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影响因子:1.86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55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最新资讯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安徽
期刊标签: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国际刊号:1674-3679
国内刊号:34-1304/R
邮发代号:26-155
创刊时间:1997
发行周期:月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简介

               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述评、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论著、短篇论著

杂志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社征稿要求

  1.《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投稿人提交的作品应具有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不含法律禁止出版、传播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没有多字、错别字等错误,排版规范。

  2.投稿人提交的作品不得有剽窃、抄袭行为,一经发现,所有不良后果概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3.投稿人在线投稿的同时需向本杂志社邮寄一份盖有所在单位公章的纸质版的稿件。并且该稿件不得同时投到其它的杂志社。

  4.投稿人应经常登录本杂志网站,关注稿件的状态并及时交纳审稿费和版面费,以便尽量缩短发表周期。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发文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副溶血性弧菌分型研究进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常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本文从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角度介绍其分型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分型研究,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核糖分型、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型等为VP的准确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腹泻及食物中毒事件,对研究V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伟;杨杏芬;柯昌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癌组织DcR3的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宫颈癌组织诱捕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和第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35例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tissues,NCE)、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及44例宫颈癌组织(cervical squamous epithelial carcinoma,CSES)DcR3和HR-HPV的表达.设计并合成靶向HR-HPVI6E7基因的HR-HPV16 E7小干扰RNA(siRNA)和阴性对照HR-HPV16 E7 siRNA,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HR-HPV16 E7基因沉默对DcR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h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NCE、CIN及CSES组DcR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35)、48.7%(19/39)、77.3% (34/44),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942,P<0.001).NCE、CIN及CSES组HR-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 (2/35)、56.4%(22/39)、93.2% (4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0.322,P<0.001).DcR3表达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r=0.893,P=0.004).HR-HPV基因沉默后DcR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且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结论 DcR3在宫颈癌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升高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提示DcR3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siRNA技术成功诱导HR-HPV基因沉默可通过下调DcR3的表达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

    作者:韩晶;苗卉;冯向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校流行病学学科定位及其教学模式

    1 流行病学学科定位1.1 流行病学在医学及预防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是疾病.人类要想维护和促进健康,就必须与疾病作斗争,具体讲,就是要及时的治疗疾病,有效的预防、控制疾病.要想及时、有效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就必须充分认识疾病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要想全面的认识疾病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就必须从三个角度出发,即从微观的角度、个体角度和群体角度,这就是经常谈到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认识疾病在微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作者:张永红;滕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沈阳市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65岁社区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沈阳市皇姑、铁西、苏家屯区抽取的3个社区2 106名≥65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对其中经认知能力筛查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1 968名老年人进行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沈阳市≥65岁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0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在婚和过去1年有跌倒史是沈阳市≥65岁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睡眠好、能独自出远门、每周散步3~4d、常参加娱乐活动和子女孝顺是沈阳市≥65岁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沈阳市≥65岁社区老年人抑郁水平较高,应加强健康状况、社会心理、移动能力、个体行为等方面的干 预以有效预防老年人抑郁的发生.

    作者:郭薇;周圣凡;韩金松;孙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季节性流感监测中病毒分子变异分析的意义

    目的 探讨季节性流感监测的同时,针对人群中循环的优势毒株开展基因变异分析的意义.方法 以2007年深圳市流感监测系统累积的数据为基础,按周分析不同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和急诊就诊者的比例,并对病毒型别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对优势毒株扩增HA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深圳市流感样病例2007年流感样病例(ILI)比例为6.67%,以低年龄为高发人群;按市、区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分别分析,ILI的比例按周分布一致,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活跃季节在5~7月;ILI暴发疫情比散发病例提早2周出现.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1.63%,优势株为H3N2亚型(占59.5%),B型次之(占37.0%).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进化分析分成两支,WHO当年疫苗株和我国代表株仅与1~4月毒株接近,而与5月之后分离株产生了遗传距离,虽然还不能确定新的变异株出现,但提示A/sz/9/2007和A/sz122/2007两个分离株值得高度关注.B型流感病毒HA1基因进化分析发现,2007年以Yamagata系活跃.结论 季节性流感监测中开展病毒分子变异分析,可以进一步查明人群中所发生的优势毒株的特性,便于流行病学综合分析.

    作者:张顺祥;谷利妞;程小雯;何建凡;胡东生;吕星;吴春利;逯建华;房师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郑州市车祸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本次研究描述了郑州市车祸的伤害发生情况,并分析了本地区车祸伤害发生的特点及主要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车祸伤害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1996年郑州市的车祸发生资料由郑州市交通警察支队事故科提供,1996年人口资料由郑州市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郗园林;张卫东;段广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宁都县1952~2002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提出防控措施,现将宁都县50年来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曾继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icroRNA与弥漫大B淋巴瘤预后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不同的微小RNA(microRNAs,miRs)对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预后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7年7月收录在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筛选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30篇文献,2 574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发现,miR-21的低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HR =0.61,95% CI:0.40 ~0.94,P=0.024);miR-155的高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HR =2.50,95% CI:1.54~4.06,P<0.001);miR-222的高表达降低了DLBCL患者的PFS(HR =2.33,95% CI:1.53 ~3.57,P<0.001).结论 基于所有分析结果可知,miR特别是miR-21,miR-222和miR-155是影响DLBCL的RFS和PFS重要预后因子.

    作者:李璐;董晓强;李艳艳;郭建全;乔增杰;王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南京城区居民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南京城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结果 因子分析提取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传统健康模式类似于精明膳食模式;甜食,饮酒、饮料模式类似于西方膳食模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健康模式与男性、高龄、高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SES)、健康生活方式呈正关联,与体重指数、腰围呈负关联;而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与低龄、不健康生活方式、体重指数、腰围呈正关联(均有P<0.05).结论 膳食模式受社会人口统计学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高SES、健康生活方式人群易采取健康膳食模式.应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尤其针对低SES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作者:洪忻;李解权;王志勇;梁亚琼;杨华凤;徐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皖西农村地区留守村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探究

    目的 探究影响皖西农村地区留守村民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可能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安徽六安市的3个乡镇共18个行政村的40~70岁留守居民.现场调查分为问卷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和生活习惯等内容;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身高和体重等内容;数据录入使用软件Epi Data 3.1,数据处理分析使用软件EXCEL 2007和SPSS 16.0,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共调查居民4 040人,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醉酒史、饮食偏咸和常吃腌制食品对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饮食偏咸、饮食不规律和常吃腌制食品是该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多而增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一般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的研究需要重视对其他可能危险因素的探究.

    作者:李开春;童贵显;柴静;王德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baiqian** 的反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haiyu** 的反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小鲸** 的反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