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影响因子:1.86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55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安徽省某县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就诊原因分析

    目的 监测和评价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的疾病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样本地区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的就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损伤和中毒原因占全部就诊人次的17.76%,妊娠、分娩原因占全部女性就诊人次的16.95%,生殖系统及乳房疾病占全部女性就诊人次的3.46%,循环系统原因占全部就诊人次的16.66%.0~5岁以下婴幼儿就诊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10岁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与损伤和中毒为主.结论 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以及女性疾病,老年慢性病和儿童常见病的监测和评价.

    作者:王安珏;江启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氟比洛芬酯对骨折急性疼痛患者多种炎性介质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骨折急性疼痛患者用药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缓激肽3种炎性介质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名因骨折引起急性疼痛症状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静脉滴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缓激肽水平.结果 患者用药前30 min血浆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缓激肽浓度均高于用药后2h、6h(均有P<0.001).用药后6h血浆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缓激肽质量浓度均高于用药后2h(均有P<0.05).用药前30 min简化McGill疼痛评分均高于用药后2h、6 h(均有P<0.05)、用药后6h简化McGill疼痛评分均高于用药后2h(均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抑制骨折所致急性疼痛患者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缓激肽血浆浓度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其作用效果可持续达6h,随时间推移镇痛效果逐渐减弱,用药后6h没有用药后2h效果显著.

    作者:丁呈彪;丁洋洋;汤健;彭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对我国广东省、上海市、黑龙江省、山西省、安徽5省(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比较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发现自我报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16人,患病率为3.6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与性别、居住地、本质指数、膳食鱼类情况、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受教育水平、主要职业以及是否经常散步密切相关.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受性别、城乡、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受教育水平、职业以及散步情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作者:王晶晶;张冬梅;胡志;汪琦;秦侠;张冰;陈若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5-2009年安徽省合肥市疟疾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09年安徽省合肥市疟疾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疟疾发病的统计数据,对合肥市2005-2009年疟疾的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借助合肥市统计信息公众网对收集的气象资料进行多元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合肥市2005-2009年共报告疟疾41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7/10万,发病高峰为2007年,发病率为2.05/10万;发病存在季节性特点,时间主要集中在7 ~ 10月份;414例报告病例中男性293人,女性121人,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39/10万和1.0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0,P =0.001);发病以21 ~40岁人群病例数多,占总病例数的37.68%;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23.91%);月均气温与疟疾发病数呈正相关(r =0.73,P<0.001),相对湿度与疟疾月均发病数呈正相关(r=0.38,P=0.002),2个月之前的降雨量与月均发病数相关(r=0.56,P<0.001).结论 合肥市疟疾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性别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大力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减少感染机会,控制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樊雯婧;陆群;仰凤桃;王波;武松;翟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活动场所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检测比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等不同活动场所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既往HIV检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郑州市和成都市MSM活动的酒吧、露天公园和浴池,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拦截调查对在场所内活动的MSM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554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377人(68.1%)既往做过HIV检测,331人(59.7%)在近1年检测过HIV.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身边有做过HIV检测的朋友、知晓调查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近6个月与男性固定性伴肛交时安全套的使用频率是场所活动的MSM人群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 两城市在场所活动的MSM人群HIV检测比例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应继续发挥MSM社区小组在场所开展促进HIV检测工作中的作用,并将当地MSM疫情加入HIV检测宣传中,以进一步提高场所MSM人群的HIV检测比例.

    作者:蒋均;徐杰;刘征;梁士杰;吴涛;何勤英;鹿茸;王晓冬;林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国台湾地区35~74岁健检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7-2006年首次参加中国台湾美兆自动化健检机构(简称美兆健检)的35 ~74岁人群24 220人,将基线未患T2DM者23 180人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应).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G)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去除基线患者后T2DM 5年发病率为3.25%(753/23 180).纳入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有无T2DM家族史、身高、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873(95% CI:0.851~0.893),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桃园、台中、高雄3个体检中心的AUC依次为0.823、0.850和0.819.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3.4%)和高危(占4.3%)的个体5年内发生T2DM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5.9倍和29.8倍.结论 利用中国台湾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T2DM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简单实用,对于今后T2DM风险个体评价及群体监测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凤;陶庆梅;陶秋山;杨兴华;曹纯铿;詹思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5-2011年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

    目的 根据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例诊疗信息,分析北京市HFR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5-2011年北京市HFRS病例信息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SPSS 16.0软件描述HFR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1年北京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266例.病例年龄14 ~71岁(中位数35.5岁),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4.2:1).病例职业以农民和民工(28.20%)为主,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17.67%)、干部职员(11.65%).病例现住址主要为朝阳区(29.3%)、海淀区(12.0%)和昌平区(9.8%).死亡4例,病死率1.50%,死亡病例年龄18 ~44岁,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75.00%),发病诊断时间差3 ~ 12 d.结论 农民、民工为北京市HFRS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做好出血热防控工作,应继续加强灭鼠工作、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和病原学监测,减少新增病例的出现.

    作者:田丽丽;黎新宇;张秀春;窦相峰;李旭;任海林;吕燕宁;王小梅;王全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南京市公众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公众酒后驾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选择南京市3个城区和2个郊县,对成人开展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实际发放问卷2 95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04份.调查对象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低血液酒精浓度”、“非营运车和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按规定应该吊销几年”这项知识的知晓率仅为23.5%、15.6%、6.3%和6.1%.城区居民对“法律规定的‘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低血液浓度的知晓率均高于效县(均有P<0.05).92.4%调查对象认同醉酒驾车对于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很大.酒驾问卷调查发生率为16.9%,且郊县高于城区(x2=19.33,P<0.001).结论 南京市公众的酒驾相关知识十分欠缺,部分知识知晓率城区高于郊县.公众酒驾相关态度尚可.酒驾问卷调查率高于全国,酒驾相关行为亟需改变.

    作者:杨国平;李小宁;张凤云;季莉莉;喻荣彬;王湘苏;朱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山区农村中老年农民健康管理认知与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山区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意愿,为开展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广州从化辖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8个村的467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 65.31%的人完全不清楚健康管理的概念;对健康管理机构的认知和对服务项目的认知及需求均以体检高,分别为41.97%、53.75%和68.52%;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需求高于对其的认知(x2 =46.82,P<0.001);需求意愿及行为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自感健康状况均有关(均有P<0.05).结论 山区中老年农民对健康管理总体认知度低,但有实际的需求,认知和需求意愿与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

    作者:李君;王德良;王家骥;潘润科;詹国庆;张扬帆;沈耿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云南省出境务工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境县(市、区)出境务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制定出境务工人员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的返乡出境务工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8 867例,HIV感染率为0.2%.与配偶或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近1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x2=664.85,P<0.001)和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x2=1 044.43,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出境务工时间和有无临时/商业性伴为HIV感染危险因素,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为HIV感染保护因素.结论 应重点加强云南省尤其是边境地区出境务工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探索科学长效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机制.

    作者:宋丽军;罗红兵;卢冉;陆继云;梅静远;付丽茹;李雪华;贾曼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青岛市部分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方法,推进医院无烟环境建设.方法 以参加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青岛市5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手段,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和控烟能力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1年的干预,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下降,吸烟量降低;对吸烟和二手烟的认知有了改变;支持无烟政策,在诊疗过程中为就诊者提供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服务能力提高.结论 针对医务人员控烟的行为是积极可行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但在戒烟技巧、戒烟政策常态化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作者:綦斐;刘辉;贾晓荣;徐清燕;李善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角色状况及其与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的关系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性角色状况及其与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的关系,为发展适合MSM不同亚群特点的HIV预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法招募MSM,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招募MSM 191人,其中29.8%只作为或多数情况下作为插入方(1号)、31.4%只作为或多数情况下作为被插入方(0号)、38.7%作为插入方和被插入方的情况相差不多(0.5号);过去半年内与男性固定性伴肛交时,49.7%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与1号相较于0.5号更倾向于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OR =5.43,95% CI:2.26 ~ 13.07;1号OR=3.40,95% CI:1.42~8.12);过去半年内与男性偶然性伴肛交时,58.7%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与1号相较于0.5号更倾向于坚持使用安全套(0号:OR=2.63,95% CI:1.01 ~6.83;1号OR =4.08,95% CI:1.52 ~ 10.96);近1年内,77.0%接受过HIV检测,0.5号、1号接受HIV检测率高于0号(0.5号:OR =2.26,95% CI:1.01 ~5.05;1号:OR =3.42,95% CI:1.27~9.21).结论 不同肛交性角色的MSM在安全套使用和HIV检测上存在差异,可根据性角色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张静瑜;李青青;韩德琳;王晓东;吴春霖;何勤英;刘寿;栾荣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安徽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外科红细胞和血浆合理输注的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外科临床红细胞和血浆产品合理输注情况.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29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201 1年1月1日~6月1日外科红细胞和血浆产品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合理用血情况.结果 385份三级综合性医院外科输血病历中,红细胞和血浆产品的合理输注率分别为58.54% 、22.76%,红细胞合理输注率在不同科室、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妇产科、骨科的血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搭配红细胞,普外科、胸外科分别是补蛋白和支持营养.结论 提高外科系统临床用血合理水平,应针对不同特征的临床用血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同时发展行业内临床用血指导性意见,加强技能培训.

    作者:张雅萍;苏虹;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艾滋病单阳家庭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感染单阳家庭安全套的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我国河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区的艾滋病感染单阳家庭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并结合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资料收集调查对象的感染途径等信息.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艾滋病单阳夫妇770对,得知感染情况后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从配偶回答的角度来看,89.4%的单阳家庭增加了安全套的使用,65.7%的单阳家庭做到了每次性行为时均使用安全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彝族(OR=281.535,95% CI:102.266 ~ 775.060)、性生活频率高(0R=1.606,95% CI:1.090~2.365)、文化程度高(OR =0.610,95% CI:0.416~0.894)、无子女(OR=0.287,95%CI:0.140~0.590)是能否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要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需提高单阳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并重点在彝族人群中开展干预工作,促进安全性行为,从而避免艾滋病配偶间传播.

    作者:何慧婧;徐鹏;辛倩倩;曾吉;张灵麟;孙定勇;余惠芬;陈怡;刘康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南通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死因分析和预测

    目的 分析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死因现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合理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9年的人口资料和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死因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09年,南通市平均老年系数为17.63%;预测2013年老年系数将超过20%,2030年将超过30%;≥60岁老年人死亡率为37.17%;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13.19%)、恶性肿瘤(8.85‰)、呼吸系统疾病(5.56‰)、损伤和中毒(0.96‰)及消化系统疾病(0.78‰).结论 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将持续上升.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是老年人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蔡波;沈洪兵;林玲;侯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初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初诊断T2DM患者153例,分为DPN组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DPN的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标准.结果 DPN在初诊断T2DM中患病率为38.56%;DPN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DPN组,空腹C肽低于NDPN组(均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早期即应该干预DPN和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钟兴;徐小群;杜益君;王秀艳;程媛;潘天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安庆地区配偶吸烟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

    目的 评估中国安庆地区人群配偶吸烟和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1995-2005年基线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烟和其他相关变量.2010-2011年对基线人群进行随访收集脑卒中事件并进行核实.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配偶吸烟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分析16 706人,平均随访(7.0±2.2)人年,共收集231例脑卒中事件.调整性别、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饮酒变量后,夫妻都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风险是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的1.89倍(RR=1.89,95% CI:1.05 ~3.39),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对脑卒中的发生有交互作用(P =0.033);本人吸烟配偶不吸烟人群与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相比患脑卒中风险增加(RR=1.33,95% CI:0.93~ 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的交互作用相对危险度男性为2.81(95% CI:0.62~12.85)、女性为1.04(95% CI:0.30~3.64),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本人及配偶都吸烟时可能增加本人患脑卒中风险.结论 本研究证实夫妻都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作者:王缓;胡晶晶;吴飞;唐根富;邢厚恂;谢迪;蔡业锋;王滨燕;臧桐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探索影响A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的AS患者129人,采用SF-36量表对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影响A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一般人群相比,AS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与活动性AS患者组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 ≥4相比稳定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BASDAI<4)的各维度得分除社会功能维度外,其余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功能状态较好bath AS功能指数(bath ASfunctional index,BASFI) <5的AS患者与功能状态较差(BASFI≥5)的AS患者相比,前者的SF-36得分除社会功能维度外,其余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治疗前景的态度、BASDAI、BASFI可能影响AS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AS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一般人群相比下降.针对影响A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宣传教育及积极治疗对改善AS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王笙;曾臻;段振华;李桂兴;刘思;杨婷;吴珊珊;徐胜前;帅宗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农村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测评农村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IADL),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Lawton-IADL)对济宁市农村≥65岁的504位老年人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岁)和有无配偶的老年人在ADL和IADL保存完好的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过去(65岁前)有健身活动的老年人ADL维持完好率高于无健身活动者(x2 =8.50,P=0.004).老年人ADL和IADL保持完全独立的频率男性分别为86.67%和44.07%,女性分别为74.36%和20.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生活状况自评、过去(65岁前)有无健身活动是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生活状况自评和做家务情况是老年人IADL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会和家庭在关心和照护老年人同时,应注意心理沟通,让老年人维持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和健身活动,使之对生活有较满意的评价,以便有效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宋爱芹;郭立燕;梁亚军;翟景花;王文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5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血细胞及血脂的分析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血细胞及血脂参数异常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测定5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血细胞及血脂参数水平,并同时测定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细胞及血脂参数的水平.结果 5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甘油三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4).结论 血细胞参数及血脂参数变化对疟疾患者诊治及流行病学防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夏春祥;张尔康;曾东晓;孙利华;肖革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城市老年人虚弱与子女照护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子女照护因素与城市老年人精神虚弱、躯体虚弱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保定市年龄> 65岁老年人349名,采用匿名结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受教育程度、既往工作性质、婚姻状况、经济条件满意度、子女照护时间、对子女照护不周的看法和对子女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精神虚弱有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条件满意度、子女照护时间、对子女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躯体虚弱有关.结论 子女照护可能对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均产生影响作用.

    作者:左群;张宗光;刘辉;陈首英;蔡耘;刘素平;李希良;李翠;张玉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后免疫持久性分析

    目的 探讨国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岁、6~10岁、11 ~15岁、16~ 20岁、21 ~40岁、41 ~60岁和>60岁7个年龄组共350人作为监测对象.使用微量血凝抑制(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实验测定监测对象接种甲流疫苗前、接种后28 d和6个月甲流抗体水平.结果 接种甲流疫苗后6个月的HI抗体平均滴度、阳转率和保护率均低于接种后28 d;3 ~5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接种后28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高于接种后6个月(均有P<0.05);3~5岁、6 ~10岁和11 ~15岁3个年龄组接种后28 d和6个月HI抗体阳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国产甲流疫苗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有一定的免疫持久性.

    作者:李建坡;郭瑞玲;郭娜娜;李瑞芳;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肥东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为了解安徽省肥东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尽早对患儿采取救治措施,提高生活质量,笔者等对肥东县4 827名婴幼儿进行先心筛查,并探讨先心病患病率与母亲年龄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于2011年9~ 12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肥东县县城及其周边乡镇共5 007名婴幼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调查对象年龄1~8岁,以实周岁计算,其中男性婴幼儿2 804名,女性婴幼儿2 203名.

    作者:潘健源;袁昌翮;高潮;陈振飞;冯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二次开发GIS实现登革热个案资料的管理

    目的 将二次开发技术研制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用于登革热个案调查资料管理,提高对调查表中地理信息的应用,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利用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流行病教研室研制的“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系统”对广州越秀区2006-2007年46例登革热个案调查信息进行管理.结果 “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系统”具有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管理,能够完成对登革热个案调查资料的管理工作.结论 应用具有GIS功能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对登革热个案调查表信息的管理水平,促进对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周文;于德宪;湛柳华;肖晓玲;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国城乡老年人虐待的流行现况及防治策略

    老年人虐待是一种犯罪行为或对老人的忽视,老年人虐待分躯体虐待、心理虐待、经济虐待和疏于照料,4种虐待可以同时发生,表现为家庭、医院和养老院等福利机构以及社会的歧视与欺诈.全球4% ~ 6%的老年人曾经遭受过某一种形式的虐待,导致严重身体伤害和长期心理后果,但是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被隐匿在公众的视野之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这一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老人虐待在我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虐待老人的面纱至今还没有被揭开,没有被社会与公众所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老年人虐待的定义、发生原因及社会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城乡老年人虐待发生的流行特征,结合城乡经济和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防老年虐待的措施,构建建设老人权益保障体系,营造社会尊老风尚,提高社区卫生保健、和老年人福利,加强对社会服务机构的监管等策略;分别提出城市和农村的对策重点,为政府和社会制定和执行预防虐待老年人的法律与政策,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依据.

    作者:李洋;董晓梅;王声湧;田军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体力活动、膳食和吸烟行为的环境影响因素

    目前对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吸烟等3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仍集中在个体水平,效果通常有限.从社会关系、支持环境、宏观政策等多水平进行干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这种综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种种困难,相关证据的数量和效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原因.本文主要对目前研究较多的与3种行为有关的环境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介绍,综述它们对行为造成的影响以及研究现状,对今后类似研究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超群;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