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来,我们自拟芎柴汤治疗本病50例,并与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10例,女40例;年龄大45岁,小14岁;病程短2年,长15年.对照组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大48岁,小15岁;病程短2年,长16年.100例患者按方药中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偏头痛辨证分型标准[1],分为风邪入侵、痰浊中阻、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四型.其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的内容[2]:长期反复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间歇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有偏头痛家族史,伴局灶神经体征者除外器质性疾病,即可作出本病诊断.
作者:杨斌;杨俊龙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自1995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腱消方内服治疗腱鞘囊肿患者150例,经用药1~3月,结果110例治愈(囊肿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35例好转(囊肿缩小,患处轻压痛及酸胀感,自觉无力感减轻),5例无效(囊肿无明显变化,余症亦无改善).其法:取虎杖、淮牛膝各15g,威灵仙、连钱草、野蔷薇根各20g,当归10g,红花5g.每日1剂,水浸1小时后分2次煎服.如治王某某,男,27岁.1999年8月4日诊.
作者:肖东;徐小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自1995年9月起,采用足部按摩配合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病7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72例,均系在急性发作期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49例;年龄小15岁,大76岁,平均54.2岁;病程短1天,长30余年.单纯性眩晕29例,伴恶心呕吐33例,伴耳鸣耳聋,听力减退10例;初发者20例,反复发作者52例.以上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明确诊断,排除颅脑占位病变及脑血管病变可能.
作者:金灿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疏肝清热法治疗慢性胃炎属肝胃郁热型者80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所观察的80例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在26~64岁间,平均43岁;病程1~30年不等.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病理确诊,其中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40例,病理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伴糜烂18例,伴胆汁返流15例,伴消化性溃疡22例,伴轻、中、重度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45例.HP阳性55例.单纯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不伴糜烂、胆汁返流、溃疡、萎缩、肠化等者,因复查胃镜意义不大,故不列入本组病例中.中医辨证均属肝胃郁热型,临床以胃脘胀痛、痞闷,或胀痛连及两胁,嗳气为主症,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作者:陈嗣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47例,获效满意.47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3~47岁,病程10天~半年.基本方:紫草、茜草、丹皮、赤芍各15g,白茅根30g,黄芩、桑白皮各10g.加减:急性发作期面部红肿,加猪苓、六一散各15g;痒甚,加白鲜皮30g,苦参10g;大便干,加全瓜蒌30g,川大黄6g;出现脓疱者,加银花、连翘各30g,败酱草15g.
作者:吕会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我们自1988年采用推拿加中药蠲痹通络饮验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经CT证实,并与临床诊断相符合,其中侧方膨突730例,中央膨突130例;突出部位:L3~L426例,L4~L5460例,L5~S1316例,L4~S1双突出58例.其中男性540例,女性320例;年龄20~61岁,平均36岁;病程短12天,长2年,平均3个月.均以腰痛为主症,伴单下肢窜痛754例,伴双下肢窜痛106例.
作者:顾理中;邵惠中;沈斐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自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自拟旋覆化瘀汤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并设西药常规治疗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均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①发病与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有关;②起病突然,腹痛为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阵发加剧;③大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④舌质淡或有瘀点,脉细数或弦紧;⑤血、尿淀粉酶升高,B超检查提示:胰腺水肿,甚或有渗出性改变.同时除外占位性病变和明显梗阻性病灶.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中男性4例,女性9例;对照组中男性7例,女性11例.
作者:陈岭易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自拟眩晕宁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气虚血瘀型眩晕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45~78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并经脑血管多普勒、脑CT或颅脑MIR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6例,脑梗塞者1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25例,高血压性脑病者2例.合并有糖尿病者9例,高血压病者18例,冠心病者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胸闷隐痛或心悸气短,头痛如刺,半身轻瘫,口渴多饮.舌淡紫或有瘀斑,脉细弦而涩.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血不荣脑.
作者:蒋浩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诊籍者,医案也,是记录临床辨证治疗实际情况的书面材料,备以查考.所以临证治病务必详细记录,如何辨证,如何用药,经治过程,有否转机,有否恶化,一一记录在案,既对病员负责,又便于自己总结得失,成功者为经验体会,失败者为错误教训,对医者均有所获益.余虽不才,但行医40余载,教训亦不少,兹举数案,难免乎疏漏,贻笑于大方.
作者:陆拯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降糖愈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9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2岁,平均61.5岁;病程半年~2年44例,2年以上6例;单纯蛋白尿12例,伴下肢浮肿28例,肾病综合征7例,氮质血症3例.对照组48例,一般情况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作者:段玉环;秦守杰;尚建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我们在2000年4月至7月应用伸筋丹胶囊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并与追风透骨丸治疗30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典型的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且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②有反复发作史;③排除因其他原因而引起腰痛者;④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44岁19例,45~65岁11例;病程1年以下9例,1~4年13例,5~10年6例,10年以上2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44岁14例,45~65岁16例;病程1年以下10例,1~4年11例,5~10年6例,10年以上3例.
作者:吴亚山;郭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唐宋前治中风,主用大、小、西州续命诸汤,延绵七八百年,为治风准绳.然至金元戛然而止,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持一说,视心火、气虚、痰热等为中风症结,后世翕然相从,遂论治改观,以为中风乃心火、痰热、肝风之证,断无辛燥益火之理,迄亦七八百年,医者辄以羚羊、黄芩、钩藤、竹沥辈为治风常规,与古方冰炭迥别,遂视续命诸汤为砒鸩,习俗相沿,无人或稍疑焉.而诸文献则续命汤犹虚设,令后学持疑,不知古方之义及其所由来也.
作者:潘华信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对我院中医科因消化性溃疡住院和门诊的178例患者的舌象观察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胃镜的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78例,男性98例,女性80例;年龄19~67岁;病程短2个月,长20年.全部病例均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胃镜检查中发现合并有食道及胃其他疾病者除外.
作者:俞亚琴;石喜之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饭后适当散步,可促进消化,放松身心,使人精力充沛,这是人所众知的.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宜饭后散步.例如,肝炎患者饭后就不宜散步.因为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其治疗原则均以静养和食物疗法为主.静养可减轻肝脏负担,并为肝脏带来较多的营养,从而加速肝脏功能的恢复.如果肝炎患者在饭后活动过多,使其血液流向四肢,进入肝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使肝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以致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同样道理,病后虚弱者以及各种急性炎症患者,饭后均不宜散步,以免血液流向四肢,减少胃肠道的血液供应,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局部组织的修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方法:吃香蕉后,用小汤匙将香蕉皮内的软膜刮下,用手指捏成糊状.将脚洗净,再将香蕉糊涂于脚趾患处,每日1次.2次即显效,连涂十几次即可基本治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大多数人煎药,都以为煎得越浓效果越好.其实并非如此,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根据近发布的一项报告报道,儿童时期患有不明原因周期性腹痛(RAP)者比其他儿童在成年时更容易出现焦虑性疾病.匹兹堡西部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临床研究人员评估了儿童时期患有RAP史的28名青年,其精神卫生问题和躯体性症状的发生率.用28名在儿童时期曾做过扁桃体摘除术的成人作为对比组,结果发现以前曾有RAP者更容易发生焦虑症和躯体疾患.此外发现RAP组经常使用抗精神类药物,且社交功能低下.研究者因此认为,儿童期周期性腹痛与成年时的抑郁症有关,儿童期周期性腹痛比成人期的腹痛更可能是精神问题的一个预告因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①早晨6时至7时:细胞的再生活动此时降至低点,而由于水分积聚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这时会出现眼皮肿胀.早晨的保养要应付一天中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如灰尘、日晒,所以应选择保护性强的日霜.对于晨起出现眼睛浮肿的人,不妨选用能增强眼部血液循环、分解积于眼部的毒素及收紧眼袋的眼霜.②上午8时至12时:肌肤的机能运作接近高峰,组织抵抗力强,油脂腺分泌也为活跃.由于皮肤承受能力好,此时可做面部、身体脱毛除斑脱痣及去除霉丘疹等美容项目.③下午1时至3时:人体的器官反应迟钝,身体也逐渐疲劳,皮肤易出现细小皱纹.这段时间如要使肌肤有生气,可额外用些精华素、保湿品、紧肤面膜等.④下午4时至8时:人体反应开始加快,肌肤对美容用品的吸收率增强.这段时间适宜到美容院进行皮肤保养,如有条件还可以配合健身操、蒸气浴等活动来加强皮肤对美容护肤品的吸收功能.⑤晚上8时至11时:血液中的白血球增加,体温下降,人体易产生水肿、发炎,故不宜做美容护理活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在我国人口比重10%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和患有各种疾病的老人已有数千万,老年痴呆患者已超过500万.调查显示:老年痴呆多半与行为(即生活方式)有关.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是指不吃早餐、食盐多、看电视过久、饱食贪睡、少运动、久开空调等.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近报道,糖尿病妇女绝经后易骨折.研究者研究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明显下降,发生骨折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2倍,而Ⅱ型糖尿病妇女发生骨折危险是正常人的1.7倍.此外研究一开始就发现糖尿病患者骨折率高,研究过程中发生骨折的人也较对照组多.骨折率高低还与胰岛素、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有关.研究人员提醒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妇女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避免摔倒.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前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医药研讨会上,来自协和医科大学、空军总医院等的专家告诫说,随便购买和使用减肥药品及减肥保健品的做法并不安全,更不能盲目加大剂量,以免引起中毒.他们建议那些急于减轻体重的身体肥胖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减肥.据他们介绍,目前市场上盛行的减肥药物可分2大类:即中枢神经作用药物和非中枢神经作用药物.在我国,前者以芬氟拉明和西步曲明为常见,其中芬氟拉明因有可能引发心脏瓣膜疾病,而早在1997年就在美国被全面禁止使用,西步曲明则也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当慎用.至于非中枢神经药物奥利司他,主要是作用于胃肠道,阻断部分膳食脂肪的吸收,其不良反应基本为胃肠道反应.医学专家认为,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长期的行为治疗和药物控制相结合,逐步改变饮食、生活和运动习惯.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小儿体质稚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而致感冒等诸病发作频仍,治疗方药则往往由于太过辛温,每致汗出热退而复热,辗转缠绵,汗愈出,阴愈伤,阳愈浮,从而变症百出,而发热不休.三豆饮一方由黑豆、黄豆、绿豆组成.其中黑豆有滋水涵木之功,绿豆可清热解毒,黄豆则有养中助土之力,合用可起到扶正祛邪、平调阴阳的作用,实为小儿久热不退之良方.多年来笔者试用三豆饮加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高热多例,常能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余日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服二剂后,热退痛止,液生舌润,恢复健康。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本草学考证发现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三科植物,因其品种来源不同,则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适应症和成分、药理与毒理等也各异.了解这一点,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1 本草考证的思考考证表明: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皆为木通科木通;<药性论>首称木通;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木通有别,但不明确,<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为毛茛科川木通;宋以降,通草、木通混称;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但李时珍提出复古名仍称通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山木通、小木通、大木通等,为毛茛科木通;而马兜铃科关木通在古书中未见具体描述,直至<东北药用植物志>一书始有记载,故关木通是近代医药书上用为木通之一.
作者:马红梅;张伯礼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