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声学检测方法测量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歌唱声样,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歌唱音准度.方法 采集6名语前聋儿童(耳蜗组)及8名正常听力儿童(正常组)歌唱《两只老虎》的声样,应用美国Kay公司的CSL4150软件对其分析,比较两组分别歌唱“Do” “Re” “Mi”时的音高频率值及相邻音高频率差值.结果 两组音高的平均值及相邻音高频率差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语图基频包络曲线走行方向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①本研究6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大致正确的歌唱音高曲线的走势.②本组研究6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Do”“Re”“Mi”的感知可以达到正常听力者水平.
作者:张丽川;刘韵;张道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月111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手术患者,受试患者均给予鼻腔局部麻醉,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后,联合ENTec Cobator TM手术系统治疗仪和刀头,分别对肥大下鼻甲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并给予术后3月及术后1年随访,随访结果针对疗效予评定.结果 随访111例中,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较单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予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3月P=0.001、术后1年P=0.024,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而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较鼻中隔矫正并联合下鼻甲切除术组,同样予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3月P=0.349、术后1年P=0.763,P值均>0.05,鼻塞症状改善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并发症有明显减少.结论 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治疗,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作者:毕永华;汪永干;史前妹;胡春玖;林忠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48例复发性鼻窦炎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 在治疗48例中,治愈3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结论 术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病灶残留是鼻窦炎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俞祖华;陈剑;张大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近期相关文献复习了解鼻尖部神经鞘瘤的病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治,在外科切除的同时行鼻尖成形术.方法 报告2例鼻尖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同期行鼻尖成形术,其中1例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行鼻尖成形术.结果 病理显示神经鞘瘤,2例患者均对外鼻形态满意.结论 鼻尖部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在外科切除的同时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行鼻尖成形术可以得到满意的外鼻形态.
作者:张佳凤;王钟颖;汪涛;陈东;吴晴伟;王珮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75例,男52例,女23例;大年龄80岁,小年龄24岁,其中舌癌42例,颊癌20例,软腭癌2例,扁桃体癌9例,眶部肿瘤1例,外耳道癌1例.组织缺损范围8cm×5cm~18cm×10cm,病程4~24个月.结果 75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仅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因静脉回流障碍发生部分坏死,其余均成活,皮瓣成活率97.3%,3例供区部分植皮未成活,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肿瘤无复发,供区外观平整,瘢痕不明显,受区吞咽及言语功能良好,修复重建效果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对供区损伤小,厚薄适中,适宜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
作者:苏文玲;赵德安;刘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加选择性鼻腔扩容术治疗多平面狭窄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方法、疗效、应用价值等.方法 对83例多平面狭窄所致的OSAHS患者采用改良UPPP加选择性鼻腔扩容术,其中10例分期完成手术.结果 术后6个月复查,83例中有效19例(22.9%),显效48例(57.8%),治愈16例(19.3%),总有效率为100%.术后1年复查59例,其中有效14例(23.7%),显效35例(59.3%),治愈6例(10.2%),总有效率为93.2%.结论 多平面阻塞导致的OSAHS患者采用改良UPPP加选择性鼻腔扩容术,一次手术彻底解决了上气道鼻腔、鼻咽、口咽部等处多平面狭窄,但须严密防范并发症.
作者:怀德;张亚龙;徐敏;周晓健;朱杭军;王建武;陆丽娟;贾文波;殷敏;程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GFR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初探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不同中医证型鼻咽癌组织60例及慢性鼻咽炎组织20例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经IPP6.0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EGFR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0.003<0.1);Ⅰ期与Ⅱ期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MOD(EGFR)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81>0.05),其他组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MOD (EGFR)逐渐增大.鼻咽癌组织EGFR的表达与T分期相关,而与N分期无关;初诊鼻咽癌以痰浊结聚证(48.3%)及气血凝结证(40.0%)多见.痰浊结聚证与火毒困结证之间MOD(EGFR)无显著性差异(P=0.659>0.05),但气血凝结证患者MOD(EGFR)明显高于痰浊结聚证及火毒困结证患者.结论 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EGFR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鼻咽病理组织中EGFR的免疫组化测定作为一种常规检测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气血凝结证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结聚及火毒困结证患者差.
作者:李湘;颜文杰;夏纪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105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5例均成功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7例,皮下气肿4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切口感染2例,脱管1例,瘘口不愈合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在积极治疗神经外科患者原发疾病同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娴熟手术操作及技巧的应用、加上术后良好的护理、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就可以降低.
作者:梁灼萍;覃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对扩展高频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觉听力正常32例和异常的糖尿病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扩展高频测听及DPOAE的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同一年龄段糖尿病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较对照组升高,17~40岁患者12kHz及以上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41~55岁年龄组10~14kHz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DPOAE幅值在1000~8000Hz出现下降,其中在2000,4000,8000Hz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POAE和扩展高频测听可以在早期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害,临床上可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耳蜗功能早期变化的有效监测手段.
作者:冯国建;于振坤;何志龙;何桂军;左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予鼻炎冲剂连续口服2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正常对照组及30例患者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治疗组治疗前16.83±2.94%,治疗后19.38±3.71%;对照组20.75±4.64%.血清IL-10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6.87±1.08,治疗后11.97±1.62;对照组13.18±1.56.血清IFN-γ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14.77±2.13,治疗后14.56±2.29;对照组15.65±1.93.结论 本研究提示鼻炎冲剂可通过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及血清IL-10含量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杨(契)超;季明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腔电动吸切选择性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方法 对有多种典型临床症状(包括打鼾、鼻塞、流脓涕、听力下降、口颌面部及生长发育畸形等)的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全麻下开口器撑开口腔并拉起软腭,经口腔插入70°鼻内镜显露鼻咽部肥大的腺样体,采用弯头正反向切割吸引刀头,明视下选择性吸切阻挡后鼻孔区的肥大腺样体部分,其余腺体组织保留,并与传统的盲刮法(79例)及鼻内镜下全切除法(25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本组全部患儿术后1~3天打鼾症状基本消失,未见术后并发症.手术创伤轻,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经随访1~6个月,鼻部阻塞症状消失及明显改善49例(占87.5%),13例有耳部症状者治愈及明显好转者9例(占69.2%).而对照组盲刮法鼻症状改善有效率(62%),术后反应较重,出血较多;全切法有效率(84%),出血较多,术后反应较重.结论 采用鼻内镜经口明视下选择性吸切阻挡后鼻孔区的肥大腺样体部分,具有手术在明视下操作,术腔较宽敞、安全有效、微创、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众多的手术方法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术式.
作者:申聪香;文忠;谢民强;龚剑;王军旗;李冠雪;杨柯柯;张沈华;李彩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因此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即可导致面神经受压.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患侧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鼓腮、吹哨子,常伴有味觉及听力障碍等症状.笔者收集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8例,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长期不治可导致颌面发育障碍及身体生长发育迟缓,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1].我院于2006~2010年在鼻内镜下刮切器结合吸切器腺样体切除6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红民;杨文静;白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局部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治疗组6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两组均治疗20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结束后随访3月~1年.结果 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年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01%,对照组为4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高岚;董伟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泡饮剂—爽咽茶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用爽咽茶治疗978例慢性咽炎,2月后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用VAS进行评分.结果 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中成药泡饮剂—爽咽茶治疗慢性咽炎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胜国;吴新安;周本忠;李龙巧;史先萍;吕凌;毕竞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法复位联合敏使朗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观察1周内治疗有效率、3个月内、6个月内的复发例数及复发率.结果 手法复位联合敏使朗治疗1周有效率、3个月复发例数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个月两组复发例数及复发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长期服用敏使朗治疗将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
作者:徐浩;钱建娥;董红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术毕口服右旋布洛芬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方法 择期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右旋布洛芬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为术毕口服右旋布洛芬2片,之后根据疼痛情况再服1~2次;对照组45例术后不给镇痛药,记录术后不同时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和48h患者对疼痛的总体印象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前10h疼痛程度治疗组各时点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8h内对疼痛的总体印象治疗组轻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右旋布洛芬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简便、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远芬;王琴;陈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FESS(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的疗效.方法 对80例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FESS后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鼻渊舒口服液组(40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鼻渊舒口服液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FESS术后鼻黏膜愈合、消除黏膜水肿,促进术后上皮化以及预防鼻息肉复发中,鼻渊舒口服液有显著疗效.
作者:曾文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和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在本院行鼻内镜三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重建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鼻中隔偏曲治愈3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重建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保留了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保持鼻中隔的厚度和硬度,降低呼吸时鼻中隔扇动,避免顺应性鼻梁塌陷,减少了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等不良后果,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瑞;张珉;何福春;吴新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鼻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200例,在鼻内镜照明下配合吸引及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敛麻醉寻找鼻腔出血部位,用微波热凝止血;在个别病例则选择鼻腔局部性膨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术后患者均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结果 经随访6~12个月200例患者鼻腔均未再出血,治愈率为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鼻出血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疗效好.
作者:郑立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传统鼻腔填塞和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其中64例应用传统鼻腔填塞止血,75例经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止血.结果 传统鼻腔填塞法平均填塞3.4次,治愈54例,未愈10例,治愈率84.4%;双极电凝法一次治愈64例,二次治愈7例,4例未愈,治愈率94.7%,经检验P<0.05;平均住院天数,传统填塞法7.2±1.2天,双极电凝法3.2±0.3天,经检验P<0.01;双极电凝法应用前后,血管结扎手术率分别是15.6%和5.3%,P<0.05,13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安全可靠,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痛苦程度小,减少手术率,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接受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45例病人在术后6个月及18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1.1%,术后18个月总有效率为62.2%.结论 该术式近期疗效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病例出现症状复发,其原因包括:手术切除的范围;术后体重的控制;术中对肥大舌体的处理.
作者:林齐鸣;蔡友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颈椎病临床常见类型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这五型;还有一些颈椎病称之为其它型颈椎病,根据刺激或压迫不同组织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其他型颈椎病一般有食管压迫型、膈神经压迫型、喉返神经压迫型等,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型,又名吞咽障碍型[1],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2‰,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是因急慢性外伤致颈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前缘骨赘形成压迫或刺激食管而引起吞咽困难及咽喉部症状.我们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娟;陈仁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于蝶窦的恶性肿瘤很少,且蝶窦位置隐蔽,早期常无典型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是晚期,是治愈率较低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蝶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原发于蝶窦的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张丽;赵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TopoⅡ-α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对77例喉癌组织中的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opoⅡ-α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1.43%,明显高于喉黏膜正常组织中阳性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T分期相关(P<0.05).TopoⅡ-α蛋白表达在喉癌各临床分型之间,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opoⅡ-α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冯彦;王斌全;温树信;李素红;张海利;高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鼻窦恶性肿瘤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大多原发于上颌窦,其发病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常广泛侵犯周围诸多重要器官,包括鼻腔、筛窦、眼眶颅底骨质等,是头颈部较难控制的肿瘤之一[1].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了15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对上颌窦原发恶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加放疗,手术大多行上颌骨截除术或邻骨扩大切除术.上颌骨截除不仅严重影响外形,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呼吸等多项生理功能,如不能恢复会遗留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2-3].
作者:冯亚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Jx-1检耳放大镜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近2年在临床的应用.在门诊、病房、体检、义诊使用达3000多例以上,其中有正常鼓膜1600例、急性中耳炎98例、慢性中耳炎287例、鼓膜表层炎8例、鼓膜外伤性穿孔28例、慢性骨疡型中耳炎57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45例、乳突根治术后79例、分泌性中耳炎84例、耳硬化症27例、慢性中耳炎并鼓室硬化症157例、咽鼓管异常开放症17例、鼓膜瘢痕愈合275例、透过鼓膜可见砧骨影子176例、外耳道真菌病10例、共计2948例,我们还将100例鼓膜瘢痕愈合及鼓膜表层炎病人并在opton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比较相符,未发现不一致现象.经过反复研制、改进,该耳镜小巧玲珑,轻便实用、经久忍用、可随身携带,用于门诊、查房、体检和巡回医疗、义诊、下乡、下连队、极为方便.
作者:陈著声;吴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青岛市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和飘散规律,并进行花粉致敏性测定,为花粉症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用叶氏采样器,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分别在青岛市东部和西部设立花粉曝片点,每日曝片.此外,我们在525例疑诊花粉症病人和110例正常个体中进行了春、秋季10种花粉浸液的皮试.结果 东部全年花粉总量为8325粒,鉴定出13科31属2个种,西部全年花粉总量为4018粒,鉴定出14科28属2个种.全年出现2个花粉高峰期,3~5月为春季花粉高峰期,以木本花粉为主;8~10月为夏秋季花粉高峰期,以草本花粉为主.青岛市松属花粉为数量多的花粉,占花粉总量的17.41%~27.92%,其次为葎草、蒿属、构属、悬铃木属和豚草花粉等.根据花粉变应原皮试的结果得出蒿属花粉的阳性率高,为83.49%,具有很强的致敏性;其次,为葎草和豚草花粉.春季花粉的致敏性低于夏秋季花粉.结论 蒿属、葎草和豚草花粉已成为本地区的主要气传致敏花粉,是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刘杰;鹿道温;郭艳丽;曲辉;宋培铎;于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推断研究热点,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2010年间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的全部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间CNKI数据库共收录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125篇,文献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篇文献报道受基金资助;临床研究75篇,综述等其他研究50篇;文献报道以《上海针灸杂志》等杂志为主;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京市及山东省.在75张针灸处方中,鼻局部的迎香、印堂,头部风池、上星及百会,上肢穴位合谷,及背部大椎、肺俞等选用频次高;刺灸方法以传统毫针与灸法为主;35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STRICTA标准符合率较低.结论 针灸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但因选穴、刺灸方法及疗程等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通过科学依据证实其有效性,应加强治疗过程标准化针灸治疗方案.
作者:王鹏;赵吉平;石志红;付珏;王煜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