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09年10期文献
  • 灵芝多糖对甲氨蝶呤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对甲氨蝶呤(MTX)造成的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给小鼠连续2 d、每天1次腹腔注射MTX模拟临床上化疗药物损伤肠黏膜屏障的模型,在注射MTX之前先给小鼠灌胃灵芝多糖7 d,在后一次注射MTX后的第3天取材.取空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取肠匀浆上清检测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变化.结果:MTX模型组的小肠绒毛变短、融合、隐窝细胞消失,杯状细胞减少.电镜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为微绒毛紊乱、变短,有些有缺失,核膜和线粒体肿胀.灵芝多糖治疗组小鼠的形态学变化比MTX模型组要轻.MTX模型组T-SOD活性降低,MDA 增高.灵芝多糖给药组可以提高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灵芝多糖给药组可以改善MTX所致的小鼠肠道黏膜损伤.

    作者:陈丽华;肖新宇;曾惠瑯;林志彬;李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塞来西布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系放射增敏效应的研究

    目的:了解环氧化物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西布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择ECA-109细胞系作为试验对象,检测ECA-109细胞系的COX-2表达水平,设塞来西布0.25、50、100 μmol/L 4个实验组,分别予6MV-X线照射0、2、4、6Gv后,再分别行MTT比色试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及凋亡3项指标.结果:不同辐射剂量与不同浓度的塞来西布对ECA-109细胞的增殖、凋亡率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塞来西布与放射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随塞来西布的浓度和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塞来西布联合放射对ECA109细胞的存活率、DO值和Dq值作用均小于单纯放射组,Dq变小;塞来西布和4Gy(6MV-X)联合用于ECA-109细胞其凋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西布能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塞来西布与放射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有协同增强的作用.

    作者:王朝霞;陈意红;谈文霞;胡琴;吉兆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融合蛋白HSP65-6×P277在NOD鼠中降糖作用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HSP65-6 ×P277在NOD鼠中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融合蛋白HSP65-6 × P277通过鼻腔给药方式,在不添加任何佐剂的情况下3次免疫4周龄雌性NOD小鼠.观察该融合蛋白对NOD小鼠血糖,细胞因子水平,抗体类型和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融合蛋白HSP65-6 × P277免疫组动物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IL-4和低水平的IL-2,P277特异性抗体类型主要为IgG1和IgG2b,IgG2a水平较低;T细胞增殖实验的培养上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IL-10和较低水平的IFN-γ;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诱导了Th2免疫反应可能是HSP65-6 × P277预防1型糖尿病发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金亮;王宇;朱爱华;刘景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Cpd5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目的:观察 Cpd5[2-(2-巯基乙醇)-3-甲基1,4-萘醌,Compound[5]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Cpd5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pd5对SKOV3细胞的凋亡诱导,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5、10、20、30、40、50、60 ptmol/L Cpd5处理SK0v3细胞48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77%、5.19%、10.61%、41.15%、71.37%、82.90%、89.81%.不同时间点(12、24、48和72 h)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30μmol/L Cpd5处理12、24和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达9.25%、20.07%、56.16%;50 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0μmol/L,且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用40、50和60 μmol/L Cpd5处理细胞12 h,光镜观察即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Annexin VEGFP/PI双染显示,实验组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2pd5作用24、48 h后,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20 μmol/L浓度组凋亡率增加,30、40、50、60 μmol/L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Cpd5能以剂量-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SKOV3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是潜在的抗卵巢癌新化合物.

    作者:陈莉;霍冠华;吕耀凤;张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西环素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多西环素组、内毒素脂多糖(LPS)急性肺损伤模型组及多西环素干预组.注射LPS24 h后处死动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计数灌洗液中白细胞数量及测定总蛋白含量.用ELISA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含量.同时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多西环素显著减少LPS所致BALF中白细胞数量、总蛋白浓度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P<0.01).多西环素能降低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a和MMP-9含量(P<0.01),轻度上调TIMP-1的含量.多西环素能显著减轻LPS所致肺组织出血、肺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肺损伤改变.结论:多西环素可减轻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等促炎因子释放及下调MMP-9/TIMP-1比值有关.

    作者:刘永平;曾治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姜黄素抑制尾加压素-Ⅱ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Ca~(2+)]i、cAMP、cGMP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抑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增殖及[Ca~(2+)]i、cAMP、cGMP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HLEC发生增殖,并用不同浓度的Cur与其共同孵育后,用MTT法检测HLEC的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H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HLEC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LEC内环化腺苷酸(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环化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浓度.结果:U-Ⅱ组H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和cGM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Cur组H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和cGMP浓度均比U-Ⅱ组降低(P<0.01).U-Ⅱ组HLEC[Ca~(2+)];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Ⅱ组cAM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ur组与u-Ⅱ组比较[Ca~(2+)]i、cAMP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Cur可抑制U-Ⅱ诱导的HLEC增殖.[Ca~(2+)]、cAMP-PKA、cGMP-PKG是其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Cur有可能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作者:祁明信;黄秀榕;胡俊;杨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12与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卡维地洛和关托洛尔对桐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1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20),心肌炎组(n=30),卡维地洛组(n=30)与美托洛尔组(n=30).后3组经腹腔接科CVB3诱发急性心肌炎,感染24 h后卡维地洛纽与关托洛尔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美托洛尔30 mg/kg,直至第14天末,分别于接种第7天和第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若干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等标本.结果:卡维地洛组显著减轻心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心脏重量/身体重量(HW/BW)比值,但关托洛尔组与心肌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卡维地洛干预后第7天小鼠心肌IFN-γ与IL-12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但关托洛尔组与心肌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第14天卡维地洛组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组SOD和MDA含量与心肌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卡维地洛通过增加心肌IFN-γ与IL-12表达以及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减轻心肌炎小鼠的心肌损害,起到保护性作用,而关托洛尔无类似作用.

    作者:李岳春;陈鹏;革丽莎;任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烟酰胺-锌络合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烟酰胺-锌络合物(商品名:佛立沙,WUY)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考察WUY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UY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WUY在2、4、8、16 mmol/L剂量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5%、19.28%、37.36%、63.47%(P<0.05),平均IC50为11.06 mmol/L.增殖抑制曲线表明,WUY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WUY对胃癌细胞作用24 h后,呈浓度依赖性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结论:WUY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蒲其松;郑倩;张建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栀子总苷对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栀子总苷(TGZ)对幽门结扎模型大鼠胃溃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溃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定胃液游离酸和总酸、胃蛋白酶活性以及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结果:11Cz灌胃70或140 mg/kg 5 d能显著抑制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发生,抑制胃液量,降低胃液中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有效降低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结论:栀子总苷对幽门结扎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居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哮喘大鼠肺组织及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哮喘大鼠肺组织及血中性粒细胞(PMN)中的表达,探讨PMN参与哮喘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分离纯化血PM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O浓度.结果:哮喘组PMNiNOs蛋白光密度(OD)值(0.122±0.01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OD值(0.076±0.014)(P<0.01),地塞米松干预组OD值(0.089±0.013)PMN 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OD值(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支气管壁iNOS蛋白OD值(0.243±0.03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119±0.016)(P<0.01),地塞米松干预组OD值(0.164±0.016)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组且高于对照组(P均<0.01).哮喘组BALF NO浓度(8.59±1.0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69±1.00)ng/mL(P<0.01),地塞米松干预组BALF NO浓度(4.28±0.89)ng/mL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N 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 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770,P<0.01).支气管壁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与BALF N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29,r=0.802,P<0.01).结论:哮喘大鼠PMN合成iNOS蛋白的功能增加,PMN可能通过iNO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这种功能可以部分被地塞米松所抑制.

    作者:陈存国;金海华;李绍波;金小红;陈保国;童夏生;叶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C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肺缺血/再灌注+PD98059(P组);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改变: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I/R组与C组比较,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P-ER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凋亡指数(AI)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异常;使用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后,MDA含量进一步升高(P<0.01),SOD活力进一步下降(P<0.05),P-ER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AI进一步增加(P<0.01),肺组织超微结构异常改变继续加重.结论: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拮抗再灌注肺细胞凋亡,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防治作用.

    作者:洪加林;郑艳蓉;石璐;贾旭广;王万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红霉素对哮喘大鼠磷酸化P38及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哮喘大鼠磷酸化P38及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4、IL-5、IL-13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m 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 P38mRNA、P38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 P38mRNA、P38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液中IL-4、IL-5、IL-13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红霉素处理组P38 mRNA、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液中IL-4、IL-5、IL-13的浓度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 P38磷酸化蛋白与细胞上清液中IL-4、IL-5、IL-13的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75、0.82、0.70,P均<0.05).结论:P38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P38这一靶点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近波;吴成云;李智强;戴元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药用纳米SiO_2对人正常肺细胞的氧化损伤

    目的:探讨药用纳米SiO_2对人正常肺细胞MRC-5的生长抑制与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纳米SiO_2暴露于MRC-5细胞48 h后,以MTT法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暴露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分析纳米材料对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两种尺度(粒径21.6、48.6 nm)纳米SiO_2暴露浓度分别达到0.4 mg/mL与1.0 mg/mL以上时,细胞存活率随暴露剂量的增加而降低,IC50分别为0.8 mg/mL和1.9 mg/mL.细胞形态皱缩,核质凝聚.细胞内活性氧明显升高(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较高浓度纳米SiO_2直接暴露可抑制人正常肺细胞MRC-5的增殖,其机理与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李艾斯;黄永平;刘建文;蓝闽波;高峰;徐皓亮;陈明苍;徐祎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芩作为清热类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黄芩中黄酮成分黄芩素,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抗肿瘤侵袭和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机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文对黄芩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毛捷;徐善水;盛莉莉;王宣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天然香豆素的抗癌机制研究进展

    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天然香豆素具有抗癌活性,它的抗癌机制与其具有的多项生理调节作用有关.本文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SAPK/JNK/p38MAP等信号通路及对GSH转硫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GST/NOO)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对天然香豆素的抗癌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吴龙火;李培;刁勇;许瑞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抵抗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的基石.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对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治疗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研究发现,大约有11%~44%患者对氯吡咯雷表现为低反应甚至无反应,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而导致此种抵抗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氯吡格雷给药剂量不足,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其主要对策有提高氯吡格雷的给药剂量,联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减少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和采用新型药物等.

    作者:余长永;张勇;邹建军;燕翔;马海涛;倪斌;朱余兵;樊宏伟;贺春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细胞色素P450(cvtochrome P450,CYP)是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催化多种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特别是多种临床药物的生物转化.CYP存在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体现在个体对于各种化合物的代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综述了CYP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相关的CYP各亚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主要目的是合理解释和预测临床上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为实现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纳;施孝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伊曲康唑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广泛,具有CYP3A4和P.糖蛋白抑制作用.由于临床CYP3A4和P-糖蛋白底物广泛,它们在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胃肠道均有高表达,同时两者的底物具有显著的重叠性,由此导致的受伊曲康唑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广泛产生,甚至引起显著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并讨论了受其影响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以促进临床的安全用药.

    作者:苗彩云;陈漪;陈江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2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使用特利加压素,B组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转归等.结果:A组较B组平均动脉压增高、尿量增多、血Cr降低,有效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利加压素对肝肾综合征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俞哲;叶坚虹;王琛;茹仁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后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丹参多酚酸盐组ET值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NO、VEGF值较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受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陈述;张晶;严凤娣;燕建峰;袁彬;何胜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

    目的:对于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临床药师宣传、讲解阿司匹林用药知识,了解临床药师对阿司匹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262例.临床药师宣传讲解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疗效、用药剂量、服用时间与疗程、不良反应鉴别及减少、减轻药品不良反应的措施.宣教干预前后,给每位患者分别进行B超检查,并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患者对阿司匹林用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信心显著增强,患者全部相信临床药师的用药讲课.讲解干预后依从性四个检验项目(按次数服用、按剂量服药、按时服用、坚持长期用药)评分均优于干预前.胃肠道反应、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功能异常四项指标干预后显著降低,但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及凝血障碍降低无统计意义.干预后依从性(68.3%)较干预前(23.3%)有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讲课等形式积极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

    作者:孙安修;刘阳晨;顾玲;吕建锋;范辉;石爱平;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新药开发中的基因导向型个体化发展战略

    药物基因组学在新药开发的多个阶段可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可借助基因组信息更好地发现新药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药物基因组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帮助研究者在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淘汰化学性质不良的化合物,还可指导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设计以增加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开发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作者:张伟;周宏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009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