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7-3299
  • 国内刊号:33-1207/R
  • 影响因子:0.60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2003年3期文献
  • 107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试分析

    慢性荨麻疹为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加强对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效果,作者从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对10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试验以确定过敏原,并对其中12例进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乔刚;徐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24小时pH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三联治疗中的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对胃内24小时pH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雷贝拉唑组12例,奥美拉唑组15例,分别口服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4天,第5天给药后进行胃内24小时pH监测.结果雷贝拉唑组胃内pH平均值为5.68±0.90,中位值为6.10±1.23,24小时pH>4的总时间及百分比为18.28±3.60小时,(76.18±15.02)%,第5天服药后pH>4所需时间80.83±53.97分钟.奥美拉唑组上述各值分别为5.84±0.65、6.19±0.50、21.28±2.25小时(88.68±9.39)%、70.15±50.30分钟.结论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均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而服药后24小时pH>4的总时间及百分比奥美拉唑组明显强于雷贝拉唑组(P<0.05).

    作者:潘杰;朱丽明;金捷;王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年人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青年人心肌梗塞(MI)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连续住院的青年MI患者的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及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同期住院的老年MI患者比较.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MI更易发生于男性,病前多无心绞痛病史(P<0.001),心梗部位好发于前壁(P<0.05),Killip分级心功能优于老年组(P<0.001),室壁瘤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显著高于老年组(28.9% vs 1.5%,P<0.001),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见(P<0.001),但侧枝循环的建立不如老年组充分(P<0.05),青年MI 73.8%有大量吸烟史,76.4%发病前有激发因素,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01).结论青年MI好发于前壁;室壁瘤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老年组相似;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及轻度病变者多见,推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大量吸烟、应激因素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是青年MI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金奇志;马振斌;马士新;蒋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29例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的疗效.方法对29例胃癌行根治性切除(D2、D3)并作术中化疗,术后腹腔化疗.术中化疗包括切除前从胃网膜右动脉注入丝裂霉素(MMC)10~12mg;切除后用5-氟尿嘧啶(5-Fu)750~1000mg注入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部位.术后腹腔温热化疗以5-Fu、MMC、顺铂(DDP)为主.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26/29)、72.4%(21/29)、62.1%(18/29),2、3年复发率分别为29.0%(10/29)、44.8%(13/29).17例单纯根治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52.9%(9/17)、29.4%(5/17),2、3年复发率分别为64.7%(11/17)、76.5%(13/17).3年生存率与2、3年复发率差异均显著(P<0.05).有12例患者于腹腔化疗期间感轻微腹部不适,其中12例感腹胀,8例有恶心、呕吐.全部病人均无严重不良反应.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1个月出现肝、腹膜后转移,其中1例并发直肠转移.结论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尤其是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明显下降.

    作者:袁和祥;王春江;金炯;宋益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型链球菌性咽峡炎皮疹分析

    甲型链球菌性咽峡炎是由甲型链球菌引起,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临床上除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一般表现外,同时可伴发中毒疹.现将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诊治的79例总结如下.

    作者:江文云;颜美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颈部创伤的急诊处理(附256例报告)

    在各类意外创伤事故中,头颈部创伤占有较大的比例,该类创伤有的病情重笃危及生命,有的虽不危及生命但创伤造成组织缺损、瘢痕、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障碍,构成心理创伤.作者回顾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头颈部创伤2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江龙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诊治分析

    1995~2002年本院共收治Dieulafoy病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4~60岁,平均45.5岁.有上腹痛不适病史4例.以呕血为主要表现者6例,呕血量600~2500ml,平均1200ml;单纯黑便1例,黑便量约1000g,出血前有诱因者2例,其中1例为饮酒,另1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伴有失血性休克者5例,血压为50~80/30~50mmHg,出血次数1次4例,2次以上者有4例,病程1月-3年不等.

    作者:傅岳平;姜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入加手术治疗晚期直肠癌19例临床分析

    本组收集1994~2002年手术治疗直肠癌270例,其中行介入加手术治疗晚期直肠癌19例,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为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钱志祥;徐鹿平;王立章;黄皎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抑肽酶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时的止血效果

    目的观察抑肽酶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时的止血效果.方法 51例手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抑肽酶20wu与50例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止血芳酸400mg,53例术前不用任何止血药物的相同病人作对照.结果抑肽酶静滴组出血量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抑肽酶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止血效果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赵礼君;袁霞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6例前牙烤瓷冠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单径前牙烤瓷冠中36例失败的原因.结果失败36例中龈缘着色差异10例,占3.10%,色泽不满意8例,占2.48%,慢性牙龈炎7例,占2.17%,崩瓷6例,占1.86%,龈缘退缩5例,占1.55%.结论前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失败与临床设计、牙体制备及技术室制作有密切关系.

    作者:章海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交叉性失语诊治分析

    交叉性失语指右利手者右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失语[1],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失语症,近年来国内有少数个案报道.现结合本院1例交叉性失语资料,进一步阐述交叉性失语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

    作者:林燕;王小同;董其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240例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12月的无痛人工流产240例回顾分析.结果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100%.无人流综合征发生.但仍存在着扩宫困难、呼吸抑制、呕吐、不自主肢体扭动、过敏等少数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操作简单,能有效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袁瑞侠;张湘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腹小横切口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60例分析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妇科肿瘤中常见的肿瘤.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子宫肌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近年来开展经腹小横切口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士丽;曹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造血系统改变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造血系统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82例SLE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贫血常见,其中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25例,并发白细胞减少13例,全血细胞减少4例,单纯血小板减少3例,溶血性贫血3例.结果 82例病人经过皮质醇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明显.结论 SLE可发生诸多造血系统改变,其中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与SLE密切相关.

    作者:谢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112例疗效分析

    目的借助宫腔镜治疗技术,对11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进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方法在宫腔镜直视下,将外径1.4mm的医用塑料导管插至输卵管开口,进行选择性通液,使液体的流体静压直接作用于输卵管腔内,以疏通输卵管.若未能疏通,则改行输卵管插管粘连分离疏通术,即把3F橄榄头型输尿管导管插入输卵管腔内,利用机械推力,分离粘连,疏通阻塞.结果 112例187条阻塞的输卵管,插管成功率97.33%.输卵管再通率86.81%,其中近段阻塞的再通率95.77%,较中远段阻塞的再通率57.5%为高(P<0.005),术后半年以上患者的实际受孕率40.91%.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是输卵管阻塞,尤其是输卵管近段阻塞性不孕症的一种微创、安全、简便、高效和经济的现代内镜治疗技术.

    作者:马建婷;邵华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应停治疗多发性骨髓瘤8例疗效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约70%患者对化疗有效,但多次化疗易产生耐药,成为难治性MM.近年来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反应停(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取得较好疗效,为治疗MM提供了新途径.作者于2000年使用反应停治疗MM患者8例,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玮;张学进;赵毅;邓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为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93例0~15岁急性中毒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农药中毒病例所占比例大,0~6岁年龄段是急性中毒的高发群体,13~15岁年龄段中毒大多为有意识行为.结论儿童和少年中毒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加强各类农药和药品管理是减少小儿急性中毒的关键,少年儿童自杀应引起重视.

    作者:蒋锐锋;王国彬;林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新生儿感染时体液免疫状态的临床分析

    目的从脐血免疫球蛋白水平,了解新生儿感染时的体液免疫状态,为防治新生儿感染提供免疫学依据.方法测定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238例,按感染情况不同和出生体重、胎龄的差异分组观察.结果发现脐血IgG水平以新生儿肺炎组低,不仅低于正常组新生儿,而且还低于早产儿组(P<0.01).早产儿组脐血IgG水平较低,低于除新生儿肺炎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孕母感染组新生儿脐血IgG水平与正常组新生儿脐血IgG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巨大儿、正常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之间IgG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脐血IgA和IgM水平在孕母感染组的新生儿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其他各组间脐血IgA和IgM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血IgG水平低下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有关.但当孕母产前发生感染时,虽然其新生儿脐血IgG水平无降低,甚至增高,却未能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该新生儿是否发病,可能更多地取决于母亲感染病原体的毒力,以及孕母产前是否合理应用了有效的抗生素.

    作者:施霄音;魏小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农药急性中毒49例脑电图分析

    农药能对人体各脏器造成较严重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现将2001年4月至2002年7月本院所做的49例农药急性中毒的脑电图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潮;王淼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渗液在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的疗效观察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体液大量从血管内外渗导致体液分布异常所致.为此,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抢救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关键.作者于1994~2001年间,对18例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患者,采用小剂量高渗液救治休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宁儿;李康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随机分成PEA和MEA组,各自使用两疗程后,作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PEA组完全缓解率(CR)51%,部分缓解(PR)20%,总有效率(TR)71%;MEA组CR47%,PR24%,TR71%.结论 PEA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疗效与MEA相当,可作为首选抗耐药方案使用.

    作者:方炳木;李琳洁;刘伟红;金阳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腹联合伤诊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胸腹联合伤是指由刀锥、火器穿通或因挤压、坠落、辗轧等所致的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或)膈肌破裂.一般伤势复杂,病情严重,加上处理不当,往往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作者自1990年10月~2001年1月共收治98例,提出了胸腹联合伤抢救成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楼正龙;崔健;袁顺达;周贵民;迪力夏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沙培林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胸腔内注射沙培林,为该病的内科治疗开创新的手段.方法治疗组选择31例难治性气胸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向胸腔内注射沙培林2~5KE,2小时后负压吸引并对症处理,复查胸片.对照组30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同时对症治疗.结果 31例中29例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有效率为93.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沙培林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隙加压冲洗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病症之一.自Mixter和Barr首次切除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椎间盘切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解除了大量病人的痛苦,但有部分患者术后症状长期不能缓解,少部分需再次手术治疗,究其原因,是髓核摘除不彻底.本院自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手术治疗的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行椎间隙加压冲洗9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序贯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15例

    目的观察序贯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方法治疗15例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效53.3%,有效40%,无效6.7%,总有效率93.3%.结论序贯血透是难治性心衰的暂时辅助治疗方式,对症状改善显著,短期效果好.

    作者:王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120例疗效观察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根据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供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因较为复杂,有颈椎病、动脉炎、动脉硬化等病因明确的,也有无明确病因的功能性血管痉挛.后者以女性居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本院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120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9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齐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个月以下婴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呈增加趋势.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小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少见报道.本院对2000年12月~2001年7月住院的肺部感染患儿进行鼻咽吸出物MP-DNA检测,其中6个月以下婴儿MP阳性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元回归方程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

    目的探讨多元回归方程Z值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40例,分预后不良组43例(包括死亡与后遗症组),预后良好组97例,回顾性对其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并发症等33项变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得到判断HIE危重程度的综合指标Z1、Z2二个多元回归方程,其正确判断率达84.38%~94.44%,敏感度89.2%~100.0%.结论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判断新生儿HIE危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亦文;陆中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环孢菌素A治疗难治性ITP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环孢菌素A(Cs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RITP)18例临床观察.方法对18例患者采用CsA4~6mg/kg*d,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连用1~3疗程后停药观察,用药期间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显效4例、良效10例,进步3例,无效1例,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及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环孢菌素A(CsA)可作为难治性ITP的一线药物,在肝、肾功能检测下,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且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赵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过敏性紫癜的脑血流改变及脑彩超的检测意义

    目的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时脑血管血流及血管阻力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进行脑彩超检测,分别探测基底动脉(BA),双侧椎基动脉(VA),双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并选用收缩期峰流速(Vs),阻力指数(RI)为观察指标.同时进行脑电图单双极描记及过度换气和睁闭眼试验.结果脑彩超29例(90.6%)表现为单、多条血流速度加快,阻力指数基本正常范围.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7例(21.9%),痫样放电1例(3.1%).结论患过敏性紫癜时,脑部血管也同时受累并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但临床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却很少.脑彩超能准确检测脑血管病变时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脑电图有更高的异常率.

    作者:俞永宝;陈考珍;李香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类型和病程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结果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患者CD62P的表达分别为(8.58±8.76)%、(7.26±5.70)%、(4.26±1.54)%,与对照组(2.26±0.8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CD62P的表达分别为(7.68±11.16)%、(6.47±3.56)%、(4.20±1.52)%,与发病2~14天时检测(10.57±9.13)%、(9.26±8.97)%、(4.46±1.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CD62P在各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均可有显著表达,但与急性期内病程早、晚无明显关系.

    作者:杨柳;邵平阳;邵永堂;黄菊明;郑优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2例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的诊断及转归.方法对首次住院诊断为伴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病人进行2年以上随访,将维持焦虑症诊断者和修正为抑郁症者进行HAMA、HAMD等各种变量的比较及各因子分析.结果 56.2%病例维持焦虑症诊断,首次HAMA、HAMD总分及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发现两者HAMD和生物学节律变化方面存在差异,但抑郁症组HAMA分仍高.结论伴抑郁症状的焦虑症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有一定关联,诊断宜采用合病诊断.

    作者:张弓;朱跃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老年人大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63例老年大肠癌病人和29例老年大肠良性疾病病人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A50、CA242及CEA的表达,并利用其对42例行根治术的大肠癌病人进行随访.结果大肠癌病人4种肿瘤标记物水平高于大肠良性疾病病人,并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逐渐增高,其中以CA242敏感性和特异性高;4种肿瘤标记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系列法联合检测可使特异性提高;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未降至正常的病人复发或转移率为73.3%;根治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重新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85.2%.结论血清CA199、CA50、CA242及CEA对老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价值.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可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何志红;冀子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聚金葡素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放化疗结合高聚金葡素综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3年.A组29例行放化疗,放疗剂量56~60GY/5~6周;化疗采用CAP方案或MVP方案,放疗前2周期,放疗后2~4周期.B组34例放化疗同A组,但在放化疗的同时给予高聚金葡素2000U静脉滴注,化疗期间20天为一个疗程,放疗全程应用.结果一年生存率A组44.8%,B组70.6%,(P<0.05);两年生存率A组17.2%,B组35.3%,(P>0.05).3年生存率A组13.8%,B组29.4%,(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4月和19.4月,重症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2.9%,初步显示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加用高聚金葡素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贾勇士;吴树强;吕世良;张丽萍;许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减轻患儿静脉穿刺负性情绪的疗效评价

    大多数患儿对静脉穿刺表现出恐惧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还可能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延迟正常生长发育等负面影响[1].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负性情绪,是值得探讨的护理内容.

    作者:杨黎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观察及护理

    多电极射频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的又一高新技术.本院于2001年~2002年5月采用多电极射频治疗肝癌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癔症13例报道

    儿童癔症由于症状的多样性,往往以其他疾病的诊断收治入院.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1985~2000年收治的13例儿童癔症作一分析报道.

    作者:郁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片治疗呃逆22例临床观察

    呃逆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现收集本院1992~2002年脑血管意外后顽固性呃逆22例,予丙戊酸钠片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傅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胃柿石症并发肠梗阻的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胃柿石症即人空腹时一次性进食大量柿子后,由于柿子中的鞣酸,柿酸酚,果酸,鞣红素等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在胃空时遇到较强的胃酸容易结合凝成难以溶解的硬块,小硬块可随粪便排出,大硬块或不能排入肠中,致胃粘膜炎症、糜烂、溃疡,引起胃功能紊乱,可有幽门梗阻的表现[1];或通过幽门排入肠中,引起肠梗阻[2].

    作者:方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送检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伤口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外科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1.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8%,主要为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占12.8%,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谱复杂,应加强感染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

    作者:林晓梅;周铁丽;潘钦石;李超;张雪青;刘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西咪替丁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结构及泌酸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组织结构及胃泌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应激组及西咪替丁组,检测胃粘膜损伤指数(UI)、胃液pH,大体及光镜下观察胃粘膜损伤程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胃粘膜出现广泛的点线状出血性坏死灶.镜下见出血性坏死灶呈火山口状,几乎深达粘膜肌层.与应激组相比,西咪替丁组的UI明显下降,胃液pH明显上升,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粘膜仅见充血水肿,无出血及溃疡形成.结论西咪替丁可明显抑制胃泌酸功能,有效预防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的损伤.

    作者:陆国明;李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Wilson's病15例误诊分析

    Wilson's病(WD)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临床较少见,常就诊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因而易被误诊.为减少误诊误治,本文对本院1980~2001年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5例W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跃金;徐冬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