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杭州师范学院
  • 国际刊号:1008-4894
  • 国内刊号:33-1221/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专科学报2000“三优”评比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探讨

    目的 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了解血压正常非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储备,探讨其左室舒张功能的早期变化及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部分指标的敏感性.方法 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的常规方案检测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在负荷状态前后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对照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VE/VA、VS/VD、Ea/Aa及LVFP的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组负荷试验前后上述指标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表现时已存在左心功障碍,尤其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提高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早期左心功能障碍的检出率.

    作者:侯效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膈神经阻滞联合氟哌啶醇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膈神经阻滞联合氟哌啶醇静脉或肌注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膈神经阻滞辅以氟哌啶醇静脉或肌注治疗的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膈神经阻滞治疗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3例3次治愈,1例治疗3次效果仍不明显.所有患者无长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膈神经阻滞联合氟哌啶醇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作者:施伟;丁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固醇和干扰素对增生性瘢痕c-myc基因表达的在体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和探讨类固醇和干扰素α-2b(IFN α-2b)局部注射后对增生性瘢痕在体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例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康宁克通(40 mg/ml)或干扰素α-2b(150万U/ml)后3 d和7 d,切取标本,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并以未注药的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 ①6例增生性瘢痕未注药区均有c-myc基因表达,而正常皮肤则很少有c-myc基因表达;②康宁克通局部注射后3 d和7 d,c-myc基因表达强度增高;③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后3 d,c-myc基因表达强度无明显改变;注射后7 d,c-myc基因表达强度明显下降.结论 类固醇和干扰素α-2b(IFN α-2b)局部注射后对增生性瘢痕在体c-myc基因表达作用不同.

    作者:滕建英;徐少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EAEB)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EABA的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气道酚红排泄法观察药物的祛痰作用.结果 EAEB灌胃给药(10 g/kg、20 g/kg)7 d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同时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结论 佛手乙酸乙酯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止咳、祛痰作用.

    作者:尹洪萍;林国华;俞利平;袁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血浆秋水仙碱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 建立人血浆秋水仙碱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秋水仙碱片的人体药动学.方法 血浆样品0.1 mL,经乙醚-二氯甲烷萃取,以ZORBAX Extend-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乙酸铵,流速为1.1 mL·min-1;采用质谱电喷雾离子化法,正离子多重反应检测(MRM).测定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 mg秋水仙碱片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由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秋水仙碱浓度在0.05-1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47±1.73)%;日内RSD≤2.99%,日间RSD≤2.2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人血浆秋水仙碱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建波;张丽慧;邱相君;江珍玉;代宗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实时定量PCR检测SiRNA对SMMC-7721细胞中M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基因表达的mRNA,建立一种直接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 化学设计合成对应于中期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mRNA的SiRNA,经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一定时间后,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然后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参照定量MK的表达,比较不同组中MK基因mRNA的量.结果 3种SiRNA处理的SMMC-7721细胞中MK基因的表达mRNA明显降低(P<0.01).结论 实时定量PCR方法直接、简便、精确地反映了SiRNA对目的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功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颈癌中HPV16/18感染与MMP-2、9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在子宫颈癌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抑制因子TIMP-1、2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57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0例、子宫颈腺癌20例、子宫颈腺鳞癌7例),29例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MMP-2、9蛋白及TIMP-1、2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16/18在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CIN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情况分别为67.50%(27/40)、35.00%(7/20)、5/7、68.97%(20/29)、6.25%(1/16).MMP-2、9及TIMP-1、2在正常宫颈组织细胞浆、GIN、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渐增高,各病变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MMP-2鳞癌组的表达较腺癌组高(P=0.006),而MMP-9却相反(P=0.048);TIMP-1在CIN组的表达较鳞癌组高(P=0.042);TIMP-2在病变各组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18感染与MMP-2、9与TIMP-1、2蛋白表达没有相关性;在MMP-2、9与TIMP-1、2间都有正相关.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HPV感染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淋巴结有转移者中MMP-2、9的表达较未转移者高(P=0.017、0.002),而在TIMP-2中未转移者较有转移者高(P=0.004),但TIMP-1在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HPV16/18的感染起一定的作用.MMP-2、MMP-9的表达水平的明显上调和TIMP-1、TIMP-2相对弱表达在子宫颈癌浸润和淋巴转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济芬;陈利友;韦兰芳;王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低浓度MNNG诱发细胞周期相关基因DK6及E2F7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低浓度N-甲基-N'-硝基-N-甲基亚硝基胍对人羊膜FL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助于阐明MNNG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L细胞在0.2μmol/L MNNG处理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及E2F7基因表达的改变.数据用ABI公司的SDS2.1软件分析.结果 MNNG处理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及E2F7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低浓度MNNG攻击可使人羊膜FL细胞周期发生异常.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勃起功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方法 30只10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8).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0.1 M pH4.5枸椽酸钠溶液.注射后3 d,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后每2 wk测血糖1次.STZ注射后10 wk,测定两组大鼠体重和基础阴茎内压(ICP)及神经刺激诱导ICP.结果 (1)一般情况STZ注射后第5 wk有1只大鼠死亡.2只大鼠于第8、10 wk血糖未达糖尿病标准,糖尿病表现不明显,判为STZ抵抗.18只大鼠中DM模型制作成功15只(定为DM组),成功率83.3%;(2)血糖、体重DM组STZ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TZ注射前DM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注射后10 wk DM组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平均体重较对照组低31.9%;(3)两组大鼠间ICP比较STZ注射后10 wk,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分别为8.9±3.5和56.3±15.8 cmH2O,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11.2和156.3±38.4 cmH2O(P<0.001),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较对照组分别低75.8%和64.0%.结论 以STZ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而且所制作的DM大鼠模型阴茎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能成为理想的DMED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江素君;倪有娣;茹金泉;杜红英;郑婷;周卸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鼠组织中肝素前脂蛋白脂酶含量的性别差异

    目的 观察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肝素前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含量有无性别差异.方法 健康ICR小鼠60只,分雌雄二组,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脂肪组织、骨骼肌中肝素前LPL含量.结果 雄鼠血清、脂肪组织、骨骼肌中肝素前LPL含量均显著高于雌鼠(P<0.01).结论 LPL在各组织中的含量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作者:严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心脏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但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还表现出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包括阻止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具有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从而在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中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EPO不但可以预防,而且可以治疗心脏缺血事件,具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价值.本文就EPO在缺血性心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秋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是从传统的活血化淤类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提取的脂溶性有效成分.TanⅡA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明显.丹参制剂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研究发现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分化等.TanⅡA对多种细胞有生物学效应,包括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另外对肝炎、痤疮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剑江;袁汇宁;钱晓园;刘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趋势和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通过优化实验内容、学导式组织教学、撰写实验论文、学习实验设计等环节,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并提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和方向.

    作者:林国华;汝海龙;钱萍萍;沈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现代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从医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现代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对实验室功能的要求出发,结合本院外科手术学实验室的的现状,从现代医学理念的建立、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就如何建设现代外科手术学实验室,以满足现代社会和医学发展的要求进行探讨.

    作者:茹金泉;倪有娣;雷发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教改思考

    针对我校卫管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卫生学>的特点,从授课时间、教学及实验(习)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制度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几个方面,对我校卫管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

    作者:朱勇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临床病理病例讨论会和设计性实验,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深化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汝海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

    从医学院校系统内部反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突破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医患矛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培育观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配套体系和辅助手段等五方面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任桑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医学免疫学》的双语教学探讨

    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等方面入手,初步分析了医学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作者:钟石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思考

    本文论证了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要求、师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对策.

    作者:王波;洪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枳实消痞颗粒治疗大鼠糖尿病性胃肠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枳实消痞颗粒剂治疗大鼠糖尿病性胃肠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用枳实消痞颗粒剂每天灌服治疗组大鼠,连续4周,实验结束取血浆及胃组织测定各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浆胃泌素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糖尿病组大鼠血浆、胃窦组织中胃动素水平均较正常组大鼠低(P<0.05);枳实消痞颗粒剂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胃组织中胃沁素水平,血浆及胃组织中胃动素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枳实消痞颗剂能通过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胃沁素水平、胃组织和血清中胃动素水平而改善其胃肠功能.

    作者:傅珍春;黄妙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鱼腥草注射液13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7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鱼腥草注射液所致13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成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成年女性.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主要发生在注射后30 min内,以静脉给药发生率为高,与患者有否过敏史无关.结论 正确、合理的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陈建议;许斌;夏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现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当前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的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杭州市502名社区医疗机构和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结果 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低;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的难题;有关双向转诊运行制度需要完善.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要建立双向转诊运行的机制和政策.

    作者:任建萍;郭清;徐玮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