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048
  • 国内刊号:32-115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5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布地奈德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处方设计与优化

    优化布地奈德直肠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剂处方.采用冷法配制凝胶溶液,反转试管法测定胶凝温度,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以及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的用量进行优化,并考察在大鼠体内的胶凝情况,以Franz扩散池法考察释放性能.确定的优处方为布地奈德0.002% ,HPMC 0.93% , P188 2.00% ,P407 18.31% .优化确定了布地奈德直肠用原位温敏凝胶的制剂处方,其能够在直肠广泛与黏附,并长时间释放药物.

    作者:沈婷;陈林;谢兴亮;张正爽;许小红;张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Anisopus mannii叶的化学成分和抑制黑色素生成活性研究

    采用硅胶、ODS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Anisopus mannii的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β-acetoxylup-20(29)-ene (1),1-acetoxy-2-isopropyl-1-tridecene (2),rutin (3),3,6′-diferu-loylsucrose (4),3-O-β-D-glucopyranosyl-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28-O-[ α-L-rhamnopyranosyl-(1→2 )-β-D-glucopyr-anosyl] ester (5),conduritol A (6),hoyacarnoside I (7).同时采用B16细胞为黑色素抑制的筛选模型,筛选了所有化合物的黑色素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性.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活性,其中化合物5显示出优活性[30 μmol/L给药浓度,黑色素含量:(27.4 ± 3.5)% ,细胞存活率:(54.9 ± 5.6)% ],可以作为美白剂进一步开发.

    作者:叶峰;吕青林;祝婉芳;冯锋;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体外代谢及稳定性研究

    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MS)和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UPLC-MS/MS)考察阿德福韦混膦酯衍生物阿德福韦单L-硫代异亮氨酸乙酯、去氧胆酸丙酯(Q3-I2)的稳定性及体外代谢产物,将Q3-I2和对照药阿德福韦酯与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空白血浆和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UPLC-MS/MS和UPLC-QTOF-MS分别测定各孵育体系中的化合物剩余质量浓度和肝微粒体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并通过底物消除法计算半衰期和清除率.化合物Q3-I2在胃肠道中稳定,延长了血浆、肝微粒体半衰期,同时能降解出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通过UPLC-QTOF-MS正负离子模式共检测到8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水解、氧化、乙酰化、葡萄糖醛酸化反应.

    作者:杨洋;李静;肖涛;李韬;傅晓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

    建立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minoglycoside RP 18 (4.6 mm × 150 mm,3 μm),以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6 g,加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用磷酸调节pH至1.5)-乙腈(77∶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西索米星峰与其相关物质及降解产物均分离良好.西索米星在0.010 024~1.002 4 m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Y=4.210 2×106X+9.107 0×103, r=0.999 9,n=7),检出限0.6 ng(相当于0.000 1% ),定量限2 ng(相当于0.000 4% ),回收率在99.1% ~100.9% (RSD<1.0% ,n=9).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能够用于硫酸西索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较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专属性更好,缩小了结果的置信区间,节省检验时间.

    作者:侯玉荣;范青峰;史孙亮;袁耀佐;张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研究白藜芦醇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活性氧试剂盒分析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以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经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白藜芦醇可以诱导DU145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提高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使Bax/Bcl-2比值升高,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以升高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从而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DU145细胞发生凋亡.因此,白藜芦醇可能通过ROS-线粒体途径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

    作者:李伟;许学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千层纸素A改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探讨千层纸素A(oroxylin A,OA)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与模型组相比,OA给药组[25、50、100 mg/(kg·d),每组8只大鼠,灌胃给药8周]可剂量依赖地改善大鼠心力衰竭的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脏射血分数有较大改善,心脏功能指数明显恢复,心脏彩超及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提示心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如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脑钠肽等在OA给药组均显著下调.进一步利用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发现,OA可通过抑制AKT1-RPS6KB1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细胞自噬.实验结果表明,OA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的自噬来改善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导的大鼠心力衰竭.

    作者:王晶晶;田晨光;张金盈;张继佳;吴照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盐酸柯诺拉赞的胚胎-胎仔发育毒性

    柯诺拉赞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沃诺拉赞-的结构类似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其用于孕期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针对此,考察灌胃给予盐酸柯诺拉赞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及进行伴随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将孕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3.8 mg/kg注射用环磷酰胺)和盐酸柯诺拉赞低、中、高剂量组(20,60,200 mg/kg),在妊娠期(gestation day,GD)6~15时经口给药,GD 20时处死大鼠.观察并记录大鼠母体在孕期体重、增重及耗食量,有孕的子宫、胎盘总重、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死胎和吸收胎数等,活胎的外观、身长、体重以及其骨骼和内脏的发育情况.同时检测盐酸柯诺拉赞在卫星组孕鼠血浆中原形和代谢产物的浓度及其在孕鼠和胎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发现,高剂量(200 mg/kg)组动物GD 10~16的耗食量、体重及体重增加值均小于溶剂对照组(P<0.05);同期,中剂量(60 mg/kg)组动物体重及增重方面也有相似变化(P<0.05).高剂量组胎鼠顶臀长度明显较溶剂对照组短(P<0.05),高、中剂量组胎鼠产生的骨骼发育变异情况也较溶剂对照有明显增加(P<0.05).在20~200 mg/kg剂量范围内,单次给予盐酸柯诺拉赞后的原形药物在孕鼠血浆内cmax呈线性动力学特征.此外,盐酸柯诺拉赞及其代谢产物均可透过胎盘屏障,且胎鼠体内的脏器分布趋势与母体相近.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在胎鼠体内均以肝脏含量高.在本试验条件下,20 mg/kg的盐酸柯诺拉赞未对母体和胎鼠发育产生明显毒性.而60和200 mg/kg剂量下所产生的致畸作用可能与药物可透过胎盘屏障有关.

    作者:蔡鸣;舒斌;邵卿;袁艳娟;张玉堂;乔红群;刘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共晶技术提高黄芩素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采用混悬液结晶法制备1∶1物质的量比的黄芩素-咖啡因( BE-CA)共晶,以提高BE的溶出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示扫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等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共晶为区别于BE及CA的一种长针状晶体新物质.溶出试验表明BE-CA共晶的溶出度均显著高于BE晶体及其与CA的晶体混合物.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与BE相比,BE-CA共晶缩短BE及其活性代谢物黄芩苷(BI)的达峰时间( tmax),并显著提高了BE及BI的峰浓度( cmax)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极大地提高了黄芩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周生研;张博文;魏元锋;钱帅;张建军;高缘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建立生物样品中呋喃丹及其代谢物呋喃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分析法,研究两者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灌胃给予大鼠4倍LD50(44 mg/kg)浓度为1.8 mg/mL自制呋喃丹混悬液,死亡后分别于0,12,24,48,72和96 h取材,HPLC-MS/MS法测定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胃壁等检材中呋喃丹及呋喃酚含量.结果显示,死后0 h呋喃丹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肺、肝>肾、脾>心脏、心血、脑,并逐渐从胃壁、肺及心血向肝、肾、心及骨骼肌中转移.而呋喃酚在大鼠体内分布如下:胃壁>心血>肝、肾>脾、肌肉、肺、脑>心,心血、心、肝、脾、肾中的呋喃酚浓度死后显著上升(P<0.05).呋喃丹的降解及呋喃丹在不同组织间的扩散迁移共同导致了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组织浓度的死后变化.本研究建立的呋喃丹及呋喃酚组织含量HPLC-MS/MS检测方法及获得的死后分布规律可作为呋喃丹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并且为全面正确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提供方向.

    作者:张文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富硒黄芪提取物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为探索富硒黄芪提取物(extract of selenium-enriche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ESAM)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作用.用STZ制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ESAM和吡格列酮干预T2DM模型大鼠;观察各组情况,并于造模前、造模后记录体重和空腹血糖(FBG);第4周末,收集各组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ELISA检测血液中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磷酸化IRS1(p-IRS1)、核因子κB抑制子激酶β(IKKβ)、磷酸化IKKβ(p-IKKβ)、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血液中 FBG、 CHOL、 TG、 LDL、 TNF-α、 IL-6、 CRP、 IL-1β 以及肝脏中 p-IRS1、p-IKKβ、p-JNK显著上升;药物干预后,吡格列酮组、ESAM可逆转模型大鼠体重及上述细胞因子和蛋白的变化.综上可知ESAM可通过降低T2DM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游离脂肪酸(FFA)的升高,降低周围组织中IKKβ和JNK磷酸化活化,进而激活胰岛素通路,改善T2DM的IR作用.

    作者:李永荣;程涛;王永胜;李钦;高博;贺云;白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5-苄叉基噻唑并均三唑酮)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为发现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方法,用稠杂环噻唑并均三唑酮作为培氟沙星(1) C-3羧基的生物等排体,芳甲叉基为其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12个新的C-3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评价了它们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相当.因此,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作者:姜亚玲;李珂;黄文龙;胡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吲哚吡啶基吡咯烷通过抑制AKT-mTOR阻滞MDA-MB231乳腺癌细胞周期

    探索吡咯烷衍生物的螺旋吲哚化合物二吲哚吡啶基吡咯烷(Di-indolyl pyrrolidine,DIPRD)对人乳腺癌 MDA-MB231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使用CCK-8 法检测DIPRD对 MDA-MB231 细胞的毒性剂量;使用 DAPI/EdU双染法检测MDA-MB231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蛋白AKT、mTOR和凋亡相关蛋白p53、MDM2的磷酸化水平以及DNA修复酶PARP的水平. DIPRD在12.5、25、50 mg/mL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活力,下调EdU阳性细胞数量,增加G1期并减少S/G2期细胞数量,下调p-AKT(Ser473)、p-mTOR、p-p53、cyclin D1 和CDK4 水平并上调p-AKT (Thr308),p-MDM2及Cleaved-PARP水平. DIPRD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发挥周期阻滞作用.

    作者:颜亮;昝嘉伟;冯遵永;马金珠;徐蕾;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血小板及其膜的仿生递药系统研究进展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固有成分,在机体各类生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血小板及其膜的仿生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血小板及其膜仿生递药系统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血液循环时间长和体内靶向性强等优势.本文介绍了基于血小板及其膜仿生递药系统的特点、种类、载药方式及应用,以期促进血小板及其膜仿生载体在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徐剑培;徐群为;王晓琪;辛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017年中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进展(下)

    综述了我国国内学者于2017年在天然产物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主要原创性研究成果.文中所选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较新颖的结构和/或较显著的生物活性.据此,共选取2017年度发表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共计122篇文献中的139个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对它们的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了介绍.

    作者:杨国勋;熊娟;胡金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胰岛素和GLP-1类似物长效化策略研究的新进展

    胰岛素类似物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常用药物.胰岛素和GLP-1都属于内源性多肽,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等优点.但传统胰岛素药物起效慢,作用时间短,且存在低血糖风险;而GLP-1因为肾脏清除和体内酶的代谢,半衰期很短,二者都不能稳定且持续地控制血糖.因此,对胰岛素和GLP-1进行长效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肽药物长效化策略以及临床评估数据等方面出发,对已上市以及在研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型长效化胰岛素和GLP-1类似物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承业;黄文龙;钱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介导的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研究进展

    间隙连接是哺乳动物细胞间由间隙连接蛋白组成的通道,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Cx43)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的间隙连接蛋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x43与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替莫唑胺是目前治疗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对其耐药并导致疾病进展,Cx43在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患者对替莫唑胺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Cx43的结构与功能、替莫唑胺耐药产生的机制、Cx43介导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的研究进展及以Cx43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化合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胶质瘤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覃虹锟;桂艳萍;王亚菁;赵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对缺血后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从细胞凋亡、兴奋性毒性、氧化和硝化应激、炎症反应、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肠道菌群以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基础进行综述,并揭示其相互交织的信号通路机制,寻找可以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为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樊文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方式和发病机制与人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且鸭乙肝病毒的天然宿主容易获得、价格低廉、感染成功率高,因此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药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在应用于药物筛选时,该模型容易获得,感染成功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药理学研究中,该模型能够持续维持高水平的病毒DNA复制,并且能够出现明显的肝脏损伤表型,可以反映不同机制药物的药理药效作用.而在病理机制研究中,该模型则具有完整的病毒生命周期,且在感染动物肝脏细胞中可检测到cccDNA,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的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本文对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病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汪纪楠;施伟;宋伟;张亚琦;张寅生;徐宏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近6年全球心血管药物研发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IntegrityTM数据库,获得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全球在研的12 906项心血管药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近6年心血管药物研发的概貌、靶标、作用机制、专利信息、上市信息等多项指标,提示了心血管药物近年研发的特点,为相关新药研发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教授获得2018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11月17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在广东中山市举行颁奖仪式,奖励获得2018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和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的专家.陈香美院士和赵继宗院士获得吴阶平医学奖,孔令义、王拥军、王琳、毛颖、李太生、朱立国等6位教授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