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影响因子:1.86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55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安徽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及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帮助制定相关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共抽取安庆和合肥青年学生1 606人,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和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等3项血清学检测.结果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62%,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年级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4.48%,其中安庆市1.88%,合肥市7.07%;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1.25%;在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及商业性伴中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和近1年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低于50%,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2.07%.血清学检测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而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19%,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31%.结论 安徽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对艾滋病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扩大高危行为干预和检测覆盖面.

    作者:肖永康;彪巍;计国平;程晓莉;李迎春;胡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西人群DNA修复途径部分基因多态性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DNA修复途径基因XRCC1、APE1、hOGG1、XPC、XPD、XPG、XRCC3多态性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08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和治疗的共257例广西肝癌新发病例临床病理资料、血液DN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XPC499、XPC939、XPD312、XPG1104、XRCC1-194、XRCC1-280、XRCC1-399、APE1-148、hOGG1-326、XRCC3-241 10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XRCC1-399多态与肝癌门静脉癌栓相关(P =0.036),hOOG1-326多态与包膜侵犯相关(P =0.036),XPC499多态与大体分型相关(P =0.047).分层分析显示,在发病年龄<47岁组,XPD312基因多态与肿瘤个数有关(P=0.025).在发病年龄≥47岁组,XPD312多态与肿瘤直径大小相关(P=0.009),XRCC1-280多态与门静脉癌栓(P =0.024)、病理分期(P =0.050)相关;不同修复途径基因多态联合作用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肝癌子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APE1-148、XPC939、XPG11 04、XRCC3-241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XRCC1-280、XRCC1-399、hOGG1-326和XPC499、XPD31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肝癌相关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潘冬香;仇小强;刘顺;谭超;黄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990-2010年我国城乡成年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趋势

    目的 探讨近20年我国城乡成年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鉴》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分性别分年龄的汇总数据,采用标化死亡率进行不同时点和不同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的比较,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死亡率的趋势分析,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法探讨脑血管病的时期、队列和年龄效应.结果 (1)近20年城市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男性约为3.11%,女性约为3.30%,而农村人群则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2)控制了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控制了时期和年龄因素的影响,出生年代越近,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城乡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日益增加;针对病因的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应该脑血管疾病人群防治的重点,中年人群可能是防治的重点人群;二级和三级预防中,农村人群不应被忽视.

    作者:王艳红;李立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状况关联研究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2 032名来自儿保门诊和托幼机构的6月龄~6周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同时对儿童日常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为31.1%;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视力发育与每天累计看电视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家庭采光情况,饮食习惯,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家长是否经常教孩子做眼保健操及家长是否注重保护孩子视力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光线强(OR=3.011,95%CI∶1.114~7.827)和家长十分注重保护孩子视力(OR=1.500,95%CI∶1.028~2.190)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而经常吃鱼(OR=0.687,95%CI:0.437~0.978),经常喝鲜牛奶(OR =0.593,95%CI:0.417 ~0.844)是儿童视力发育的保护因素.结论 日常生活状况与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密切相关,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护儿童视力发育.

    作者:侯赛;张秀军;徐叶清;严双琴;王虹;高国朋;李享;李修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

    目的 探讨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方法 调查909名男性吸烟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CHRNA7上SNP位点rs2337980的多态性.在控制年龄、职业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量和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结果 909名男性吸烟者中,有166人(18.3%)为高血糖症,743人(81.7%)为正常血糖者.在控制年龄、职业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吸烟量> 15支/天的男性比吸烟量为1~15支/天者患高血糖症的风险增高(OR=1.51,95% CI:1.06 ~2.14),携带变异基因型(CC +CT)的个体较携带rs2337980野生基因型(CC)患高血糖症的危险性增高(OR=1.74,95% CI:1.22 ~2.48).在控制年龄、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和吸烟年数后,进一步根据CHRNA7上SNP位点rs2337980的多态性和每日吸烟量进行分层分析,以携带野生基因型(CC)且吸烟量1~15支/天者为参照组,携带野生基因型(CC)且吸烟量>15支/天者、携带变异基因型(CT+TT)且每日吸烟1~15支/天者和携带变异基因型(CT +TT)且吸烟者量>15支/天者患高血糖症的危险性呈递增趋势,OR值分别为1.81(95% CI:1.07 ~ 3.07)、2.06(95% CI:1.26~3.38)和2.52 (95% CI:1.52 ~4.17).但未发现每日吸烟量和rs2337980多态性对高血糖症有交互作用.结论 每日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有联合作用.

    作者:周珊宇;吴晓瑛;刘涛;谢传波;王辉;邱泉;丁鹏;陈维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南昌市东湖区小学教师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南昌市小学教师疲劳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研究方法,在南昌市东湖区10所小学中随机抽取4所小学,对抽中小学校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31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疲劳自评量表检测.结果 (1)83.9%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按疲劳测评量表评分标准对其疲劳进行评分,小学教师疲劳平均分为(28.52±15.35)分;(2)疲劳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睡眠质量差、目前工作压力大、现职工作满意和日常工作量大这4个因素与疲劳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小学教师疲劳现象较普遍,其预防应从睡眠质量、目前工作压力程度、对工作满意度和日常工作量4个方面加以重视.

    作者:王信颖;余超;吴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7-2011年儿童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耐药率变化趋势

    目的 了解常熟地区儿童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构成与耐药.方法 以常熟地区3家综合医院2007-2011年临床诊断为院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以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分析.结果 常熟地区儿童近5年院内感染中主要的为呼吸道感染,占72.0%.检出致病菌的占32.6%,历年来检出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均占首位,肠球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逐年增高(均有P<0.05).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均有P>0.05)粪肠球菌对红霉素与青霉素G耐药率均达60%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均有P<0.05).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无显著变化(均有P>0.05).葡萄球菌感染所占比例较低.结论 呼吸道感染与消化道感染首要病原微生物为病毒.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儿童院内感染细菌学检出致病菌中的主要菌种,对头孢类药物耐药逐年提高.肠球菌感染在儿童感染疾病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致病菌构成及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需根据本地区致病菌耐药谱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宛传丹;秦一鸣;宋逸萍;马月琴;邹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特征,探讨其与儿童期不良经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理状况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量表,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7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为35.58%.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出现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2.42(95% CI:1.38~4.23)、2.65(95% CI:1.79~3.92)和1.66(95% CI:1.07 ~ 2.58)倍.儿童期有家庭暴力、家中有物质滥用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1.97 (95% CI:1.31 ~2.96)、1.69(95% CI:1.13~2.54)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其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性就降低0.15(95%CI:0.01~0.27)倍;出现1种或多种ACEs经历的医学生分别是无ACEs经历医学生的1.89~6.97倍.结论 儿童期各种不良经历是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期不良经历对于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马金凤;戴江红;茹建国;刘维;刘继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徽省部分地区三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高危人群中的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工作者(暗娼)、美沙酮维持治疗诊所的维持治疗人员(维持治疗人员)、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男同)这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及相关行为的现状,为实施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部分地区的娱乐场所、美沙酮维持治疗诊所、公园等地对3类人群进行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0.8%,暗娼、维持治疗人员、男同艾滋病知识知晓比例分别为68.3%、89.4%和88.1%.(2)调查中男同认为需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高(89.1%);维持治疗人员认为会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比例高(93.3%);暗娼选择与艾滋病人继续交往和允许他们继续工作的人员低,为27.2%和25.8%;男同听说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比例高,占81.4%.(3)近1次性行为中,暗娼、维持治疗人员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0.8%和31.7%,46.5%的男同在近6个月肛交时总采取保护行为.结论 应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介和可利用卫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高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消除其歧视心理.

    作者:韦晓岑;马颖;李峰;钟礼琴;陈任;胡志;秦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7-2011年度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疾病谱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对2007-2011年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该院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例数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痢疾,共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86.51%(22 884/26 453),其中手足口病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34.48%(9 122/26 453).总死亡数为21例,病死率为0.794%.5年来,不同传染病发病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仍要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传染病的检测力度,做好传染病的筛查工作.

    作者:秦薇子;张笑嫣;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合肥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合肥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以及吸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调查现场为合肥市区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前来进行健康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从业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合肥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 211人,其中男性608人,女性603人.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5.9%,男性吸烟率48.8%,女性吸烟率2.8%.吸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年龄、幼年时母亲吸烟、好朋友吸烟、认为“吸烟看起来很酷/很有魅力”是影响吸烟的危险因素,大专文化程度(相对于小学及以下)、好朋友不能接受吸烟、母亲不能接受吸烟、认为“吸烟看起来缺乏教养”是影响吸烟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情况应重点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控烟干预.

    作者:张小鹏;张俊青;孙业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急性腹泻病病原谱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掌握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病原谱、菌型分布等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确定监测病例定义及12个监测点,在监测点肠道门诊针对具有腹泻症状的病例进行症状监测,并对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测阳性的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标本进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12种抗生素细菌耐药实验.结果 7~9月为肠道门诊就诊高峰期.1 935例患者中细菌检测阳性者321例,占16.59%,其中副溶血弧菌97例,占5.01%,沙门氏菌96例,占4.96%,弯曲菌86例,占4.44%.1 327例患者中病毒检测阳性者188例,占14.17%,其中诺如病毒110例,占8.29%,轮状病毒37例,占2.79%.沙门氏菌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为99.0%,志贺菌对氯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均为100.0%,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敏感,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高发季节是7~9月,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弯曲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

    作者:傅益飞;孙乔;朱渭萍;朱林英;费怡;叶楚楚;薛曹怡;王闻卿;潘丽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其网络成瘾对自尊心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对自尊心的影响,为制定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自尊下降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1~4年级大学生(共1 807人),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状况、上网行为不同对自尊情况有影响.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自尊得分为(30.54±4.51)高于网络成瘾(26.26±4.41)和网络成瘾倾向(27.18±3.96)的大学生;上网目的为更新微博和收发邮件以及上网关心信息为就业信息和邮件相册的学生自尊较高.自尊得分越高越不容易成瘾;男性比女性易成瘾;城市、郊区、农村大学生成瘾率依次降低;年级越高越容易成瘾;理科、文科、医学、工科、农科大学生成瘾率依次升高.结论 不同上网行为对大学生自尊情况有重要影响,网络成瘾者自尊情况较差.

    作者:孙易蔓;胡晓斌;赵笑颜;张梦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南宁城市社区居民伤害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 评价南宁城市社区居民伤害预防干预效果,为城市居民社区伤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南宁市抽取被调查社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干预前后的资料.干预过程主要采取了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后伤害发生率由28.34%降至14.06%,下降50.39%,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2.04,P<0.001);多发性伤害发生率则由3.74%降至0.00%,干预前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8,P<0.001);伤害知识知晓率、正确认知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5.27%、71.60%上升至干预后的86.76%、89.52%,危险行为发生率也由干预前的57.79%降至干预后的33.12%,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伤害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伤害安全知识水平,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态度和建立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预防伤害的有效途径.

    作者:姚梅訇;周荣军;杨莉;王剑;陈水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徽省某地区老年人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地区老年人肥胖的流行现状,探讨老年人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安徽省某地区2 1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960份.通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法测量有111名肥胖者,占总人数的5.7%,女性多于男性(x2 =34.96,P <0.001);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法测量有858名腹型肥胖者,占总人数的43.8%,女性多于男性(x2 =42.5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肥胖与性别、年龄、职业、每月平均收入、对自己肥胖认知、是否喜欢吃甜食、饮食是否规律、是否锻炼和每天睡眠时间有关(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肥胖与性别、年龄、职业、对自己肥胖认知、是否喜欢吃甜食、饮食是否规律和是否锻炼有关(均有P<0.05).结论 安徽省某地区老年人群肥胖现象比较严重,提示对老年人群的肥胖实施干预措施势在必行,对自己的体重有正确认知、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对控制老年人群的体重,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作者:彭美玲;苏虹;王智化;范冬冬;韩琴;单晓伟;王忱诚;周洋洋;宋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1年广西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充分利用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了解广西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的要求,对2011年4~7月在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招募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和检测MSM 1 128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9%;近6个月83.8%发生同性肛交行为,60.8%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近1次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为81.5%,近6个月29.5%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近1年预防艾滋病服务的接受率为85.2%,近1年艾滋病检测率为64.5%;艾滋病、梅毒、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6.4%、0.4%.结论 根据各市婚姻状况与样本来源的不同特点,对当地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与干预,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干预服务的覆盖率,加强MSM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和性病治疗率,从而减缓艾滋病在该人群的蔓延.

    作者:郑文彬;朱秋映;朱金辉;蓝光华;陈怡;董柏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东莞市公务人员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利用SF-36量表测量东莞市公务人员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状况,并对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结合SF-36量表,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4个基层单位,调查并分析355名公务人员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东莞市公务人员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6.10±12.55)分,心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4.68±17.39)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历、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常规体检、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健康咨询内容.结论 应加强对公务人员躯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注,结合常规体检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及健康教育.

    作者:王效军;熊咏珍;倪进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其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在全国选取4个地市,采用统一设计的不良反应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12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案.结果 48.1%的患者发生1种以上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80.6%的患者通过调整剂量或者药物种类能够继续治疗,仅有19.4%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终止耐多药肺结核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发生率为26.4%,其次是肝脏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5.5%.结论 尽管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但是通过定期监测、早期发现和合理处理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够继续治疗.

    作者:徐彩红;李仁忠;阮云洲;陈诚;赵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CV-F蛋白的原核表达以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1b型F蛋白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HCV患者(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CHP)和HCV肝癌患者(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HCCP)的血样,检测F抗体(F antibody,F-Ab)的阳性率并且分成4组,F-Ab(+)CHP、F-Ab(-)CHP、F-Ab(+)HCCP、F-Ab(-)HCCP;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F蛋白刺激,72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5(interluekin-5,IL-5)水平.结果 F-Ab(-)CHP组IFN-γ高于F-Ab(+)CHP组(P =0.020);F-Ab(-)HCCP组IFN-γ高于F-Ab(+)HCCP组(P =0.019),F-Ab(+)HCCP组IL-5的水平高于F-Ab(-)HCCP组(P =0.032);F-Ab(+)CHP组IL-5的水平高于F-Ab(-)CHP组(P =0.041).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PBMC中,F蛋白有上调IL-5水平和下调IFN-γ水平的作用,提示可能与肝炎慢性化和肝癌的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余晓杰;邓小昭;岳明;徐孝东;刘运熙;周镇先;丁伟良;张锦海;韦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东省三地市工作场所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省3地市不同场所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相关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3个地市不同场所招募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危险行为等.结果 共招募4 815人,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5.5%.26~ 25岁年龄组、女性、在本地居住时间6 ~12个月者、在本市时间1~5年者更倾向于坚持使用安全套;近1年性伴数>1者更倾向于发生不安全性行为.HIV感染率为0.17%,既往及现症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31%、0.85%,HCV感染率为0.52%.结论 广东省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开展行为干预活动以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减少危险行为.

    作者:付笑冰;林鹏;李艳;汪涛;朱建琼;梁自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市某铅蓄电池厂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LAD基因亚型,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结果 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175人,占93.5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12人,占6.42%,未检测到ALAD22纯合子基因型;ALAD12基因型铅暴露工人血铅浓度高于ALD11基因型的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40);ALAD11基因型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ALAD12基因型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1,P=0.004).结论 ALAD12基因型工人较ALAD11基因型对铅的血液毒性更易感.

    作者:付国庆;卢星星;单琳琳;宋世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尿中双酚A的分析

    目的 了解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尿中双酚A(bisphenol A,BPA)的水平及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长宁区随机选取120例体重正常学生和83例肥胖学生.采集学生晨尿分析尿中BPA浓度.评价和比较体重正常和肥胖学生尿中BPA水平.结果 尿中BPA的检出率为82.3%,浓度范围为ND~16.3 ng/ml,几何均数为0.45 ng/ml.12 ~15岁年龄组尿中双酚A浓度水平大于8~11岁年龄组(P =0.001),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4).肥胖学生尿中BPA的浓度水平高于体重正常学生(P=0.003),按年龄和性别分层后,8~11岁年龄组和女生组的肥胖学生尿中双酚A浓度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均有P <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上海市8 ~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学生中BPA水平低于大部分研究报道的水平.肥胖学生尿中BPA高于体重正常学生,BPA暴露可能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唐传喜;王和兴;周颖;吴金贵;姜庆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甘肃省武威市2005-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国家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示范区和流行病学研究现场甘肃省武威市,分析该市乙肝发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武威市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乙肝发病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武威市乙肝报告发病率平均为734.11/10万,其中2008年为高峰,达813.4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4 078.82,P<0.001).19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33.22,P<0.001),而40岁以上各年龄组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 =30.37,P<0.001).病例报告多的为农民和学生,分别报告了46 080例和16 370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7.64%和20.48%.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尽管随着国家乙肝防治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乙肝报告发病水平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但查明影响流行的危险因素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仍是目前该地区乙肝防控的重点工作.

    作者:王廷材;吉兆华;张琪;郭致文;邵中军;董金荣;刘义文;闫永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科医生培训人员视角下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对参加辽宁省2011年8月全科医生培训的社区卫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在职人员待遇低(69.9%),人才缺乏(68.7%);基本药物品种少(77.1%),政府补偿不到位69.9%,目前纸质健康档是死档的占63.8%,实现双向转诊的只有31.3%.结论 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在资金、人才和设备等方面不足,应开展的服务未全面开展、基本药物制度未全面贯彻,因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作者:吴云红;许晓光;石玮;马文元;谢莉娜;钟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用文献综述法估计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发病率

    目的 估计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方法 利用文献综述方法估计我国急性腹泻发病率以及腹泻人群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比例,利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获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疾病的腹泻发生比例,参考国外研究推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结合腹泻发病率及各项乘数获得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结果 在我国,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腹泻665.5万人,导致急性胃肠炎病例估计为728.1万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食源性比例为68.0%,推算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每年约发生495.1万人次.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低于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报告比例.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较为严重.

    作者: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