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PCR-膜芯片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其在临床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100例石蜡包埋的肺或淋巴结组织标本(临床诊断为结核患者80例,非结核患者20例),TB膜芯片检测标本中的结核杆菌IS6110基因,阳性者利用1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含有59个探针的耐药-TB膜芯片反向点杂交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并测序验证.结果 TB膜芯片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结核杆菌IS6110基因,以临床诊断为标准时,灵敏度为52.5%(42/80),特异度为100%(20/20);以抗酸染色结果为标准时,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61.0%(36/59).耐药-TB膜芯片检测石蜡包埋组织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在42例结核杆菌IS6110基因阳性的标本中,检出INH基因突变2例,RFP或SM基因突变各1例,INH、RFP和EMB基因同时突变1例,与测序结果基本符合,提示上述5例可能为耐药结核病.结论 应用PCR-膜芯片技术可提高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基因的检出率,耐药-TB膜芯片检测结果可为耐药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谭景尹;韦世录;李翠萍;何晓;胡水秀;何敏;郑艳燕;周昌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09例内镜下活检诊断为IBD的HE切片重新阅片,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即组织结构、上皮及固有层的改变综合评估,进行病理形态分析.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08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9例,不能排除CD 20例,不能确定为UC或CD 27例,按系统性诊断方法,其中35例不能诊断为IBD.结论 按照系统性诊断步骤,IBD不易漏诊,也不会过诊断.内镜活检标本诊断UC较容易,诊断CD较难,除非看到非干酪样上皮样肉芽肿,CD内镜活检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淋巴瘤和肠结核.
作者:黄艳;刘冰;朱亚西;谭伟艳;黄瑞妍;李初俊;林汉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在Ⅰ期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经外科治疗的Ⅰ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LAT1和Ki-67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检测了LAT1和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141例Ⅰ期肺腺癌组织中LAT1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4%和56.0%.LAT1表达与疾病分期(P=0.002)、胸膜侵犯(P=0.038)、肿瘤复发转移(P=0.003)及Ki-67表达有相关性(P=0.03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P=0.017)、临床分期(P=0.000)、脉管侵犯(P=0.013)、复发转移(P=0.000)、LAT1(P=0.000)及Ki-67表达(P=0.017)为预后相关因素(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P=0.045)、复发转移(P=0.013)、LAT1表达(P=0.029)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AT1的表达与Ⅰ期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复发转移、预后以及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LAT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余波;丁粉干;马恒辉;章如松;何燕;张新华;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FEZ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分析FEZ1基因在ESCC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EZ1蛋白阳性表达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正常食管组织中FEZ1的蛋白表达(4.3±0.39)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中(1.6±0.25),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FEZ1的高表达提示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结论 FEZ1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EZ1基因在食管癌中可能是候选的抑癌基因.
作者:田云霄;李芳;杨会钗;王小玲;刘月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CD133在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CD133+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分化能力从而确定鼻咽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方法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肿瘤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及分化能力.结果 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有0.168%呈微量阳性表达,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细胞的百分比为87.2%,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1、3、5、7天的吸光度均高于相同条件下未分选细胞和CD133-细胞;CD133+在培养体系中的比例逐日下降,至培养的第12天,由第1天的87.2%下降至0.1%.结论 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CD133+癌细胞有比其他细胞亚群强的体外分化和增殖能力,具有自我更新、生成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等干细胞样特性,CD133可能是肿瘤起始细胞的标志之一.
作者:林国彪;姚平;张锡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表达情况及实施亚低温后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SOCS3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常温缺血组于再灌注3 h后SOCS3的表达开始增强,至24 h达高峰,7 天时仍有表达;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均明显高于常温缺血组(P<0.05);常温缺血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OCS3的表达增强,亚低温可能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发挥缺血后抗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作者:徐玉婷;赵瑞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p53和CK19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2例HCC及81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p53和CK1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72例HCC中端粒酶、p53和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56.62%(154/272)、12.90%(35/272)和14.30%(39/272),均高于癌旁组织的9.88%(8/81)、0(0/81)和0(0/8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端粒酶在HCC中的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卫星灶、脉管癌栓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均>0.05);p53在HCC中的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组织学分级、肝被膜浸润、血中AFP含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均>0.05);CK19在HCC中的表达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肝硬化、卫星灶、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0.05).(3)三者在HCC中的表达互呈正相关(端粒酶与p53:r=0.137,P=0.024;端粒酶与CK19:r=0.497,P=0.001;p53与CK19:r=0.274,P=0.005).(4)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CC组织中端粒酶、p53和CK19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结论 HCC中端粒酶、p53和CK19的阳性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相关,三者均可作为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判断因子.
作者:王为东;李玉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Notch1~4及DLL4在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肺鳞癌和癌旁非肿瘤肺组织中Notch1~4及DLL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1计数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1)肺鳞癌肿瘤细胞内Notch1~4及DLL4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P<0.05),其中Notch1、3和DLL4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r=0.334、0.421、0.475,P<0.05),Notch1与Notch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56、0.417,P<0.05);(2)肺鳞癌间质及癌旁肺间质中Notch1~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Notch4与DLL4在肺鳞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肺间质(P<0.05),且与肿瘤大小(r=0.300、0.440,P<0.05)及临床分期(r=0.365、0.336,P<0.05)呈正相关;(3)肿瘤细胞中DLL4及间质内DLL4、Notch4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0.285、-0.323、-0.258,P<0.05).结论 肺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Notch与DLL4的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发展,并对肿瘤血管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曹慧秋;文继舫;胡玉林;周建华;邓征浩;詹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r,CCOT)的临床病理分型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9例CCOT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病理特征及治疗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9.6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1例,上颌骨18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颌骨内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单房或多房,其中伴有钙化斑点或团块.镜下均可见到特征性的影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单纯囊肿型(17例)、CCOT伴牙瘤型(12例)、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型(7例)、CCOT伴其他良性牙源性肿瘤型(3例:伴成釉细胞纤维瘤2例,伴成釉细胞纤维牙瘤1例).治疗均采用囊肿摘除术或刮治术,获得随访33例,复发6例,其中3例复发者均为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型且有囊壁内浸润(1例复发为牙源性影细胞瘤,1例20年后复发恶变为牙源性影细胞癌).结论 CCOT伴成釉细胞瘤增生且有囊壁内浸润型行单纯囊肿摘除术或刮治术容易复发,可形成牙源性影细胞瘤或恶变成牙源性影细胞癌,此型肿瘤的手术范围应适当扩大并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陈菲;张庆庆;陆东辉;王三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滑膜肉瘤34例,包括双相型24例和单相纤维型10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34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9%、76.5%、97.1%.E-cadherin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70.8%)高于单相纤维型(10%)(P<0.05);N-cadherin、β-catenin在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和90%(9/10)、95.8%(23/24)和100%(24/2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在24例双相型梭形细胞成分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在10例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80%(8/10)和100%(10/10).β-catenin在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的梭形细胞的表达率高于双相型中的梭形细胞(P<0.05).(3)在24例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8%(17/24)、83.3%(20/24)和95.8%(23/24);在梭形细胞成分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5%(3/24)、50%(12/24)和62.5%(15/24).E-、N-cadherin和β-catenin在上皮样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梭形细胞(P<0.05).(4)在双相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和N-cadherin、E-cadherin和β-catenin均同时表达的比例较高,在单相纤维型中E-cadherin不表达而N-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比例较高.(5)滑膜肉瘤中E-、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MT相关蛋白E-、N-cadherin和β-catenin均可能参与滑膜肉瘤的组织形态分化,N-cadherin和β-catenin影响双相型和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中E-cadherin的表达途径不同,滑膜肉瘤组织中可能存在间叶上皮转化(MET)现象.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滑膜肉瘤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翠翠;张巍;刘春霞;齐妍;李洪安;蒋金芳;李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Wnt5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MHCC97L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法介导Wnt5a表达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MHCC97L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质粒DNA片段插入和Wnt5a蛋白的表达;借助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pcDNA3.1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Wnt5a表达组细胞;pcDNA3.1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Wnt5a表达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Wnt5a表达能抑制细胞由G1期→S期的进程;划痕试验显示,Wnt5a表达组较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减慢,当加入Wnt5a抗体阻遏信号通路时,细胞迁移速度加快.结论 Wnt5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L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样作用.
作者:毕利泉;刘晓红;陈英剑;曹永成;毛蕊琪;耿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SERPINB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ERPINB5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与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85.11%(40/47),而16例癌旁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25%(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PINB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神经浸润均无关(P均>0.05).结论 SERPINB5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提示SERPINB5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清华;陈颖;赵晨燕;张晶;高莉;倪灿荣;朱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术前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部真菌肿块误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肺部周围型真菌性肿块患者术前均未发现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其它器官恶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或高度疑似为周围型肺癌,行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曲霉菌病8例、肺隐球菌病14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和孢子丝菌病1例.结论 无其它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功能正常者出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不能过分依赖或单凭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癌,肺隐球菌病和曲霉菌病是周围型肺肿块常见的肺部真菌病,术前穿刺活检可避免误诊.
作者:王江涛;邓永键;唐娜;聂长庆;丁彦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生长抑素受体1(somatostatin receptor 1,SSTR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14例正常脑组织、107例脑膜瘤组织中GHR和SSTR1的免疫表达.结果 14例正常脑组织中有5例表达GHR、4例表达SSTR1,阳性率分别为35.7%、28.6%,107例脑膜瘤组织中有75例表达GHR,有70例表达SSTR1,阳性率分别为70.0%、65.4 %.GHR、SSTR1在正常脑组织与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在脑膜瘤不同的病理分型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脑膜瘤组织中GHR与SSTR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GHR与SSTR1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肖芹;顾学文;田秀春;王翠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P-2在所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病例中均表达,二者中其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BMP-4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前者中BMP-4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PH (P<0.05).在BPH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13.3%、7.1%和11.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均为100%,且细胞核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细胞质.结论 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成骨性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宫丽华;孙晓淇;刘宝岳;黄啸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35岁,因间断性痛经4年,盆腔包块20天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于2008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痛,于经期第1天出现,持续2~3天,伴腰痛及肛门坠胀,严重时伴恶心,无呕吐、头晕、乏力,痛经呈间断性,未治疗,于20天前在当地卫生院彩超检查发现卵巢肿瘤,建议手术,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来本院就诊.彩超示:左侧附件区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左侧附件区见一直径5 cm质硬包块,表面结节感,活动差,轻压痛,右附件区(-).临床诊断左卵巢肿瘤,遂行手术切除.
作者:高罗玉;孙雪萌;王晓燕;王培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3岁,头部隐痛不适20余年,未明显加重;半年前患者无意发现左侧颞顶部有一肿块突出头皮,8 cm×8 cm大小,触之略痛,无红肿胀痛、无破溃流脓,期间时有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感觉异常,无明显活动障碍,近期自觉肿块较前增大而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外伤手术病史.入院检查:意识清醒,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均在正常范围.颅神经检查和运动共济检查均阴性,右侧肌力正常,左侧肌力4~5级.双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颞顶部见一肿块10 cm×8.5 cm大小,突出皮面约0.5 cm,无破溃红肿,无压痛.CT检查示左侧颞顶部巨大且密度低于脑脊液的占位,颅骨被侵蚀,中线明显右移(图1).MRI检查示左侧颞顶部巨大脑外占位伴邻近颅骨骨质破坏,来源于血管或颅骨.手术所见:左侧颞顶部骨质破坏,咬除病变骨形成10 cm×9 cm大小骨窗,骨窗下见大片油脂样物,清除后显露脑膜,见脑膜上覆盖薄层骨片样透明钙化组织,与脑膜粘连,边界不清,彻底清除后,脑膜完整无破坏.
作者:申丽;姚敏;张锦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结肠炎(colitis cystica profunda,CC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发生在直肠的1例CCP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25岁,距肛缘5 cm处直肠壁见一直径2 cm的隆起型肿物,组织学特征为直肠黏膜下层囊肿形成,囊肿内衬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囊内充满黏液.部分囊壁被覆上皮消失,在肠壁内形成黏液池.肠壁肌层、神经节和浆膜均未受累.结论 CCP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病变,病因未明.因其临床表现(如肠道出血、腹泻、黏液便等)、内镜检查所见(肠道占位、溃疡等)与肠道的其它常见病变相似,尤其是在活检标本中,易与黏液腺癌混淆,引起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内镜及病理医师的重视.
作者:刘娟;吕宏程;王文娟;曹雅静;唐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TF1、CK5/6、p63和napsinA联合检测在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30例肺鳞状细胞癌和30例肺腺癌中TTF1、CK5/6、p63和napsinA的表达.结果 CK5/6、p63、TTF1和napsinA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7%、100%、20%和0,同时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0%、86.7%和90%.单个标志物中,CK5/6阳性和napsinA阴性对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标志物检测中,p63和CK5/6共同表达阳性与TTF1和napsinA共同表达阴性在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TTF1、CK5/6、p63和napsinA联合检测可鉴别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63和CK5/6共同阳性表达与TTF1和napsinA共同阴性表达更加支持肺鳞状细胞癌,而非肺腺癌,反之亦然.
作者:张同海;王劲松;黄文斌;黄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OPN和MMP-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9例非小细胞肺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和MMP-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0),非小细胞肺癌中OPN和MMP-2阳性率与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OPN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OPN阴性组(P=0.016),MMP-2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MP-2阴性组(P=0.002),非小细胞肺癌中OPN和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5).结论 OPN和MMP-2表达增高与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OPN和MMP-2的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健;张昶;朱亚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 soft tissue,O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OF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下缓慢生长的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大体标本表面均有一层不完整的骨壳.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肿瘤边界清楚,有纤维性假包膜,包膜内有一层薄的不连续的由成熟化生的板层骨构成的骨小梁,肿瘤略呈分叶状,内见有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瘤细胞呈巢状、索状、网格状、镶嵌状排列,核染色质细致,未见明显核分裂象,有明显纤维黏液样背景的间质.免疫表型:vimentin、S-100蛋白均(+),CK(-).结论 OFT是一种分类尚未确定的罕见肿瘤,属中间型肿瘤.其特征性的骨壳结构、独特的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免疫表型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王龙飞;陶仪声;于东红;谢群;崔会峰;柴大敏;刘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实性亚型的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实性型PRCC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和FISH技术分别观察其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并对5例经典型PRCC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分析以作阳性对照.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由致密的实性片状、小管状结构伴局灶假囊状结构组成,乳头状结构不明显.肿瘤细胞中等大小,立方状或矮柱状,部分呈鞋钉样突向囊外侧,胞质少,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略不规则形,Fuhrman核分级为2级.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经典型PRCC相似,肿瘤细胞均表达Ckpan、CK7、CK19、P504S、CD10及vimentin,而WT1、RCC、S-100均不表达.FISH检测显示肿瘤细胞核3号、7号、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 PRCC实性亚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经典型PRCC相似,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王艳芬;张新华;饶秋;王璇;余波;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及凋亡调节因子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表达.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Ki-67和BCL-2单克隆抗体对261例NSCL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Ki-67增殖指数为61.3%,在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呈阴性;Ki-67蛋白表达在高分化组明显低于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和T分期无关;Ki-67阳性组患者平均存活月数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阳性率为43.68%,对照组阴性;BCL-2在低分化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分别低于高分化组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CL-2阳性组患者平均存活月数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无关;114例BCL-2阳性患者中Ki-67阳性率仅26.88%,而101例Ki-67阴性患者中BCL-2阳性率为70.30%.结论 BCL-2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Ki-67与BCL-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Ki-67蛋白作为细胞增生标志与NSCLC淋巴结转移相关,Ki-67阳性者预后差,Ki-67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分子标志.
作者:李军;王晓敏;宋张骏;张伟;张冠军;王一羽;雷光焰;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毛细胆管标志物CD25在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HC)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25分子在HCC、MHC和良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胚抗原(CEA)作对比.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示CD25标记的毛细胆管经DAB显色在良性肝病和肝细胞肝癌标本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在转移性肝癌组织中则无表达.此方法显色明显优于CEA.结论 CD25标记人肝毛细胆管能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作者:蒋丽琳;华惠琦;陈宏;冯云霞;陆忠华;范钦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分子病理学技术迅速从科研发展到常规的病理诊断.目前常规检测包括:细菌病毒的检测[1-3]、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4,5]、靶向药物的分子检测[6,7]等,存档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 fixed and paraffin embedded tissues,FFPET)常常是形态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回顾性基因的研究与患者的治疗和临床诊断密切相关.因此DNA提取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所有以DNA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复杂的多重PCR如T/B细胞克隆评价[8]、应用Array-CGH[9]、MLAP-based测定[10]等DNA的质量和纯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从FFPET中提取DNA以及用DNA进行基因研究中存在检测成功率低、重复性差等问题,多数文献描述提取DNA方法成功率为60%~80%[11],因此提取DNA的质量、纯度、片段的长度决定后续实验的成功与否.同时,对石蜡组织提取DNA前样本的量在很多文献中描述不一,针对提取DNA的方法不同,选择合适的组织样本量,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抽提方法对肿瘤组织不同蜡膜用量所得DNA质量,总结3种提取DNA的方法对应合适的蜡膜用量,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
作者:蒋金芳;庞丽娟;李洪安;李锋;齐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在临床病理制片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组织标本,对其组织进行处理,包括固定、脱水、切片等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制片过程中如何把有特殊要求的组织标本区分开来,进行分别对待?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与病理技术员一起交流经验,以提高病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中差错的发生.
作者:章如松;马恒辉;罗春英;何燕;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淋巴瘤的定性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的检查.粗针穿刺活检(needle core biopsy, NCB)对患者损伤小,避免了手术切取活检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本文重点介绍恶性淋巴肿瘤粗针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经穿刺活检诊断的淋巴组织疾病115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45例,男女比为1.5:1;年龄4~83岁,平均54.3岁.
作者:张丽荣;杨华;崔亚南;杨绍娟;关怀;马翌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癌是目前对人类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者探索肺癌发病机制、研究预防策略、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基础.本文从理想的模型实验动物、移植方法、三种不同的裸鼠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胡丽丽;阮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以EGFR体系突变活化和ALK重排为分子学特征的NSCLC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埃洛替尼(erlotinib)以及可卓替尼(crizotinib)有良好的反应性,而EGFR突变和ALK重排也成为筛选TKIs治疗对象和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有价值指标.近年来,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先后公布EGFR突变检测的共识,我国也于2011年达成了EGFR突变检测的专家共识[1-4].
作者:刘标;周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如用于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基因芯片技术、分层表达扫描(layered expression scanning, LES)分析技术等[1].本文简要介绍显色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以及分子成像技术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王文勇;黄晓峰;闫庆国;王伯沄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