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片段p239(368~606 aa)形成的类病毒颗粒作为亲和层析诱饵蛋白,HepG2 为细胞模型,筛选与p239类病毒颗粒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经过二维电泳分离, MALDI-TOF-MS分析鉴定得到GRP78/Bip,HSP90,alpha-tubulin及P43四个与p239有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GRP78/Bip为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体外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实,其与p239有特异性的结合. 此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HEV的感染过程如吸附、入胞,以及HEV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有益线索.
作者:吴小成;何水珍;郑子峥;孙媛媛;张军;夏宁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该文介绍了一种便捷、灵敏而又特异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基因检测技术,该技术分别使用特异对应于靶序列中8个基因区段的3对特殊引物,并在反转录酶和Bst-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对靶序列进行等温核酸扩增反应,整个检测反应只需1~2h.利用这种技术成功检测了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对60份经Real-time PCR或RT-PCR验证阳性的血清样品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8%.同时,对扩增终产物进一步进行酶切分析,并与HIV、HBV和不同亚型流感病毒RNA进行交叉反应和特异性测试,均与预期结果吻合.将Real-time PCR定量后的RNA系列稀释后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在理论上可达到10个拷贝的RNA分子.以上结果证明,RT-LAMP扩增技术是一种检测程序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基因检测手段,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作者:李启明;马学军;周蕊;彭夫望;高寒春;匡治州;侯云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研究鸭肠炎病毒 (Duck enteritis virus, DEV) UL6的特征, 以DEV Clone-03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用靶基因步移 PCR方法扩增得到UL6基因区域2534 bp的DNA片段.结果发现,DEV Clone-03 UL6基因由237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条7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14株已报道的具有全UL6同源基因序列的疱疹病毒参考株进行比较,DEV Clone-03株与α疱疹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之与β疱疹病毒和γ疱疹病毒要高.氨基酸序列比较显示,DEV Clone-03 UL6基因具有α疱疹病毒UL6同源基因5个保守区域.UL6基因推导的氨基酸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DEV Clone-03与α疱疹病毒属一个群,在α疱疹病毒中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herpesvirus, MDV) 更接近.同时,序列分析发现,在201 ~ 222和425 ~ 441等氨基酸位,α疱疹病毒参考毒株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而DEV Clone-03表现出独有的完整性.
作者:陈淑红;韩宗玺;邵昱昊;刘胜旺;孔宪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选取国内1999~2004年分离的新城疫野毒10株,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对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LaSota、F48E9和Clone30等参考序列,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绘制系统发育树.利用SPF鸡在隔离器中分别制备上述NDV毒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交叉试验,计算NDV不同株之间的HI相关系数(r).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8.0对NDV不同株之间的HN氨基酸同源率和HI相关系数(r)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表明:NDV野毒间氨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6.5%~99.8%,而与LaSota、F48E9和Clone30同源率仅为87.4%~89.9%;所有野毒均缺乏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HN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与HI相关系数显著相关(P<0.01,r=0.55).
作者:秦卓明;王友令;马保臣;欧阳文军;贾强;袁小远;崔治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8日龄长白仔猪滴鼻人工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于接种后8h、24h、30h、3d、5d、7d、9d、11d、14d、21d、28d、35d和42d各随机剖杀2头,取各组织器官,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PRRSV感染仔猪后所产生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PRRSV在体内可诱导肺脏、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肝脏、胰脏、十二指肠、胸腺、肾脏、子宫、睾丸、附睾、大脑和小脑等组织的细胞发生凋亡,发生凋亡的靶细胞主要是各种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以及生殖细胞.感染后8h即可检测到细胞凋亡,且凋亡细胞数目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在感染后第7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感染后42d时仍能检测到少量凋亡细胞.
作者:汪铭书;程安春;刘芳;陈孝跃;刘伍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4年浙江省慈溪市发生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暴发,共报告病例113例.为查明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对疑似患者血清测定了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同时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和NS1基因后又分别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毒株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及登革I型病毒核酸;从18份疑似患者血清中分离到10株登革I型病毒;浙江登革I型分离株(ZJ/07/04)与登革I型夏威夷株、广东株和泰国株的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3 %、98.8%和99.2%,而与登革Ⅱ、Ⅲ、Ⅳ型毒株相同区域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8.3 %、77.5%和62.8%.基因进化树显示浙江省登革病毒分离株与泰国株亲缘关系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次疫情的病因为由泰国输入的登革I型病毒.
作者:严菊英;卢亦愚;翁景清;茅海燕;冯燕;史雯;徐昌平;李婵;谢荣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扩增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长春分离株ORF5基因,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pVIR-IL-18的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以及IFA检测方法确认,所构建的2个重组DNA疫苗质粒在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效的转录,并表达了目的蛋白(GP5).同时辅以不同佐剂进行了BALB/c小鼠免疫试验,检测了免疫后的ELISA抗体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表明:共表达猪IL-18基因的核酸疫苗pVIR-IL-18-ORF5免疫后的ELISA抗体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优于pVAX1-ORF5,而且加佐剂实验组优于未加佐剂的实验组.
作者:秦晓光;金宁一;沈国顺;尹荣兰;庄天中;郑敏;马鸣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此研究的目的是体外表达HIV-1逆转录酶P66亚单位蛋白,并得到纯度较高且具有活性的重组蛋白.首先通过PCR方法从含HIV-1 HXB2标准株全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全长p66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TWIN1,构建pTWIN-p66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到表达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P66蛋白.表达产物经几丁质柱一步纯化后得到P66蛋白纯品.纯化的P66蛋白分别催化B95-8细胞总RNA、RT试剂盒中对照RNA进行逆转录;同时以试剂盒中的M-MLV RT为对照进行相同的逆转录,PCR后电泳比较活性.结果显示我们构建的pTWIN-p66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P66亚单位蛋白表达量较高,经一步纯化后蛋白凝胶扫描纯度达88%,并具有较好的逆转录活性.与M-MLV RT体外活性比较,两者活性相当.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国产HIV确证诊断试剂及抗AIDS药物的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作者:马晶;郭秀婵;张晓光;张晓梅;曾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者:许斌;周双宬;黄玉仙;瞿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 E6、E7基因融合后插入痘苗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用C57BL/6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和抗肿瘤移植情况.测序结果表明融合的HPV16E6、E7基因序列与设计相符;构建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经Dot blot鉴定,显示有E6、E7融合基因的插入;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能表达HPV16型E6/E7融合蛋白. 动物免疫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在小鼠体内可诱发E6、E7特异性抗体;被免疫小鼠能抵抗TC-1肿瘤细胞的攻击.此结果为将来进一步研制HPV16、18型联合疫苗打下了基础.
作者:田厚文;任皎;黄薇;范江涛;赵莉;阮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崇海;杨锡强;李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研究密码子偏性对痘苗病毒载体表达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痘苗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优势密码子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进行改造,利用荧光、Western blot和FCM等方法分析其在痘苗病毒载体系统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全部采用痘苗病毒优势密码子(富含A+T)和全部采用宿主细胞优势密码子(富含G+C),以及部分使用宿主细胞优势密码子的三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都能够有效表达,表达水平相近,表明痘苗病毒载体对目的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具有很好宽容性.为了探讨这种宽容性的机理,分别利用在胞核内和在胞浆内转录的质粒载体对不同密码子偏性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胞核内转录目的基因的pcDNA3质粒载体能有效表达富含G+C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能有效表达富含A+T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胞浆内转录目的基因的pSCA质粒载体能同样有效表达上述不同密码子偏性的目的基因.这些结果表明,位于胞浆内的富含A+U的转录产物能够有效表达,细胞核内生成的富含A+U的转录产物可能受核膜屏障或其它核内因素影响而不能有效表达.因此,胞浆内繁殖的特性是痘苗病毒载体具有密码子宽容性的主要原因.此研究为痘苗病毒载体和常用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使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作者:张相民;王世峰;辛伟;邓瑶;李仁清;闫克夏;齐香荣;高瑛瑛;谭文杰;鲁宁;孟昕;阮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HBV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1],尽管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使用已超过20年,但HBV感染引起死亡人数仍位居前10位,而且当今世界上多于5%的人口(4个亿)为HBV携带者,5%~10%成年感染及40%~90%婴幼儿感染可发展为慢性感染,每年死于HBV相关的肝硬化与肝癌病人多于25万[1].
作者:谭文杰;阮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I, HSV1)不仅可以引起人周期性唇疱疹,还可以引起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
作者:宣成昊;乔文涛;陈启民;耿运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青海省同德地区藏族人群经1980年、1986年、2000年及2004年乙型肝炎(HBV)血清学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33.22%、23.84%、17.84%及16.95%.
作者:姜双应;易虎;邵锡如;杨维成;唐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自1974年Schmidt第[1]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暴发的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在不同地区的流行.
作者:何雅青;杨洪;李琳琳;谭洁;毛丽莎;阳帆;刘建军;吕星;周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