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影响因子:1.86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55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广州地区5岁以内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 了解广州市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广州市某哨点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5岁以内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共709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腺病毒.结果 5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6%、10.9%、1.3%、3.8%和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全年各月均可检出;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2岁以内儿童5种腹泻病毒感染率分别占87.3%、88.7%、98.7%、85.0%和98.7%.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病毒腹泻的主要病原,2岁以下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作者:陈惠芳;胡婷婷;姚月娴;黄燕惠;效拟;刘谢;肖媛;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F基因区变异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78例未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HCV-F基因区进行准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患者血清中的抗F蛋白抗体、Th1(IL-12,IFN-γ)和Th2(IL-5,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46例为抗HCV-F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HCV1b亚型患者F基因区准种数目高于非HCV1b亚型(P =0.002).F基因区SSCP条带数与HCVRNA载量及ALT/AST水平呈正相关(均有P<0.05).另外,与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相比,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降低(P =0.023,P=0.010),Th2细胞因子IL-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24,P=0.012).结论 HCV-F基因区准种多样性与病毒复制、肝损伤和机体Th2优势应答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孝东;鲁卫东;岳明;邓小昭;朱丹燕;余晓杰;周镇先;丁伟良;张锦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宁夏枸杞对代谢综合征患者TNF-α、NF-κB和iNOS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枸杞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MS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19人,比较两组间各测定指标的差异;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MS组119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随后对干预组实施枸杞干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两组干预0d、干预30 d、干预45 d和干预75 d4个时间段人群血清TNF-α、NF-κB和iNOS含量,观察枸杞的干预效果.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TNF-α、NF-κB和iNO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均有P<0.05);干预前后两组人群的TNF-α、NF-κB和iNOS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 <0.05).结论 枸杞可以抑制代谢综合征患者TNF-α、NF-κB和iNOS的活化与表达.

    作者:张娜;李琳;高向晖;蔡慧珍;陶秀娟;赵燚;张毓洪;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结核病疫情现状,为制定2011-2020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5个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点≥15岁应检人口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所有应查痰对象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实际受检率为96.3%,2010年≥15岁人群活动、涂阳和菌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436.3/10万,63.8/10万,178.5/10万.2000-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2.6%,年递降率为0.3%;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53.4%,年递降率为7.4%;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23.7%,年递降率为2.7%.疫情特点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活动性x2 =30.56,P<0.001;涂阳x2 =4.69,P=0.030;菌阳x2=15.39,P<0.001),老年人活动性和菌阳结核病患病率高于非老年人(活动性x2 =7.83,P=0.007;菌阳x2=3.98,P=0.046),城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高于农村(x2 =2.59,P=0.047).公众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4.4%,≥65岁老年人总知晓率仅为53.3%,农民知晓率低于城镇居民.结论 武汉市近10年来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武汉市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仍有许多挑战,应继续提高防治水平.

    作者:王坚杰;周美兰;段琼红;王婷萍;张正斌;田丹;南晶;陈梓;陈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800796)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方法 选取SLE患者666例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56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rs1800796基因型频率.结果 Rs1800796 SNP的基因型(CC,CG和GG)频率和等位基因(C和G)频率在SLE患者和对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Rs 1800796与SLE临床表现的关联性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频率在伴有浆膜炎的SLE患者中低于不伴有浆膜炎的SLE患者(P =0.019).但C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是否表现有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及狼疮肾炎的SLE病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尚未发现IL-6rs1800796在中国汉族人群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Rs1800796 C等位基因可能对SLE病人并发浆膜炎起保护作用.

    作者:温鹏飞;王晓松;张敏;李蕊;邱丽娟;倪婧;潘海峰;叶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等,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和糖尿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炎症因子、血糖和胆固醇等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踝肱指数,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 25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下肢血管病变者564例(45.01%).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体质指数高(t=16.13、19.59和7.83,均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hsCR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也高(t=55.80、10.70、14.64、2.47和8.35,均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则低(t=-3.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的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危险增加(均有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林英;任文霞;冯永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烧伤MODS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重度烧伤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70%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Ⅲ度烧伤面积≥30%)20例作为治疗组,应用早期有效充分液体复苏、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和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有效覆盖创面的综合治疗方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9年前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通过早期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创面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40.0%和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和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早期有效充分液体复苏、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和早期一次性大面积切削痂有效覆盖创面的综合治疗能降低重度烧伤MODS发生,提高治愈率,是重度烧伤早期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胡德林;方林森;余又新;王春华;徐庆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过程及其防控策略效果的Logistic模型模拟

    目的 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过程,并评估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使用Logistic模型对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拟合,确定模型的参数,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探讨模型的适用性;推导模型的3个关键点,对暴发疫情进行定量分期;利用拟合后获得的模型进行暴发疫情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际防控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无干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病例数与Logistic模型仿真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4,P =0.786).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暴发疫情分为3个阶段:渐增期(第1 ~14天),在该时期,疫情发展缓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佳时期;快增期(第14 ~ 20天),此时期的防控难得较大,付出的防控成本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缓增期(第20天以后),在该时期,免疫屏障逐步建立,采取防控措施无较大意义.Malthusian模型模拟结果也显示,疾控部门越早干预,取得的防控效果越好.实际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能减少92.62%病例的发生,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展迅速,在疫情渐增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刘如春;陈田木;胡国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少年口腔卫生问题与肥胖的关系

    目的 调查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口腔卫生问题现况、肥胖分布情况,并分析口腔卫生问题与肥胖关系.方法 对南京某高职院校2 489名14~22岁青少年学生进行普查,收集学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结果 超重检出率为11.6%,肥胖率为3.1%,体重不足率为2.2%;随着年龄增加,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逐渐下降;超重、肥胖与龋齿之间无统计学关联性(均有P >0.05);低体重组近2周牙龈出血者比例高于正常及以上体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P=0.021).结论 青少年肥胖和低体重检出率比较高,呈现双重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与龋齿之间无统计学关联性,而低体重青少年比正常体重及超重肥胖者呈现更高的牙龈出血倾向.

    作者:朱慧峰;乜金茹;张彦军;沈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咨询指导对孕妇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性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咨询指导对孕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孕妇280例,随机双盲分为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对照组(137例)和接受系统性饮食和生活方式咨询指导的实验组(143例),观察产前干预措施对孕妇孕期BMI、美国医学研究会(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指南遵从率、妊娠结局等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妇自孕28 ~ 38周的BMI降低;实验组的孕妇总体IOM遵从率和组内正常体重孕妇(BMI< 25) IOM遵从率均有明显提高,超重孕妇(BMI:25~)和肥胖孕妇(BMI≥30)的IOM遵从率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实验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 系统性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咨询指导比常规产前检查更能有效的预防孕妇孕期BMI的过快增长、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王红菊;魏兆莲;王素芳;张唯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型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关系

    目的 探讨叉形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forkhead box-containing protein O subfamily,FOXO)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 049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1 052例无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年龄、性别、民族与病例组频数匹配.采用高通量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g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FOXO1的rs17592236位点、FOXO3的rs4946936位点和FOXO4的rs450325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rs17592236、rs4946936和rs4503258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s17592236位点CT/TT基因型可能降低HCC发病风险[P =0.010,OR(95% CI) =0.699(0.526~0.92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17592236位点SNP与HCC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17592236、rs4946936、rs4503258位点多态性与吸烟、饮酒、HBV感染、肝癌家族史4种环境因素均存在交互作用,rs17592236与rs4503258位点SNPs之间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P =0.003,OR(95% CI) =0.755(0.628~0.908)].结论 携带FOXO1的rs17592236位点突变等位基因T可能降低HCC发病风险.rs17592236、rs4946936、rs4503258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可能与HCC发生有关.

    作者:谭超;仇小强;谭盛葵;曾小云;刘顺;李岸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蒙古族农牧民臀围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农牧民不同臀围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基线于2003年6月~2004年8月在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农牧民区建立,研究对象为所有年龄≥20岁的蒙古族居民,共计2 589人;分别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进行1次随访,收集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多结局比例风险模型,以脑卒中、冠心病、死亡为多结局事件,分析基线臀围水平对多结局事件及各不同结局的HR(95% CI)值.结果 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为5.64%,发病密度为787.4/10万人年,累积死亡率4.44%,死亡密度为620.2/10万人年.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3个传统危险因素,多因素多结局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臀围与多结局事件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与低分位数组相比,第2、3、4四分位数组的HR(95% CI)值分别为0.64(0.45 ~0.91)、0.75(0.53 ~1.04)、0.65(0.46 ~0.92).结论 较大的臀围可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作者:张艳芬;黄泽宇;张建辉;何淑花;刘洋;张永红;刘永跃;高秀英;李永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4-2011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分析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间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流行的时空聚集性.方法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方法,对2004-2011年间云南省各个地区报告的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相对危险度及对数似然比.结果 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云南省注射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的空间相关性较强,2004-2011年间开远市、陇川县、蒙自县、个旧市等13个县市区为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侦测出5类聚集区,其中瑞丽市、盈江县、芒市、陇川县聚集的可能性大(RR=12.98,LLR=4 901.22),个旧市、开远市为第2可能聚集区(RR=12.11,LLR=3 468.14),大理市和昆明市东川区为第3、第5可能聚集区.富民县、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安宁市、官渡区构成2008年后唯一时空聚集区,为第4可能聚集区.结论 初步判断艾滋病在云南省注射吸毒者中的流行情况有所缓解,防控策略可有所调整.利用时空分析技术对艾滋病监测数据进行时空聚集性研究可以为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判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邢健男;贾曼红;王璐;罗红兵;王丽艳;陈方方;钱莎莎;郭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8-2012年马鞍山市某地区的昼夜温差与每日死亡的时间序列研究

    目的 调查昼夜温差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搜集马鞍山市气象部门和马鞍山市花山区卫生局提供的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每日的死亡数量和气象数据,包括高温度,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使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结果 马鞍山市花山区2008-2012年间的因病死亡总数为8 111例(去除意外死亡数),其中男性5 193 (64%)例,大于65岁的5 742(71%)例.该期间高平均温度为34.5℃,低平均温度为-3.9℃.昼夜温差的变化范围为l℃~ 25℃.昼夜温差每增加5℃能够显著性增加人群4%的死亡发生风险(RR=1.04,95% CI:1.02 ~ 1.07).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男性和老人(≥65岁)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每增加5℃导致男性和老人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95% CI:1.02 ~1.09);1.05(95% CI:1.02~1.08).结论 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显著性的增加死亡风险,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男性和老人的死亡风险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当昼夜温差较大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止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作者:程健;许祥青;朱瑞;王旭;宋健;周洋洋;郑建军;郭亮亮;金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国成年女性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女性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对超重肥胖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数据,分析1989-2009年我国成年女性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和超重肥胖率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利用偏相关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变化与女性超重肥胖变化的关系.结果 1989-2009年我国女性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与1989年成年女性超重率16.5%和肥胖率1.7%相比,2009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9.4%和10.4%.同期我国居民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均有下降,但膳食摄人中脂类供能比整体呈上升趋势.偏相关结果表明,脂类摄入增加与我国女性超重肥胖上升呈正相关(r=0.11,P=0.002).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平均摄入量对低(5%)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结论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过多是导致中国成年女性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琪;潘晓群;杨婕;钱云;周金意;韩仁强;吴丽珠;董美华;武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糖尿病筛查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糖尿病筛查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18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共1 04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27例完成调查,其中男性401人,女性626人.农村居民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知晓率不足45%,对糖尿病筛查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36.3% ~76.4%.40岁以上居民3年内实际检测血糖比例为36.1%;46.2%的40岁以上居民从未检测血糖.51.7%的居民能够接受医生建议检测血糖,非常愿意了解糖尿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占58.1%,好的途径是广播电视和医护人员宣讲.结论 农村居民对糖尿病危害及糖尿病筛查高危人群的正确认知水平低,40岁以上居民主动检测血糖比例低,需要公众媒体、医护人员加强糖尿病筛查的教育;医护人员应充分利用患者就医机会,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作者:李长宽;毛淑芳;高玉辉;张海霞;王春林;靳典;高欣宇;郭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丙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序列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丙肝发病预测中的适用性.方法 利用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湖北省2004-2012年逐月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据,使用SAS 9.2软件对序列进行识别、参数估计、诊断和预测.结果 乘积季节模型ARIMA(0,1,1)(0,0,1)12对原始序列拟合效果良好,能通过参数估计和残差检验,并对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进行事后预测,预测精度良好.结论 乘积季节模型能很好的拟合湖北省丙肝发病并进行预测,模型预测表明未来一年湖北省丙肝发病数将稳定上升.

    作者:刘雷;张连生;汤恒;蒋洪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日友好医院2009-2012年肺结核病人诊断与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综合性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及与结防机构之间合作的情况,探讨网络直报的实施质量,以便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的比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中日友好医院肺结核病人/疑似肺结核病人诊断和转诊追踪的相关资料,考察结核病发现水平、防治工作等情况.结果 2009-2012年中日友好医院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人/疑似肺结核病人共496例,主动到位率19.0%;追踪到位率为44.2%;总到位率53.6%;2011年追踪率为76.4%,较2009年(x2=6.78,P=0.016)、2010年(x2=8.52,P=0.038)及2012年(x2=6.98,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追踪到位率为66.7%、较2009年(x2=8.32,P=0.043)及2010年(x2=7.96,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追踪到位率为55.3%,较2009年(x2=9.48,P=0.038)及2010年(x2=8.98,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到位肺结核病人中,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为154例,占到位病人的57.9%;未到位为230例,未到位率为46.4%,未到位就诊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到非结防机构进行治疗、外出等.结论 现阶段中日友好医院诊断肺结核的水平较高,但报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主动到位率相对较低,需继续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深度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治疗管理水平.

    作者:王燕森;任在方;管茶香;李涛;尹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单次与重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单次和重复感染的发生率、人群特征及分布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整理浦东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单次及重复感染时间、地区、人群、病例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浦东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报告感染病例37 699例,重复感染发生率2.72%.单次与重复感染高峰均在5~7月份;两次感染时间间隔平均16.04个月,80%的重复感染发生在初次感染24个月内;重症、轻症病例重复感染率分别为5.56%、2.71%;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重复感染发生率为6.56%、2.73%、3.77%.结论 患儿的性别、初次发病年龄影响重复感染的发生率,城乡幼儿、不同户籍幼儿、不同病例类型患儿重复感染率无差异;应加强重复感染病例的病原学监测,适时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胡青坡;孙乔;何纳;傅益飞;朱渭萍;宋海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信访干部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信访干部心理健康与否,对于信访工作开展的成效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信访干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对信访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3.3 ~2013.4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主城9区及30个下辖区县为调查点,以在职信访干部为调查对象.

    作者:高俊杰;陈晓科;李祚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蒙特卡罗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传统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主要开展确定性分析.然而健康风险因素具有多变量、随机性、时变性、非线性等特点,往往给健康风险评价带来不确定性问题.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系统分析方法中,以概率统计为核心的蒙特卡罗方法因建模预测的可靠性、高效性和适用性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该方法主要通过随机模拟、统计试验,在假设变量概率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抽样,从而得到可靠的系统近似值.如何生成优质的随机数、开展有效的随机抽样是应用的关键.将蒙特卡罗方法与一般数值方法结合,可弥补其在小概率或大系统问题中运算速度较慢、计算结果偏低等不足,更高效、更准确地评估、预测风险,对疾病控制评价及卫生政策的修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谭淼;熊文婧;让蔚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RMA模型用于预测病毒性甲型肝炎发病趋势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甲肝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为预防和控制甲肝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3.0对中山市2004-2009年的甲肝月发病人数资料建立ARMA模型,并对2010年上半年数据进行2步递推预测,通过对拟合残差的白噪声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采用绝对误差百分比、均方根误差评价预测效果.结果 AR (1)是拟合中山市2004-2009年甲肝逐月发病数较为合适的模型,模型为yt=5.137+0.435yt-1+at,其AR1系数为0.435(t =4.026,P<0.001);模型拟合残差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在不同时刻均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 Q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6.609,P=0.636),残差检验符合白噪声,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9和0.856,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AR (1)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中山市甲肝发病情况,且能较好地预测未来短期内的发病趋势.

    作者:鲁婧婧;谈晔;陈秀云;王翠玲;赵志;张晋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卫生应急管理教学案例编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工具与载体,决定了案例教学的质量.近十年来,我国积累了不少卫生应急管理案例,但是目前的这些案例还存在较多问题:选题过于笼统、素材过于陈旧;结构未能突显决策点,不能有效有序组织细节信息;表述不客观中立、可读性较差;教学适用性较差等.应该借鉴国内外案例开发的经验,在总结一般管理教学案例编写的方法,结合卫生应急管理实际工作和培训的需求特点,摸索我国卫生应急管理教学案例编写的新思路.建议以问题聚焦为点,时间为线,串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展和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决策现场这两个面,凸显卫生应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信息传递者三方面临的困境,合理有序、详略得当、情节曲折地组织素材.

    作者:王亚东;胡雪军;王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正反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创建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临床医学专业l、2班为对照组,2011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1、2班为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正反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学生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显示试验组总分(79.3±9.8)分和综合能力得分(26.1±5.5)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2±10.8和2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正反案例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论 正反案例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朱继民;武松;李静;李白坤;王鸣瑞;汪婷婷;叶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