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胃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AMs、TGFβ1及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AMs和TGFβ1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且均与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胃癌中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正常胃黏膜而vimentin阳性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均<0.001),当胃癌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浸润深度达浆膜、临床分期达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时,E-cadherin表达减少而vimentin表达增加.胃癌中TAMs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AMs可能通过调节TGFβ1促进胃癌EMT,进而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
作者:齐蕾;许欣;巩翠珂;姚冬颖;王博;赵振亚;李永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FoxM1和DNA修复基因Rad50在骨肉瘤细胞、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84例骨肉瘤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2株亲本骨肉瘤细胞与顺铂耐药细胞中FoxM1和Rad50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临床骨肉瘤组织中FoxM1和Rad50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oxM1和Rad50 mRNA及蛋白水平在耐药细胞中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M1及Rad50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高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38.10%,与低表达患者相比,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较低、Enneking分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oxM1和Rad50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结论 FoxM1和RadS0可作为预测骨肉瘤生物学不良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潜在靶点.
作者:鲁康洋;朱霞;胡勇;郑露露;尹玉;蔡永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实用性,分析HER-2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中HER-2表达,将2 500例胃癌标本分为两组:(1)单蜡块组956例标本使用1个组织蜡块,(2)双蜡块组中1 544例使用2个组织蜡块.在双蜡块组中,将HER-2评分较高者作为终判读结果,并对两组数据相应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单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582例(60.9%)、158例(16.5%)、122例(12.8%)、94例(9.8%);双蜡块组:HER-2评分为0、1+、2+、3+的患者分别为815例(52.8%)、377例(24.4%)、160例(10.4%)、192例(12.4%),其中有412例(26.7%)双蜡块出现不一致结果.双蜡块组检测胃癌HER-2阳性率(3+)高于单蜡块组.胃癌HER-2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双蜡块法HER-2阳性率高于单蜡块法,免疫组化双蜡块法是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实用的胃癌HER-2检测法.HER-2过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杜月月;王娜娜;秦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Fascin-1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RT-PCR、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Fascin-1 mR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3096±0.947 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364 1 ±0.405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05,P<0.05);Fascin-1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9.2% (38/13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130,P<0.01).Fascin-1 mRNA的显著上调和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均<0.05).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Ⅲ+Ⅳ期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较Fascin-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低(P<0.05).结论 Fasc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晚期结直肠腺癌不良预后的有效评估指标,并有望成为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早期识别的新型靶点.
作者:马桂;马淑萍;边芳;胡清荣;马鸿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高分化胃腺癌细胞MKN28、中分化胃腺癌细胞SGC-7901、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胞核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姜黄素对4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长而增加(P<0.05),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342提示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加;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提示GES-1细胞在姜黄素浓度为20、40 μmol/L时,可促进GES-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姜黄素浓度为80 μmol/L时呈明显抑制作用(P<0.05),姜黄素对于高、中、低分化胃腺癌细胞,经Transwell小室实验证明随姜黄素浓度增加,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结论 姜黄素在较低浓度(20、40 μmol/L)时可促进胃正常上皮GES-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姜黄素在高浓度(80 μmol/L)时可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对胃正常上皮细胞及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迁移侵袭能力均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作者:唐邓;张晨丽;马琳娜;任志恒;张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Snail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筛选具有肝炎病史的HCC患者83例、1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5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nail和NF-κB的表达并比较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Snail和NF-κB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HCC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67/83)和85.52%(7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2.506,x2=47.502,P均<0.01).Snail和NF-κ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等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包括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和AJCC分期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nail和NF-κB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1).结论 在慢性肝炎向HCC转化的过程中,Snail和NF-κB的高表达与HCC的发生、转移关系密切,可能参与HCC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作者:张登才;石清芳;刘斌;王玥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GATA3、ER、PR、TTF-1、Napsin A在乳腺癌及肺腺癌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异常表达率及其组合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TA3、ER、PR、TTF-1、Napsin A在152例乳腺癌及116例浸润性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细胞所占比率≥10%定义为阳性.用MedCalc软件统计各抗体及组合抗体在乳腺癌及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GATA3表达于87.5%的乳腺癌(管腔A/B型100%、HER-2阳性型79.2%、三阴型39.1%)及3.4%的肺腺癌(非黏液腺癌2.7%,黏液腺癌16.7%,P=0.194).GATA3在ER阳性及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100% vs59.6%,P<0.05).TTF-1表达于96.5%的肺腺癌(非黏液腺癌98.2%,黏液腺癌66.7%,P=0.013)及1.3%的乳腺癌(管腔A/B型0.9%、HER-2阳性型0、三阴型4.3%).Napsin A表达于87.1%的肺腺癌(非黏液腺癌88.2%,黏液腺癌66.7%,P=0.172),乳腺癌均未见表达.肺腺癌表达ER(10.2%)、PR(1.7%).GATA3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ER(87.50%vs 69.08%,96.55% vs 89.66%),而TTF-1对肺腺癌的敏感性优于Napsin A(96.55% vs 85.34%).GATA3/TTF-1组合可鉴别87.5%的乳腺癌及93.1%的肺腺癌,而TTF-1/GATA3均阳性见于3.4%的肺腺癌及1.3%的乳腺癌.结论少数肺腺癌及乳腺癌可异常表达GATA3及TTF-1,特别是在三阴型乳腺癌及肺黏液腺癌中异常表达率偏高.在穿刺活检标本任何一种抗体都不能单独作为鉴别两者的依据.GATA3/TTF-1标记是鉴别乳腺癌及肺腺癌的首选抗体,而ER、PR及Napsin A对于鉴别诊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朴正华;张慧芝;周新成;沈晓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肝脏脂质储积的影响.方法 利用不同程度的高脂饮食建立正常体重和超重的小鼠NAFLD模型,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kg灌胃10天,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形态,脂质定量试剂盒检测肝脏脂质含量,血生化检测小鼠肝脏功能变化.收集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101例NAFLD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18.5≤BMI< 24,n=48)和超重组(BMI≥24,n=53),分别检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浆脂肪指标,并通过肝脏常规超声检查评估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 35%高脂饮食的小鼠体重和正常饮食的小鼠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58%高脂饮食小鼠体重较正常饮食小鼠体重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kg灌胃10天后,HE染色显示58%高脂饮食小鼠脂肪肝程度较35%高脂饮食小鼠减轻更为显著.肝脏脂肪含量检测显示35%高脂饮食小鼠及58%高脂饮食小鼠肝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均较前下降,且58%高脂饮食小鼠比35%高脂饮食小鼠下降更为明显.临床治疗数据分析显示,患者每天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患者血浆TC、TG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超重组血中TC和TG下降较正常组更为明显.肝脏常规超声结果也显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且超重组患者受益更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用于NAFLD的治疗,且对超重患者脂肪肝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曹开宇;高星;袁媛;赵元琳;张笑言;张琎;冯旭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泌尿系统NETs(膀胱11例、输尿管1例、肾脏4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NETs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8~84岁,平龄65岁;小细胞癌10例,副神经节瘤4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各1例;12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其中6例死亡,均为小细胞癌(3~21个月),6例存活,包括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7 ~88个月)、1例肾类癌(14个月)和1例膀胱小细胞癌合并尿路上皮癌(42个月).结论 NETs发生在泌尿系统中较为罕见,主要为小细胞癌、副神经节瘤及类癌.根据其典型组织形态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志物(Syn、CgA、CD56)阳性鉴别,需谨慎排除转移可能.副神经节瘤及类癌预后较好,小细胞癌侵袭性高,预后差.
作者:何晓蓉;周晋星;李霄;陶燃;李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 endocrine neoplasms,PNEN)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β-catenin、E-cadherin及CD10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17年2月经明确诊断的53例PNEN和40例SPTP,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免疫标志物β-catenin、E-cadherin、CgA、Syn、CD56、CD10、CK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PNEN和SPTP的病理学形态有重叠,β-catenin在PNEN中均为细胞膜、细胞质阳性,而在SPTP中则为细胞核阳性;E-cadherin在PNEN中为细胞膜、细胞质阳性(100%),而在SPTP中均显示细胞膜表达丢失;CD10在SPTP中的阳性率为100% (40/40),在PNEN中不表达.CgA、Syn、CD56、CK在PNEN及SPTP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 β-catenin、E-cadherin及CD10阳性对PNEN和SPTP的鉴别诊断具有特异性,是较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作者:代娜娜;孟刚;翁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K7、CK20和SATB2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鉴别意义.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 ~2016年确诊的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26例、卵巢转移性结直肠腺癌29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5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7、CK20和SATB2的表达.结果 CK7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转移性结直肠腺癌和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和SATB2在卵巢转移性结直肠腺癌和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CK7-/CK20+和CK7 +/CK20+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K7 /CK20在两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以CK7+/CK20-常见,卵巢转移性结直肠腺癌以CK7-/CK20+常见;CK7、CK20和SATB2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2.8%、75.9%、65.5%,特异度分别为80.8%、61.5%、100%.结论 SATB2是鉴别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高度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可以联合检测CK7、CK20和SATB2提高卵巢黏液性腺癌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洁;曹立宇;蔡永萍;张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BCND)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高对该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20例BCND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使用Sanger测序对NGS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qPCR检测对肿瘤中KRAS、PIK3CA、EGFR、BRAF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GS和qPCR检测发现2例BCND分别存在PIK3CA、H1047R和E542K突变,其中H1047R突变也通过Sanger测序证实.2例PIK3 CA突变肿瘤HER-2均阳性.结论 高通量NGS技术可用于BCND石蜡标本的基因突变检测,BCND具有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基因突变谱,其PIK3CA突变可能与HER-2阳性相关.
作者:景秋洋;卫亚妮;张梦兰;唐源;步宏;张璋;魏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大、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c-Kit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76例胃小GISTs和124例胃大GISTs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双向直接测序法检测c-Kit基因9、11、13和17外显子的突变差异.结果 胃小GISTs与胃大GISTs相比,其发病年龄较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胃大GISTs组织形态学表现为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混合细胞亚型,而小GISTs多数为梭形细胞亚型,仅2例为混合细胞亚型,无上皮样细胞亚型.胃大GISTs间质较易出现黏液样变性(32.26%,40/124);胃小GISTs常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78.95%,60/76).对胃大、小GISTs各50例行双向直接测序,分别有26例和21例出现c-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52% vs 4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检测到c-Kit基因9、13、17外显子突变.结论 c-Kit基因突变可能仅是胃GISTs的驱动基因,而非控制生长的关键基因,胃小GISTs可能是大GISTs的前驱病变.
作者:吴晶晶;张声;王密;任彩虹;陈祥娜;陈余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RAF2与Caspase-8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60例新鲜胃腺癌组织和5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AF2、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TRAF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胃腺癌组织中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F2和Caspase-8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rs=-0.68),两者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胃腺癌组织中TRAF2及Caspase-8蛋白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TRAF2因子在胃腺癌中表达上调,而Caspase-8表达下调,两者呈负相关,在胃腺癌中TRAF2因子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8发挥抗凋亡作用.联合检测TRAF2、Caspase-8有可能作为胃腺癌的预后指标,并有望成为胃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石晓虹;齐洁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女性,5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间断性腹痛5天入院.体检: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冠心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神清语利,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内镜示:胃窦黏膜下层见低回声病变(脂肪瘤、胃息肉?).胃镜检查:胃底皱襞呈脑回状,可见2个“疣状”肿物,表面光滑,广基,大者大小3 cm ×2.5 cm×2cm(图1),小者直径约0.8 cm.诊断:胃底多发性息肉,胃窦黏膜下肿物,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胃窦赘生物,性质待定行胃黏膜下瘤体剥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作者:刘洪博;夏志云;华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3岁,以“间断无痛肉眼血尿半个月”入院,无其他排尿异常,CT检查双肾及膀胱输尿管:双肾形态正常,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增强扫描各期未见明确异常强化影.膀胱充盈良好,前壁增厚,可见结节隆起灶,凸向腔内、外,病灶形态欠光整,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其内见小灶钙化(图1),考虑膀胱前壁肿瘤性病变,累及浆膜可能.
作者:石玉香;谢永辉;罗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5岁,发现颈部包块10余年,吞咽不适2个月余.查体:右侧颈前可触及一大小3 cm×3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境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明显压痛;左侧颈前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境界清,可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随着时间进展,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前患者感冒咳嗽后吞咽出现明显梗阻感.
作者:杨仙荷;郝华;汪庆余;李里香;谢新华;冯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6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19例,男性3例,年龄15~57岁(中位年龄40.5岁).发生部位:肾10例,肝12例.肿块大径1.5~13 cm,中位大径5 cm,平均5.9 cm.镜检: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及脂肪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占肿瘤80%~ 100%;部分区域细胞在血管周围呈放射状分布;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细胞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部分区域核分裂象1/50 HPF (3/22,13.64%).免疫表型:EAML表达TFE-3(2/22)、HMB-45(19/20)、Melan-A(16/17)、α-SMA(15/15)、h-caldesmon(7/9).CK、S-100、CD1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15%.结论 EAML临床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作者:范大铬;黄海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脐尿管异常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例脐尿管异常患者的病理资料,结合临床、辅助检查、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脐尿管异常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0天~61岁,平均38岁.先天性脐尿管异常14例,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部疼痛或脐部红肿流液.脐尿管癌6例,主要症状为肉眼血尿,组织学类型包括黏液腺癌4例,非特殊性腺癌2例;免疫表型:CK20、CDX-2和Villin均阳性,4例CK7阳性,2例CK7阴性.结论 脐尿管异常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应早发现和早干预.脐尿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腺癌类型需与原发性膀胱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免疫组化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作者:胡书娅;杨成万;郭庆喜;刘俊;刘祖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FMNL2与胃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的关系,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 收集20例正常胃黏膜、92例胃腺癌、43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3种组织标本中FMNL2和E-cadherin、CK、vimentin的阳性率,分析FMNL2表达与胃癌EMT的关系.结果 FMNL2、vimenti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胃腺癌组织(P<0.05).上皮标志物E-cadherin、CK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腺癌及淋巴结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MNL2与E-cadherin、CK呈负相关(r=-0.466、P=0.000,r=-0.327、P=0.000);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553,P=0.000).结论 FMNL2与胃腺癌EMT相关,并可能通过EMT促进胃腺癌侵袭转移.
作者:刘勇;阮思蓓;吕沐瀚;唐明希;唐晓琴;王舰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有纤维瘤病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fibromatosis-like stroma,PTCFM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PTC-FMS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33岁.肿块位于甲状腺左叶,大小6 cm×5 cm×4 cm,活动差,其底部位于气管表面,切面灰白色,质韧.肿瘤主要由上皮及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征,约占10%;间质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梭形细胞浸润性生长,穿插浸润周围甲状腺组织,排列呈平行状、波浪状或束状,并与胶原纤维交织在一起,胞质丰富粉染,胞界不清,核染色质稀疏或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罕见,无明显异型性.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l/AE3)、CK-19、TG、TTF-1、Galectin-3均阳性,β-catenin细胞膜阳性,梭形细胞SMA、vimentin、CD117均阳性,胞核和胞质异质性表达β-catenin.结论 PTC-FMS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亚型,有丰富的梭形细胞问质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上皮细胞,其梭形间质细胞核和胞质异质性显著表达β-catenin,有CTNNB1基因突变,认为梭形间质是纤维瘤病间质,而不是结节性筋膜炎间质.
作者:崔志宏;陈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58、66岁;2例患者均为体检时发现,影像学提示为前纵隔占位.镜检:2例肿瘤低倍镜下境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其中1例可见包膜侵犯,肿瘤实性区内见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间质为大量的淋巴细胞,部分区域可见滤泡结构形成或有生发中心出现.免疫表型:上皮样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样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1α和S-100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和Pax-5阳性的B淋巴细胞,CD3和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滤泡周围;围绕着上皮样细胞结节周围可见TdT阳性的未成熟胸腺T淋巴细胞.结论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罕见,大多数预后较好,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肿瘤间质淋巴样组织的增生与朗格汉斯细胞有关;免疫组化标记CD20、TdT分别表达在淋巴滤泡和未成熟的T淋巴细胞中,其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徐滨;胡营营;王慧;张洪艳;岳振营;董艳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ALK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开展易普及的筛查方法.方法 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21例晚期NSCLC患者中ALK的表达,并采用FISH法验证免疫组化检测的准确性,分析ALK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421例NSCLC中Ventana ALK表达,阳性率为7.6%(32/421).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病例经FISH验证,ALK的阳性率为7.36%(31/421).Ventana ALK的免疫组化检测与FISH检测结果吻合率达96.88%,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ALK表达在女性及腺癌中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与患者年龄、取材部位、吸烟情况无关(P>0.05).结论 Ventana ALK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准确性较高,实际操作流程更简便、易判读,可作为可靠的ALK筛查手段.
作者:李芳;蔡丽静;安彦娇;邓会岩;刘月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术后梭形细胞结节(postoperative spindie cell nodule,PS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4例膀胱PSCN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4 ~71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排尿困难,4例均有手术史.随访9~ 84个月无复发.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条束状排列或排列紊乱,细胞呈细长梭形,染色质淡或空泡状,核仁明显,均可见体积较大的神经节样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局部呈浸润性生长,浸润膀胱壁内的平滑肌,核分裂象多见(5~10个/10 HPF),但无病理性核分裂象.间质明显黏液变性、水肿,弥漫分布急慢性炎细胞,小血管增生及出血明显.红细胞外渗及缺乏真正的细胞异型性,可作为与真性肉瘤鉴别的依据.免疫表型:梭形细胞vimentin、SMA、CK(AE1/AE3)均弥漫强阳性,desmin(50%)阳性,Calponin(25%)阳性,Ki-67增殖指数50%~75%.结论 膀胱PSCN是手术或创伤后的良性、非肿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应避免误诊为恶性,其组织形态特征需结合临床病史才能明确诊断.
作者:张玉华;张秀茹;俞进;李洪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CCAC)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CCAC和1例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呈不同比例腺管、小管、乳头状及实性片状结构,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及多边形,胞核外形欠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胞质淡染至透明;乳头结构鞋钉样胞核明显,实性片区细胞异型性明显且见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Pax-8、p53、CK7均呈弥漫强阳性,AMACR、CA125和CEA均局灶阳性,p63、ER和CK20均阴性.结论 CCAC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需与肾源性腺瘤、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或Mullerian分化、透明细胞(富于糖原)型/富于脂质型尿路上皮癌、前列腺尿道部前列腺腺癌、其他部位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等鉴别.CCAC预后差,完整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任俊奇;张文凤;魏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恶性程度较高的脑肿瘤,临床病史较短,预后差.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遗传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组织学形态与分子特征进行诊断与治疗.该文主要就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亚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综述.
作者:周晋星;邹子归;何晓蓉;王陆华;张智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在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作用下,细胞表型发生改变,由上皮向间质方向转化的现象.配对相关源框1(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PRRX1)是EMT的诱导因子(EMT-transcription factors,EMT-TFs),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癌等中均有表达,但其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诱导EMT发生的作用机制却不尽相同.近研究发现PRRX1在EMT和维持肿瘤干细胞样特性中起重要作用,现就针对PRRX1在EMT及肿瘤干性的维持中发挥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李宁宁;郭振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殊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已被日渐忽略.然而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经常遇到HE染色难以明确诊断情况,由于组织病变微小、组织本身微小或会诊白片数量有限,而又无有效组织或白片继续进一步染色来辅助病理诊断时,需将现有的HE切片褪色后再行其它染色以明确诊断,因此特殊染色便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作者:丁桂龄;白辰光;郑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骨髓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判断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骨髓组织细胞种类多和组织学形态丰富,部分病例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以明确诊断[2].骨髓组织质地较硬,需脱钙后才能进行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染色[3].其中常用的酸类脱钙液易造成组织细胞表面抗原破坏或丢失,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EDTA的脱钙作用优于酸性脱钙液[5],但脱钙速度慢、脱钙后组织会稍微变硬[6].本实验通过比较改良EDTA脱钙液脱钙骨髓与混合酸脱钙液脱钙及不脱钙骨髓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探讨改良EDTA脱钙液在骨髓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翁丹枫;张声;李国平;王鹏程;黎三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鼻咽癌传统检查主要依赖于鼻咽镜检查或病变组织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1],由于上述检查均具有侵袭性,且部分患者需反复取样活检[2],故不是鼻咽癌筛查和诊断的理想手段.因此,有必要寻找能够早期筛查鼻咽癌的简便方法,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本科室收集鼻咽癌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LMP-1表达,分析两种方法检测LMP-1水平筛查鼻咽癌的效果,为LMP-1应用于鼻咽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婷;杨佩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病理会诊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会诊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精确性[1].切片粘连现象是病理会诊的常见问题.针对该问题,我们在外借切片时,应将其装在规范的载玻片塑料盒内或将切片烤干后再外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考虑成本和时间问题,多数是将外借切片以纸片稍隔开,装在载玻片空纸盒中.此法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切片粘连,但由于人工折纸的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并不能保证切片之间被隔开.本科室对保管会诊切片的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找到一种简便且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苏红丹;钱金林;李林秋;卢根福;李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2017年7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发行了WHO(2017)《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与WHO(2004)《内分泌器官病理学和遗传学肿瘤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体现了13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1,3].一些新的肿瘤类型、变异型及分化模式被确认,在肿瘤病理学、临床生物学行为以及重要的遗传学新认识基础上,对部分肿瘤进行重新定义和阐述,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更新和修改.本文现就垂体肿瘤分类的变化进行简要描述,并对新增病种作重点介绍.
作者:方三高;魏建国;周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