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7693
  • 国内刊号:33-1210/R
  • 影响因子:0.87
  • 创刊:198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6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全国性科技期刊
  • 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新疆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对CIA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治疗作用.方法 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片6 mg·kg-1)、准噶尔乌头及其3种炮制品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牛Ⅱ胶原乳剂和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CIA模型.各组于造模致炎后灌胃给药,连续6周.观察各药对CIA大鼠关节肿胀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2、SA、TNF-α的含量.取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行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率、血清IL-2、SA、TNF-α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大鼠关节滑膜炎性病理变化显著;②与模型组比较,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可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率、血清中IL-2、SA、TNF-α含量(P<0.05或P<0.01);③与模型组比较,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可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的炎性病理改变.结论 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赵翡翠;李杰;吴超;卢军;李娟;聂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粉防己碱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TET)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14只裸鼠右后腿背侧皮下接种BIU-87移植瘤细胞后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7只)和25 μg·mL-1 TET治疗组(7只).接种1个月后开始,每3 d一次于肿瘤局部注射给予PBS或TET,每3d测量1次肿瘤大小;RT-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Western-blot分析survivin、Capseae-3蛋白表达.结果 TET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6.6%.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TET能明显下调移植瘤Bcl-2 mRNA的表达,上调Bax mRNA的表达(P<0.05); 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TET处理后survivin蛋白出现明显下调,而Capseae-3蛋白的表达上调明显(P<0.05).结论 TET能够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与下调Bcl-2、survivin和上调Bax、Capseae-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永生;赵诚;胡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芪参健骨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液流变和小鼠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考察芪参健骨颗粒对股骨头坏死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小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血流变试验: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测量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值.微循环实验:ICR小鼠分为空白组,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采用多普勒微循环仪考察各组小鼠微循环.结果 芪参健骨颗粒能调节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血流变,低、中剂量药物具有较好的调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各剂量给药组均能促进小鼠耳部微循环.结论 芪参健骨颗粒能明显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血流变和促进正常小鼠微循环,从而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章建华;尹华;李昌煜;林婷;王知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香椿子总多酚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香椿子总多酚(TSTP)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周龄Wistar大鼠50只,SPF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TSTP低剂量组和TSTP高剂量组.正常组在左后肢足垫部皮下注射0.1 mL生理盐水,其余组在左后肢足垫部皮下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诱导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致炎后第8天开始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10 mg·kg-1)、雷公藤甲素组给予雷公藤甲素(20 mg·kg-1)、TSTP低剂量组给予TSTP(35 mg·kg-1)、TSTP高剂量组给予TSTP(70 mg·kg-1),1次·d-1,连续灌胃21 d.大鼠于致炎前(d0)、致炎后第4,8,12,16,20,24,28天(d4,d8,d12,d16,d20,d24,d28)分别在足容积测量仪上测定右侧(非致炎侧)足容积,d4,d8,d12,d16,d20,d24,d28与d0足容积的差值即为该时大鼠足趾肿胀度.后一次灌胃结束2h后,处理大鼠,同时摘取胸腺和脾脏组织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于踝关节上方0.5 cm剪取踝关节,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形态学的相关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STP降低了脏器指数、足跖肿胀度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组相比,TSTP高剂量组脏器指数、足跖肿胀度无明显差别;与TSTP高剂量组相比,TSTP低剂量组脏器指数、足跖肿胀度较高(P<0.05).结论 TSTP高,低剂量各组均能够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足趾肿胀度、降低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改善踝关节病理组织形态.TSTP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艳丽;陈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LC测定红曲黄酮片中总蒽醌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曲黄酮片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 以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乙腈-0.1%磷酸(25∶40∶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色谱峰分离度良好,大黄素在11.50~115.04 ng、大黄酚在12.24~122.40 ng、大黄素甲醚在4.87~48.71 n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大黄素为100.6%,大黄酚为101.4%,大黄素甲醚为97.7%.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红曲黄酮片中总蒽醌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樱红;汪瑾;胡磊;熊英;罗金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菌消炎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抗菌消炎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并验证.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对抗菌消炎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试验.细菌的计数方法为低速离心-培养基稀释联用法;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为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检验.结果 抗菌消炎胶囊对细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方法用于抗菌消炎胶囊的质量控制有效、可行.

    作者:霍昕;刘波;刘建华;高玉琼;黄顺菊;岑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以克拉霉素为内标,色谱柱:Alltech Alltima(2.1 mm×100 mm,3.5μm);流动相:0.1%甲酸溶液-乙腈(45∶55);流速:0.2 mL·min-1;柱温:30℃.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罗红霉素母离子[M+H]+m/z 837.5,子离子m/z 679.2,内标克拉霉素母离子[M+H]+m/z 748.5,子离子m/z 590.2.结果 罗红霉素线性范围为0.10~20.00μg·mL-1,低检测限为0.01 μg·mL-1,3种浓度的相对回收率为100.8%~103.1%,日内、日间RSD均<5.9%(n=5).生物等效性研究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55±9.552)%(P=0.5%).结论 该方法专属、灵敏、快速,适用于罗红霉素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王峰;贾飞;高素英;李会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LC测定盐酸洛美利嗪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盐酸洛美利嗪胶囊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001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波长225 nm.结果 盐酸洛美利嗪与各主要杂质及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杂质峰均分离良好,盐酸洛美利嗪在17.04~153.40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回收率为99.8% (RSD=1.12%,n=9),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盐酸洛美利嗪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李煜;郑金琪;郑国刚;洪利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氯沙坦50 mg·d-1和缬沙坦80 mg·d-1,4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分别增加剂量至100 mg·d-1和160 mg·d-1,疗程8周.观察2组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 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疗效相似.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为首选降压药.

    作者:吴世君;包自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或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A组)、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B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6 min步行距离(6MWD)、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和心脏指数(CI).结果 2组均能增加6MWD,降低mPAP和PVR,提高CI,且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疗效更显著.2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优于西地那非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鲁惠敏;梁新亮;张传军;刘煜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目的 综述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进展.方法 分析、整理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对过程分析技术在中药生产及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并对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结论 过程分析技术将对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薛云丽;孙启泉;王君莲;张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荟萃分析氨甲环酸治疗特发性月经过多的疗效

    目的 系统评价氨甲环酸治疗特发性月经过多文献的质量,荟萃分析氨甲环酸治疗特发性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 全面收集关于氨甲环酸治疗月经过多的相关文献,并根据改良Jadad量表严格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 4.2荟萃分析软件分析比较氨甲环酸与安慰剂、孕激素类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共有8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其中英文文献7篇,中文文献1篇.优质文献的比例为87.5%.氨甲环酸与孕激素、非甾体类等止血药物均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特发性月经过多患者的月经量.但在月经量减少程度、治疗有效率、患者自我感觉改善的比例上,氨甲环酸的效果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及其他药物组.氨甲环酸并不改变患者的经期长度,且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低于孕激素类药物.结论 氨甲环酸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月经过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数量偏少,且中文只有1篇,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待更大样本量研究的验证.

    作者:沈岚;刘玲;蒋希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我国肿瘤科临床药师的发展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肿瘤科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状况,为不断拓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有关肿瘤科临床药师工作文献52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分布特点.结果 不同年度时间段,有关文献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文献分布在26种生物医学期刊, 其中《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医药导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师》为刊载临床药师工作相关文献的核心期刊;文献中研究方法主要以综述和实践报告为主,其中临床药师实践类文献2010年以后明显增多.结论 自2000年以来,我国肿瘤科临床药师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肿瘤科临床药师实践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建立临床药师有效培养路径及其药学服务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王增;翁琳;程斌;戚雅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热门诊2011年2月-2012年1月接诊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对抽样获得的6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CRP采用QuikRead CRP快速分析仪检测.结果 611例患者中CRP增高394例(占64.5%),其中肺炎患者占16.50%(65/394),而在CRP正常的217例患者中,肺炎占4.15%(9/21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当CRP值>30 mg·L-1时,约有1/5的患者诊断为肺炎,CRP值> 50 mg·L-1时,约有1/4的患者诊断为肺炎.CRP值增高对肺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7.84%,阳性预测值是16.50%,阴性预测值是95.85%.结论 在发热门诊,CRP水平与CAP的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阴性预测值较高.

    作者:涂银萍;王久伶;王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自身交叉试验

    目的 观察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选择56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的交叉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RI)用量、体重指数(BMI)、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相似,而优泌乐50组餐后血糖控制优于诺和锐30组,且HbA1c水平更低,RI用量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泌乐50白天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诺和锐30夜间低血糖发生较多(P<0.05).结论 优泌乐5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均疗效肯定,但优泌乐50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存在优势,胰岛素用量更少,且夜间低血糖事件较少.

    作者:曾朝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11年嘉兴市纳入国家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9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观察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长情况、血液血象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增长量在疗程为24月时达到高值(204.32±124.15)μL-1;不同基线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长有所不同,<200 μL-1基线组各疗程治疗效果均较好(P<0.01),≥200 μL-1基线组6月以上治疗效果较好(P<0.05);不同基线组在疗程为12月时CD4+T淋巴细胞增长存在差异(P<0.05),≥200 μL-1组治疗效果好于<200 μL-1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空腹血糖(Glu)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胃口改变、恶心呕吐和皮疹,不良反应主要反生在治疗初3~6月.结论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效果显著,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

    作者:罗建勇;向泽林;夏中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流化床制备盐酸普萘洛尔微囊工艺

    目的 优化盐酸普萘洛尔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流化床制备普萘洛尔微囊,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并运用星点设计考察囊材液流速、喷雾压力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佳工艺参数:囊材液流速1.00 mL·min-1,喷雾压力0.65 bar,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微囊粒径为300 μm,载药量为20.54%,包封率达89.63%.结论 优选普萘洛尔微囊的流化床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包封率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杜昌余;王洪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普萘洛尔传递体.将药物/磷脂摩尔比、Span-80/磷脂摩尔比、探头超声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为效应指标,求算总评“归一值”并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效应面法优化,确定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优制备工艺为:药物/磷脂摩尔比19.83%、Span-80/磷脂摩尔比21.08%、探头超声时间10.29 min,以该处方工艺制备所得传递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变形性指数分别为76.63%,4.80%,52.82 nm,20.83,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均较小.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普萘洛尔传递体的处方工艺优化,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肖寒露;何超芹;陈军;李俊;杨涛;方芸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羟丙基-β-环糊精对西罗莫司的增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对难溶于水的西罗莫司溶解度的增强作用.方法 采取超声法制备西罗莫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用相溶解度法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能力,以X射线衍射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 西罗莫司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在25℃条件下,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西罗莫司的溶解度由1.18 mg·L-1上升到118.15 mg·L-1,提高了约100倍.结论 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西罗莫司的溶解度.

    作者:章莹;鲁一;刘静宇;王娟;师俊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低分子量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形成胶束的性质研究

    目的 制备具有主动肝靶向作用的低分子量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材料并进行结构表征,对其形成的胶束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甲磺酸为溶剂及反应介质,利用脂肪酰氯(棕榈酰氯及月桂酰氯)与壳聚糖的-OH进行酰化反应制备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及取代度的脂肪酰壳聚糖,再利用EDC·HCl活化乳糖酸,与所得的脂肪酰壳聚糖的2位氨基反应制备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用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及取代度的计算,并考察其溶解性能;制备其聚合物胶束,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粒径.结果 壳聚糖脂肪酰化的反应条件为20℃、1h,半乳糖化反应的条件为30℃、24 h;壳聚糖棕榈酰化及月桂酰化反应中酰氯/壳聚糖的合适摩尔比分别为2∶1~8∶1、2∶1~10∶1此条件下制得的脂肪酰壳聚糖及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光谱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脂肪酰基的取代度范围为0.28~1.13 mol,胶束的CMC约为0.39×10-2~2.82×10-2 mg·mL-1,粒径大小119.8~546.0 nm.结论 成功制备低分子量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材料.相同碳链长度条件下,脂肪酰氯与壳聚糖摩尔比越大,脂肪酰基的取代度越大,所得胶束的CMC及粒径越小;相同脂肪酰氯与壳聚糖摩尔比时,制得的半乳糖化脂肪酰壳聚糖的粒径小于脂肪酰壳聚糖的粒径.

    作者:石春勤;王晓明;胡巧红;谢智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我院305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年上报的305例ADR报告,按照报告类型,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ADR报告中,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16士2.91)岁,平均体质量为(14.56士8.00)kg,男女比例为1.88∶1,0~3岁患儿占53.44%;新的和严重的ADR占16.39%;引发ADR多的是抗微生物药,占75.30%;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占95.08%;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与消化系统占80.24%;严重的ADR中46.67%发生在用药4d后.结论 为做好儿童ADR监测工作,医院必须增加必要的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强化科室内部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医师和护士上报ADR的积极性,改变医师的用药习惯,增强医师和护士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了解.

    作者:赵孝林;郝丽娜;吴学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鸡蛋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

    目的 对比鸡蛋花不同干燥方法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挥发油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挥发油提取率:鲜品0.15%、阴干0.05%、晒干0.02%.气相色谱鉴定出58种成分,后确定28种,主要为橙花叔醇、金合欢醛、苯甲酸苄酯、水杨酸苯甲酯、苯甲酸香叶酯、橙花基芳樟醇异构体、α-异戊酸松油酯等.结论 鸡蛋花的干燥方法阴干优于晒干,既保存了挥发油的含量也降低了毒性成分.鸡蛋花挥发油易受日照、温度、放置时间的影响,因此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作者:张璐;张斌;陈飞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马钱子生物碱组分的提取和分离制备

    目的 建立马钱子生物碱组分的超声提取方法,研究其分离纯化工艺.方法 以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筛选马钱子生物碱的佳超声提取工艺,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其生物碱组分.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50%乙醇溶液(pH=5),在600 W功率下超声60 min;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5∶3∶5)为溶剂体系,分离得到纯度为94.1%的马钱子碱组分和纯度为92.5%的士的宁组分.结论 本实验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经济、可行,高速逆流色谱适用于马钱子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作者:蒋莹莹;陈海波;李玉燕;朱敏;马凤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秋葵提取物抗疲劳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黄秋葵水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抗疲劳作用,探讨黄秋葵水提物抗疲劳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观察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探讨黄秋葵提取物抗疲劳作用;测定小鼠游泳前后血清尿素的变化、小鼠肝糖原含量、小鼠血乳酸等探讨抗疲劳机制.结果 黄秋葵提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P<0.05),减少小鼠血清尿素产生(P<0.01),减少小鼠血乳酸含量(P<0.05),对小鼠肝糖原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黄秋葵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小鼠代谢能力和增强应激能力有关.

    作者:杨毅;金祖汉;毛培江;金捷;黄晶晶;杨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欧盟罕用药管理的成就与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目的 提出我国罕用药制度的建议.方法 制度比较分析.结果 欧盟通过颁布《罕用药管理规定》以促进军用药的研发、投产和上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欧盟在管理罕用药领域内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夯实主要立法基础、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完善特别审批程序以及大力资助研发投入等方面.这些举措给中国未来罕用药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结论 我国需要建立罕用药管理制度、完善特殊审批制度、促进罕用药基础研究的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

    作者:林禹鸿;吴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