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改进动物急性累计死亡率法(ACD 法).方法: 建立中药体内过程和药效毒理学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VB.net语言编制计算机模拟程序,为评价ACD法提供各种条件下的仿真模拟数据.结果: ACD法的精度依赖其选定的首次剂量;不恰当的剂量会导致错误结论.同时证实, 通过适当调整第二次给药剂量,ACD法可明显提高测算精度和扩展有效剂量范围.结论: 合适的二次剂量和足够的动物数量可改进ACD法.
作者:鲁澄宇;王海燕;吴铁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顺铂(DDP)和环磷酰胺(DTX)联合用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及其对免疫器官的毒性.方法:采用小鼠肉瘤S180进行体内实验,观察两药单独及联合使用对小鼠S180及胸腺和脾脏的影响.结果:DDP组和不同剂量的DTX配伍应用与DDP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 13.6%~29.6%,与相应剂量DTX组相比抑瘤率分别提高 33.5%~34.3%,其中DDP+DTX 0.75+7.5 mg·kg-1组与DDP及相应剂量DTX组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0.001);DDP组及两药联合应用各剂量组使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剂量DDP与DTX联合使用加强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DDP组相比,联合应用引起的免疫器官的萎缩与DDP组无差别.
作者:郭维;崔景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氧化还原因子-1 (redox factor-1 Ref-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SD大鼠自体不凝血 50 μl 注入其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组和纳洛酮干预组,并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Ref-1和TUNEL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盐酸纳洛酮干预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Ref-1表达与脑出血相对应组比较,在 12 h 影响不明显,48 h 能增加Ref-1表达(P<0.01);72 h 亦能增加Ref-1表达(P<0.05);盐酸纳洛酮干预性治疗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数与脑出血相对应组比较,在 12 h 明显影响,48 h 能明显减少凋亡(P<0.05);72 h 更明显(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能通过提高ICH缺血半暗带区Ref-1表达等途径,增加修复氧化损伤的DNA能力,减少细胞凋亡,有脑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陈胜会;孟庆伟;吴家幂;储照虎;张帆;徐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观察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蛋白激酶B蛋白(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抵抗组,继续高脂饮食;葛根素治疗组,继续高脂饮食同时,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100 mg·kg-1·d-1).干预6周后,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刺激PKB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4周后,高脂喂养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下降,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葛根素治疗6周,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及HOMA-IR下降,ISI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组大鼠脂肪组织中PKB的表达明显减少,较对照组下降了 23.5%(P<0.01).葛根素治疗6周后,大鼠P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较胰岛素抵抗组增加了 18.7%(P<0.01).结论:葛根素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增加脂肪组织中PKB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建辉;毕会民;甘佩珍;汪保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99m-Tc标记的大肠癌单克隆抗体(99mTc-ACCmAb)在正常小鼠和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及在荷瘤裸鼠体内SPECT成像的研究.方法:将99m-Tc和99mTc-ACCmAb分别注射入正常小鼠、荷L010-16人结肠癌裸鼠,按不同时间点采取小鼠的脏器进行同位素放射性活度的测定;并在不同时间测定荷L010-16人结肠癌裸鼠注射99mTc-ACCmAb 的SPECT显像.结果:注射99mTc后正常小鼠体内 6 h 5 min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与 30 min 相比下降了 76.6%,是 30 min 的 23.4%;肝脏中 6 h 5 min 的放射性活度为 30 min 的 27.2%,下降了 72.8%.尾静脉注射99mTc-ACCmAb的正常小鼠,6 h 5 min 在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与 30 min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比较下降了 68.4%,是 30 min 的 31.6%,24 h 为 6 h 5 min 的 6.1%,下降了 93.9%;荷瘤裸鼠体内99mTc-ACCmAb在 24 h 血液中的放射性活度是 6 h 5 min 的 2.1%,下降了 97.9%.SPECT显像结果表明,虽然在注射99mTc-ACCmAb 20 h 血液与肿瘤的比值为高,但在 24 h 的成像结果仍然好于其他的时间点.结论:99m-Tc标记的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浓聚于荷L010-16人结肠癌裸鼠模型中,可能成为大肠癌根除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导向体内诊断用药,保证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
作者:徐凌燕;赵金彩;毛一卿;张春丽;李慧;张雅丽;牛刚;阮元;谭焕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细胞的DNA,对比两者K-ras基因序列和突变位点的变化,为临床非介入性的、简便的大肠癌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和提纯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脱落细胞的DNA,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扩增K-ras基因, 克隆K-ras基因PCR产物并进行DNA序列的测定.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相应抗原的表达:采用ELISA法,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对大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同一病人的大肠癌组织细胞与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的K-ras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并检测到1例K-ras基因点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否与大肠癌病理类型和大肠癌单克隆抗体检测大便样品中脱落细胞的癌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以大肠癌分子发病机理为基础的非介入性检测粪便中K-ras突变是可行的,有望成为正常人群大肠癌筛查以及诊断的新方法之一,可以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监测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曹琦珍;牛刚;高立永;高子芬;谭焕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逍遥滴鼻液通过鼻腔给药对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逍遥滴鼻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滴鼻组、太极通天口服液组、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及逍遥滴鼻液滴鼻组,根据文献方法改进,用硝酸甘油 9.5 mg·kg-1剂量皮下注射复制偏头痛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面积及灰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逍遥滴鼻液滴鼻组大鼠脑干、下丘脑中的c-fos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和面积显著低于逍遥滴鼻液灌胃组和太极通天口服液灌胃组.结论:逍遥滴鼻液能显著抑制c-fos的表达,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干预c-fos产生的某个环节,在作用效果上优于太极通天口服液,鼻腔给药优于灌胃给药.
作者:胡怀强;王新陆;周永红;付先军;刘伟;王栋先;付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乙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阿魏酸4个剂量组、阿魏酸乙酯4个剂量组.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比色法测细胞培养液中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阿魏酸乙酯及阿魏酸不同剂量(2,4,8,16 nmol·L-1)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过氧化氢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相同剂量组的阿魏酸乙酯的作用强于阿魏酸.结论:阿魏酸乙酯具有减轻过氧化氢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且其作用强于阿魏酸.
作者:王汝涛;周四元;张峰;刘琳娜;刘振国;梅其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CAR)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CAR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幼鼠模型,术后1周开始给予小剂量CAR(0.1 mg·kg-1·d-1)和大剂量CAR(10 mg·kg-1·d-1)干预7周,观察不同剂量CAR对幼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细胞凋亡、Bcl-2和P53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CAR可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上调Bcl-2蛋白及下调 P53蛋白表达,HCAR组作用明显.结论:CAR可有效减少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CHF,效果以大剂量明显,这可能与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有关.
作者:叶达平;单守杰;陈绍良;周凯;叶飞;张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期血管对收缩剂的反应性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EDVR)的改变.方法:采用高能量饮食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注射STZ后12和20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he)和氯化钾(KCl)引起收缩的反应性以及乙酰胆碱(Ach)引起的EDVR反应的改变.结果:注射STZ后12周,主动脉对Phe的反应性增强,对KCl的反应性不变,EDVR轻度受损;注射STZ后20周,对Phe的反应性进一步提高,对KCl的反应性显著增强,EDVR明显受损.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对血管收缩物质的反应性增强,而EDVR则减弱,随着病程的发展这些改变进一步增加.
作者:徐济良;何敏;郑民;吴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与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关系.方法:正常豚鼠,先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A)致敏而后雾化吸入OA激发豚鼠哮喘(哮喘组),激发前 30 min 静脉注射IL-1ra 1 mg·kg-1(哮喘+IL-1ra组),测定豚鼠的气道反应性(组胺的PC20值),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及分类记数.结果:哮喘+IL-1ra组PC20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NES)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所有豚鼠均存在-IgPC20值与BALF中的NES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95, P<0.001).结论:IL-1ra能降低AHR,其机制可能与IL-1ra减少NES的浸润有关.
作者:陈雪芹;曹霞;杨炯;曹作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Silbini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饮用10%乙醇,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饲6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水飞蓟宾 100 mg·kg-1,继续酒精和高脂高热量饲料处理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测定肝细胞T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水飞蓟宾能抑制病鼠血清AST、ALT、AKP活性(P<0.05或0.01)和降低TG、LDL-C、TNF-α、TGF-β1含量(P<0.05或0.01),提高HDL-C含量;降低肝匀浆TG和MDA含量(P<0.05或0.01),增强SOD活性(P<0.01)以及改善肝细胞水变性和脂肪变性(P<0.01).结论:水飞蓟素阻止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抗免疫性炎症和抗增殖.
作者:谭海荣;吴谦;潘竞锵;肖柳英;韩超;林洁茹;郑琳颖;李博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治疗各型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1例(轻症38例、重症I型13例);治疗组51例(轻症38例、重症I型1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按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轻症有效率为 92.1%,重症I型为 84.6%;对照组轻症有效率为 71.1%,重症I型为 38.5%,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对腹痛、血尿淀粉酶、白细胞和TB等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重症I型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曾连山;陈念平;林木生;莫艾;周宇;黄存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Ret(3.75、7.50、15.0 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同时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Ret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
作者:董六一;范丽;江勤;方明;岑德意;陈飞虎;智强;陈志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靶向内皮细胞α7受体的新化合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计数血管的分支点数,观察16种靶向内皮细胞α7受体的新化合物对于在体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化合物13、14在1~1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既没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也没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浓度为 1 000 μmol·L-1时,对CAM的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化合物5在浓度为100和 1 000 μmol·L-1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在浓度为1和 10 μmol·L-1时,则对血管新生没有影响.
作者:刘静霞;龙超良;包存刚;汪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海狗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及与氧化抗氧化关系的影响.方法:于实验d 1一次性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并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7周后,开始分别口服灌胃(ig)给予模型组等体积橄榄油,阳性药辛伐他汀 4 mg·kg-1,海狗油各组ig海狗油 0.5、1.6 和 4.8 g·kg-1,每天1次,连续8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和肝细胞色素P450 2E1的表达;测定血清和肝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海狗油不同给药组病理切片苏丹Ⅲ染色和HE染色显示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脂滴减少,免疫组化证明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同时血清及肝内MDA、FFA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在模型组和各给药组不同的肝组织内,CYP2E1的表达强度及分布的方式存在着差异.结论:海狗油能显著抑制大鼠脂肪肝CYP2E1的表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动物个体间存在CYP2E1多态性.
作者:邓利娟;李湛军;乐嘉静;阎安庄;徐康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周期中,对有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者,使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代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及预防OHSS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5例,均为用HMG促排卵周期中出现卵巢过高反应者,卵泡成熟时使用曲普瑞林 0.2 mg 一次皮下注射,代替HCG诱导排卵以预防OHSS.排卵后肌注黄体酮 40 mg·d-1支持黄体.对照组48例,其中8例出现卵巢过高反应中止治疗,40例卵泡成熟时肌注HCG 5 000~10 000 IU.结果:注射曲普瑞林日血E2水平平均 3.8±0.9 ng·L-1(2.9~5.8 ng·L-1),直径≥11 mm 之卵泡数平均 25.4±8.3 个(18~35个).注射曲普瑞林后所有病例均有排卵,平均排卵数 5.6±3.3 个(1~10个),无一例出现重度OHSS的症状及体征.18例妊娠,妊娠率 27.7%(18/65),3例自然流产.排卵率、妊娠率与对照组相同,无一例取消治疗周期.结论:在未使用GnRH-a行垂体降调节的超促排卵周期,单次足量使用短效GnRH-a代替HCG可有效诱导内源性LH、FSH峰,促使卵母细胞后成熟及排卵,同时可有效预防OHSS的发生,对有OHSS高危因素者,安全有效.
作者:陈晓燕;黎平;郭江华;冯丽英;李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强(P<0.01),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增加明显(P<0.00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P选择素表达减少(P<0.01),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P<0.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P选择素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作者:张万帆;杨吉乡;谢守霞;原文鹏;庞春平;张欣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LC-MS测定法,测定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静脉注射或灌胃氧化苦参碱,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氧化苦参碱在2~5 00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低检出限达 0.6 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2%,方法回收率大于 96.7%;氧化苦参碱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为 2.42±0.97 μg·L-1,Tmax为 1.0±0.3 h,T1/2β为 5.54±1.58 h,AUC0→∝为 6.12±1.08 μg·L-1·h-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9.4±9.01)%.结论:该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氧化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作者: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马仁玲;盛龙生;孙建国;谢海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巴西蘑菇多糖(ABPS)对小鼠脑组织表达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克隆形成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在ABPS作用下表达GM-CSF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 ABPS对小鼠脑组织表达GM-CS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为2~6 mg·ml-1之间,佳浓度为 4 mg·ml-1.经Light Frame software分析,小鼠GM-CSF在 960 bp 处出现一高峰.结论:ABPS有促进小鼠脑组织表达GM-CSF的作用,证实了ABPS促进粒单祖细胞生成的机理.
作者:孙艳辉;侯相麟;李兴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别以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和NO供体SNAP处理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在随后6 h的缺氧损伤程度,以明确NO是否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分别以cGMP阻断剂亚甲基蓝、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D-鞘氨醇、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和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作用心肌细胞 30 min 后加入SNAP作用 60 min,观察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程度,检测指标为心肌细胞存活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SNAP和L-Arg均可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可阻断L-Arg的保护作用,亚甲基蓝可完全取消SNAP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D-鞘氨醇、拉西地平和格列苯脲均可减弱SNAP的作用.结论:NO可能通过cGMP依赖途径诱导心肌细胞预适应早期保护作用,而PKC的活化和钙通道、K(ATP)通道的开放是其下游重要的环节.
作者:张峰;张涛;王志鹏;王汝涛;李晨;梅其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的克拉霉素血药浓度HPLC测定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 0.02 mol·L-1 KH2PO4(pH=3.07)=3268 ,流速为 1.0 ml·min-1,检测波长为 210 nm.结果:本方法在 0.05~3.2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可定量浓度为 0.05 mg·L-1(信噪比>3),两制剂间AUC、Cmax、Tmax、t1/2β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0±19.40)%.结论:本HPLC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很好地评价了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
作者:张红;李华;李艳艳;熊玉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c-fos的影响.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对照组于8周处死,丹参组及高血压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1 g·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和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c-fos表达.结果:与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c-fos表达明显,丹参治疗可抑制LVH的发展和心肌组织c-fos的表达,但对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了心肌细胞c-fos的表达有关.
作者:程俊彦;卢中秋;李章平;陈寿权;郑智;王群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比较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以及它们联合用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联合用药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异丙酚组用异丙酚等,异氟醚组用异氟醚等,联合用药组异丙酚复合异氟醚等.分别于麻醉后转流前(T0)、开放升主动脉后 30 min(T1)以及停机后4 h(T2)、24 h(T3)、48 h(T4)测定血浆cTnI、CK-MB、SOD、MDA浓度.结果:各组患者血浆cTnI、CK-MB及MDA自T1均不同程度升高,异丙酚组、异氟醚和联合用药组cTnI及MDA值分别于T2、T3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血浆cTnI于T3时显著低于异丙酚组(P<0.05),联合用药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在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剂异丙酚、异氟醚的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反应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以异丙酚、异氟醚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黄志勇;程毅坚;夏正远;王小雷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与一氧化氮供体(NO)藕联的塞曲司特衍生物(SDF-1、SDG-1、SDG-3)的抗哮喘活性.其中F-1为呋咱氧氮类化合物,G-1、G-3为羟基胍类化合物,SDF-1为F-1和塞曲司特连接而成的藕联化合物,SDG-1为G-1和塞曲司特的藕联化合物,SDG-3为G-3和塞曲司特的藕联化合物.方法:以豚鼠乙酰胆碱-组胺引喘法观察其整体抗哮喘作用;以Griess法测定其体外NO释放量;以离体豚鼠气管条法测定其舒张气管作用.结果:在 1.25 mg·kg-1的剂量下,SDF-1的引喘潜伏期与塞曲司特有极显著差异(P<0.01), SDG-1和SDG-3与塞曲司特有显著差异(P<0.05).SDF-1、SDG-1体外NO释放量高于其前体药物F-1、G-1,SDG-3则低于其前体G-3.在卡巴胆碱作为收缩剂时,SDF-1和SDG-1舒张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半数有效浓度和大舒张率均与塞曲司特及相应前体有极显著差异(P<0.01),SDG-3的半数有效浓度和大舒张率与塞曲司特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磷酸组胺作为收缩剂时SDF-1、SDG-1和SDG-3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半数有效浓度和大舒张率均与塞曲司特及相应前体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化合物较两种前体-塞曲司特及单一的NO供体具有更强的抗哮喘活性.
作者:邱苏赣;季晖;张奕华;张志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蚕蛹复合氨基酸对外伤大鼠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外科创伤模型,以蚕蛹复合氨基酸给药 14 d,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变化、皮肤张力、创口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肝脏含氮量等指标.结果:蚕蛹复合氨基酸能明显促进外伤大鼠创口愈合,纠正负氮平衡.结论:蚕蛹复合氨基酸具有明显的促进创口愈合作用.
作者:浦锦宝;祝永强;郑军献;梁卫青;魏克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日本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美国人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亚洲人心血管疾病的低发病率可能与亚洲人饮食中的大豆食品所含的异黄酮物质,主要是金雀异黄素和大豆苷元有关.本文就大豆异黄酮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的有益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逄晓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神经甾体是指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不需依赖于内分泌腺体的甾体激素,包括孕烯醇酮、孕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等,由胆固醇或其前体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在神经系统合成.神经甾体可以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NMDA受体和σ受体发挥作用.它们对记忆、睡眠、惊厥、细胞兴奋性毒性等产生相应的作用,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作者:王丹;鲁映青;于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型)NMDA受体,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稳态失调,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由此认为NMDA受体的激活在氰化物诱导的神经损伤机制中可能起关键的作用.
作者:吴波拉;朱桐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贯彻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保证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本文以ADVANCE多中心临床试验为例,简介监查的程序和方法.提出监查员应当具有医药知识和临床试验经验,应当按程序到研究点去核查CRF,研究文件和有关资料.标准化的监查有助于提高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
作者:王文;马丽媛;邹效漫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规范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简化程序并减少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的错误来源,我们编制了一些特定的SAS宏程序,可以直接输出临床试验正态分布的定量指标统计分析报表.
作者:邹建东;熊宁宁;卜擎燕;蒋萌;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