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教育研究室
  • 国际刊号:1672-0024
  • 国内刊号:33-1297/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浙江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从口腔医学技术实验教学5S管理初窥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拓展其教学的能力目标,把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运营5S管理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模式.

    作者:宁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评定教学中的应用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康复评定的教学中,在现今的医疗环境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康复评定教学对标准化病人的选择和培训有其特点和侧重点,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也有不足和局限性.在标准化病人教学和真实临床实践之间取得平衡,是今后康复评定教学研究中的重点.

    作者:李莎莎;余波;郝赤子;蒋松鹤;郑余银;卢君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生在儿科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护生在儿科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儿科输液带教中的管理对策.方法:在儿科输液带教中通过认真选拔带教老师、开展入科宣教、分层渐进带教、分阶段评估带教、操作中放手不放眼、加强输液中关键环节带教等方法来降低儿科输液带教中的安全隐患.结果:重视儿科输液带教的安全管理,提高儿科临床带教质量,能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投诉,明显降低安全隐患.结论:上述方法对护生在儿科输液带教中能达到满意效果,为保证医疗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韩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实习期间突发事件的处置及预防

    突发事件发生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上的特定性,时间上的突发性,危害上的严重性特点.这不仅会对实习生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人为的极不稳定后果,同时,也给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管理带来极大困惑,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产生严重的误解,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从突发事件原因及特点,对实习期间突发事件的处置、加强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3个方面阐述对实习期间突发事件的处置及预防.

    作者:顾寒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急性胃肠炎(GE)的住院患儿,观察BICE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观察研究期间因急性胃肠炎住院的患儿中,伴发惊厥者49例,符合BICE标准的23例,发病年龄小4个月,大35个月,1-2岁共11例,于病程1-4天发生惊厥,临床腹泻症状不严重,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随机血糖均正常,13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14例做脑脊液检查、18例头颅CT检查、5例MRI检查正常.结论:BICE高发于1-2岁幼儿,秋冬季高发,与轮状病毒流行时间一致,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均表现为强直一阵挛样发作,可连续多次发作,但预后良好.

    作者:陈俊国;吴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跟骨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跟外侧L形切口入路手术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Sanders分型Ⅱ-Ⅳ的跟骨骨折26足行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8足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全部病例获3个月至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1]标准,优良率为90.0%.结论:跟骨解剖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固定牢靠,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后的并发症降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跟骨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国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至疣状隆起病灶上方约0.5cm处,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29例经一次治疗病灶愈合,7例残留病灶经二次治疗后愈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易于掌握.

    作者:楼良平;寿可燕;于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例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总结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3例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等或略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边界清.其中2例其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灶.1例MRI表现为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不完整包膜.结论: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施世军;朱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8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MTX单次肌肉注射,治疗组除用MTX外每日加用中药口服.定期检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C)水平及B超监测盆腔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疗组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缩短,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短.结论:MTX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徐彩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采取母乳喂养鉴础上按需添加配方奶,联合通肛和抚触3种干预手段能否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干预组新生儿在母乳不足时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按需添加配方奶,直至母乳量能满足新生儿的需求;如6小时内未排第一次胎便或24小时内排便小于2次予通肛;出生后第1天起进行抚触,每日2次.对照组新生儿按常规纯母乳喂养,仅在新生儿体重下降接近10%时予添配方奶,不予通肛和抚触.两组新生儿每日固定时间测经皮胆红素指数(TCB),观察记录新生儿的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作者:冯国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插管下全凭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非插管下单纯吸入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级择期行斜疝、鞘膜积液、血管瘤等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1-8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以及术中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S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短于K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未发生呛咳、喉痉挛、流涎等不良反应;苏醒期,两组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K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全凭吸入麻醉的诱导及苏醒时间均较氯胺酮麻醉快,而在非插管情况下,全凭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也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韩玲娟;潘秀军;俞游柳;吴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种分布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本院泌尿系感染的细菌检出率为31.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复方SMZ、氨苯西林等已不适合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大多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田建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检测UA与hs-CRP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相比较;分别对观察组病例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UA、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UA、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A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hs-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有关.结论:UA、hs-CRP参与了急性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hs-CRP还是疾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预测因素.

    作者:周芹;徐红娣;陈冻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患儿链球菌感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与A组β溶血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一,其中4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为观察组二,50例儿保正常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咽部分泌物A组β型溶血链球菌培养.结果:咽部分泌物A组β型溶血链球菌培养阳性率,观察组一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二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溶血链球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相关;(2)链球菌感染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陆巧英;吴鸣;陆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踏车运动结合气体代谢试验检测329位有明确冠心病史患者的大摄氧量和运动负荷.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并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特征以及休息和运动试验终点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高空腹血糖水平患者极量运动时踏车负荷较低,大摄氧量也较低.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休息时心率和血压都高于血糖水平较低组的患者,而平均心率储备则低于血糖水平较低的患者.结论:高空腹血糖患者运动能力差于血糖较低者.冠心病人的运动能力与其空腹血糖水平有关.

    作者:周立英;许志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重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实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57例重症患者床旁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的护理方法.结果:44例患者救治成功,5例放弃,8例死亡.结论:熟练的护理操作和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蒋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与研究

    探讨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我院就诊的农村老年病人75例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讨论,高家庭支持组总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健康与功能高于低家庭支持组,因此高家庭支持可提高农村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春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我学习理论在年轻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自我学习理论明确了学习者在教育学习中由他人控制转变为自我主导,是当前在职培训的重要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思想观念的束缚、缺乏自我激励措施、学员自我效能存在差异是影响自我学习理论在护士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在护士培训中正确使用自我学习理论的方法和若干要素,增强护士自身护理教学和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叶旭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权力影响力与护理管理效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非权力影响力测评表及护理管理效能考评表进行调查.结果:非权力影响力得分与护理管理效能成正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组织和推动医院护理工作.

    作者:吴煦珍;卢章云;金锦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理人员对输液器具选择的态度与行为分析

    为了解护理人员对输液器具选择的态度,探讨正确进行输液器具选择的有效方法.我们以问卷形式对150名护理人员的输液器具选择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是护士长认为选择输液器具的重要性高;输液器具操作方法未掌握是影响输液器具选择的主要因素、护士长遇见输液器具选择不当导致不良后果情况较多.结论是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强化正确选择输液器具的意识,为病人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提供安全的输液通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曼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规范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和考核,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护理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规范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