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07年9期文献
  • 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DDPH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基因及α平滑肌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和DDPH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骨桥蛋白(OPN)基因表达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的影响,进而探讨DDPH对增殖后PASMC的逆转效应.方法:利用HECCM建立猪PASMC的增殖模型;采用细胞培养、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α-SM-acti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OPN基因表达等方法观察HECCM的促PASMC增殖作用, 以及DDPH对增殖后PASMC α-SM-actin和OPN表达的影响.结果:(1)HECCM促PASMC增殖后,PASMC的α-SM-actin含量降低而其OPN基因表达上调;(2)HECCM促PASMC增殖后,加入DDPH可使PASMC的α-SM-actin含量回升,OPN表达下调.结论:DDPH对HECCM促PASMC增殖有逆转效应,可使增殖后PASMC由合成表型逆转为正常收缩表型.

    作者:杜兵;陈蓓蓓;王西明;段秋红;何善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阿伐他汀对内皮素-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大鼠CFs,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T-1(10-6 mol/L)组,阿伐他汀(1.0×10-4 mol/L)组,ET-1+阿伐他汀(10-7~10-4 mol/L)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3H]-脯氨酸掺入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1(10-6 mol/L) 孵育细胞 48 h 后可显著增加MTT比色法测定的CFs吸光度A490值和[3H]-Pro掺入率,降低CFs生成NO的量(P<0.01);随着阿伐他汀浓度的增高,CFs的A490值和[3H]-Pro掺入率呈明显的递减趋势(P<0.01),促进CFs NO的生成(P<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T-1能显著提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1),1.0×10-4 mol/L 阿伐他汀抑制ET-1诱导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P<0.01).结论: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T-1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合成,该作用可能与NO生成有关.

    作者:王艾丽;陈玲玲;胡剑峰;程新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 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标志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分析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表达.结果:FK228在较低浓度即能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半效杀伤剂量(EC50)为 7.4 ng/mL;FK228作用 24 h 后,细胞核内的AR基本被清除.结论:FK228能够阻断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AR信号通路,从而对肿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作者:孙圣坤;洪宝发;李秀森;侯春梅;肖序仁;于晓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参数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兔组织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抽取组织笼内组织液进行药代动力学测定,计算PK/PD参数,同时监测组织笼内细菌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PK/PD参数AUC24/MIC、AUC24/MPC、Cmax/MIC、Cmax/MPC、T>MPC和Tmsw和耐药发生相关(MIC:小抑菌浓度,MPC:防耐药变异浓度,MSW:耐药突变选择窗),T>MIC与耐药的发生无相关性.当AUC24/MIC在20~150 h 时,容易发生耐药,保持药物AUC24/MPC>25 h 可以限制耐药的发生.体内MSW的上、下限分别为AUC24/MPC=25 h 和AUC24/MIC=20 h.结论:AUC24/MPC、Cmax/MPC和T>MPC可能是预测耐药发生的独立参数.

    作者:崔俊昌;刘又宁;王睿;童卫杭;梁蓓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刺五加注射液组(45、90 m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末次给药后 30 min,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24 h 模型,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化学比色法、TUNEL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脑皮质区细胞调亡及bcl-2、bax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注射液(45、90 mg/kg)可明显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抑制神经细胞调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抑制细胞调亡有关.

    作者:关利新;翟凤国;衣欣;苏云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提高人肺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率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提高人肺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成瘤率.方法:人肺腺癌SPC-A-1、GLC-82培养细胞或相应的瘤组织匀浆接种于裸鼠皮下之前,先用富含生长因子的小鼠肉瘤S180腹水上清液按比例稀释,然后在裸鼠背部或腋窝皮下接种.观察人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在加入小鼠肉瘤S180腹水上清液后,对移植瘤生长速度及成瘤率的影响.结果:加入小鼠肉瘤S180腹水上清液后,人肺腺癌SPC-A-1和GLC-82成瘤率明显提高,而且移植后的人肿瘤生长速度较未加小鼠肉瘤S180腹水上清液的人肺腺癌细胞明显加快.结论:小鼠肉瘤S180腹水上清液能明显提高人肺腺癌SPC-A-1和GLC-82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成瘤率,促进肿瘤生长.

    作者:张宝来;徐明丽;高明堂;路莉;王莉;崔明霞;李文广;吴勇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鬼针草总黄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Bidens pilosa L,TFB)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TFB 57.5、115、230 mg/kg)和秋水仙碱 0.15 mg/kg 阳性药对照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并于感染6周后灌胃(i.g.)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持续治疗8周.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测血清中ALT、AST、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含量;取小鼠肝脾称重,计算肝、脾指数,并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同时取部分肝组织进行虫卵计数;另取固定部位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FB 57.5 mg/kg 显著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脾指数;TFB 115、230 mg/kg 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ALB含量;明显改善肝脏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TFB 115、230 mg/kg 明显改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结构,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病理评分.结论:TFB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陈飞虎;吕元庆;沈际佳;任翠平;袁丽萍;李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鲨鱼肝活性肽S-8300对糖尿病小鼠受损胰岛β细胞和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鲨鱼肝活性肽S-8300对糖尿病小鼠受损胰岛β细胞和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电镜和DNA电泳检测了S-8300对四氧嘧啶(ALX)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细胞和肾小球细胞凋亡以及测定S-8300对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的影响.结果:电镜检测显示S-8300处理组小鼠可使ALX所致的胰和肾在亚显微结构上的细胞凋亡特征消失,DNA电泳检测表明S-8300处理胰腺和肾组织DNA后梯带消失,能显著降低ALX糖尿病小鼠的血清NO和NOS水平.结论:S-8300的抗ALX损伤与抗凋亡有关,可能是其降血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凤杰;钱璟;吴梧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灌流心脏模型,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缺血 20 min,解除结扎再灌注,引出室性心律失常.缺血前 5 min 用含不同浓度F2的台氏液灌流,观察其对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同时观察F2对心电图上PR、QT、RR间期的影响.用心房起搏(5 Hz)防止心率变慢,观察 1 μmol/L F2对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PR间期的影响.结果:F2可浓度依赖地降低缺血和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减慢心率,延长PR间期.在心房起搏控制心律下,仍具有拮抗缺血和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延长PR间期的作用.结论:F2对大鼠心脏缺血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分飞;石刚刚;李海青;黄展勤;张艳美;周燕琼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柴胡注射液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各亚型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柴胡注射液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各亚型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柴胡注射液低、高剂量组.3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6、0.72 mL/kg(相当于原药材 0.72、1.44 g/kg)柴胡注射液诱导两周后,于 d 15 清晨灌胃给予探针药物咖啡因(10 mg/kg),6 h 后处死.用HPLC法观察探针药物代谢率的变化来反映柴胡注射液对大鼠CYP1A2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ing测定大鼠肝微粒体CYP1A2、3A4、4A1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体内、外探针药物代谢率在各剂量组及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P1A2在各剂量组中表达亦无统计学差异.CYP3A4在柴胡注射液高剂量组中表达明显增多(P<0.05),CYP4A1在柴胡注射液低、高剂量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柴胡注射液对大鼠CYP1A2亚型没有影响,但在蛋白质水平,可抑制大鼠肝CYP4A1表达.高剂量柴胡注射液可诱导大鼠肝CYP3A4表达.

    作者:王晶;余辉艳;郭蕾;刘艳;朱大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胍丁胺抑制炎性疼痛诱导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上调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福尔马林组和胍丁胺 160 mg/kg 组,每组20只.每组12只右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 50 μL 致痛,每 5 min 为一个时间段,测定 60 min 内大鼠的痛级均数.另外每组8只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 8 min 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切片中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 50 μL 后出现明显的两期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觉过敏.福尔马林对大鼠单侧足底注射 8 min 后,引起注射侧L4,5脊髓背角pERK表达量升高,160 mg/kg 胍丁胺(i.p.)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pERK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及痛觉过敏行为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炎性疼痛引起脊髓pERK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形成,pERK可能参与了胍丁胺镇痛机制.

    作者:秦晓辉;吴宁;苏瑞斌;张宏;李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κ受体激动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乳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研究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肥大心肌细胞中κ阿片受体(κ-O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培养, Lowry's法测心肌细胞的蛋白含量;用消化分离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的体积;[3H]leucine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Western blot法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在给予 ISO诱导心肌肥大的情况下,ERK通路抑制剂U0126可减少肥大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体积、蛋白合成和ERK磷酸化程度;κ-OR激动剂U50,488H(U50)能够减少肥大心肌细胞的蛋白含量、体积和蛋白合成,但与U0126共同作用时(U0126先孵育30 min),其抑制心肌肥大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结论:ISO激活引起ERK磷酸化增加,抑制ERK可以阻断ISO的致肥大作用;κ-OR激活能够抑制ISO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与ERK相关.

    作者:崔蕾;王洪新;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几种中药组分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

    目的:对多种活血化淤中药的有效组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胶原为诱导剂,用Born比浊法测定六种中药有效组分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比较各组分的作用强弱和特点.结果: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和红花色素对ADP、PAF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参皂苷的抑制作用优于其它两种组分;丹参酚酸和葛根黄酮可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不影响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麦冬皂苷可明显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对ADP和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结论:人参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三七皂苷、人参皂苷和红花色素具有广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丹参酚酸、葛根黄酮及麦冬皂苷各有特点.

    作者:武源;郭宏宝;王铁军;王银叶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对博莱霉素及油酸的小鼠肺损伤及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目的:本实验采用两种小鼠急性肺损伤与肺纤维化相关的模型,探讨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对肺纤维化病变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博莱霉素或油酸模型组、阳性药硝苯地平(10 mg/kg)组和CPU0213(50、100、200 mg/kg)治疗组(n=10).博莱霉素模型中,观察肺重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回收率、BALF白细胞数量及分类、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油酸模型中,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氏兰(50 mg/kg)1 h 后,接着静注油酸 100 mg/kg,4 h 后分离左肺,烘干后测定小鼠左肺中伊文氏兰的含量.结果:CPU0213 50、100、200 mg/kg 可以降低肺重系数,减少肺组织和血清MDA含量,减少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油酸所致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通透性的增加.其中,CPU0213 200 mg/kg 的治疗效果优于阳性药硝苯地平(10 mg/kg).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能减轻小鼠两种急性肺损伤与纤维化病变,对临床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娜;王秋娟;戴德哉;贺海波;冯瑜;戴茵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蛇毒解离素抗肿瘤研究进展

    细胞膜表面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整合素就是其中之一,它在机体内通过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发挥黏附作用从而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蛇毒具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解离素的研究近年来较为深入.解离素特异性地针对整合素的黏附作用,在抗血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蛇毒解离素的种类、抗肿瘤活性及机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张晔;芮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胆碱能药物在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治疗中的策略

    胃食管反流与哮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证实迷走神经在食管-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而胆碱能神经递质和胆碱受体可能在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示抗胆碱能药物在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况晓东;崔永耀;王昊;陈红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哺乳动物细胞色素P450在大肠杆菌上表达的研究进展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人体内代谢各种内外源性物质重要的酶系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重组技术的飞跃发展,对哺乳动物来源的CYP450 cDNA进行精细操作并将使其在异源系统中表达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有多种异源系统被用来进行哺乳动物CYP450的表达,每一种系统都各具优缺点.哺乳动物CYP450在大肠杆菌上的表达是在实验室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但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蛋白量不一样,而且对蛋白酶的活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蛋白纯化手段的选择也会影响CYP450表达方式的应用.本文拟对哺乳动物CYP450在大肠杆菌上的表达纯化现状和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张澈;张志权;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孤儿核受体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转录调节的研究进展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 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 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 CAR)等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s)及其他转录因子能调节UGT基因的转录,这些受体及因子分布和活性的差异可导致UGT酶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此外,研究表明化合物通过核受体(NR)介导的UGT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化合物体内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UGT酶表达量与激素平衡、药物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病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核受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调节作用在预测药物相互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人类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利;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治进展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人嗜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及血液系统症状等,少数严重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在美国、欧洲、非洲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我国也有病例发现.该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喻艳林;杨进孙;芮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种西酞普兰制剂在中国健康男性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西酞普兰血药浓度用HPLC-UV检测,色谱柱:Lichrospher ODS(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 KH2PO4∶三乙胺(35∶65∶0.3,v/v/v),pH 4.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0 nm,1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 20 mg 西酞普兰制剂.结果:血浆标准曲线在2~128 μg/L 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血样低定量限为 1 μg/L,平均绝对回收率为80%~88%,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小于15%.三种西酞普兰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4.6±1.0)、(4.4±1.4)、(4.0±1.4) h;峰浓度Cmax:(70±19)、(71±17)、(66±21) μg/L;消除半衰期t1/2:(37±9)、(37±6)、(36±6) h.试验制剂西酞普兰片和胶囊与喜普妙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0%±8%、99%±10%.结论:三种西酞普兰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三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倪立;曹晓梅;李金恒;蔡明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厂家生产的厄贝沙坦片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厄贝沙坦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不同厂家生产的厄贝沙坦片剂 300 mg,进行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受试片剂和参比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147±922)、(2856±652) ng/mL;tmax分别为(1.6±0.7)、(1.9±1.1) h;AUC0→t分别为(17559±7482)、(17366±5498) ng·mL-1·h, AUC0→∞分别为(18276±7710)、(18284±5336) ng·mL-1·h;各参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UC0→∞计算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1%±32%,统计学结果显示两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任秀华;刘东;于洋;刘宇;李飞娥;张冬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从技术审评角度看药品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常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研发,建立相关性模型的目的是通过体外的释放度试验结果来预测药物在人体的吸收情况.近年来,常有申报单位因产地变更或增加规格等而报送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的有关资料以豁免法规要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本文探讨了对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行技术审评的一些主要关注点.

    作者:黄钦;马玉楠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顿服超大剂量地高辛致急性中毒抢救成功一例

    地高辛是一种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很小,极易引起中毒.短时间内大量服用此药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例患者一次自服地高辛200片(50 mg),经血液灌流、临时起搏保护及药物等治疗抢救得以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吴小庆;郑杰;王强;陶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药曲线下面积预测及其模型内部验证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以口服硫普罗宁为实例,建立血药曲线下面积(AUC)预测模型,比较该模型的内部验证方法.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硫普罗宁胶囊,以有限抽样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AUC,用rmse和Pe比较模拟法、Bootstrap法、Jackknife法验证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模拟数据验证回归模型(AUC0~48=9.36+1.81C3+23.28C8)预测性良好.经模拟法、Bootstrap法、Jackknife法扩大样本量后,估算的回归模型参数分别为Intercept=17.58、9.33、9.84,C3的回归参数M1=1.01、1.76、1.84,C8的回归参数M2=6.17、23.14、21.36,并用原始数据计算其rmse分别为 3.87、1.94、2.23.结论:用模拟的c-t数据预测AUC,可用于验证LSS回归模型,但不能通过模拟的c-t数据估算LSS回归模型参数达到这一目的;Bootstrap法和Jackknife法可验证LSS回归模型,结果相近.

    作者:许羚;吕映华;杨娟;何迎春;刘红霞;孙瑞元;郑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