异丙酯和L-酒石酸二乙酯为手性催化剂,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对其进行不对称氧化得到右旋雷贝拉唑,精制后与氢氧化钠成盐得目标化合物,收率为79%,产品HPLC纯度99. 6%以上.目标化合物经NMR、IR、元素分析、LC-MS确证其结构.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周期短,操作步骤简单,产品收率和纯度得到提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春来;罗宏军;姜琦;李国贤;顾国庆;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建立一种新的溶出度检查方法,以更好地模拟药物在体内的溶出行为,用于评价药物制剂间的质量差异.选择尼莫地平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流通池溶出仪,依据体内外相关性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溶出方法,用于考察国内尼莫地平片仿制药与其原研药溶出行为的一致性;并使用桨法溶出仪,以常规的四条溶出曲线法作为对照,评价了新溶出方法的区分效能.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新溶出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体内相关性,并且能更好地揭示药物制剂间的质量差异.该研究将进一步为流通池法评价药物在体内外相关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辉;赵悦清;蒋妮谚含;程泽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了完善与强化对替比培南酯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建立替比培南酯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从替比培南酯的合成路线入手,分析并合成其中可能存在的5 种有关物质:P1、P2、P6、P8、P9,并经1H NMR和MS确证.纯度经HPLC确证在95%以上.合成的有关物质可以作为替比培南酯药物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原料易得、操作简单.
作者:郭伟;解春文;王文笙;郑德强;何淑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研究.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的一维红外谱图显示两者均具有芳香类物质,挥发性物质及糖苷类物质.两者不同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差异较为明显,尤其在970~800 cm-1范围内的自动峰数量和峰强的差别明显.在石油醚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5 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有7个自动峰,且峰强大于紫花地丁;在氯仿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长萼堇菜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紫花地丁则出现4个自动峰,二者峰强差别较小;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出现了4个自动峰.同时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红外谱图中紫花地丁强峰的出峰位置在1 467 cm-1处,而长萼堇菜强峰出峰位置在1 384 cm-1处,可以将二者区分开.研究表明,一维红外光谱与二阶导数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实现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区分鉴别,该法准确可靠,为紫花地丁及其他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贺雨馨;孙志蓉;曲继旭;程丽丽;朱南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谷氨酸脱氢酶可在NAD(P)H辅因子协助下催化α-酮戊二酸和谷氨酸之间的转化,是氮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于基因组BLAST分析预测,吸水链霉菌5008(S5008)中SHJG_7666 是谷氨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对SHJG_7666蛋白进行了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系统发育树及同源建模结构分析显示SHJG_7666 具有保守的谷氨酸、α-酮戊二酸结合域以及经典的GXGXXG二核苷酸结合基序,其活性中心由Lys60,Lys78,Asp120催化功能位点及Ser36,Gly38,Gln119,Asp166,Asn300,Ala330谷氨酸、α-酮戊二酸结合位点组成,属于Glu/Leu/Phe/Val脱氢酶家族;体外生化实验显示,其催化α-酮戊二酸转化为谷氨酸的适pH和温度分别为7. 5和37 ℃,对底物α-酮戊二酸Km为(25. 3 ±9. 1 )μmol/L, kcat为(3 ±0. 8)×10 -5s-1.本研究验证了SHJG_7666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功能,揭示了其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为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SHJG_7666进行分子设计以提高其催化活力,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对宿主氮代谢进行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璋敏;巢佳佳;冯雁;李谦;崔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沃拉帕沙(vorapaxar)是一种新型蛋白酶激活受体1 (PAR-1 )拮抗剂,可抑制凝血过程.氘代沃拉帕沙作为内标可满足临床样品分析检测的需要.本文以未标记的沃拉帕沙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缩合、酯交换和氢氘交换4步反应首次高效地合成以D8为主的氘代沃拉帕沙.所有中间体和终产物均经过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确证,所制备氘代化合物[D8]沃拉帕沙满足内标化合物的使用要求.
作者:黄雨;刘保民;刘戌时;张寅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利用Western杂交检测自噬标记物LC3Ⅱ和p62的表达是评价细胞自噬活性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作用于不同靶点的细胞自噬调节剂对LC3Ⅱ和p62表达的影响,分别利用以mTOR依赖或非依赖方式活化细胞自噬的雷帕霉素或海藻糖、抑制自噬起始的3-甲基腺嘌呤、抑制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的巴弗洛霉素A1 以及抑制溶酶体酶活性的E64d和pepstatin A处理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杂交检测LC3Ⅱ和p62的表达.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增强LC3I向LC3Ⅱ转化,促进p62 降解,而海藻糖仅引起LC3Ⅱ表达的上调;阻断细胞自噬过程各个阶段均导致LC3Ⅱ和p62 堆积,并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提示尽管LC3Ⅱ和p62均为自噬标记物,但不同的调节剂对其表达的调控存在差异.
作者:魏砚明;任晋宏;栾智华;王永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夫西地酸的有关物质.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150 mm×4. 6 mm,3. 5 μm),以甲醇-乙腈-水-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夫西地酸有关物质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ESI-TOF/MS)测定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组成,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ESI-MS/MS)测定子离子特征,解析鉴定有关物质的结构.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夫西地酸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并鉴定出19 个主要有关物质,其中1 1 个为欧洲药典规定的已知有关物质,8个为未知有关物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有效地分离鉴定夫西地酸中的有关物质,为其存储条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梁方梅;倪悦泠;王璐;杭太俊;宋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获得真核表达的重组人胎盘生长因子2(PIGF-2)纯化蛋白样品,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重组人PIGF-2 酵母表达载体pPIC9K-PIGF-2,电转后筛选阳性克隆,经甲醇诱导表达、肝素亲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蛋白纯化样品,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为重组人PIGF-2纯化蛋白,表明该法可用于制备分泌表达的hPIGR-2.
作者:梁小庆;闫鹏飞;刘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开发罗汉果苷ⅢE的简易制备方法,为开发罗汉果苷类甜味剂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罗汉果苷Ⅴ为探针筛选糖苷水解酶库,获得了能够区域选择性合成罗汉果苷ⅢE的CPU-GH17,通过考察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建立了CPU-GH17的高效可溶性表达条件:0. 4 mmol/L IPTG、15 ℃和12 h.在此基础上,针对反应pH、温度、酶量、底物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系统优化,终确定pH 6. 0、45 ℃、3 U/mL酶、5 mg/mL底物和20 h时,罗汉果苷Ⅴ可以完全转化成罗汉果苷ⅢE.本研究成功地开发了基于CPU-GH17的罗汉果苷ⅢE的酶法合成新工艺,并验证了其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作者:陈玲;陈依军;王淑珍;吴旭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了打破HER2自身蛋白的免疫耐受,产生高效的免疫应答,利用遗传密码扩充技术,将免疫原性氨基酸对硝基苯丙氨酸定点引入到HER2片段的第5、26、79位,获得了含有对硝基苯丙氨酸的HER2突变体.通过镍亲和色谱柱,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原型和突变体 HER2 分子.对 HER2 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NO2Phe79HER2 能够在C57BL/6小鼠体内产生高滴度的交叉性抗体.免疫小鼠的抗血清能够识别具有完整HER2受体胞外区的SKBR-3 细胞,并通过ADCC效应裂解HER2高表达的HER2+B16F10细胞.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2Phe79 HER2可以作为靶向HER2的肿瘤疫苗候选分子.
作者:何羽;田浤;戴鑫;姚文兵;高向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探讨微小核酸miRNA-29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iR-29a模拟物及miR-29a抑制剂分别上调和下调miR-29a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R-29a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7. 1 数据库预测miR-29a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法验证miR-29a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结果.结果表明:miR-29a可显著促进MCF-7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Targetscan软件预测 HBP1可能为miR-29a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29a靶向 HBP1 基因的3′-UTR区.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R-29a下调了HBP1 蛋白水平的表达,而mRNA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揭示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miR-29a通过下调HBP1,从而使乳腺癌细胞获得高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乳腺癌的转移.
作者:吴悠;汤婷婷;朱琴华;金亮;潘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了定量测定依卡倍特钠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依卡倍特磺酸乙酯(杂质Ⅰ),参考文献方法合成依卡倍特磺酸乙酯.采用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与核磁共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结构.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酸调pH至3. 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照梯度:0 min 50%B,4 min 50%B,12 min 80%B,16 min 80%B,16. 1 min 50%B,20 min 50%B进行洗脱,柱温40 ℃;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化-MS/MS选择反应监测.杂质Ⅰ的线性质量浓度范围为4~150 ng/mL,且线性关系良好(r=0. 999);低定量限为4 ng/mL;杂质Ⅰ的进样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良好,耐用性良好.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依卡倍特钠原料药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依卡倍特磺酸乙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丁希颖;吉小龙;李博;毛白杨;严方;狄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乏氧是多数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抗肿瘤药产生耐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高压氧或是血液代用品递送O2至肿瘤部位或是设计能催化肿瘤内源性H2O2分解产生O2的治疗方法,提高肿瘤组织中的含氧量,改善肿瘤乏氧环境,有助于肿瘤治疗.此外,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设计乏氧应激释药型纳米递送体系,提高靶点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缓解肿瘤乏氧微环境以及肿瘤乏氧微环境响应型纳米靶向递药体系进行详细综述,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肿瘤药提供方法学借鉴.
作者:梁金来;徐巍;殷婷婕;霍美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对于OA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镇痛药,虽能改善OA症状,但不能阻止OA的进展.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OA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中药有效成分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分泌、改善软骨基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失衡、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调节雌激素水平等方面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防治OA的研究进展,以期为OA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晗;张媛媛;潘立;陈正东;薛漓轩;余伯阳;寇俊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蛋白质的Neddylation修饰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参与Neddylation修饰的酶在肿瘤中的水平高于正常邻近组织,因此Neddylation修饰与肿瘤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目前Neddylation修饰已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靶标.全球首创的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的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衰老以及自噬,并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机制发挥显著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蛋白质Neddylation修饰和其参与肿瘤细胞周期、凋亡、衰老、自噬、血管生成及免疫细胞调节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靶向Neddylation修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清梅;王淑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肝纤维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药物溶解度低、无肝脏特异性及易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大量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及靶向治疗策略被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载体及修饰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主动靶向策略,为设计安全高效的肝纤维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肝纤维化的高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范倩倩;邢磊;乔建斌;张程璐;姜虎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