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292
  • 国内刊号:33-1248/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2-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三次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先后荣获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2年2期文献
  • 异莲心碱对大鼠CYP3A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莲心碱对CYP3A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异莲心碱与CYP3A酶底物合用药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方法:①建立体外肝微粒体混合酶代谢体系;②以睾酮作为底物探针,用HPLC建立检测CYP3A酶代谢活性的方法,考察体外代谢体系的佳孵育条件;③将不同浓度异莲心碱分别与睾酮共同孵育于肝微粒体代谢体系中,测定在有或无异莲心碱存在下睾酮的减少量,以评估异莲心碱对CYP3A酶代谢的影响.结果:在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睾酮体外代谢的佳孵育条件为底物浓度200μmol/L,代谢时间210 min.异莲心碱对CYP3A酶抑制作用较弱,IC50>1 000 μmol/L.结论:异莲心碱对CYP3A酶无显著影响,可以与其底物联合用药.

    作者:南李;宣贵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谷氨酰转肽酶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及39例健康体检老年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和生化全套,比较3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GGT与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组之间GGT水平无明显差异;GGT与3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正常组GGT与收缩压( sistolic pressure,SBP)、脉压(pulse pressure,PP)、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和CRP有显著正相关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组GGT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G)和胱抑素(cystatin,Cys)有正相关.结论:GGT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也可能是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指标.

    作者:吕雪英;王招娣;杨云梅;徐哲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缓解家兔颅内高压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等渗透摩尔浓度的20%甘露醇和7.5% NaCl溶液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以及比较等体积量的高渗盐水7.5% NaCl溶液和23.4% NaCl溶液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通过侧脑室插管灌注恒定压力的人工脑脊液建立家兔颅内高压模型,观察一定剂量的上述三种高渗溶液,分别对颅内高压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潮气量、人工脑脊液灌流速度和脑含水率的影响.结果:当颅内压力从15 cmH2O升高到75 cmH2O时,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升高,潮气量降低;经上述三种高渗溶液分别治疗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颅内高压前后的变化率与对照模型组比均无显著差异;经20%甘露醇5 ml/kg体重治疗或23.4% NaCl溶液2.2 ml/kg体重治疗后,颅内高压家兔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速度显著增加,脑含水率显著地降低,但两高渗溶液之间没有效应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7.5%NaCl溶液不能明显改变脑脊液的灌流速度和脑含水率.结论:在等渗透摩尔浓度下,20%甘露醇降颅内高压的效果要优于7.5%NaCl溶液;使用更高渗透摩尔浓度的高渗盐水23.4% NaCl溶液,能有效地降低颅内高压,可以替代甘露醇.

    作者:刘书琴;章科娜;郑慧霞;梅汝焕;张雄;丁悦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柱前衍生HPLC法.方法:将大鼠肾组织以6 mol · L-1盐酸于110℃水解24 h,加入9-芴甲氧基羰酰氯(FMOC)衍生后,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条件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0 mm× 150 mm,5(m);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 pH3.78)-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l;柱温:40C;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羟脯氨酸在浓度范围为15.30~612.00 mg·L-1内线性良好(r =0.9999);回收率为97.4%~103.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

    作者:刘二刚;傅旭春;钱莺;白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9种青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量

    目的:建立一种HPLC-MS/MS方法快速测定牛奶中9种青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量.方法: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正己烷液液萃取除脂;经高效液相色谱C18柱分离,选用pH3.1甲酸水溶液和乙睛-pH3.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11 min内在线梯度洗脱;在优化的质谱条件下,采用多反应监测( MRM),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 ~ 400 μg/L,9种青霉素类药物在牛奶基质中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0);方法低检测限为0.1~0.8 μg/L,定量限为0.3~2.6tμg/L;方法回收率均在80%以上,重复性良好,日内精密度<8.5%.结论:该方法测定9种青霉素药物的残留量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对青霉素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赵维;杜钢;李向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Tl和99m Tc-MIBI显像定量分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201Tl和99mTc-MIBI显像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和3周期化疗后均进行201 Tl显像和99mTc-MIBI显像的患者,根据肿瘤坏死率的分级[1]将其分为3组:无反应组4例(Ⅰ级<50%),部分反应组12例(Ⅱ级50% ~ 89%),反应良好组6例(Ⅲ级>90%).对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测量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摄取比率( uptake ratio,UR)和变化率(alteration ratio,AR).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 Tl显像时,无反应组URpre和URpost分别为2.14±0.67和2.07±0.71,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反应组URpre为3.45±1.57,URpost为2.02±0.97,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反应良好组URpre为3.57±0.67,URpost为1.36±0.2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99mTc-MIBI显像时,无反应组URpre为1.66±0.42,URpost为1.85±0.70,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反应组URpre为2.39±1.41,URpost为1.68 ±0.72,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良好组URpre为2.56±0.60,URpost为1.19±0.14,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01Tl显像时AR值范围为-0.03 ~0.72,AR值和TNR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99mTc-MIBI显像时AR值范围为- 1.21 ~0.64,AR值和TNR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 =0.71;201Tl显像的AR值与99mTc-MIBI显像的AR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 =0.70.结论:201Tl显像与99mTc-MIBI显像显示新辅助化疗后AR值与TNR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骨肉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01 Tl显像对骨肉瘤化疗疗效的评估优于99mTc-MIBI显像,但两者无显著差别.

    作者:黄中柯;楼岑;史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雌鼠母爱剥夺模型在应激反应中的特征

    目的:探讨母爱剥夺对雌鼠成年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活性和急性应激反应,以及下丘脑室旁核中性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母爱剥夺模型.成年后在其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给予急性足底电击刺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酮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中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母爱剥夺后雌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水平在动情前期明显下降(P=0.012和P=0.019),下丘脑室旁核中雄激素受体在动情期表达下调(P=0.008).结论:新生鼠母爱剥夺可以降低雌鼠HPA轴基础活性,该变化与外周性激素水平波动相关.SD雌性大鼠下丘脑内雄激素比雌激素对于CRH活性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孙博;高尚锋;阮玲娟;包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血浆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及天冬酰胺水平的变化

    目的:分析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血浆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 Aspartic acid,Asp)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lycine,Gly),以及氨基酸天冬酰胺( Asparagine,Asn)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32~ 64岁)和14例健康对照者(男7例,女7例,年龄30~ 65岁)的血浆,其中7例MDD患者(男5例,女2例)在抗抑郁治疗两月后的随访中再次留取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中Asp、Gly、Asn含量.结果:(1)MDD患者血浆Asp、Gly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33),Asn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208).(2)在健康对照组,血浆Gly与Asp、Asn水平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4).在MDD患者,血浆Gly水平与Asp水平的相关性消失 (P=0.538),而Gly水平和Asn水平保持相关性(p<0.001).(3)抗抑郁治疗两个月后MDD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浆Asp、Gly、Asn水平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306),氨基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也无改变.结论:血浆Asp和Gly水平降低可能是MDD的一个特征性生物学指标.

    作者:付鑫焱;卢蕴容;吴娟利;吴雪艳;包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参与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调节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受体)与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鱼藤酮及CysLT1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处理PC12细胞后,以MTT方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变化;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鱼藤酮处理前后,PC12细胞CysLT1受体的表达变化;不同浓度鱼藤酮处理24 h及3μmol/L鱼藤酮处理不同时间,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ysLT1受体分布变化.结果:鱼藤酮(0.3 ~30 μmol/L)可诱导PC12细胞损伤,孟鲁司特(1、5μmol/L)可显著减轻鱼藤酮诱导的细胞损伤.1~ 10 μnol/L鱼藤酮作用PC12细胞24 h及3μmol/L鱼藤酮处理3h和24 h,均可诱导CysLT1受体蛋白水平表达升高.鱼藤酮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引起CysLT1受体从细胞核移位到细胞浆.结论:CysLT1受体参与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作者:余舒莹;赵冰;张霞燕;张晓燕;王艳芳;张丽慧;卢韵碧;魏尔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GFP与nNOS在嗅球中的表达和共存研究

    目的:探究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各细胞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bNOS)的共存.方法:对该实验室繁育的成年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基因型等鉴定,取阳性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做冰冻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球各细胞层中的分布比例及与bNOS共存.结果: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8±0.92)%、(23.64 ±0.84)%、(77.75 ±0.84)%,bNOS阳性神经元在球旁细胞层、僧帽细胞层有强阳性分布,而在颗粒细胞层几乎没有分布.GAD67与bNOS仅在嗅小球层偶有共存.结论:GAD67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嗅小球层与颗粒细胞层,GAD67与bNOS仅少数共存于嗅小球层.

    作者:韩飞;杨静;余文富;尹一飞;武胜昔;凌树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尼克酰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MPTP(每天30mg/kg×5 d,i.p.)注射前1h腹腔注射尼克酰胺(500 mg/kg),后1次注射后5天观察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变,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并分析小鼠全脑及纹状体中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变化.结果:1)尼克酰胺能显著改善MPTP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P<0.01),但对游泳、爬杆和悬挂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尼克酰胺能显著减轻MPTP诱发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P<0.01);3)全脑的LDH和NOS活性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但纹状体的LDH和NOS活性在MPTP处理的小鼠中显著升高(P<0.01),尼克酰胺能显著降低MPTP引起的LDH和NOS活性升高(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尼克酰胺可以有效减轻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抑制NOS活性有关.

    作者:许璟;徐盛权;梁洁;陆源;罗建红;金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ICK1蛋白83位点氨基酸对PDZ结构域的影响

    目的:研究PICK1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 kinase 1)蛋白PDZ结构域内83位点赖氨酸( K83)对PICK1和AMPA受体GluR2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对PICK1 PDZ结构域和GluR2 C末端4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对接模拟,然后将K83进行虚拟点突变,计算并观察突变后结构和键能的改变.利用实验室已有的野生型全长PICK1 cDNA质粒为模板,构建点突变质粒,与野生型GluR2共转到HEK293T细胞,观察两者在细胞内定位和分布的改变.结果:当野生型PICK1与GluR2共转染时,HEK293T细胞有大量PICK1和GluR2共定位的集簇(cluster).当我们把构建的PICK1突变体与GluR2共转染时,不同的突变体表现出不一样的改变.结论:改变K83位点的氨基酸结构,很可能会改变PICK1 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结合所形成的疏水、氢键、静电相互作用,使得PDZ结构域与GluR2 C末端的结合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冯永;乔木;卢宇婷;蒋亚建;王娜;朱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尔基体驻膜糖蛋白73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肝癌等疾病的联系

    高尔基体驻膜糖蛋白73( GP73)是定位于高尔基体的Ⅱ型跨膜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分泌入血.研究表明,GP73作为血清标志物检测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AFP.另外,GP73在前列腺肿瘤、肾脏肿瘤、肺癌、食道肿瘤、精原细胞瘤等疾病中的表达也有增高,因此,GP73也可能成为这些疾病辅助诊断的新型指标.但是,目前GP73的生理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文中将从理化性质、细胞内分布、表达调节、与疾病相关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GP73的迄今研究状况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

    作者:江均昌;周林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RP通道在生物体对机械性刺激响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TRP超家族离子通道在多种感觉传导,特别是听觉、触觉、机械性痛等机械性感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主要的离子通道性疾病,如失聪、慢性痛、ADPKD和心室肥大等的病因与TRP通道功能异常相关[1,2].TRP通道是机械敏感通道的热门候选者,有些TRP通道,如C.elegans中TRPN亚型通道TRP-4,能够作用受体直接被机械力激活;而有些TRP通道则可能起着信号调节器的作用,间接地接收和放大信号[3].文中介绍了TRP通道在机械性感觉传导中的功能,并讨论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作者:邹文娟;黄桂芳;康利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叶的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胞质内出现以聚集化的α-Synuclein为主要成分的路易小体.在帕金森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但是,此类炎症反应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单体、聚集化、突变、硝化的α-Synuclein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因子,终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细胞毒性.该文尝试总结α-Synuclein诱发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乔森;罗建红;金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与方法.方法:本组21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评分平均(22.3±4.1)分.全部采用肩关节镜下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术后肩肘固定带固定患肩4~6周,按规定程序进行康复锻炼.结果:经3~18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UCLA评分平均(32.3±2.6)分.优(34~35分)11例,良(28 ~ 33分)7例,中(21 ~27分)3例,无差病例.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满意.结论:肩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侃;孙荣鑫;钟广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患者在吞服胶囊后立即肌注胃复安针10 mg,对照组患者不予注射胃复安针.观察2组患者的胶囊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等项目.结果:各有58例患者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51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7.9%,对照组有48例完成全小肠检查,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2.8%.对照组和干预组胶囊平均胃通过时间分别为( 32.45±29.63) min和(45.81 ±40.01) 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252.69±113.29) min和(258.75±83.83) min,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吞服胶囊内镜后肌注胃复安针10 mg可明显缩短胶囊胃通过时间,不影响小肠通过时间,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陈佳敏;钟丹丹;谢传高;陈清宇;陈焰;杜勤;蔡建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时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总医院2002年- 2010年共117名有既往PCI史患者与既往无PCI史患者1189例行首次CABG的资料,在住院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本组共1306例患者,平均年龄(63 ±9.72)岁.既往1次PCI史患者99例,既往2次以上PCI史的患者18例.既往有PCI史的患者年龄较小,近期心肌梗死(心梗)较少,与CABG间隔(13.39±13.81)月;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提示既往有PCI的患者左主干及3支病变较少.2组患者在术后心梗、再次开胸止血、术后中风、术后肾衰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2.6% vs 1.1%,p=0.167),术后住院死亡率2组亦无明显差别(1.7%vs0.5%,P=0.156).结论:既往PCI与患者行首次CABG的风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既往PCI患者行CABG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作者:张林;高长青;李伯君;吴杨;肖苍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