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造血系统改变

谢坚

关键词:红斑狼疮, 贫血, 白红胞, 血小板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造血系统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82例SLE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贫血常见,其中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25例,并发白细胞减少13例,全血细胞减少4例,单纯血小板减少3例,溶血性贫血3例.结果 82例病人经过皮质醇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血小板及白细胞上升明显.结论 SLE可发生诸多造血系统改变,其中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与SLE密切相关.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个月以下婴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呈增加趋势.国内外报道较多,但对小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少见报道.本院对2000年12月~2001年7月住院的肺部感染患儿进行鼻咽吸出物MP-DNA检测,其中6个月以下婴儿MP阳性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聚金葡素配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放化疗结合高聚金葡素综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对我院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3年.A组29例行放化疗,放疗剂量56~60GY/5~6周;化疗采用CAP方案或MVP方案,放疗前2周期,放疗后2~4周期.B组34例放化疗同A组,但在放化疗的同时给予高聚金葡素2000U静脉滴注,化疗期间20天为一个疗程,放疗全程应用.结果一年生存率A组44.8%,B组70.6%,(P<0.05);两年生存率A组17.2%,B组35.3%,(P>0.05).3年生存率A组13.8%,B组29.4%,(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4月和19.4月,重症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2.9%,初步显示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加用高聚金葡素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贾勇士;吴树强;吕世良;张丽萍;许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120例疗效观察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根据颈内动脉系及椎基底动脉系供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因较为复杂,有颈椎病、动脉炎、动脉硬化等病因明确的,也有无明确病因的功能性血管痉挛.后者以女性居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本院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120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9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齐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序贯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15例

    目的观察序贯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方法治疗15例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效53.3%,有效40%,无效6.7%,总有效率93.3%.结论序贯血透是难治性心衰的暂时辅助治疗方式,对症状改善显著,短期效果好.

    作者:王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抑肽酶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时的止血效果

    目的观察抑肽酶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时的止血效果.方法 51例手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抑肽酶20wu与50例术前30分钟静脉滴注止血芳酸400mg,53例术前不用任何止血药物的相同病人作对照.结果抑肽酶静滴组出血量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抑肽酶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止血效果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赵礼君;袁霞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类型和病程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结果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患者CD62P的表达分别为(8.58±8.76)%、(7.26±5.70)%、(4.26±1.54)%,与对照组(2.26±0.8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TIA各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CD62P的表达分别为(7.68±11.16)%、(6.47±3.56)%、(4.20±1.52)%,与发病2~14天时检测(10.57±9.13)%、(9.26±8.97)%、(4.46±1.7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CD62P在各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均可有显著表达,但与急性期内病程早、晚无明显关系.

    作者:杨柳;邵平阳;邵永堂;黄菊明;郑优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年人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青年人心肌梗塞(MI)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连续住院的青年MI患者的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及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同期住院的老年MI患者比较.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MI更易发生于男性,病前多无心绞痛病史(P<0.001),心梗部位好发于前壁(P<0.05),Killip分级心功能优于老年组(P<0.001),室壁瘤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显著高于老年组(28.9% vs 1.5%,P<0.001),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见(P<0.001),但侧枝循环的建立不如老年组充分(P<0.05),青年MI 73.8%有大量吸烟史,76.4%发病前有激发因素,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01).结论青年MI好发于前壁;室壁瘤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老年组相似;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及轻度病变者多见,推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大量吸烟、应激因素等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是青年MI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金奇志;马振斌;马士新;蒋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240例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12月的无痛人工流产240例回顾分析.结果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100%.无人流综合征发生.但仍存在着扩宫困难、呼吸抑制、呕吐、不自主肢体扭动、过敏等少数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操作简单,能有效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袁瑞侠;张湘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渗液在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的疗效观察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体液大量从血管内外渗导致体液分布异常所致.为此,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抢救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的关键.作者于1994~2001年间,对18例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患者,采用小剂量高渗液救治休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宁儿;李康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沙培林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胸腔内注射沙培林,为该病的内科治疗开创新的手段.方法治疗组选择31例难治性气胸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向胸腔内注射沙培林2~5KE,2小时后负压吸引并对症处理,复查胸片.对照组30例,给予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同时对症治疗.结果 31例中29例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有效率为93.5%.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沙培林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Wilson's病15例误诊分析

    Wilson's病(WD)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临床较少见,常就诊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因而易被误诊.为减少误诊误治,本文对本院1980~2001年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5例W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跃金;徐冬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腹小横切口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60例分析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妇科肿瘤中常见的肿瘤.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子宫肌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本院近年来开展经腹小横切口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士丽;曹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Dieulafoy病的诊治分析

    1995~2002年本院共收治Dieulafoy病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4~60岁,平均45.5岁.有上腹痛不适病史4例.以呕血为主要表现者6例,呕血量600~2500ml,平均1200ml;单纯黑便1例,黑便量约1000g,出血前有诱因者2例,其中1例为饮酒,另1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伴有失血性休克者5例,血压为50~80/30~50mmHg,出血次数1次4例,2次以上者有4例,病程1月-3年不等.

    作者:傅岳平;姜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随机分成PEA和MEA组,各自使用两疗程后,作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PEA组完全缓解率(CR)51%,部分缓解(PR)20%,总有效率(TR)71%;MEA组CR47%,PR24%,TR71%.结论 PEA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疗效与MEA相当,可作为首选抗耐药方案使用.

    作者:方炳木;李琳洁;刘伟红;金阳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112例疗效分析

    目的借助宫腔镜治疗技术,对11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进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方法在宫腔镜直视下,将外径1.4mm的医用塑料导管插至输卵管开口,进行选择性通液,使液体的流体静压直接作用于输卵管腔内,以疏通输卵管.若未能疏通,则改行输卵管插管粘连分离疏通术,即把3F橄榄头型输尿管导管插入输卵管腔内,利用机械推力,分离粘连,疏通阻塞.结果 112例187条阻塞的输卵管,插管成功率97.33%.输卵管再通率86.81%,其中近段阻塞的再通率95.77%,较中远段阻塞的再通率57.5%为高(P<0.005),术后半年以上患者的实际受孕率40.91%.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是输卵管阻塞,尤其是输卵管近段阻塞性不孕症的一种微创、安全、简便、高效和经济的现代内镜治疗技术.

    作者:马建婷;邵华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入加手术治疗晚期直肠癌19例临床分析

    本组收集1994~2002年手术治疗直肠癌270例,其中行介入加手术治疗晚期直肠癌19例,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为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钱志祥;徐鹿平;王立章;黄皎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送检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伤口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外科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51.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8%,主要为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占12.8%,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谱复杂,应加强感染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

    作者:林晓梅;周铁丽;潘钦石;李超;张雪青;刘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29例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的疗效.方法对29例胃癌行根治性切除(D2、D3)并作术中化疗,术后腹腔化疗.术中化疗包括切除前从胃网膜右动脉注入丝裂霉素(MMC)10~12mg;切除后用5-氟尿嘧啶(5-Fu)750~1000mg注入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部位.术后腹腔温热化疗以5-Fu、MMC、顺铂(DDP)为主.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26/29)、72.4%(21/29)、62.1%(18/29),2、3年复发率分别为29.0%(10/29)、44.8%(13/29).17例单纯根治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14/17)、52.9%(9/17)、29.4%(5/17),2、3年复发率分别为64.7%(11/17)、76.5%(13/17).3年生存率与2、3年复发率差异均显著(P<0.05).有12例患者于腹腔化疗期间感轻微腹部不适,其中12例感腹胀,8例有恶心、呕吐.全部病人均无严重不良反应.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1个月出现肝、腹膜后转移,其中1例并发直肠转移.结论胃癌根治术区域性化疗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尤其是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明显下降.

    作者:袁和祥;王春江;金炯;宋益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儿童癔症13例报道

    儿童癔症由于症状的多样性,往往以其他疾病的诊断收治入院.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1985~2000年收治的13例儿童癔症作一分析报道.

    作者:郁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腹联合伤诊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胸腹联合伤是指由刀锥、火器穿通或因挤压、坠落、辗轧等所致的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同时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和(或)膈肌破裂.一般伤势复杂,病情严重,加上处理不当,往往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作者自1990年10月~2001年1月共收治98例,提出了胸腹联合伤抢救成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楼正龙;崔健;袁顺达;周贵民;迪力夏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