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5-5509
  • 国内刊号:33-1349/R
  • 影响因子:1.04
  • 创刊:1977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1989年获浙江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运用经方治疗急症的体会

    笔者有幸随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同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肩仲主任医师侍诊多年,屡见老师每用经方而多起沉疴,渐悟仲景制方配伍巧妙,味少力宏,用之得当常可救急危于倾刻,现举数案以就教于同道.

    作者:郑攀;龙旭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

    从整体观出发,以治疗泄泻为例,说明临床治疗复杂病证应根据多环节病机的主次轻重,选择两个以上具有某些相同功效的成方联合应用,使原方剂中的相关药组及药物间构成新的配伍关系,既增强原有功效,又可产生新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叶品良;申金贵;刘婷婷;魏座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镇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在分析此类药物性味功用的基础上,结合古方配伍现象,探讨重镇类药在多类方剂中的配伍运用及规律.

    作者:杨薇;谢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化扁解毒汤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周耀庭教授经验方化扁解毒汤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胃火炽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中医辨证属胃火炽盛型的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给予化扁解毒汤口服治疗7天后,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积分、体温、白细胞总数计数及患儿服药后退热时间.[结果]患儿发热、咽痛、咽部体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改善(P<0.001或P<0.05),体温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1~3天体温恢复正常者占84%,4~7天体温恢复正常者占16%.治愈46例,占92%;好转4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药化扁解毒汤是治疗胃火炽盛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李明;商建军;庞秀花;韩瑾;安俊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陈良佐治热疫诸方组方特点浅析

    对陈良佐治热疫诸方组方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陈氏诸方以陪赈散为主方,注重用苦寒之品清解疫毒,僵蚕、蝉蜕升散郁火,同时兼用活血、凉血、和胃、利小便等药,充分吸收了前代清热方荆的优势,并加以化裁以切合治疗热疫的临床实际.

    作者:邵雷;张俐敏;洪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泽泻汤辨治梅尼埃病用药规律初探

    泽泻汤为临床治疗痰浊上犯所致支饮、冒眩的常用专方、效方,从剂量配比规律、兼病兼证立法遣药技巧、据病势病程选用方药以及重视察舌验脉等角度,初步探讨了泽泻汤辨治梅尼埃病的配伍规律.

    作者:陈学习;阮时宝;吴水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潜阳丹方义浅析及临证举隅

    浅析钦安潜阳丹温肾潜阳法的组方特点,并举临证所治偏头痛、阳强、三又神经痛等验案,方证相合,其效如桴鼓.

    作者:吴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升麻葛根汤中赤芍与白芍辨析

    升麻葛根汤中所载的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疑惑.通过对赤、白芍药的本草流变、该方的药法源流及后世医家有关麻疹治验等方面的考查与辨析,认为用于麻疹初起或出而不透时方中选用赤芍为宜,惟妊娠麻疹,或素禀气怯或阴虚血弱之麻疹患者,则选用白芍为稳.

    作者:冯石强;谢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

    张锡纯,号寿甫,晚清著名医学家,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严谨,用药精良.现就其中治疗泄泻方药特色浅析如下.

    作者:龙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气丸与右归丸主治疾病比较

    肾气丸与右归丸均可治疗肾阳虚证,统计相关中医文献,发现古今医家在应用两方治疗疾病时有所不同.在应用肾气丸时,其适应痛证为肾气不充,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调所致癃闲、水肿、痰饮、消渴等疾病为主;在应用右归丸时,其适应病证为肾阳虚衰所致的不孕不育、虚劳、腰痛、泄泻等疾病为主.

    作者:管华全;樊巧玲;张永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玉女煎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玉女煎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玉女煎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口服消渴丸治疗,连续16w.[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玉女煎加减对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LC测定抗敏鼻炎灵胶囊中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抗敏鼻炎灵中麻黄碱含量测定HPLC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钻石)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至2.7)=(5:95),流速为1.O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结果]盐酸麻黄碱线性范围0.2148~2.148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5%,RSD=2.9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抗敏鼻炎灵中麻黄碱含量的方法.

    作者:钟晓明;张静娇;潘爱娟;冯春荣;黄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七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丹七片的质量标准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方中丹参和三七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制剂中所含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含量测定丹酚酸B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1.7%.RSD为1.77%.[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丹七片的质量.

    作者:冯彬彬;张建海;祝慧凤;徐晓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补气生津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补气生津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玉竹、甘草、红枣等7味中药组成.五味子是其中的主要药物之一,五味子醇甲是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该制剂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黄黛瑛;李兆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血府逐瘀汤谈中成药药理研究与眼科的结合

    本文就从血府逐瘀汤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来谈谈中成药药理研究与临床专科的结合.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医临床研究诸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资料表明,气滞血瘀、栓子阻塞脉道(静脉)是发生本症症结所在.气滞主要是由于气机不利,血瘀则是因血液流速减慢或停滞或溢于脉外.

    作者:周佳丽;徐晓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并导致多部位髓鞘脱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瘫痪、麻木、痛性痉挛、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等.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在分析、整理文献并结合现代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对中医药治疗MS进行研究[1],现已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吴林;李鹏;徐兴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生肌象皮膏研究现状

    生肌象皮膏出自于张山雷<疡科纲要>,是中医外科具有生肌长皮作朋的外用药之一,具有生肌长皮、活血养血之功效,可以用在各种疮疡疾病中,对溃疡期脓腐基本已净而皮不生肉不长者尤其有很好的疗效.现将生肌象皮膏临床应用及对该方的各种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关靖;陈宝元;李京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纤维瘤病诊治进展

    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其发病率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几乎可见于全身各部位.局部浸润性生长、较少发生远处转移、高复发率是其显著特点.

    作者:任燕燕;傅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化疗性静脉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认为化疗药物多为辛热之品,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火热毒邪,易耗伤阴血津液,继而产生瘀血痰浊,从而气血受阻.故其病机主要是由经脉创伤、火热毒邪外侵、气血瘀滞,致使热、毒、痰、瘀相互博结,阻于脉络所致,针对性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防治化疗性静脉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丞;杨延龙;苏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龙旭阳;郑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归丸与右归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左归丸与右归丸是张伸景补肾名方,左归丸与右归丸均可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改善骨代谢,而左归丸还能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从而调节肝再生.二者对机体多系统,多环节有调节作用.就近十年来二者的药理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王义周;刘妍;王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析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制约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凶之一.从近年临床文献来看,目前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主要采取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及传统针灸等治疗方法.

    作者:朱小娟;顾兆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痰论治脑梗塞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腩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作者:张晓明;何吉桥;刘丽珍;罗媛媛;李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山药的药理作用和防治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对山药的化学成分和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山药药理作用和用于糖尿病(DM)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贺琴;谭华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方剂配伍

    方剂的配伍,实乃一种制方模式.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可调和药物偏性,可以监制某些药的毒性,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等.方剂配伍的方法有: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

    作者:杨力强;刘濮滑;李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精神相关的理论在方剂中的运用

    基于精与神的相关理论.提出治精注意调神和调神兼顾治精,即精神兼治是精、神病变的治疗大法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以相关文献为依据,结合前人经验和方药实例论证了精神兼治思路在组方中的具体运用,并探讨精病兼治神和神病兼治精的药物主次选配特点及其治疗变法.

    作者:田文静;谢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吴茱萸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吴茱萸是临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荆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通痹止痛、暖肝止痛、温脾暖胃、温肾助阳、温暖胞宫、温中止泻、降逆止呕、温脏杀虫、引火下行、佐制寒凉、引经报使等方面.

    作者:丁舸;娄雷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

    新安地区名医辈出,著述众多,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颇大,主要表现在从治法、分类、方论等诸多方面影响方剂学的理论;不墨守成规,善于继承发展前人之方;提出新学术新思想,并创制出体现学术思想的新方剂;临床各科特色方剂丰富.

    作者:章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朱丹溪与张景岳临证处方方剂计量学研究

    [目的]探讨朱丹溪与张景岳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朱丹溪和张景岳医论所栽方药的功效、归经、四性、五味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朱丹溪使用补血、补气药比张景岳少;补阴、清热、化痰药比张景岳多;使用胃、大肠、膀胱经的药比张景岳多,而使用心、脾、肾经的药却比张景岳少;使用寒性、苦味药比张景岳多,使用热性、甘味药较张景岳少.[结论]朱丹溪和张景岳都以辨证论治指导临床用药,而非朱丹溪偏于滋阴,张景岳偏于温补.

    作者:姜德;周铭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复方制剂研制可行性分析

    对执行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分析,提出古代经典名方和证候类中药复方制剂研制和审批的看法和建议.

    作者:梁茂新;范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气丸功用主治探疑

    肾气丸为补益方,各类教材均以其为功用补肾阳、主治肾阳亏虚证.试从肾气丸的方名、组方配伍用药、原方组方思路、主治病证、临床应用变化方面探析其功用、主治疑点,并由此提出该方功用为补肾气非补肾阳,主治肾气亏虚,气化失司证而非肾阳亏虚证.

    作者:辛增平;张爱玲;杨宜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方特点探析

    经方因其用药精当,剂量准确;组方严谨,配伍巧妙;剂型丰富,煎服有法;加减灵活,功效卓著等特点而被历代医家所尊崇,因而成为方剂规范化、标准化之圭臬.

    作者:马凤丽;秦竹;熊红艳;张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辨体用方思想的古代九种案例赏析

    系统考察中医医案史的基础上,主要选择<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等代表性古代医案中体现中医辨体用方思想的九种案例,分别就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火热九种体质的辨识及其遣药用方的思路和方法首次进行挖掘分析,意在强化辨体论治的理念.为中医多元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临床实例.

    作者:倪诚;包春华;李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治疗ITP模型小鼠的药效研究

    [目的]观察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工艺组(G),利用全自动多物种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于实验前和实验第14天检测各组小鼠血小板数,实验前、第7天和14天分别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实验结束记录各组小鼠皮下出血程度.[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7天,M组小鼠体重低于C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高于M组,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第14天,M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C组,较C组出现明显瘀斑,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均低于C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C组;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M组,DC组、S组和G组小鼠皮肤瘀宽较M组明显减轻,X组小鼠皮肤瘀斑与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组、S组和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DC组;S组和G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X组;其它各组小鼠体重和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紫癜方的两种制备方法对其治疗ITP的药效作用无影响.

    作者:张林;马骥;林淑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研究人参皂甙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中PI3K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中PI3K的影响.[方法]运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葡萄糖输注速率(GIR).[结果]三组人参皂甙组GIR均较高脂组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参皂甙Re组的GIR和正常组、高脂组有显著性差异.以W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脏组织中PI3K的含量,Rg1组的蛋白表达要比Rb1组、Re组、高脂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参皂甙在肝脏中有显著的促进PI3K磷酸化的作用.

    作者:王雨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及海马cAMP的影响

    [目的j探讨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马cAM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调气血组、养心脾组、马普替林组.参照Katz刺激方法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ACTH、COR和大鼠海马cA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明显升高、海马cAMP含量明显降低.同模型组相比,柴郁温胆汤组及调气血组能明显降低ACTH浓度(P<0.05);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调气血组均能显著降低COR浓度(P<0.01);柴郁温胆汤组、化痰组和马普替林组均能够显著提升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P<0.01).[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海马cAMP含量下降,柴郁温胆汤可以逆转这种改变,其中以调气血和化痰药作用为主,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HPA轴功能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关.

    作者:周志华;周海虹;陆汎;韩咏竹;胡纪源;王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冰片联合顺铂对大鼠C6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冰片联合顺铂对大鼠C6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细胞模型,于治疗组给予灌服冰片及静脉注射顺铂,21天后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胶质瘤横截面积.[结果]治疗组脑胶质瘤的横截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各组(P<0.05).[结论]冰片能增加血脑屏障对顺铂的通透性,从而提高顺铂对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杜杭根;李宏宇;田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半夏厚朴汤对化疗呕吐家兔外周血中EGF及Gas的影响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抗化疗呕吐作用及对家兔外周血中EGF、Gas的影响.[方法]以家兔为模型,以顺铂为造模药物,将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半夏厚补汤高低荆量组,给药后观察各纽呕吐的潜伏期及4小时内呕吐次数;其次.用酶免试剂盒检测EGF及Gas.[结果]半夏厚朴汤高低剂量组能有效延长顺铂所致呕吐的潜伏时间(P<0.05),高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呕吐次数(P<0.05).半夏厚朴汤高、低剂量组能降低处周血中Gas的含量(P<0.05),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能升高外周血中EGF的含量(P<0.01).[结论]半夏厚朴汤能促进胃肠排空,对胃肠黏膜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止呕作用可能与抑制胃肠分泌胃泌素及促进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黄仕文;袁冬平;吴颢昕;樊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肾复方对去势雌性恒河猴NO和ET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复方防治绝经后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只性成熟雌性恒河猴复制成人工绝经模型,随机分为补肾复方组和倍美力对照组,每组2只.每日灌胃补肾复方煎剂,血清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ET-1浓度采用放免法.[结果]补肾复方和西药结合雌激素倍美力均能升高NO和降低ET水平,两组在重复测量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复方防治绝经后冠心病的机理可能与调节NO和ET两者平衡,改善血管舒缩功能有关.

    作者:文乐兮;张延武;尤昭玲;孟琼;吴玉冰;任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广防己配伍黄芪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鼠口服广防己及其配伍黄芪水煎液后尿液代谢图谱的变化,探讨黄芪配伍广防己对肾脏的减毒作用.[方法]雄性wistar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广防己组、广芪组,每组8只.广防己组按8.1g/kg,广芪组按9.1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4w后,收集大鼠24h尿液,测定尿液1H-NMR谱;取血做BUN、SCr检测;取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4w时,广防己组BUN、SCr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广芪组SCr水平较广防己组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范围及程度较广防己组轻.尿代谢图谱经主成分分析表明,广防己组尿中柠檬酸、2-酮戊二酸、马尿酸盐、葡萄糖含量降低;TMAO、肌酸·肌酐含量升高.广芪组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呈不同程度地减小.[结论]广防己给药4w可造成肾功能的明显损害,配伍黄芪有一定的对抗其损伤的作用.

    作者:梁琦;谢鸣;倪诚;颜贤忠;张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酸枣仁汤抗抑郁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抗抑郁的机理.[方法]采用强迫游泳和悬尾方式制备行为绝望小鼠模型;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行为绝望小鼠模型不动时间的影响;通过体重增长变化、和场箱实验,评定酸枣仁汤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酸枣仁汤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兴趣丧失、活动能力下降等精神运动性抑郁症状;明显增加抑郁大鼠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舍量.[结论]酸枣仁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脑组织中的5-HT、NE含量有关.

    作者:夏寒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虎金颗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肝纤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虎金颗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血清中肝纤指标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虎金颗粒进行干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肝纤指标.[结果]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ST、ALT、HA、LN、IV-C和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虎金颗粒对上述指标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并能升高血清中白蛋白含量.[结论]虎金颗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同时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作者:施旭光;黄兆胜;吕健;葛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痨康对小鼠结核病模型的免疫指标观察

    [目的]通过肺痨康(FLK)对实验性结核小鼠免疫指标的观察,研究肺痨康的免疫调节抗结核作用,为肺痨康治疗肺结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动物造模后,随机分为FLK高剂量组、FLK中剂量组、利福平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肺痨康、利福平、生理盐水灌胃28天,观察实验小鼠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IFN-r,IgG改变情况.[结果]FLK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P<0.05);FLK高剂量组CD4+T细胞教显著升高(P<0.01,P<0.05);CD8'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CD4+/CD8+比值显著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FLK高荆量组明显减轻CD4+/CD8+比值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FLK高剂量组增加小鼠结核模型血浆IFN-r和IgG水平(p<0.05).[结论]肺痨康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抗结核的作用.

    作者:申金贵;叶品良;王帅;卢润生;魏座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对高脂血症性模型大鼠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察小柴胡汤的降脂及抗脂肪肝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连续给予脂肪乳剂灌胃造模后分成模型组、小柴胡汤小、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各组继续给予脂肪乳剂灌胃,其中小柴胡汤小、大剂量组予小柴胡汤中药灌胃,辛伐他丁组给予辛伐他丁溶液灌胃,观测各组大鼠血脂、肝重及肝HE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w后,血脂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3w后血脂持续升高、肝脏指数增加及出现脂肪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脂、肝脏指数及肝脂肪变程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小柴胡汤大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的作用较明显.[结论]小柴胡汤具有一定的降脂及抗肝脂肪变的作用.

    作者:谢鸣;杨卫红;刘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肺痨康对结核杆菌体内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肺痨康对结核杆菌体内抑菌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RFP,灌胃150mg/kg),肺痨康高、中、低剂量组6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当天,将结核菌配制成1mg/ml生理盐水菌悬液,尾静脉注射0.2ml/只.于第二天灌胃药物.一周后死亡的动物作解剖记录;观察肝,脾,肺的重量指数及每个脏器的结核结节,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与结核菌数(Z-N染色).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肺痨康高剂量对感染肺结核小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中剂量组有较明显的疗效.[结论]肺痨康高剂量、中剂量有较好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

    作者:王帅;叶品良;申金贵;卢润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逐痰通络汤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血IL-1β、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逐痰通络汤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K组)、模型组(C组)和给药组(Z组),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①通过神经功能评分,Z组与C组比较,第1、2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3d有差异(P<0.05),评分较低,第7d有显著差异(P<0.01);②与K组比较,C组IL-1β、IL-6含量在第1d时开始升高(P<0.05),第2、3d到达高值(P<0.001),第7d接近正常范围;③给药后,第2d,Z组IL-1β、IL-6含量较C组明显下降(P<0.05),第3d,显著下降(P<0.001).[结论]逐痰通络汤能抑制IL-1β、IL-6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时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郭磊;金永喜;刘时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理中丸含药血清对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理中丸对Cajal间质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及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理中丸舍药血清对Cajal间质细胞(ICC)Ca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结果]理中丸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ICC细胞Ca2+-ATP酶活力(P<0.01),使ICC细胞外Ca2+浓度提高(P<0.01);并在明显提高ICC细胞内SDH活力的同时(P<0.01),降低ICC细胞内LDH活力(P<0.01).[结论]理中丸含药血清能提高ICC细胞Ca2+-ATP酶活力,同时还能增强ICC细胞内的有氧代谢,抑制细胞内的无氧代谢.

    作者:张丰华;黄秀深;罗明凤;孙改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圣愈汤及其拆方对血虚小鼠红细胞生成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圣愈汤补血的作用机理与配伍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的放射损伤性血虚小鼠模型,观察比较圣愈汤及其拆方对造血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以及调控EPO对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圣愈汤及各拆方组能明显提高血虚小鼠血中EPO水平,熟地黄、白芍药在通过促进血虚小鼠EPO分泌,调控造血的环节上有与全方相似的作用,体现了益精补血药在补血剂中促进红系细胞生成的主导作用.当归、川芎能增强熟地、白芍提高血虚小鼠EPO水平.人参、黄芪似有抑制熟地、白芍组合以及熟地、白芍与川芎、当归组合升高血中EPO水平的作用.[结论]圣愈汤调控血虚小鼠血液中EPO水平,是其有效改善血虚小鼠贫血状况,促进造血功能修复的重要环节,其补气益精生血组合,体现了既相互协同又相制为用的整体效应特点.

    作者:王均宁;刘粉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方剂学在线学习平台的探索与体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利用方荆学在线学习平台,实现方剂学基本知识自主学习与测试、方歌背诵与测试、病案学习与测试、在线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粟栗;邹元君;赵书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关于教材中祛暑剂设列的思考

    时历版全国统编<方剂学>教材中的祛署剂内容进行了考查,发现不同版本教材中存在对祛暑剂单章设列和归并于清热剂的不同.基于方剂分类的逻辑与适用的双重属性,对祛暑剂二种不同处理思路的缘由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祛暑剂的单列和归并反映出编者对治法逻辑或临床运用的倾向性.根据治法对方剂病证和功用具有涵括性的学术特点和中医祛署剂在立法和组方用药方面的特点,提出将祛署剂单列设章较为合理的观点.

    作者:高秀兰;谢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方剂学教材建设之现状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方剂学教材亦应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现有教材皆突出了学科特色,源流兼顾,古今异同等.但也值得补充,提高乃至变革的方面.

    作者:李家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刍议编写《方剂学》教材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方剂学>教材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由邓中甲教授主编的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一是由谢鸣教授主编的供中两医结合专业用<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一是由高汉森教授主编的供成人教育用<方剂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市场调研实践活动在方剂学课程中的教学意义

    通过方剂学课程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探索方剂学调研式教学法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意义,为方剂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经验.

    作者:冯泳;杨卫平;云雪林;孟庆华;梅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关于《方剂学》教材方解内容编写的几点建议

    方解是<方剂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准确表述方解内容有助于使学习者理解方剂用药的缘由及其之所以治病的根本所在.以多个版本的<方剂学>教材为蓝本,探讨<方剂学>教材中方解内容编写的思路与基本构架,既能深入挖掘方剂的内涵,又能进一步提高<方剂学>教材中方解内容编写的准确性.

    作者:范颖;马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于专业和层次培养目标的方剂学教学大纲的分化

    针对目前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方剂学学科本身分化的要求,在现行方剂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分化工作,以解决目前方剂学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内涵广、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的状况.

    作者:马福良;陈德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是其实现国际化的关键

    从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探究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建设是其实现国际化的关键.

    作者:王迪;王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方剂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对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方法、注意的问题等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新的审视与思考.

    作者:都广礼;文小平;马福良;韩向东;陈少丽;王雨穰;郭晶磊;陈子珺;陈德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古文教学应在文化背景下展开

    从医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医古文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应该以文化为内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文化传授上.

    作者:方菲;缪锡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方剂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突破传统中西医课程实验项目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与西医课程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对于系统融合中西医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共享实验资源、节约经费支出等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王欣;孙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BL与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中的教学

    心血管内科学是一门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复杂的临床学科,在实践中涉及广泛,成为内科教学的重点.

    作者:葛萱;厉伟民;卢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论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多维博约,因方施教是指以多维化的方式,以方剂为中心,针对每首方剂的组方特点,结合具体对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广博的视角组织教学内容,授予学生少而精的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立法结合处方、病证结合配伍、理论结合实践、多连结合博贯的原则等,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冀;李胜志;赵雪莹;陈宝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

    首先对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形态进行了简要论述,继之对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借鉴中医传统传承模式实验办学的案例进行了回顾,提出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将现代中医学校教育与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元发展的中医人才.

    作者:孙丰雷;高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决定未来护理人才的方向[2],学院将<护理学基础>列为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关标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包括对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等,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r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裘兴梅;马小琴;谷娟娟;蔡华娟;沈勤;许虹;王俊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