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1年9期文献
  • 异丙酚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兔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兔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治疗油酸型ALI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I组)、急性肺损伤组(Ⅱ组)和异丙酚治疗组(Ⅲ组).Ⅱ、Ⅲ组兔静脉注射油酸0.08 mL/kg,复制日本大耳白兔ALI模型.建模成功后Ⅲ组静脉注射异丙酚8 mg- kg 1·h-1,I组和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8 mL· kg-1·h-1至实验结束.各组大耳白兔分别在输入异丙酚或生理盐水前(T0)和给药后1 h(T1)、2 h(T2)、3 h(T3)、4 h(T4)采集动脉血用EI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Pa02/FiO2结果:Ⅰ组血清中TNF-α、IL-1ββ浓度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TNF-α浓度在T1开始升高,T2达高峰,T3、T4有下降但仍高于T0 (P<0.05),与Ⅰ组相应时点比较升高明显(P<0.05).Ⅲ组各时点TNF-α浓度升高明显低于Ⅱ组(P<0.05).与T0比较,Ⅱ组血清IL-1ββ浓度在T1开始升高,T4达高峰(P<0.05),各时点浓度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IL-1β浓度升高程度低于Ⅱ组(P<0.05).Ⅰ组各时点氧合指数无明显变化.Ⅱ、Ⅲ组随着时间延长氧合指数逐渐下降,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氧合指数下降幅度较Ⅱ组低(P<0.05).结论:异丙酚能通过降低油酸性ALI兔血清TNF-α、IL-1β的释放,提高油酸性ALI后氧合指数,对兔油酸性ALI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作者:蒋柳明;金建国;祝卿;吉伟;林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甘草提取物对大鼠体内环孢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甘草连续给药7d对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甘草实验组,甘草实验组予甘草提取物(0.5 g/kg,1次/d)连续给药7d,第8天晨两组均予环孢素灌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环孢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h、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药物清除率(CL/F)、袁观分布面积(v/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连续给药7d后不影响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朱素燕;胡毅坚;陈江飞;徐萍;龙再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双重作用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肿瘤发生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lontech公司软件设计靶向人HMGA2基因的5条小干扰RNA(siRNA)序列,常规培养肿瘤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系,利用脂质体2000将HMGA2 siRNA导入细胞,通过MTT方法和Transwell模型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的HMGA2 mRNA的变化.结果:5条siRNA中,HMGA2 siRNA1、3、5不但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尤其以HMGA2 siRNA5为明显,处理组细胞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Hela 63.2%±6.5%(P<0.01);人肺腺癌SPC-A1,86.8%±3.5%(P<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58.5%±6.3%(P<0.01);人膀胱上皮细胞株(HUVEC),60.3%±7.3%(P<0.01).HMGA2 siRNA5抑制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P<0.01),并降低HMGA2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HMGA2除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作用之外,在血管形成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颖慧;龚玉华;刁勇;许瑞安;王启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改善脑室注射链脲霉素诱导的小鼠认知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脑室注射链脲霉素诱导小鼠认知损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脑室注射链脲霉素(0.5 mg/kg)制备小鼠认知损害模型,吡格列酮连续灌胃给药20 d,每天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试验评价认知功能,并测定脑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外周血糖水平.结果;吡格列酮(9mg·kg-1 ·d-1,18 mg· kg-1·d 1)能显著缩短小鼠在可见平台试验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试验中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率;增加Y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次数.吡格列酮还能显著增加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和皮层区Ach含量,降低AchE活性,并且增加ChAT活性,但对动物外周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降低AchE活性和提高ChAT活性,使小鼠脑内Ach含量增加,从而改善脑室注射链脲霉素所致的小鼠认知损害.

    作者:汪魏平;唐苏苏;徐文科;张亭亭;汪平君;洪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哌唑嗪和去氧肾上腺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拮抗剂哌唑嗪(PZ)和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PE)对体外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SC-T6;MTT法检测HSC-T6的增殖;EIISA法检测HSC-T6内cAM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核蛋白因子κBp65 (NF-κBp65)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的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中,α1-AR激动剂PE( 10-5、10-7、10-9 mol/L)对HSC-T6具有明显的抑制cAMP合成,促进增殖,增强核转录因子κBp65的表达及抑制凋亡的作用,而α1 -AR拮抗剂pZ(10-5、10-7、10-9 mol/L)具有相反的作用.结论:α1-肾上腺素激动剂PE对体外活化的HSC-T6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而拮抗剂PZ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α1受体调控cAMP合成及NF-κBp65的表达起作用.

    作者:陈猛;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较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制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实验,观察EGB制剂、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以及对给药前后家兔PAF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GB制剂抑制AA、ADP、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并能够降低血清中PAF的含量(P<0.05),阿司匹林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统计学差异(P<0.01),氯吡格雷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PAF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EGB制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并能显著降低PAF含量.

    作者:王如伟;吕燊;黄黎;徐露;董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A771726对体外培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在体外培养环境中,研究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peritoneal macrophages,PMφ)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无菌制备CIA大鼠PMφ悬液,A771726体外给药,硝酸还原法测定A771726影响CIA大鼠PMφ分泌NO的量效和时效关系;MTT法检测A771726对CIA大鼠PMφ细胞活力的影响;RT-PCR法测定A771726对CIA大鼠PMφ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 synthase,iNOS) mRNA 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771726对CIA大鼠PMφ中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771726体外用药,可有效降低CIA大鼠PMφ中NO的分泌,且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A771726在有效抑制NO分泌的浓度范围和作用时间内,对PMφ的细胞活力无明显作用;A771726 (0.1、1、10 μmol/L)能显著抑制CIA大鼠PMφ iNOS mRNA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A771726 (0.1、1、10 μmol/L)可能通过抑制CIA大鼠PMφ iNOS mRNA的转录,进而影响iNOS蛋白的翻译,终引起NO的分泌减少.该作用并非由A771726对PMφ的毒性引起.

    作者:王婷玉;李俊;金芝贵;吴飞华;王小华;周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复发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c-Jun、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复发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c-Jun、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GSPE治疗复发性结肠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和GSPE低(100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用TNBS-50%乙醇二次致炎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模型,于第2次致炎24 h后灌胃对其进行治疗,连续给药7d后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进行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用邻联茴香胺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以考察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c_Jun与c-F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及组织中MPO活力显著增加,结肠组织中c-Jun与c-Fos表达明显升高.给予不同剂量的GSPE治疗7d后,明显减轻复发性结肠炎大鼠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减轻肠黏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抑制结肠组织c-Jun与c-Fos的高表达.而柳氮磺吡啶组大鼠肠组织中c-Jun与c-Fos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SPE可以抑制复发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c-Jun与c-Fos蛋白的高表达.

    作者:王艳红;丁义兰;杨孝来;葛斌;路莉;张宝来;於洪建;刘丹;吴勇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撤市药物的遗传药理学

    药物安全性、药动学和药效学是决定候选化合物能否成药的重要指标,而上市后的药物遭遇撤市则多因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药物在不同个体/人群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效应,甚至表现为不良反应,遗传药理学重在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二者的影响.阐明遗传变异导致的药物药理作用异常的机制,不仅能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更全面地描述药物的适应范围,也可能改写药物被淘汰的命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作者:陈旺青;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赫赛汀相关心脏毒性机制及处理

    近几年来赫赛汀作为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晚期乳腺癌患者,赫赛汀相关心脏毒性虽然发生率低,但对患者生命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无症状左室射血分数(IVEF)下降是常见的心脏毒性事件,通常情况下是可控制和可逆的.赫赛汀相关心脏毒性发生与患者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和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有关.赫赛汀治疗期间需要进行严密的心脏功能监测.

    作者:盛李明;杜向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YP2D6基因多态性及对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

    CYP2D6是一种重要的P450系氧化代谢酶,主要参与多种重要药物的代谢.CYP2D6基因多态性会引起药物代谢有显著的个体和种族差异.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上存在巨大个体差异,主要在肝脏经多条途径代谢,大约70%的代谢由CYP2D6介导,CPY2D6基因多态性对美托洛尔代谢有较大影响.本文从CYP2D6的基因多态性及它对美托洛尔代谢的影响这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熊丹;熊玉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雌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雌激素是机体重要的激素之一,雌激素不仅具有调节生殖系统功能,还具有多种生物效应.雌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本文对雌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孙爱静;徐先祥;许瑞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 急性期疗效及对催乳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对血中催乳素(PRI)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23.9±6.6)岁]和阿立哌唑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23.7±7.2)岁].分别给予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单药治疗4周.在基线和4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CGI-I)评定疗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末,奥氮平组PANSS总分(59±13)较基线(103±15)明显下降;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60±18)较基线(101±13)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CG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奥氮平组和阿立哌唑组之间PANSS量表阴性因子和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量表分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奥氮平组治疗后催乳素(418±362) uIu/mL和基线(547±382) uIu/mL比较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后催乳素(123±114)uIu/mI较基线(351±299)uIu/mL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总体疗效和奥氮平相当.奥氮平对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改善优于阿立哌唑,阿立哌唑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奥氮平.阿立哌唑可能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催乳素水平.

    作者:吴小立;王继辉;钟智勇;韩自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锝[99 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8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阿仑膦酸钠组(n=40)和云克组(n=40),两组服用足量基础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分别增行阿仑膦酸钠和云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及测定骨密度(BMD)评定疗效.结果: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腰背痛均有缓解,组间比较云克组止痛起效快,改善为显著(P<0.05).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BMD均有一定增加,BMD的增加以云克组治疗后6个月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云克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增加BMD.阿仑膦酸钠安全性较好,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长期药物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作者:潘卫民;王身坚;颜卫文;谢权;周影;王超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ARTO电解剖标测指导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ART(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相关心室进行标测,构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治疗22例药物治疗无效、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常规心电图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呈高幅R形态)(右心室室性早搏19例,左心室室性早搏3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等,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放电次数(2.6±1.2)次.术前室性早搏总数(17932±3816)个/24 h,术后(13±6)个/24 h,患者症状消失.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标测和消融经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可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结构,定位准确可靠,安全高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纪元;丁志坚;蒋建光;刘志平;周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的研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 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及适宜的镇静剂量.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40~55岁,体重50~75 kg,手术时间1~2.5 h之间.麻醉诱导与维持均按公斤体重给予相同药物,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啶0.2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啶0.4 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啶0.6 μg/kg组(D3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5 min (T2)、30 min( 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出室时(T6)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全麻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情况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组心率、血压较给药前有所下降(P<0.05),在T2、T4、T5、T6时点,D2、D3组血压、心率低于其余两组(P<0.05);NS、D1组RS高于D2组、D3组(P<0.05);D3组OAAS和BIS低于其他各组(P<0.05);D3组发生再入睡和心动过缓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4 μg/kg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作者:蔡畅;郭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单次静注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静注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四肢骨科手术患者84例,分为A、B、C、D 4组.全麻诱导后除A组外B、C、D3组分别按0.5、1.0、1.5 mg/kg静注帕瑞昔布,各组术毕即行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术后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及相关数据.结果:(1)疼痛评分:A组在术后0.5、1、2、4、8h高于C组,术后0.5、1、2、4h高于D组(P<0.05);B组在术后1、2h高于C组,术后1、2、4h高于D组(P<0.05).(2)镇静评分:C组和D组在0.5、1h时点高于B组(P<0.05).(3)芬太尼总用量、按压次数:A、B组分别多于C、D组(P<0.01).(4)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D组,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静注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骨科术后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秦培顺;蔡明阳;李军;王建光;连庆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胸部手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在镇痛泵加入5 mg托烷司琼,B组加入10 mg托烷司琼,C组采用0.9%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在防止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著优于C组(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多于C组(P<0.05),但均可以耐受.结论:5 mg、10 mg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均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章杭;张帆;李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利培酮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对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4周,以PANSS评定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1)2组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4周后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4周后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发生改变,利培酮和奥氮平对它们的影响相似.

    作者:温盛霖;程敏锋;王厚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早卵泡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者促排卵中应用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早卵泡期降调节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行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109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新鲜周期.根据促排方案分为早卵泡期降调节组(A)、微刺激组(B)和短方案组(C).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局.结果:B组患者促性腺激素用量低于A、C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B、C组,C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3.33% vs 32.35% vs 36.00%,P>0.05).B组周期取消率(34.62%)高于A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C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早期流产率(33.33%)高于A组(12.50%)和B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不孕患者采用GnRH-a卵泡期长方案联合HMG促排卵,可获得与微刺激和短方案相同的临床妊娠率,且周期取消率和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降低.

    作者:余蓉;赵军招;肖仕全;王佩玉;林佳;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8周开放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8例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40)及对照组(单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38),分别在基线及1、2、4、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同时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转躁情况,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两组HAMD总分(8±3,8±4)与基线(24±7,25±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末观察组的HAMD总分(21±7,12±5)分别低于对照组(25±8,16±6)(P<0.05).同时观察组第2周末的有效率(30%)及治愈率(2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2.6%(P<0.05).第4、8周末时观察组HAMD总分分别为9±4、8±3,与对照组(9±5,8±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第8周末两组有效率(90% vs89.5%)及治愈率(62.5% vs 60.5%)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类似,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病例转躁.结论: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及单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均安全有效,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可加快起效速度,同时并不增加转躁风险.

    作者:沈仲夏;钱敏才;沈鑫华;陈海支;林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预防罗库溴铵诱发肢体退缩反应EC50测定

    目的:测定舒芬太尼抑制罗库溴铵注射痛引起的肢体退缩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ASA Ⅰ级择期全身麻醉患者53例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组,其中男27例,女26例.采用丙泊酚(Marsh模型)联合舒芬太尼(Bovill模型)靶控输注(TCI),在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根据序贯法榆注舒芬太尼,首例患者舒芬太尼浓度从0.15 ng/mL开始,间隔浓度为0.02 ng/mL调整.舒芬太尼达到效应室浓度后给罗库溴铵0.8 mg/kg静脉注射.结果:序贯法测得男性和女性舒芬太尼EC50值分别为(0.080±0.023)、(0.103±0.019) ng/mL,概率回归分析测得EC50值分别为0.071 ng/mL[95%可信区间(0.051~0.085) ng/mL]和0.098 ng/mL[95%可信区间(0.085~0.108) ng/mL];EC95值分别为0.103 ng/mL[(0.087~0.195) ng/mL]和0.120 ng/mL[(0.109~0.176) ng/mI],女性EC50显著高于男性.结论:舒芬太尼TCI可抑制罗库溴铵诱发肢体退缩反应,且抑制退缩反应的EC50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林仙菊;陈玲阳;项海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小儿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9例行择期上肢手术小儿患者,分别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0.4 mL/kg)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于注药后10、20、30、45、60、90、120、180、240、360、480和720 min测定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4.77±0.52)、(0.28±0.14)h和(1.02±0.22) mg/L.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安全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其临床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作者:唐晓莉;王承海;崔晓宁;孙考祥;尚书军;邵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设定的检索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在267篇文献中筛出15篇有效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中术后4h、24 h两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15篇文献研究的异质性检验显示试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h、24 h的VAS评分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氟比洛芬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例数的合并效应量的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氟比洛芬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差异(P>0.05).结论:现有的临床文献数据表明,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尚不能认为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旭彤;黄志莲;李兴旺;李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管现状

    目前我国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监管在逐步规范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临床试验监管方式,以提高我国临床试验的H监管、实施水平.

    作者:张正付;沈玉红;李正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