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007-4856
  • 国内刊号:34-1159/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43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游离皮片在外耳道闭锁成形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游离裂层皮片与全层皮片应用于外耳道成形术中的初步体会.方法7例外耳道皮肤缺损患者,5例以游离裂层皮片修复,2例使用游离全层皮片修复,观察并总结其术后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后皮片均全部存活.游离裂层皮片和游离全层皮片修复后外耳道扩张时间分别为6~15个月和4~6周.经1~4年远期随访,多数患者外耳道口直径在6~7mm×7~8mm之间.结论在外耳道成形术中,游离全层皮片的效果优于裂层皮片.

    作者:虞幼军;林枫;张道行;杨和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0岁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50月,治愈52例(76.5%),好转10例(14.7),无效6例(8.8%),总有效率91.2%.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一个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徐隽彦;张雷;汤建国;周雪华;吴建烽;吴正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3年间经鼻内镜术治疗的20例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术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界;赵进;徐红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微波凝固配合养阴利咽汤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凝固配合养阴利咽汤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舌扁桃体肥大治疗患者216例,随机分成三组,一组采用微波凝固配合养阴利咽汤联合治疗(综合治疗组),二组为单纯微波凝固(微波组),三组为单纯养阴利咽汤服用(养阴利咽汤组),比较分析三组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微波引起的咽干、咽痛等咽部不适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3.1%,微波治疗组和养阴利咽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和61.1%,综合治疗组与微波凝固组、养阴利咽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睿;杨涛;郭玉珍;刘荆荣;张义;范海生;潘国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内镜下鼻腔切割吸引器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21例临床分析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一种鼻咽部良性肿瘤,约占鼻咽部良性肿瘤的24.6%~40.0%,发病率居首位[1].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因其瘤体部位深在,切除时暴露欠佳,手术时间长,易出血,手术难度较大.近年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及普及,运用鼻腔切割吸引器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成为可能,并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我科自1997年10月~2003年9月收治的21例患者,运用内镜下鼻腔切割吸引器辅以圈套器切除肿瘤,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无复发.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治成;李莹;张治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四种方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骨质切除术、Nd:YAG激光术,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磨削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鼻炎(HR)的四种常用的术式与方法,自1990年2月~2003年6月,对我院门诊接诊的322例HR患者按上述四种方法进行随机分组治疗(除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磨削切除术治疗病例自2002年1月开始收集外,其余三种方法治疗病例均于1990年2月开始收集),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并对四种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陈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特点及处理

    1996~2002年间我们共收治顽固性鼻出血7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怀福;周昆;韩秋;杜玉红;黄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药灌洗对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手术后一个十分棘手的常见问题是术后转归阶段中发生的黏膜水肿、囊泡、肉芽及息肉再生等病变,它们往往是阻碍术腔上皮化的重要原因,并可再次引起引流通道的阻塞或术腔闭塞,终导致病变再发[1].为了明确中药在促进术腔上皮化中的作用[3],我们对同期48例ESS术的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比较观察术后术腔上皮化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三山;孙艳菊;周丹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

    在开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同时,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慢性鼻窦炎仍很必要,1995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87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畅宇;刘卫红;马斌;殷延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咽炎1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志文;来向阳;王翠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动吸割器在青少年FESS术中的应用体会

    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中运用电动吸割器,术后鼻腔粘连明显改善.我们在借鉴成人FESS术经验基础上,着重探讨电动吸割器在青少年FESS术中的应用.

    作者:苏亮;李幼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527例诊治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危重急诊之一,我院近15年共有527例收入住院,在无麻或全麻下行直接喉镜、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萍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我院1990年6月开始,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手术676例,其中发生并发症41例,针对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予以报道.

    作者:徐兆水;朱智;林勇;吴天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巴曲酶联合金钠多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62例

    2001年7月~2004年1月,我科用巴曲酶联合金钠多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62例,并与用常规能量合剂治疗的64例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宏颖;李春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取出下咽异物100例

    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9月在鼻内镜下取出下咽异物10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6~67岁;病程0.5小时~3天.异物种类:鱼刺76例,鸡骨8例,葵花子壳7例,虾皮4例,竹扦3例,麦芒2例.异物部位:会厌谿37例,舌根33例,梨状窝14例,扁桃体下极10例,咽后壁5例,披裂1例.

    作者:乐海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婴儿舌系带矫正术50例

    婴儿舌系带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对本科就诊婴儿6357例,在诊治同时,进行眼、耳、鼻、咽喉、口腔常规检查,查出舌系带短者50例.采用纹式止血钳加单纯舌系带剪断治疗舌系带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临床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属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边缘肿瘤[1].少数患者还可以有颈淋巴结转移.本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单侧,根据病程、肿瘤大小与部位可出现鼻涕带血、鼻塞、嗅觉减退及头痛等症状.检查可见肿瘤表面呈乳头状、桑椹状,外观可见淡红色,有时苍白水肿似息肉,常被诊断为息肉而多次手术.故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极大重视.

    作者:李涛;田理;彭顺林;贾德蓉;徐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灌洗对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的临床观察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后一个十分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是在术腔黏膜转归阶段中发生的新生病变[1],如囊泡、肉芽、息肉再生等,以及难以控制的息肉样黏膜水肿.这些病变是阻碍术腔上皮化重要的原因,并可再次引起引流通道的阻塞或术腔闭塞,终导致病变再发,因此术后鼻腔冲洗对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常规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针剂+庆大霉素针剂灌洗术腔,并在手术后坚持长期的随访和术腔清理.我们在临床使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华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鼻渊舒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黄芩、黄芪、柴胡、细辛等)灌洗,并观察其在内镜鼻窦手术后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效果.

    作者:刘元献;李浩;曹志;吴素娟;徐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养阴清热法治疗空鼻综合征

    空鼻综合症是一个医源性常见病,以前由于认识不足的原因,未引起重视,2002年Moore首次提出空鼻综合症的概念,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常用方法之一,临床上不乏术后出现空鼻综合症患者,严重时出现萎缩性鼻炎,有的地区甚至发生医患纠纷.对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出现空鼻综合征症状患者,为缓解其不适,我们根据中医辨证,用养阴清热法治疗空鼻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供同道参考.

    作者:蒋中秋;陈小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误诊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发生于上颌窦,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息肉或黏膜慢性炎症.由于其病变隐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又类似于上颌窦恶性肿瘤,常有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给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对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19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

    作者:李英;薛柯凡;郑新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喉、气管异物窒息的原因及防治

    窒息是呼吸道异物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极易发生死亡.作者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期间,收集了1989~1999年10年中共收治的上呼吸道异物72例(门诊2例),其中有13例发生窒息.异物性窒息可发生于此疾病的任何阶段,病因复杂,但以异物移位引起者危险.

    作者:谢艺;王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IV与耳带状疱疹

    HIV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使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丧失对微生物的抵抗力而发生各种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涉及全身的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笔者在非洲博茨瓦纳医院工作期间,遇到12例耳带状疱疹患者,其中7例HIV阳性,5例HIV阴性,进行临床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玉;蒋刈;陈捷;林吉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OSAHS临床诊疗的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是一种以睡眠时反复咽部塌陷为特征,导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改变的疾病.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上呼吸道的某个部位阻塞所致,现在研究证明,成人只有少数人存在诸如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这种能明确诊断的上呼吸道的疾病[1].绝大多数是因上呼吸道及其支持组织不匀称的解剖结构所致,涉及到整个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三部分,较为复杂.研究的OSAHS包括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3种,临床以阻塞型常见.

    作者:廖旭龙;常捷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制密闭负压吸引器在喉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自制密闭负压吸引器在喉癌颈根治性廓清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64例喉癌根治性颈廓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实验组,Ⅱ组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负压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自制密闭负压吸引器达到了喉癌术后强负压引流要求.配合有效术后护理,可以保证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桂芬;陈惠卿;尤慧华;姜宇英;应丽君;沈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端粒酶HTRT在鼻咽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端粒酶HTRT在鼻咽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咽上皮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端粒酶HTRT在正常鼻咽黏膜、鼻咽黏膜异型增生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正常黏膜全部为阴性,异型增生鼻咽组织阳性表达率较低,而鼻咽癌组织HTRT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但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结论HTRT表达在鼻咽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朱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辛夷注射液窦腔灌注治疗家兔慢性上颌窦炎

    目的建立家兔慢性上颌窦炎模型,观察自制辛夷注射液对慢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家兔28只,分为4组,其中实验组24只,再分为3组.在全麻下打开上颌窦前壁裂隙植入明胶海绵并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5周后制成慢性上颌窦炎模型.①空白组窦腔内灌注生理盐水2ml;②阳性对照组窦腔灌注庆大霉素2ml(8万U);③治疗组窦腔灌注辛夷注射液2ml.并于第3、5、7天分别以同样方法重复灌注.第10天处死动物做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共有3个窦腔培养结果为阳性,对照组13个窦腔培养结果为阳性,空白组共14个窦腔分泌物有细菌生长.1、2、3组动物所有鼻窦黏膜均有炎症表现,但轻重程度不同.治疗组黏膜基本正常,对照组和空白组黏膜上皮排列不整齐,部分变性、坏死、脱落,有小溃疡形成,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并有炎细胞浸润.结论辛夷注射液窦腔内灌注对慢性上颌窦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振;杨恩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4种常见变应原对2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结果206例患者中92例出现阳性反应,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90%.结论阿罗格点刺试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可以用于变应性鼻炎的体内诊断.

    作者:徐赛男;张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预后相关性基因活性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辨证分型与其原发灶癌组织中预后相关性基因活性表达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其鼻咽活检标本nm23-H1、VEGF(vo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活性,并于治疗后随访5年,分析其预后相关性.结果辨证分型结果,气阴两虚型患者30例(50.0%),气血凝结型18例(30.0%),火毒困结型12例(20.0%).气阴两虚型组鼻咽活检标本的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50.0%,VEGF基因表达阳性率70.0%,分别明显低于或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其5年存活率低,累计复发率高.结论初诊鼻咽癌气阴两虚证患者nm23-H1活性表达下调,VEGF活性表达上调,预后不良.

    作者:刘书静;田道法;李东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咽雾化液抗炎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利咽雾化液抗炎抑菌作用效果,验证其安全性.方法给健康小鼠灌胃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02倍的药量,验证其安全性;采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趾肿胀的炎症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杯碟法测定利咽雾化液对临床分离的46株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利咽雾化液对动物无明显毒性,LD50大于144g/k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可见利咽雾化液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利咽雾化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抑菌作用,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虎;张建基;张子和;程璐;郑洪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滴鼻灵对鼻黏膜纤毛清除率的影响

    药物滴鼻是治疗鼻病的重要手段.滴鼻药经鼻黏膜吸收,可能会对鼻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或刺激,这种损伤是否可逆,是经鼻腔给药可行性关键所在.药物对鼻黏膜的损害,先受损的是纤毛系统,故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检测对判断经鼻腔给药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检测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方法很多,糖精试验[2]仍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3].滴鼻灵是我科研制的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纯中药滴鼻剂,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为了解其对鼻黏膜有无影响,笔者观察了30例正常人和4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的鼻黏膜的纤维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

    作者:宋若会;刘钢;高士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启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制鼻中隔夹辅助治疗鼻出血

    我科近年来在治疗鼻出血的过程中,自行研制了鼻中隔夹,并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鼻中隔利特尔区出血9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勇;崔惠娟;陈维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