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均有足部溃疡或坏疽,合并感染.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显示4例患者均累及双下肢血管病变,单侧溃疡或坏疽,共移植5次,有一患者移植2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50~300 μ 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3~5 d,然后用百特CS-3000 Plus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干细胞,总量60 ml,干细胞数量约(178.1~239.0)×109/L.将干细胞悬液按3 cm×3 cm距离进行患侧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後果:PBSC移植后7~14 d4例疼痛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1~6 w感染得到控制;12~16 w4例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1例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复查比较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移植后2~24 w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葛胜洁;沈飞霞;吴文俊;陈雷;郑乐群;朱虹;冯文焕;章海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两种机器运用于大脑语言认知能力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词组作为大脑语言认知能力实验材料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名不同被试者,运用1.5T Siemens Symphony与1.5TGE SI-GNA磁共振成像机器,分别使用不同的现代汉语四字词组作为语言认知刺激材料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结果:大脑激活图显示两种型号机器在进行语言认知能力实验时有比较好的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由实验材料造成的.结论: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机器有不同的激活脑区,但是总体位置,尤其是公认的语言区激活明显,也与以前的研究一致,说明fMRI实验的可重复性比较高.
作者:李建策;封世文;赵汉青;梁丹丹;程国勤;何金彩;王美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优化蝉拟青霉多糖的提取条件.方法:以蝉拟青霉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研究.结果:经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向蝉拟青霉的水浸出液中加入1%木瓜蛋白酶,于50℃、pH=7条件下提取2.5 h.结论:经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多糖得率.
作者:熊中奎;金丽琴;吕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活动期对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比较48例初发且未经激素治疗的活动期INS患儿和30例正常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钙(Ca)、磷(P)、总碱性磷酸酶(TALP)、甲状旁腺素(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OC)水平,并摄前臂骨X线片.结果:INS组血清Ca、O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BALP、PT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血清P、T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INS患儿中,24 h尿蛋白定量≥0.2 g/kg亚组与24 h尿蛋白定量<0.2 g/kg亚组比较,血清Ca、OC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PT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48例INS患儿的前臂骨摄片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活动期患儿存在骨代谢异常,血清BALP、0C水平能敏感地反映其骨代谢变化.
作者:卢立肖;张宇;杨宇真;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磨牙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进行根管治疗的80颗患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磨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手用ProTaper镍钛器械,以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B组:使用手用不锈钢扩大锉(K-file),以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两组均使用侧压充填法充填根管.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器械折断数量及工作长度变化,根据术前、术中、术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A组平均单根管预备时间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一枚S1析断,B组有8枚8#到15#锉尖变形;A组预备根管后工作长度基本无变化,B组平均减少(1.41±0.93)mm(P<0.01);A组预备后根管锥度,流畅度较好,术后疼痛发生少,且程度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用Pro T aper镍钛器械与传统不锈钢K锉相比可明显提高预备质量,尤其适于弯曲根管的预备,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手用根管预备技术.
作者:王莹;林江红;万敏;王靖萧;张金华;诸海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托吡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戊四氮制备慢性癫(癎)模型,利用托吡酯干扰,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海马回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托吡酯组点燃率在27 d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托吡酯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而不同时间点该表达的增加程度,托吡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增加,说明出现了胶质细胞活化及脑可塑性变化,而托吡酯明显地抑制了该表达的增加.
作者:徐惠琴;朱遂强;郑荣远;王开颜;李安乐;杨学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豹皮樟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运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对山奈酚、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三种贵州豹皮樟(Litsea Coreana)黄酮类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同时,还采用了组织匀浆丙二醛比色法测定了以上三种化合物对大鼠离体心、脑、肝、肾四种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无论是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还是组织匀浆丙二醛此色法,以上三种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呈量效关系.且抗氧化活性为:山奈酚>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另外,在组织匀浆丙二醛比色法中,以上三种物质对SD大白鼠四种离体组织丙二醛抑制率为:肾组织>心组织>肝组织>脑组织.结论:豹皮樟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实现的.
作者:叶辉;金丽琴;郁建平;吴建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浆脑钠素(BN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及相关关系,探讨血浆BNP浓度与AMI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 d组、心肌梗死后1 w组、心肌梗死后2 w组、心肌梗死后4 w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BNP浓度及MMP-9,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测定梗塞面积及心肌胶原含量.结果:心肌梗死各组较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增加(P<0.05),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则显著降低(P<0.01);第4周组左心室湿重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加(P<0.01).心肌梗死各组BNP、MMP-9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MMP-9与BNP呈正相关(r=0.81,P<0.01);心肌胶原含量增加,与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呈负相关.结论:心梗后BNP与MMP-9明显升高呈动态改变,并且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心梗后BNP的迅速分泌可能是促进MMP-9表达的原因之一;心梗后同时测定BNP与MMP-9浓度对于判断心功能及心室重构从而间接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纳涛;张正义;卢中秋;赵建洪;郝天袍;杜林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儿童卵黄囊瘤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及维甲酸β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细胞增殖活性,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维甲酸β受体(RAR-β)mRNA的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能使卵黄囊瘤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后的卵黄囊瘤细胞的RAR-β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ATRA对卵黄囊瘤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ATRA通过上调维甲酸β受体基因表达实现其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张浩川;赵一鸣;陈聪德;李仲荣;陈肖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血压大鼠(WKY)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提取成年SHR和WKY的二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总RNA,利用高通量RNA阵列技术(RNA array)检测SHR和WKY二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再用RT-PCR证实部分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芯片筛选出38条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9条,下调基因19条.经RT-PCR验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和原肌凝蛋白6基因上调,锌指蛋白10和硬脂酰辅酶去饱和酶1基因下调.结论: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的相关基因,深入研究筛选出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将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长曦;余祖善;杨德业;洪承吕;张怀勤;黄晓燕;林捷;黄伟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转录因子NF-κB和癌基因Bcl-2分别在宫颈癌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宫颈癌组织、24例尖锐湿疣组织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HSP70、NF-κB和Bcl-2基因蛋白检测;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HSP70、NF-κB、Bcl-2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HPV和HPV16/18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尖锐湿疣组HPV和HPV6/11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P70、NF-κB、Bcl-2基因蛋白在HPV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但它们的表达率在高危型和低危型的HPV感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70、NF-κB、Bcl-2的表达与宫颈癌、尖锐湿疣的发病及HP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但与HPV的高、低危型无显著关系.
作者:王乐丹;夏克栋;陈向敏;林巧爱;张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水肿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药物组(每组再按时间分即刻、1/2 h、3 h、6 h、9 h五亚组),检测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脑组织水含量及伊文氏兰(EB)含量的变化,以电镜观察各时相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复苏组心肺复苏后1/2 h、3 h、6 h、9 h脑组织水含量持续增加,6 h后EB含量升高,电镜观察各时间点见细胞水肿,6 h后V-R间隙明显扩大;药物组仅于复苏后1/2、3 h有脑组织水含量的增加,6 h后水含量回降,各时间点EB含量无明显升高,复苏后6 h开始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脑水肿,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章平;陈寿权;于华众;王姗姗;方周溪;王万铁;王卫;黄唯佳;程俊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肢纹蛋白(VIM)、CAL、P53蛋白、钙结合素(PCNA)在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的强弱程度,借此判断细胞的类型,并与常规脱落细胞学及部分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癌细胞EMA、CK(+),CEA、P53蛋白、PCNA部分(+),VIM大部分(-)、CAL(-)、间皮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VIM、CAL(+),EMA、CK、PCNA部分(+),CEA(-).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常规脱落细胞学,20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检出恶性114例,良性78例.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联合应用抗体能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作者: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万丽;王群姬;黄卡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C组),分别观察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肝脏的细胞能荷(EC)及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内ATP含量及能荷(EC)均明显增高(P<0.01);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B组显著减轻.结论:异丙酚可通过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林丽娜;徐红;王万铁;陈锡文;李东;方周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脑白质弥漫性水肿,累及双侧顶枕叶及小脑白质和额叶,皮质亦见受累.病灶在CT上表现为等-低密度,常规MRI T1WI为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扩散成像检查可显示血管源性水肿,DWI低信号和ADC图高信号的典型改变.磁显葡胺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治疗后,其中3例复查头颅MRI或CT均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MRI检查是诊断的佳方法.
作者:魏瑞理;王超男;王小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SKY骨扩张器和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SKY组11例患者11椎,T11~L3;球囊组18例患者25椎,T5~L4,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SKY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4±1.3)分降至术后(2.6±1.1)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7.35%±6.45%)矫正至术后的(10.83%±5.30%),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6.26 ml(3.0~9 ml).球囊组: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6±1.7)分降至术后的(2.7±1.3)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71%±9.45%)矫正至术后的(11.38%±6.87%),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5.3 ml(3.0~11 ml).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8个月,未发现有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SKY组发生并发症2例,球囊组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比较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灌注量来看基本相似,提示SKY骨扩张系统与球囊扩张系统疗效相近.
作者:徐晖;徐华梓;池永龙;林炎;黄其杉;毛方敏;倪文飞;黄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 α2受体(IL-13R α2)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半定量法检测在20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IL-13R α2表达水平.结果:在5例正常脑组织中缺乏IL-13R α2 mRNA的表达,而20例胶质瘤有13例存在IL-13R α2的表达(阳性率为6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之间IL-13R α2 mRNA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IL-13R α2 mRNA表达的A值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IL-13R α2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且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表达较强;IL-13R α2可能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章剑剑;郑伟明;苏志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APK家族三成员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其于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3 min缺血组(IA)及5 min缺血组(IS);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 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n=8).在预定时间点行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各亚区MAP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三组海马三区ERK、JNK及p38三种蛋白的总体水平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间未发生改变.IS组磷酸化ERK(p-ERK)在缺血后CA3/DG区颗柱细胞及神经元树突上表达,而在CA1区几无表达;磷酸化JNK(p-JNK)在缺血后再灌注7 d内CA3区神经元均有少量表达,在CA1区表达量多并有二次表达高峰(2 h和1 d);磷酸化p-38(p-p38)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的表达区域与p-JNK相似,有一次表达高峰(2 h).IA组三激酶磷酸化水平均较IS组明显减少(P<0.05),表达规律相同.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MAPK三成员在海马各亚区差异性表达,此特征可能与MAPK的作用相关.
作者:李军;曹红;连庆泉;曾因明;曾邦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序贯治疗对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自孕28 w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至分娩后停药.对照组不进行治疗.两组孕妇均每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共3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和15 d时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于出生后1、2、7月龄时各肌注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80%,P<0.05).结论:三种药物序贯治疗可提高疗效,母子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李刚;杜文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发病的重度子(癎)前期的临床特点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的重度子(癎)前期患者病例资料共计109例.按照发病孕周划分为3组:Ⅰ组<32 w,19例;Ⅱ组:32~34 w,23例;Ⅲ组:≥34 w,67例.分析指标包括血压、尿蛋白、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等.结果: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围产儿死亡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孕周是影响重度子(癎)前期患者母婴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发病孕周越早,母婴危险性越高.
作者:刘奕;林明;赵宇;吕杰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诊断醛固酮瘤的佳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收住本院且资料完整并有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位刺激试验诊断醛固酮瘤的符合率为82.4%,肾上腺B超和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3%和90%,在有CT发现的基础上作MRI检查,其准确率达100%.结论:体位刺激试验结合肾上腺CT扫描是诊断醛固酮瘤的佳选择.肾上腺B超由于其漏诊率较高,作为醛固酮瘤的筛选检查,其临床意义不大.
作者:陈咨苗;陈肖俊;刘运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对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经胸超声检查发现4例左房自发显影,3例左房血栓;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54例左房自发显影,9例左房血栓.结论:经食管超声检查明显提高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自发显影和左房血栓的检出率.
作者:谷笑蓉;倪显达;徐湘挺;管丽洁;胡元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2-DM)肾病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DM无肾病组28例(UAER<20 μg/min)、2-DM微量蛋白尿组30例(UAER:20~200μg/min)和2-DM 临床蛋白尿组29例(UAER≥200μg/min),用ELISA法测定血浆MMP-2的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2-DM患者血浆MMP-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高血糖可使血浆MMP-2水平下降,其改变早于微量蛋白尿的出现,MMP-2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向彤;潘优津;吴朝明;李莉丽;郑超;吴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动脉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情况,分别对动脉瘤发生部位、SAH次数、Hunt-Hess分级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全组GOS评分良好20例,轻残9例,中残4例,重残2例.结论:脑积水是动脉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在处理动脉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治疗为宜.慢性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以脑室-腹腔分流有效.
作者:陈贤斌;诸葛启钏;谭显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开胸肺组织活检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行开胸肺活检,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接受开胸肺活检,肺结核3例,结节病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例,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纤维化1例,癌性淋巴管炎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1例.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经临床、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影像学等检查不能确诊患者宜行开胸肺活检,其诊断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金旭如;李玉苹;谢于鹏;郑亮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27例心源性休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分析27例心源性休克患儿治疗,治疗方案中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安力农的应用、(NCPAP)或机械通气(IMV+PEEP)、限液利尿、合理镇静、原发病的治疗.测定液体复苏后的血压及治疗后8~12 h心率、血压、呼吸、尿量、血气分析,床边心超测定心功能.结果:心源性休克经过本研究的治疗方案治疗8~2 h后,27例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血气分析、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液体复苏后的血压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除原发病的治疗外,关键在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适当液体复苏、限制液量,NCPAP或PEEP的应用.
作者:韩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剖析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医疗争议.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5年9月我院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病倒资料19例,就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和4例医疗争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24%,多见于阴道难产,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453.17±188.38)g,与产次无关.当事者的职称、年资及人员分散.24 h内诊断及告知率达100%,发生医疗争议4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告知、切实保护家属的知情权,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争议.
作者:王玉环;郑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计光;黄伟剑;林捷;李晟;李海鹰;吴高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相对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同期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9例,开放手术11例,分别比较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及术后恢复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中高血压发作、低血压发作、高收缩压、低收缩压、快心率、慢心率、手术时间、疗效等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及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后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同开放手术相比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手术的效果相当,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方毅;翁志梁;陈盛烨;余志贤;王思齐;陈伟;李湘斌;李澄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卵巢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妊娠的术前超声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胚囊型13例(占68.4%),不均质型6例(占31.6%).超声检查诊断15例(占78.9%),误诊3例(占15.8%),漏诊1例(占5.3%).其声像图特征包括直接征象:孕囊与卵巢关系密切,二者形成不可分开的包块,胚囊型甚至可观察到卵黄囊或胚芽、心管搏动,不均质型则无法显示患侧卵巢的正常结构;间接征象:子宫可增大,内膜可增厚,宫腔内未见胚囊,可见假孕囊声像,子宫直肠陷窝可见游离的液体.结论:超声诊断卵巢妊娠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胚囊型卵巢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珂珂;胡元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微创技术(腔内钬激光、腔镜筋膜下小腿交通静脉超声刀离断与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80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EAP分类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联合使用多种微创静脉外科技术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住院天数3~10 d,平均4.52 d.40条溃疡肢体在术后7~60 d内愈合(其中5例溃疡直径大于8 cm,术中同时行自体植皮术),术后1个月69条色素沉着肢体术后明显减轻,46条肢体的皮炎湿疹全部治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邓超频;陈聪;艾鹏;徐鲁白;王继生;周斌;胡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阿昔洛韦致急肾功能衰竭于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较多文献报道,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个例报道,但仍有很多临床医生仍对此认识不足.我们在近期先后收治2例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汪延辉;刘毅;徐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于2003年3月-2004年10月收集了在本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5例髁突骨折病例资料,在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学习)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的一次性高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要[1].成人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巨大市场需求的同时,如何正确把握成人高校学员学习中的矛盾和心理状态,积极探索更有效、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是成人高教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杜友爱;徐天士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