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眩晕68例,并与西药治疗42例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大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Da Costa综合征、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在临床和病理方面均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证治准绳>之十味温胆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玲;曹明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临床上,常遇哮喘患者因服用含糖皮质激素药物而演变为顽固性激素依赖性哮喘,欲撤掉激素较为困难.笔者在2002年~2004年门诊期间,运用六味地黄丸合参蛤散参治疗4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9例对照,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孝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0年8月~2002年7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恶性肿瘤患者经化疗后,常出现外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化疗难以完成,易并发严重感染.笔者从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人参养荣汤为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42例,并与单用西药利血生片治疗的42例对照,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其在临床上仅有尿频尿急症状,并确切排除尿路有细菌(含结核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的症状.目前西医对此无特效疗法,笔者辨证采用益肾调肝通淋饮治疗本病36例,并与口服西药舒乐安定、谷维素治疗的32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从2003年9月~2004年9月采用<温病条辨>宣痹汤治疗辨证为湿热型的弱精子症4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泉盛;陈代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在2001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60例,并与西药治疗56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HD-91肝病治疗仪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它运用血液动力学及电场牵拉原理,配合中医经络学,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肝脏血流变指数,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我院采用肝病治疗仪加常规保肝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并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德军;李太平;谢东文;闫东;王晓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补阳还五汤源自<医林改错>,笔者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并与弥可保片治疗2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临床观察小儿乳房异常发育症是儿童性早熟表现的一部分.性早熟是指女性8岁前、男性在10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病变.性早熟可分为两种,即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前者是指出现的性征和个人的性别一致,除了第二性征出现较早外,同时也有性腺的成熟和性功能的表现,即女性有排卵、男性有精子的成熟;后者是指仅有第二性征出现,而无性腺成熟现象,其性征的表现可以和个人性别是同性的,也可能是异性的.
作者:毛玉香;雷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夹脊穴多针深刺加电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8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补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使用自制石斛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雪华;朱海涛;叶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病毒性肺炎是儿科为常见的病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诊疗和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无特效治疗.笔者自2005年1月~2005年7月对12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并与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的90例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健鸿;兰志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靖胆汤是我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筛选出的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的药理学作用,我们进行了靖胆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斌;俞晶华;李春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痛风Ⅰ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80例,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活血通络法,采用痛风Ⅰ号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痛风定胶囊治疗,疗程为8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3%,且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痛风Ⅰ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作者:杨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抗支清肺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免疫学分析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以抗支清肺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退热、咳嗽消失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8、CD4/CD8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支清肺汤治疗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它可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而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胡家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干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等的皮,功擅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通络、祛风消斑.该药性凉味辛,气薄味厚,以皮达皮,上通下达,内清外透,人气分可化湿滞,走血分能消瘀斑,用治诸多皮肤顽疾,收效颇佳.
作者:朱树宽;郭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肌筋膜劳损的一种.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为5个腰椎的活动中心,是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时的枢纽.腰部活动时,其所承受的杠杆作用力大.由于第三腰椎横突长,故其两侧横突所受牵引力大,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腱膜承受的拉力亦大,损伤的机会也多.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采用推拿手法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9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妙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近年,笔者采用中药外洗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70例,并与单用功能锻炼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连伟;翁良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困扰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它可以是许多疾病的继发症状,在颈椎病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正骨手法为主治疗颈性失眠95例,并同期与口服镇静催眠药思诺思片对照,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晓彬;项玉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笔者自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电视X线透视下经皮穿针配合中医3期辨证用药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安华;潘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自2004年1月~12月用了哥王片口服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和四肢骨折67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钦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现在比较通行的<注解伤寒论>版本主要是汪济川校刻本和赵开美刻<仲景全书>本,近代都曾有影印或铅印版本发行,有的还多次再版或重印.笔者对两个版本<注解伤寒论>的序文进行了比较,并将近代影印、铅印的<注解伤寒论>单行本序文同其所据版本进行了对照,以便大家在阅读<注解伤寒论>时,能够对序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序文正确判断其版本.
作者:王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临床方法学,其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越来越被世界临床医学界重视,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己被医学界公认为对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计划、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方法学[1].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在注意个人临床经验的积累上,也十分重视医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积累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结合中医学传统方法,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自身优势,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2].
作者:陈勇毅;竹剑平;盛增秀;王英;江凌圳;李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近几年来,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急性白血病,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略陈管见,请高明指教.
作者:李万庆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