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性激素变化,分析其与血糖、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素的相关性,用吡格列酮干预治疗来探讨SHBG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和正常对照59例,女性取绝经后.其中48例患者用吡格列酮干预治疗.分别收集其空腹血清标本,测定SHBG、总雌二醇(E2)、总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空腹血糖(FBG)、血脂等指标,计算HOMA模型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BMI,并以LN[1/(FBG·FINS)]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患者组血清SHBG较同性别对照组降低(女性P<0.01;男性P<0.05);T/SHBG在女性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患者组SHBG与FBG、FINS、ISI有相关性(分别rs为-0.372、P<0.05,-0.332、P<0.05,0.445、P<0.01);男性患者组SHBG、总T与BMI有相关性(rs为-0.329 、P<0.05,-0.424、P<0.01).经吡格列酮干预治疗12周后,血糖、血脂等有改善,而SHBG、性激素、ISI无显著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HBG水平下降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庞晓虹;谷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膀胱壁的不同损伤模型对卡介苗(BCG)结合力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24只家兔,每只家兔均在其膀胱左侧壁、右侧壁、后壁行电灼、冷冻、切割等损伤后用3H同位素标记的BCG膀胱内灌注,2 h后分别切取相同大小的各损伤处及未损伤处膀胱壁,消化后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BCG的结合量.结果:BCG与损伤处膀胱壁的结合量远远高于未损伤处(P<0.001);但各损伤模型之间BCG结合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壁的不同损伤模型(切割伤、电灼伤、冷冻伤)对BCG的结合力无明显区别.
作者:丁国庆;沈周俊;陈昭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pgmA基因,构建pgmA基因表达载体,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采用高保真PCR分别从牙龈卟啉菌ATCC 33277和47A-1菌株中扩增pgmA基因,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构建pET32a的pgmA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采用兔抗融合蛋白血清的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采用ELISA 检测65株临床分离牙龈卟啉单胞菌与PgmA融合蛋白抗血清的反应情况.结果:所克隆的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 33277与47A-1菌株pgm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报道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18%.pET32a-pgmA-BL21DE3系统的PgmA融合蛋白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50%左右.PgmA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能获得相应抗体并与PgmA蛋白发生结合反应.ELISA结果证实92.3%的牙龈卟啉菌临床菌株(60/65)能与PgmA融合蛋白抗血清发生结合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Pg pgmA高效表达系统,所表达的PgmA融合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Pg检测试剂盒和Pg疫苗的候选抗原.
作者:庄春燕;陈莉丽;严杰;孙伟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测糖尿病状态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GF-β1mRNA水平的影响,比较其与肾皮质TGF-β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及吡格列酮治疗组(DP组).2、4、8周每组各取6只,以RT-PCR+狭缝杂交法半定量检测PBMC内和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结果: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8周内D组均高于C组(P<0.05),而PBMC内TGF-β1mRNA水平4周时略高于C组(1.27±0.38 vs 0.88±0.36,P>0.05),8周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12±0.08 vs 0.84±0.16,P<0.05).D组和DP组在8周时PBMC内TGF-β1mRNA水平与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2,r=0.82、P=0.03).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PBMC内TGF-β1mRNA水平增高迟于肾皮质;但PBMC内TGF-β1mRNA水平可反映肾皮质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红;郑芬萍;张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9例(21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上方粘弹剂小管扩张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手术组(P-C组)平均眼压(14.80±2.63)mmHg,较术前降低9.73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与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组(P-T组)相比,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P=0.853、0.338、0.970、0.725).P-C组术后1周和3~6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16只眼(76.2%)和17只眼(80.95%),与P-T组相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777、0.807).P-C组术中并发症包括小梁网Descemet膜穿破2只眼和Schlemm管刺破2只眼;术后24 h一过性眼压升高3只眼.P-T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炎症反应较明显3只眼,少量前房出血1只眼和脉络膜脱离1只眼.结论:粘弹剂小管扩张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可重复的联合手术.
作者:姚克;申屠形超;徐雯;陈佩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使文拉法新适于工业化生产,对其合成工艺作了适当改进.方法:以对甲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SOCl2酰氯化,N,N-二甲基胺酰胺化,然后经Ivanov反应和KBH4/BF3.Et2O还原,后和异丙醇-HCl成盐制得文拉法新.结果:成功制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50.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收率高.
作者:盛荣;刘滔;胡永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肾组织中对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及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31例MsPGN患者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和Ⅰ、Ⅲ、Ⅳ型胶原的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sPGN患者随着肾纤维化的加重,在肾小球增生扩张系膜中Ⅳ型胶原明显增加,并出现了Ⅰ、Ⅲ型胶原;在肾间质中TGF-β1和Ⅰ、Ⅲ、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以Ⅲ、Ⅳ型胶原的增加为主.TGF-β1与肾间质中Ⅰ、Ⅲ、Ⅳ型胶原呈正相关(r=0.82、0.92,P<0.01),与Ⅰ/Ⅲ、Ⅰ/Ⅳ、Ⅲ/Ⅳ呈负相关(r=-0.83、0.92,P<0.001).结论:在MsPGN中TGFβ1的过度表达和Ⅰ、Ⅲ、Ⅳ型胶原的增加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异常分布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机理之一.
作者:刘江;梁华;刘长生;贾金康;翁红雷;陈佳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体外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型(MDS-RAEB)细胞株MUTZ-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TT法、DNA凝胶电泳、RT-PCR、诱导分化检测、流式细胞术等多参数分析.结果:①低浓度AS2O3(0.05~0.25 μmol/L)对MUTZ-1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阳性表面抗原CD38、CD7、CD10、HLA-DR表达明显下降(P<0.05),粒系分化抗原CD11b无明显表达增多(P>0.05).②AS2O3 1.0~20.0 μmol/L对MUTZ-1细胞有凋亡作用,且呈浓度依赖(r=-0.999,P<0.05).bcl-2 mRNA随AS2O3浓度增加表达明显下调(P<0.05),bcl-2/bax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0.05~0.25 μmol/L AS2O3对MUTZ-1细胞可能具有部分分化作用;1.0~20.0 μmol/L AS2O3主要通过诱导凋亡使MUTZ-1细胞死亡.
作者:佟红艳;林茂芳;熊红;蔡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早期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在大鼠肾皮质中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模型;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早期各观察时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GF-β1和vimentin、desm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TGF-β1和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分别从模型建立后第7 d和第14 d起逐渐增多(P=0.001),desmin mRNA表达从第14 d起却逐渐减少(P<0.05).②糖尿病组的TGF-β1与vimentin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40,P=0.000),desmin与TGF-β1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95,P=0.000),desmin与vimentin的mRNA表达也呈负相关(r=-0.591,P=0.002).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皮质中TGF-β1和vimentin的表达逐渐增多,desmin的表达却逐渐减少,提示TGF-β1可能促进小管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
作者:叶迅;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银杏叶片剂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法(HPLC-DAD)检测银杏叶片剂中主要化学成分,以DiamonsilTM(钻石)C18(200 mm×4.6 mm,5 μm)柱为分析柱、CH3CN和0.01 mol/L KH2PO4缓冲液(pH 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测定3批银杏叶片剂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计算软件,将对照提取物和片剂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各个成分的相对峰高与不同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r>0.999),3批片剂(生产日期跨度1年)之间整体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片剂与对照提取物有较好的相似度(>0.965).结论:该方法精确、简便,可用于各种银杏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亚萍;姚彤炜;江君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以空白及苯巴比妥(PB)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作为代谢反应酶源,研究R-(+)及S-(-)-普萘洛尔体外葡醛酸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考察酶动力学特性和对映体之间的代谢性相互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孵育法进行底物葡醛酸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普萘洛尔2种对映体葡醛酸化代谢产物.结果:空白及诱导组中,各种浓度下均以R-(+)-普萘洛尔为优代谢对映体;与空白组相比,PB诱导组中R-(+)、S-(-)-普萘洛尔的大反应速度均显著增强(P<0.01);R-(+)-普萘洛尔与酶的亲和力显著增强(P<0.01),S-(-)-普萘洛尔与酶的亲和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萘洛尔2种对映体葡醛酸结合反应呈立体选择性;2种对映体间在高底物浓度时存在代谢抑制作用.
作者:栾连军;邵青;张晓红;曾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佐米曲普坦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imadzu CLC-C8为分析柱,乙腈-10 mmol/L KH2PO4(25∶75,pH 7.5)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9 nm测定佐米曲普坦的含量,并对其纯度进行考察.结果:建立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合成原料、中间体、降解产物和其它有关杂质,含量测定结果与非水电位滴定法结果一致(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佐米曲普坦中微量有关杂质,非水滴定法和高效液相法均可有效地控制本品的含量.
作者:胡云珍;姚彤炜;王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牛血清白蛋白手性柱直接拆分亚叶酸钙消旋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EC 150/4 RESOLVOSIL BSA-7 (150 mm×4 mm) 手性色谱柱,0.20 mol/L、pH 5.0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对亚叶酸钙消旋体进行拆分,考察了流动相缓冲液浓度、pH值以及柱温对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流动相的缓冲液浓度、pH和柱温对亚叶酸钙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以及分离度Rs,均有较大影响.左旋亚叶酸钙和右旋亚叶酸钙分别在18.5 min和22.6 min出峰,分离度Rs=1.49.结论:用本方法可以成功拆分亚叶酸钙对映体.
作者:沈水杰;曾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测定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01、2002年度不同采摘期杭白菊中两者的含量.结果: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含量大大低于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含量;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而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采摘后期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杭白菊中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含量更能反映杭白菊品质.
作者:胡碧波;蒋惠娣;杨俊;曾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并计算银杏黄酮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Vmax值分别为(60±0.21)、(48±0.02)、(34±0.02)μmol·g-1·min-1,Km值分别为(24±0.05)、(148±0.09)、(110±0.03)μmol/L;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IC50分别为54~70、69~122、85~98和210~36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57.6、50.5和33.1 mg/L;普罗帕酮的Ki值分别为33.6、59.5和45.2 mg/L;依普黄酮的Ki值分别为13.7、24.0和15.7 mg/L.普罗帕酮的[I]/[Ki]比值为0.002~0.003.结论:在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强;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硝苯地平的IC50值和普罗帕酮的[I]/[Ki]值,表明普罗帕酮与银杏黄酮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很弱,而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合用需慎重.
作者:诸敏;姚彤炜;曾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眼房水中匹罗卡品含量的方法.方法:RP-HPLC法采用ODS-C18柱,流动相:0.5%三乙胺的KH2PO4(10 mmol/L)缓冲液(pH 2.5)-乙腈(98/2,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9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于每只兔眼滴入不同剂型滴眼剂50 μl,分别测定给药后5、10、30、40、60、90、120、180、240及360 min时眼房水中匹罗卡品滞留量,用二氯甲烷提取房水中药物.结果:RP-HPLC法适用于眼房水中匹罗卡品的含量测定,匹罗卡品质量浓度在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提取回收率为68.1%±2.7%(n=9),日内精密度为2.87%,日间精密度为4.33%.3种不同剂型匹罗卡品50 μl滴眼后,药-时曲线下面积以1%脂质体为高,且维持时间长.结论:本方法易行,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广.将匹罗卡品滴眼液的剂型改为脂质体可以明显提高匹罗卡品的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向军;陈滨;姚彤炜;张惠成;曾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依普黄酮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在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以β-萘黄酮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为酶源,将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或雌二醇等共孵育,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观察依普黄酮与这些药物在体外代谢中的相互影响.结果:①与未加入依普黄酮相比较,10 μg/ml普罗帕酮与5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普罗帕酮的代谢受到抑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10 μg/ml雌二醇与10 μg/ml或10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雌二醇的代谢几无影响(P>0.05).②与未加入其它药物相比较,20 μg/ml的依普黄酮分别与0.5 μg/ml的普奈洛尔或0.5 μg/ml的普罗帕酮或5.0 μg/ml的雌二醇共孵育后,依普黄酮的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5,P<0.02).结论: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之间代谢互受影响,而与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较低.
作者:胡晓渝;姚彤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芋螺毒素是从海洋软体动物芋螺中分离纯化的一类具特异生物活性的小肽神经毒素.一般含10~30个氨基酸,大多富含二硫键,可分为α,ω,μ,δ等家族.现对ω-芋螺毒素的结构,构效关系及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陈小颖;詹金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未能查到睾丸的隐睾症的腹腔镜分型、术式选择及腹股沟探查指证.方法:31例40个隐睾按Hay等的腹腔镜分型.采用腹腔镜下精索输精管游离和睾丸下降固定术,一期Fowler-Stephen术,分期Fowler-Stephen术,腹股沟探查术.结果:总手术成功率为90%,无术后睾丸萎缩.Ⅰ型4例无睾丸组织;Ⅱ型2例(2/6)有睾丸组织;Ⅲ型3个睾丸下降固定术后复发,1例一期Fowler-Stephen术成功;Ⅳ型1例术后睾丸回缩;Ⅴ型全部成功.结论:Ⅰ型无需腹股沟探查,Ⅱ型应作探查.Ⅲ型和血管细少的Ⅳ型宜作分期Fowler-Stephen术:而Ⅴ型和血管发育佳者均可行腹腔镜下精索输精管游离和睾丸下降固定术.
作者:吴德华;章赛春;李民驹;颜水衡;陶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平衡盐溶液(BSS)和平衡盐添加溶液(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对视网膜形态结构、功能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24只眼,双眼玻璃体切除术中分别用BSS或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达1 h.术后双眼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视网膜功能,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结构,荧光光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F-actin)排列.结果:术后第1 d,BSS组F-ERG b波振幅为术前的(67.4±9.3)%;BSS Plus组为(88.3±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52,P<0.05).但术后第3 d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7 d,两组视网膜组织结构无变化.玻璃体腔内灌注1 h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排列无变化.结论:BSS及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均可一时性抑制F-ERG b波振幅;BSS对F-ERG b波振幅的抑制比BSS Plus大.作为眼内灌注液,BSS Plus比BSS可能更为理想.
作者:方肖云;陈芝清;姜节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等.随着药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进行静态的质量控制,而是发展到对制药过程、生物体内和代谢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分析研究.
作者:曾苏;程翼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6岁,因右侧腰部胀痛1年余入院.B超提示中度肾积水,IVP、RGP提示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上段扩张、肾中度积水.手术于全麻下进行,建立人工气腹后于脐右上缘、锁骨中线肋缘下和平脐腋前线各穿1.0 cm、1.0 cm、0.5 cm Trocar,镜下切开侧腹膜,打开肾周筋膜,探及上段扩张之输尿管和腔静脉,游离扩张输尿管,见其行走于腔静脉后方,再分离腔静脉内侧并将受压之输尿管游离,于压迫之输尿管上方约2 cm处离断,并将受压输尿管提到腔静脉前方,观察受压段输尿管,见其形态好、蠕动佳;用5-0可吸收线先缝合两断端输尿管后半部分,再于腹腔镜下置入D-J管,用同样方法间断缝合前半部分,冲洗创面,放肾周引流管而结束手术.
作者:张大宏;陈岳兵;余大敏;李新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