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杭州师范学院
  • 国际刊号:1008-4894
  • 国内刊号:33-1221/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专科学报2000“三优”评比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特发性左室心动过速7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左室心动过速(ILVT)与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在体表心电图上的鉴别要点.方法分析7例ILVT心电图特点并与SVT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比较.结果7例均由Brugada四步鉴别法确诊.结论房室分离是鉴别两者的关键.

    作者:江雪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心衰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心衰病例24例,采用倍他乐克(6.25~25)mg·Bid治疗2~4周,按设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静息心室率、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心胸比率、尿素氮(BUN)的差异.结果24例中有22例纳入统计范围.经1疗程后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1.8%;无效4例,占18.2%.患者治疗后的平均静息心室率、MAP、Sv、EF、心胸比率、BUN较治疗前均有较显著改善(P<0.01或P<0.05).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明显.

    作者:李凤洁;秦玉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90例SAS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CSEA组,评定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10水平的时间,注局麻药至新生儿娩出的时间.结果同EA组相比,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新生儿娩出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效果确切,也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蒋立峰;赵华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科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18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本院连续治疗189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患儿月龄2~12月(7.2±3.7月),体重2.5~11.0 kg(6.1±1.7 kg),其中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141例,肺瓣下47例,膜周干下型1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0.53%,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围手术期并发肺部感染17例,肺动脉高压危象6例,心律失常5例,低心排、肺水肿2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对188例存活患儿随访2~48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无远期死亡.结论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展;谭征;陈自力;李建华;张泽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54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依据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4例HSE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测及治疗方法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多以发热、意识障碍、抽搐、偏瘫为表现,脑电图、头颅CT或MRI有特异征象,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对诊断意义大;无环鸟苷治疗有特效.结论脑脊液病毒学检测阳性为确诊依据,起始治疗时的病程、意识状态、脑内病变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HSE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王晓婷;胡晓华;宣夏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转移瘤CT诊断22例分析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3月~2003年8月临床确诊的22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13例,单发9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多来自于肺癌.CT表现特征为:脑转移瘤幕上多见,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为略高密度结节影,伴有出血、坏死、囊变,一般无钙化,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灶周水肿显著,肿瘤大小与水肿程度不成比例.结论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戚乐;陈小启;黄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男性儿童会阴部热液烧伤的临床特点与处理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会阴部热液烧伤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对43例男性会阴部热液烧伤儿童进行如下处理:会阴部创面用0.5%碘伏涂搽,阴囊水肿用适当大小的弹力套套在阴囊上,采用仰卧和俯卧交替体位,包皮口水肿及时插入导尿管,插入困难时纵切包皮后再插.结果43例患儿均痊愈.结论男性儿童会阴部热液烧伤后易出现阴囊水肿和包皮口水肿,0.5%碘伏可使会阴创面愈合,阴囊弹力套和仰卧俯卧交替可促进水肿消退,早期包皮口水肿插入导尿管可避免排尿困难的产生和包皮纵切术.

    作者:钟晓春;倪有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术后护理

    颌骨骨折患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由于颌面部的解剖特点以及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特殊性,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的术后护理有较强的专科护理要求.正确的护理可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并避免其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分析总结了21例颌骨骨折患者行颌间固定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红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护生开展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实习

    在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护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实习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0年至2003年,共有286名护生在本院母婴同室病房进行了健康教育实习,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其中的教学体会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曹淑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可逆性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4 h,亚低温组在MCAO后1 h开始给予34.5℃-35℃亚低温处理2 h.分析两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亚低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在亚低温后3 h、24 h的较常温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亚低温组在亚低温后3 h、6 h、12 h、24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脑组织含水量与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具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亚低温对小鼠急性期局灶性脑缺血具有降低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作者:裘五四;王毓璈;余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成纤维细胞接触性和密度抑制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意义

    目的研究异常瘢痕(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完全接触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性.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方法通过检测PCNA、P16、Bax、Bcl-2蛋白及特异性DNA梯状条带,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完全接触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间完全接触后仍有较强的增殖活性且细胞交叉重叠,细胞未见凋亡;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完全接触后,细胞增殖活性被抑制,同时有凋亡发生;③增生性瘢痕不同个体细胞的特性不同;④Bax/Bcl-2在三者细胞中的比值未明显改变.结论不同成纤维细胞接触性抑制和密度抑制特性的改变可能是异常瘢痕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徐少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粉防己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了解粉防己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培养来自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加入粉防己碱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使用粉防己碱后,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胞质突起变少,核变小,核仁不明显,细胞器变少且小;结论粉防己碱可影响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从而可能降低其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作者:何晓升;钟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铂类抗肿瘤金属配合物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恶性肿瘤是现代生活中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性疾病.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药物治疗中的化学治疗就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他的发展和新抗肿瘤药物的发现与合成是密切相关的.从抗肿瘤药的合成、生产以及肿瘤化疗研究的现状来看,新药研究多集中在已知有效药物的结构类似物上,主要是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制剂、信号传导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从人们发现某些金属离子和配合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来,金属抗癌配合物的研究一直是无机药物研究的重点.特别是顺铂(DDP)的临床应用,使抗癌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筛选成为热门课题,人们对于有希望用于临床医学上的无机抗癌化合物很感兴趣.

    作者:唐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玉环县干江镇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的调查

    目的了解玉环县干江镇居民对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量表,调查浙江省玉环县干江镇95位居民对饮食、吸烟、饮酒、锻炼等方面对高血压病影响的认识.结果得分在总分60%以上的有54人(56.8%);约80%的人认识到高脂饮食、大量饮酒和肥胖对高血压病有危害;74.7%的人意识到保持心情愉快对高血压病有益;67.4%的人认为生活有规律有益于高血压病;大部分人不知道高盐饮食、多吃油炸食品、甜食和动物内脏对高血压病有害.结论干江镇居民对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需要进一步普及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尤其是要加强高盐饮食对高血压病危害的宣传力度.

    作者:范爱月;傅伟;陈爱娜;俞鑫华;黄潇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现代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若干问题

    本文结合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评价的角度出发,主要对器官移植技术给社会带来和可能带来的心理、伦理及社会、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对当前医学界存在的器官移植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只求开展、不求发展的倾向提出质疑,以引起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的重视.

    作者:江素君;周卸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其医学人文价值

    本文总结了微创外科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并提出展望;从微创外科技术的宗旨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分析了此技术中所蕴涵的人文价值;从技术对社会作用具有两面性的角度,分析了微创外科技术在具体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如果该技术使用不当可导致其中人文价值的削弱;后倡导医生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时要同时考虑其科学价值和医学人文价值,力争达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统一.

    作者:茹金泉;周卸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科学技术革命对儿童生存环境的影响

    本文结合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史,分析了科技的发展给儿童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尤其着重分析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严重威胁.提出人类社会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自身的同时,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力争和自然界协调发展.

    作者:孙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死亡的概念与现代进展

    数千年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将呼吸、心跳停止作为判断死亡的唯一标准.然而近几十年来,脑死亡的概念逐步引起医学、法律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去年我国卫生部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脑死亡判定标准和判定技术规范[1],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加以修改和完美.此事意味着在我国争议了十几年的脑死亡的立法问题开始正式启动,而有关脑死亡的概念与标准、法律定义及医学伦理问题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肖国民;危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运用于医学教育实践中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大批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思维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人民群众目益增长的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近年来笔者尝试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于日常的医学教学中,在教学中不只片面地讲授专业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将来的临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思维方法基础.

    作者:姜启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种方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的结果评价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以选择一种更为精细、可靠和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双缩脲法、凝固法(Fg-Clauss法)和免疫浊度法进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测定纤维蛋白原可靠的方法是功能测定法,能直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功能.结论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比其他两种检测方法更为精确、可靠、快速.

    作者:张睿;赵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伴戒断综合征2例

    1临床资料例1,男婴,出生20h,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6周,出生体重2 200 g,有宫内窘迫史,出生1 min Apgar评分8分,5 min 10分.患儿母亲孕5个月时血梅毒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1:32,用青霉素治疗10天,孕7月时复查RPR为1:8,又行青霉素治疗10天.患儿入院后查体,身长48cm,头围34 cm,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呼吸36/min,心率130/min,体温37.5℃,无三凹征,肝、脾无肿大.患儿入院次日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激惹,阵发性哭闹,打哈欠,四肢抖动,难以安慰,前囟张力不大,四肢张力偏高,吃奶后呕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心脏杂音.

    作者:叶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高敏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体重52kg,因早孕在门诊行无痛人流术.术前禁食6 h、禁饮2 h,体检心肺无殊,意识正常,否认其它疾病及过敏史.入室予开放静脉,5%GNS 250ml静滴维持,面罩吸氧,麻醉诱导前予阿托品0.2 mg静注,5 min后予丙泊酚静注,速度(40~60)mg/10 s,予15 mg后患者即入睡,呼之不应,立即停药,予眶上压迫疼痛刺激,病人无反应,颈部、胸前皮肤及身体其它部位未见过敏征象,测血压120/72 mmHg,心率75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继续加强监测,并嘱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手术历时5 min结束,术毕2 min呼之睁眼,问之术中情况,回答对手术过程无知晓,对麻醉效果满意,该过程中自主呼吸、ECG、SPO2、BP均无异常改变.追问病史,既往无类似手术麻醉史及精神病史.

    作者:蔡锦土;施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类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编辑对策

    本文归纳总结了临床医学类稿件中所普遍存在的几大类问题,包括内容缺乏新意、实验设计不科学、逻辑性不强、统计不合理等,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编辑对策.

    作者:周卸来;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医学生预防SARS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

    2003年春天,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我国迅速蔓延,导致全国5000多人感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SARS疫情已被有效控制,但由于人类对SARS的了解还很局限,SARS病毒的流行规律尚未完全明了,治疗SARS特效药的问世还将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预防SARS的形势还依然严峻.当代医学生既是预防SARS健康教育的对象,同时也对预防SARS的健康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对医学生预防SARS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培养学生具有预防SARS的能力.

    作者:刘婷婕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