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前列腺素DP受体(DPR)对小鼠睡眠-觉醒调节的影响.方法:在苯巴比妥麻醉下,于DPR基因敲除(KO)小鼠及其野生型(WT)小鼠大脑皮层及颈部肌肉分别植入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肌电(Electromyogram, EMG)电极,用EEG/EMG睡眠记录系统于2000时开始连续记录24小时两种小鼠的脑电和肌电波,并用SLEEPSIGN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小鼠表现出相同的睡眠-觉醒节律,且明时(800-2000)及暗时(2000-800)时相内两种小鼠的非快动眼(NREM) 睡眠和快动眼(REM)睡眠总量无差异.但与WT 小鼠相比,DPR-KO小鼠明时内的觉醒频率显著增高,NREM睡眠的平均时程显著缩短;且DPR-KO小鼠睡眠呈现低活性的θ波和高活性的δ波.结论:DPR在介导前列腺素D2诱导的睡眠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缺乏DPR将导致小鼠呈现低强度片段化的NREM睡眠和高警戒状态的REM睡眠.
作者:马张庆;洪宗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AD大鼠模型,侧脑室微量注射胰岛素、胃灌注银杏内酯进行预处理.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 CA1区NFT和GFAP表达减少(P<0.05),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银杏内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银杏内酯,同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Tau蛋白的磷酸化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肥大,这可能是改善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旭东;潘娅;李清春;吕心瑞;蒋乃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安神补脑液对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角度探讨其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安神补脑液小剂量组及模型+蒸馏水组及模型+安神补脑液大、小剂量组.灌胃给予安神补脑液2周后,用多站台水环境法进行睡眠剥夺造模 4 d,用避暗法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取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DNF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睡眠剥夺大鼠避暗测试潜伏期显著减短,表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大剂量安神补脑液给药能显著延长模型大鼠的潜伏期,表明该药可有效减轻大鼠睡眠剥夺后的学习记忆障碍.安神补脑液也能延长正常大鼠避暗实验的潜伏期.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组织BDNF表达量显著降低,而用安神补脑液干预后模型大鼠BDNF表达量增加,在大剂量组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安神补脑液能提高睡眠剥夺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之一可能与提高海马BDNF含量有关.
作者:魏海峰;叶翠飞;李春阳;丁月霞;赵宁;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比较来曲唑(letrozole ,LE)治疗各种排卵异常的疗效,以探讨其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取排卵异常患者313例,观察871个治疗周期,按排卵异常类型分成4组:除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 外的无排卵组(A组)、PCOS组(B组)、小卵泡排卵组(C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组(D组).4组均自月经 d 5 起,口服LE 2.5 mg q.d.×5,后酌情或加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 ).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MFD)≥18 mm,或尿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测定(+),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10000 IU.比较4组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4种排卵异常中,仅B组有因无优势卵泡发育或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危险而取消周期者;单用LE的优势卵泡出现率:B组明显低于另3组;HCG肌注日大卵泡平均直径(middle follicle dominant, MFD):C组明显低于另3组; 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肌注日MFD≥15 mm 卵泡个数:B组明显高于另3组;排卵率:A、C组明显高于B、D组;妊娠率C组低;早期流产率C组高,其次为B组;PCOS患者刺激卵泡前的窦卵泡数≤8个/侧者较≥9个/侧者取消周期率、HCG肌注日MFD≥15 mm 卵泡个数低而单用LE的优势卵泡出现率、排卵率高;刺激卵泡日数:≤6 d 者无妊娠,7~13 d 者较≥14 d 者妊娠率高而早期流产率低;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诉月经经期延长,仅有7个周期有患者诉服LE期间轻微胃肠道反应.结论:LE对除PCOS 外的无排卵、PCOS、LUFS均有疗效,对小卵泡排卵者的卵泡发育无明显改善;刺激卵泡前窦卵泡数目可预测PCOS患者对LE的敏感;刺激卵泡日数7~13 d 疗效佳;服用LE不良反应少.
作者:黎平;阮晓红;郭江华;陈晓燕;邓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5-氨基水杨酸(5-ASA)的跨膜转运是否涉及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蛋白(MRP2).方法:以Caco-2、L-MDR1、MRP2等三种细胞为模型,测定5-ASA跨膜转运的转运率和表观渗透常数.此外还研究了5-ASA对地高辛在Caco-2细胞转运的影响.结果:在Caco-2、L-MDR1和MRP2细胞,5、50、 500 μmol·L-1 5-ASA从底端(B)→顶端(A)方向和A→B方向的转运率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Caco-2细胞,与未用5-ASA组相比,各浓度5-ASA组(50 μmol·L-1~5 mmol·L-1)对地高辛的Papp和B→A方向的净转运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5-ASA可能不是P-糖蛋白和MRP2的底物,也不能提示5-ASA是P-糖蛋白的抑制剂或诱导剂.
作者:辛华雯;Matthias Schwab;Ulrich Klotz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glycyrrhizin, GL)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对α-萘异硫氰酸(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 ANIT)致急性肝内胆汁郁积型肝炎的作用.方法:应用ANIT制造大鼠急性肝内胆汁郁积型肝炎模型,分别应用GL和DEX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 观察GL和DEX对大鼠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2 h 胆汁流量和酮洛芬葡萄糖醛酸结合物(ketoprofen glucuroide, KPG)的累计胆排泄率的影响.结果:DEX预防性给药明显减轻胆管损伤,对肝细胞损伤无保护作用.ANIT染毒后 3 h 给予DEX不能减轻胆汁郁积,染毒后 12 h 给予DEX使肝细胞损伤加重.预防性给予GL和染毒后 3 h 给予GL均能明显减轻胆汁郁积和肝细胞损伤.结论:在实验性急性肝内胆汁郁积型肝炎早期,GL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郭继强;丁宇;廖娜;赵营;翟德胜;杨锦南;陈西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在DN防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 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EC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UAER为30~300 mg·d-1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进行常规降血糖、控制血压等治疗;银杏达莫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UAER及CEC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纯糖尿病(SDM)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的外周血CEC水平比对照组(NC)显著性升高,并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UAER与收缩压(SBP)、外周血CEC水平呈正相关(P<0.01).EDN组中,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及CEC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的改变与CEC数的变化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银杏达莫对VEC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延缓DN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黄敬泽;邱晓萍;王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及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接受小剂量利培酮(A组)患者,以中等剂量利培酮(B组,40例)为对照;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效时间比B组晚,A组的TESS总分显著低于B组.1周末9-羟利培酮( 9-OH-RSP)与活性物(RSP+9-OH-RSP)血浓度,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中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疗效,9-羟利培酮血浓度、活性物血浓度均与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密切.
作者:魏传梅;刘慧;郭瑞臣;傅崇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内皮细胞非神经性M3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喂诱发兔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设置辛伐他汀每日 5 mg·kg-1降脂干预,15周后,取兔血浆测定血脂指标,取主动脉环测定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活性,并取主动脉内皮细胞以RT-PCR方法检测M3亚型的表达.结果:高脂饲喂15周造成高脂血症兔模型,同时应用辛伐他汀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活性,提高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活性的内皮非神经性M3基因的表达.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逆转高脂血症状态下内皮非神经性M3受体的表达,改善血管的舒张活性.
作者:李军;王倩;王汝欢;龙超良;汪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QP4对雌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给予不同剂量雌激素后测定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雄性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增加;海马NE、下丘脑DA水平下降.同时,给予雌激素后,野生型雄性CD1小鼠纹状体DA、5-HT含量及海马5-HT含量升高,皮层DA、5-HT水平及下丘脑NE、DA水平下降;而雌激素对AQP4 敲除型雄性CD1小鼠单胺类递质无显著影响.结论:AQP4敲除可改变雌激素对单胺类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对纹状体内DA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AQP4参与了雌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作者:李萍;章静;高琳;范益;孙秀兰;丁建花;胡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DNA损伤情况及白藜芦醇的体外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39例T2DM血管并发症、29例T2DM无并发症患者PBMCs DNA损伤情况(用彗星率表示),并与2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比较.检测受试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及巯基(SH)含量.观察白藜芦醇在体外对T2DM患者PBMCs 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T2DM无并发症组PBMCs彗星率及血浆MD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SH含量、TA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血管并发症组彗星率及MDA含量高于无并发症组(或P<0.05),TAC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T2DM无并发症组及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彗星率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 0.446、0.504, P<0.05),与TA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8、-0.399;P<0.05).体外修复显示:10 μmol·L-1白藜芦醇作用 4 h 显著降低了T2DM患者PBMCs彗星率(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DNA氧化损伤,血管并发症组重于无并发症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在体外减轻T2DM患者PBMCs DNA损伤.
作者:姜忠;汤旭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为研究c-Myc基因在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方法:设计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基因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并转染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培养48~96 h 后,收集细胞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Myc基因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转染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Gensil-c-Myc-1-4的c-Myc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增殖速率.结论:在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中存在RNA干扰的机制,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为研究c-Myc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调节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作者:黄浩;凃欣;余南才;刘倩;易艳东;马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机制.方法:利用塞唑兰(MTT)法测定紫草素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紫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可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活性,20 μmol·L-1的紫草素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 38.66%±0.05%、79.69%±0.03%及 80.95%±0.05%.结论:紫草素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袁定芬;邓辉;阎春林;廖康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电压敏感探针为染料的钾通道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分别用电压敏感探针的能量供体CC2-DMPE与能量受体DiSBAC2(3)先后负载RBL-2H3细胞,测量细胞去极化前后 460 nm 和 570 nm 的荧光变化,根据荧光的变化反映细胞膜电压的变化.结果:本筛选方法稳定可靠,系统Z'因子达到 0.60 以上,日筛选通量能够达到 10 000 药次.对102个定向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筛选,有11个化合物的荧光信号变化率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FRET电压敏感探针是钾通道抑制剂高通量筛选的理想染料.
作者:孙丽新;廖红;严明;马怡娜;张陆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L-精氨酸(L-arginine, L-Arg)对阿霉素(ADM)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增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降低的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8):对照组、L-Arg 组、ADM组、ADM+L-Arg组.采用生化方法测定相关分子的含量和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DM组比较,ADM+L-Arg组心肌NO、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mRNA、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mRN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L-Arg加重心肌损伤, 机制可能是L-Arg增加ADM处理的大鼠心肌的NO含量,NO抑制Cu-Zn SOD mRNA、Mn SOD mRNA、GPx mRNA表达增加,加重Cu-Zn SOD、Mn SOD和GPx活性的降低,致使活性氧增加而损伤心肌.
作者:孙胜涛;徐益群;王懿林;潘筱;张庆彪;赵洪祥;阳冠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实验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烟熏和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每日胃管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或曲尼司特(400 mg·kg-1·d-1);对照组胃管内灌注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每组动物分别于处理后 d 7、14、28各处死8只进行相关检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取肺组织作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大鼠Ⅰ、Ⅲ型胶原分布和沉积情况,并行图像分析.结果:同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组的BALF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中巨噬细胞的比率均明显下降(P<0.05);病理图像分析提示治疗组的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气道壁厚度、血管壁厚度等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胶原沉积以Ⅰ型为主,28 d 时增生明显;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Ⅰ型胶原的沉积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减轻COPD实验大鼠的巨噬细胞在气道的聚积,以及减少Ⅰ型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气道重塑.
作者:张伟;林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常见占 50.82%,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 20.49%,神经系统反应 18.0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 61.48%.低龄儿童及年龄5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比例分别为 21.32%、34.4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 91.96%.结论:对低龄儿童及老年人群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临床观察,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詹三华;袁孔现;李国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异十三基二乙胺(D-108)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108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及Beagle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小鼠灌胃(i.g.)D-108急性毒性实验;在可耐受剂量下观察D-108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U14的抑制率.Giemsa染色法观察在D-108影响下,HL 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D-108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IC50:0.22~2.19 mg·L-1)强于HGF及MSC(IC50分别为 5.55、3.57 mg·L-1).LD50为 36.49 mg·kg-1(i.g.).D-108有效抑制U14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0 mg·kg-1·d-1 i.g.瘤质量抑制率为 45.27%.HL 60细胞经D-108处理后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D-108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小,并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
作者:王瑞幸;黄循铷;吴枝娟;林菁;方秋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抗癫痫药代谢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个体化用药.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对新老抗癫痫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分析了一般生物学特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CYP450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抗癫痫药物代谢的主要遗传因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研究将CYP450基因多态性的因素引入群体药代动力学的模型,将其对抗癫痫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并且,可以依据不同的基因型选择不同的初始剂量,促进个体化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有项研究提示基因多态性对群体药代动力学(PPK)参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目前的结论尚不完全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德春;白向荣;王育琴;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物质,其药理作用表现多样.目前,对于单个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已非常深入,尤其在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焦点.本文就人参皂苷对神经系统、小肠传送功能、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信号传导、抗衰老、溶血、烧伤创面愈合、抗肿瘤增效、人的精子活力、药物代谢酶、降血糖方面的影响,综述了国际上近几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原人参二醇类皂苷与原人参三醇类皂苷的药效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作者:王海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M通道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电压门控钾通道,20多年前就发现激活M受体可使它关闭,所以命名为M通道.M通道激活后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和限制重复放电的频率,因此关闭M通道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M通道在许多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发现M通道功能异常是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环节,并且M通道的阻滞剂能改善认知功能,M通道的开放剂对癫痫和慢性痛有潜在治疗价值,因此M通道已逐渐成为神经精神药物的新靶点.
作者:宋明柯;胡国渊;陈红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分为细胞移植和细胞动员.但不论移植或动员,细胞因子在干细胞介导的心肌梗死的修复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归巢以及分化增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孙春玲;洪华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本文分析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补偿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损害补偿的一般原则、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一般程序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