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体脂肪的代谢情况.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99例经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进行体成分定量测定,用偏相关分析了解总体脂肪量与各部位脂肪量的关系,通过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对脂肪量进行预测.结果 男女患者的总脂肪量、皮下、躯干和四肢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AIDS患者的总脂肪量与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及右上肢脂肪量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脂肪量与皮下脂肪量、内脏脂肪量及体重关系密切.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广西AIDS患者体脂肪的基线资料,可为开展AIDS病人脂代谢的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世民;苏齐鉴;蒋现永;卢晶晶;黄菲妃;张浠;胡娟;罗发新;冯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有同性固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非专一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建立的MSM人群开放性研究队列在2010年随访调查基础上进行调查,不足基线调查样本部分,用滚雪球采样法招募补足,进行相关行为学和生物学调查.结果 在调查405例中,84.9%(344/405)现有或有过同性固定性伴侣(boyfriend,BF),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6.1% (21/344)、新发感染率5.2/100人年(12/228.9)、梅毒现症感染率8.1% (28/344)、新发感染率0.9/100人年(2/228.9).累计BF数平均(2.7±1.9)人,68.9% (237/344)彼此知道对方HIV/性病健康状况.认为BF间应该使用安全套占85.8% (295/344),近6月BF间每次使用安全套占58.9% (106/180).有BF期间占19.2% (66/344)有同性非专一性行为,占5.5% (19/344)同时有过2个以上BF.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艾滋病知识来源电视、来源朋友,近6月男性肛交数、群交行为,累计异性性伴数,同时有2个及以上BF是非专一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SM人群存在有BF关系的较为普遍,但专一性不够,容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社会网络群体.
作者: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贾蜀光;杨红;姚卫;周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初步编制医护学生艾滋相关歧视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在医务人员艾滋相关歧视量表基础上编制医护学生艾滋相关歧视量表.并用初步编制的量表调查449名南通大学医护学生.采用应答率分析、临界比检验、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删除条目.克朗巴赫α(Cronbach'sα)系数和哥德曼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系数评价量表信度.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价量表效度.结果 通过条目删除后终量表保留19个条目,共5个因子综合反映回避、泄密、污名和恐惧4个维度,累计贡献率为62.21%.各条目与其所在维度的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均>0.5.各维度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介于0.489~0.743之间.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9,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906.各个维度的Cronbach' sα介于0.769~0.899之间.结论 医护学生艾滋相关歧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今后研究医护学生艾滋相关歧视的测量工具.
作者:曹阳;李小杉;陶赟;杜欢;杨珍珍;曹磊;朱飞龙;庄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冰毒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在巨噬细胞中复制的作用.方法 将巨噬细胞按单纯随机分组原则分为:(1)冰毒+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 23390)处理组,(2)冰毒处理组,(3) SCH 23390处理组,(4)病毒对照组.先用浓度为10-5 mol/L的SCH 23390预处理(1)、(3)组1h,再用10-4 mol/L的冰毒处理(1)组24h,同时用10-5 mol/L、10-4 mol/L及2.5×10-4 mol/L的冰毒处理(2)组24h,然后每组加入等量的HIV-1进行感染,于感染的第4、6、8、10 d取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HIV-1 p24抗原,比较各组之间抗原表达量差异.结果 HIV-1感染巨噬细胞第4、6、8、10 d,病毒对照组的p24抗原表达量均低于3个不同浓度冰毒处理组(均有P<0.01);且各浓度冰毒处理组的p24抗原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的倍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具有上升的趋势,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4,P<0.001);而冰毒+SCH 23390处理组、SCH 23390处理组分别与病毒对照组HIV-1p24抗原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冰毒能够促进HIV-1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冰毒促进HIV-1复制的作用可被多巴胺受体D1阻滞剂(SCH 23390)阻断.
作者:梁冰玉;李彧;刘思扬;蒋俊俊;陈晖;黄颉刚;苏锦明;蓝光华;黎明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阳家庭女性性关系权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性别敏感性干预措施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分析现有疫情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河南、云南、广西和四川的5个HIV高发县/市,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了社会人口学、HIV配偶间传播知识、高危行为和性关系权力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HIV单阳家庭女性阴性配偶481人,其中57.59% (277/481)的女性处于较低性关系权力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汉族、文化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和自己年收入较高的女性性关系权力较高,OR(95%Ⅸ)分别为8.997(4.339 ~18.650)、7.236(1.985 ~26.379)、3.475(1.275 ~9.477).结论 调查地区女性性关系权力较低,文化程度,民族和年收入情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曾吉;徐鹏;吕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社区与监管场所之间吸毒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在广东省3地市征募社区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在3地市各选取1强制戒毒场所,按照全国统一的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和HIV、HCV、梅毒的检测.结果 与监管场所内戒毒人群相比,市1社区招募的吸毒人群女性比例更高、外省户籍人口比例较低,市2社区招募吸毒人群的未婚比例更高;市3场所内外吸毒/戒毒人群人口学特征基本相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2个高危行为在3地区的场所内外吸毒/戒毒人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市2社区吸毒人群的HIV阳性率为8.3%,当地监管场所内的结果为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9,P<0.001).结论 不同地区社区与监管场所吸毒/戒毒人群之间在HIV感染率、人口学及行为学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目前主要来自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的哨点资料不一定能代表当地的实际情况,应结合社区的监测结果做综合判断.
作者:王冰娜;林鹏;李艳;杨放;付笑冰;李雷;文美贞;岑玫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并探讨其生存时间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4-2012年台州市所有≥15岁、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入组治疗时CD4细胞计数≤350个/rmm3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65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发病年龄为(39.0±13.5)岁,其中男性465例(71.5%),男女比例为2.51∶1,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48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6、0.95、0.94和0.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传播途径、初始治疗方案及入组治疗时CD4细胞水平与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应继续扩大艾滋病筛查的数量和范围,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延长其生存时间.
作者:周琳;吴琼海;沈伟伟;丁盈盈;林海江;何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心城区近4年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某中心城区2008-2011年STDs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近4年来,广州市中心城区STDs报告病例数为4 146例,年均发病率为146.71/10万.除尖锐湿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STDs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病种构成,以梅毒比例高(35.21%),其次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6.97%),尖锐湿疣居第3位(15.97%).4年内STDs男女性别比为0.98:1,总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20 ~ 29岁为发病高峰(34.88%);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人员和工人等职业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50.48%;发病人群集中在该中心城区与广州市其他县区,占总发病人数的95.59%.结论 尖锐湿疣、梅毒是今后STDs的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全民STDs的防范意识,规范疫情的监测、报告及管理,加强普通人群的监测,做好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黄燕惠;余昌泽;李美青;罗敏红;陈清;王家骥;周志衡;俞守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8-2012年报告的HIV/AIDS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计算病例晚发现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2008-2012年在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 833例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感染性病情况、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结果 1 83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8.0%,平均年龄(35.6±12.0)岁,南京市籍占59.8%,50岁以上病例占12.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83.9%.报告当年为学生的病例占5.5%.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和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专题调查为主.1 833例病例中,当年发展至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的病例562例,晚发现率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以上年龄组、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和医疗机构发现来源是晚发现病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今后南京市应进一步加大MSM、学生和50岁以上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控制力度;在继续实施VCT、MSM专题调查和羁押场所体检等检测策略的同时,全面推进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服务,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作者:朱正平;张敏;吴苏姝;刘黎;郭璐;徐园园;徐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定期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的比例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2011年间至苏州市疾控中心VCT门诊求询的738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对1年内再次至该门诊检测者,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结果 共291例1年内再次进行VCT检测,定期VCT检测比例为3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在25 ~49岁(OR=1.47,95%CI:1.02~2.11)或≥50岁(OR=2.78,95% CI:1.05 ~7.33)、居住于市区(OR =2.14,95% CI:1.45~ 3.16)、户籍为本市(OR=1.61,95%CI:1.10~2.37)或本省其他市(OR=1.49,95% CI:1.02 ~2.18)、艾滋病知识得分高(OR=1.67,95%CI:1.06~2.65)和过去1年曾接受干预(OR=1.45,95% CI:1.06~1.98)是MSM定期检测的相关因素.结论 MSM定期VCT检测比例不高,针对年轻、流动性大的MSM,需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扩大MSM干预覆盖面,以促进该人群定期检测.
作者:赵秀萍;傅卓华;曹小平;赵艳秋;张福新;邵梦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云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确证为HIV阳性后的高危行为等情况,探讨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在2012年5月15日~6月14日期间接受随访的>1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eople who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共调查303人,有效问卷300份.结果 25.7%的调查对象在确证HIV阳性后发生过无保护的高危行为,其高危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和在婚,重度耻辱感(OR=1.89,95% CI:1.09~3.27),在婚(OR=2.99,95% CI:1.43~6.26)均为危险因素,另外在访谈中还发现高危行为的发生与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缺乏清洁针具,部分女性PLWHA患者因生活困难而从事商业性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 PLWHA患者的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感和在婚,同时还与缺乏清洁针具和生活困难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PLWHA患者的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PLWHA患者的干预,降低其耻辱感,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作者:肖民扬;罗红兵;付丽茹;李雪华;宋丽军;梅静远;贾曼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了解2012年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文山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2年1月~ 12月文山州符合要求的68份年龄在16 ~ 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45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48.9%的样本为CRF08_BC,其他依次为:CRF01_AE(42.2%)和CRF07_BC(8.9%).获得的序列中未检测到监测相关的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SDRM),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小于5%.结论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主要的HIV-1基因型为CRF08_BC及CRF0I_AE,文山州目前HIV-1耐药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在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基础上,应加强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科学管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耐药监测.
作者:陈敏;贾曼红;苏莹珍;杨朝军;杨莉;陈会超;陈玲;董莉娟;马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区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FSW)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以及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6月采用二阶段按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内各类娱乐场所中的FSW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810名FSW,72.3%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桑拿/洗浴中心的FSW人群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 HIV/AIDS,UNGASS)指标和传播途径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场所的FSW人群.64.4%的FSW人群在近1个月的商业性行为中能够每次都使用安全套.HIV感染率为0.1%,梅毒感染率为5.1%,丙肝感染率为0.9%.结论 上海浦东娱乐场所中FSW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总体掌握较好,但其安全套使用率不高.今后对不同层次场所的FSW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促使其行为转变.
作者:张鹏;黄星;张枭;李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 CI:1.782 ~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 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 +/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 =0.456,95% CI:0.217 ~0.956)、经过培训(OR=0.763,95% CI:0.634 ~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 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 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作者:郭海健;朱一;张钰;高倩;黄明豪;朱立国;王蓓;李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患者家属的感染状态、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云南省德宏州302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状况、照顾患病家人的负担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 在302名家庭成员中有117人同样为HIV感染者,其中72人也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与生理评分正相关的因素包括更好的经济状况、更轻的照顾负担、HIV阴性以及家中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评分正相关的因素包括更好的经济状况、更多的情感支持、更轻的照顾负担以及家中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结论 为了全面提高感染者和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我国的抗病毒治疗工作需要整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服务.在设计、实施感染者关怀和支持项目时,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内容同等重要.
作者:文毅;时允;蒋成芹;张福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嫖客等人群进行监测,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锡市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为81.0%;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和嫖客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0%、3.50%、12.50%和0.10%;45.75%的暗娼和32.62%的嫖客能够100%使用安全套;43.33%的性病门诊就诊者近三个月与小姐发生过性行为,65.63%的男男性行为者近六个月内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结论 应探索不同形式的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促进艾滋病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方式,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作者:成浩;顾静;缪小兰;张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武汉市某强制戒毒所静脉吸毒人群进行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某强制戒毒所男性静脉吸毒人员81人,随机分成两组,对干预组开展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系列活动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作用、优点和治疗期间禁忌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干预组对美沙酮治疗效果评价好于对照组(P =0.002);干预组对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的地点、国家防艾“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生育和哺乳可能传播HIV、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感染HIV、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艾滋病传播途径等7个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强制戒毒所对静脉吸毒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及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应定期开展,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常态工作.
作者:许珊丹;陈鹏;廖永刚;朱长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越南跨境流动暗娼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及HIV感染率变化情况,为后续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1年期间选取中越边境河口县固定场所的所有越南籍跨境流动暗娼为调查对象,在同伴教育及外展提供安全套干预情况下,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每年由经培训懂双语外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结合访谈,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动情况、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等,同时进行HIV检测.使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单录入并随机抽取10%进行核查,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结果 3次调查上个月与付费客人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近1次付费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3.6%、5.9%.结论 3年干预中,与客人安全套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跨境暗娼干预工作有一定效果,但血清学尚无变化.建议在继续加强跨境暗娼综合干预的同时,开展嫖客与老板的干预及积极开展跨境合作.
作者:薛皓铭;朵林;朱志斌;杨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青海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信息和艾滋病哨点监测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8-2012年全省共累计报告606例HIV/AIDS病例,其中2008年后报告发病有上升;72.77%的病例集中在西宁市和格尔木市,年龄在30~44岁病例占55.28%,79.72%的病例通过性行为感染;2008-2012年10类人群哨点监测HIV抗体阳性率为0.27%,其中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阳性率高(8.33%).结论 青海省HIV/AIDS疫情近几年快速上升,主要在青壮年性乱人群中.
作者:王学文;董世存;李积平;孙玉兰;娄玛丽;王朝才;李寿江;马永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00年以来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基因亚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资料,描述分析HIV亚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传播途径感染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纳入78篇文献,涵盖我国20个省、直辖市和特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存在A、B、B’、C、D、E、G、K、CRF01_AE、CRF07_BC、CRF08_BC、CRF02_AG、CRF03_AB、CRF12_BF、CRF14_BG、CRF02_AG/CRF01 _AE、CRF08_BC/B、CRF07_BC/CRF01_AE、G/CRF12_BF、A/CRF10_CD、CRF01 _AE/B’、U/CRF01 _AE、B/C、U/G等多种亚型,其中CRF01 _AE、CRF07_BC、CRF08_BC、B’、B为主要流行亚型;HIV的基因亚型与传播途径相关,近年来,我国流行的重组毒株增多且出现多种独特重组型.结论 过去10年,随着HIV流行形势的变化,我国HI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发生变化并日趋多样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陶艳琳;赵雪涛;汤宇帆;何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