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依托咪酯、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兔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T2DM)兔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18只造模成功的T2DM兔随机分成3组(n=6):对照组(C组)、依托咪酯组(E组)、1%丙泊酚组(P组).C组输注0.9%氯化钠,P组输注1%丙泊酚,E组输注依托咪酯.分别在给药开始前(T1)、给药2 h(T2)、4 h(T3)、6 h(T4)后及给药结束后24 h(T5)抽耳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BG)、空腹血浆胰岛素(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含量,并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G×IN)/22.5.结果: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BG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E组与P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浓度,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在不同的时点明显降低血清IN浓度(P<0.05).与C组比较,E组与P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or浓度(P<0.05),且E组的作用更强更持久.结论:依托咪酯、丙泊酚均能使T2DM兔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更持久的作用时间.依托咪酯、丙泊酚对胰岛素抵抗产生影响可能与二者抑制机体内在及外在的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王守义;柳兆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灵仙新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研究灵仙新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四周期交叉设计,即Beagle犬8只,雌雄各半,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采取单剂量静脉注射(0.75 mg/kg)及灌胃(7.5、15和30 mg/kg)两种给药方式,交叉给药,间隔1周.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LC-MS/MS测定血浆中灵仙新苷的浓度,利用DAS 2.0软件估算灵仙新苷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Beagle犬i.g.7.5、15和30 mg/kg灵仙新苷后,估算的t1/2分别为(14.3±2.7)、(13.3±1.3)和(13.7±2.4)h,AUC0-36分别为(1.9±1.2)、(4.5±1.9)和(8.0±3.3)μg·h·mL-1,Cmax分别为(0.14±0.08)、(0.27±0.10)和(0.52±0.28) μg/mL.i.v.0.75 mg/kg灵仙新苷后,估算的t1/2为(13.3±3.0)h,AUC0-36为(66.2±12.8) μg·h·mL-1.灌胃灵仙新苷在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0.32%、0.35%和0.30%.结论:口服灵仙新苷后在Beagle犬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很低,其药动学过程在研究剂量范围内是线性的.

    作者:王大为;李峰;徐平;周磊;刘李;刘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加味五味消毒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提取物(modified wuweixiaoduyin extracts,MWE)对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以栓线法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法制备糖尿病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阳性组(100 mg/kg)、MWE治疗小剂量组(20 g生药/kg)和大剂量组(40 g生药/kg),每组动物数10只.灌胃给药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浓度,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X光牙片机检查大鼠左上颌牙槽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龈组织AGEs受体(receptor for AGEs,RAGE)蛋白表达.结果:治疗6周后,MWE几乎没有降血糖作用,但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牙周袋深度下降,GHb和AGEs水平降低(P<0.01),骨小粱排列紊乱状况和牙槽骨水平吸收有所改善,RAGE蛋白表达水平也有下降.结论:MWE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AGEs-RAGE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向敏;张雅琴;吴萍萍;高振宇;刘竞天;顾瑶华;王建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微透析技术及HPLC-ESI-MS测定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双氯芬酸钠浓度及其应用

    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为采样平台,以双氯芬酸钠为工具药,建立大鼠膝关节腔透析液中双氯芬酸钠的HPLC-ESI-MS测定方法,满足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靶部位药物采集及测定的需求.方法:采用HPLC-MS单极四极杆联用技术,通过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建立快速灵敏的双氯芬酸钠的液-质测定方法,并将该法应用于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双氯芬酸钠浓度的测定.本法所用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18 (dp 5μm,150 mm×2.1 mm ID),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80∶20,V/V).结果:本实验建立的大鼠膝关节腔透析液中双氯芬酸钠的HPLC-ESI-MS测定方法的低定量限为1.95 ng/mL,在1.95~125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介质效应在99.9%~113.4%之间.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将微透析技术引入到大鼠关节腔部位的取样过程中,建立的大鼠关节腔透析液中双氯芬酸钠的HPLC-ESI-MS测定方法快速,灵敏.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实现对以双氯芬酸钠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作用靶部位的取样及其药动学研究.

    作者:张璟;陈阳;李沛;郭海方;刘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7-AAG协同顺铂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 (HSP90)抑制剂17-AAG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抑制的协同效应.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7-AAG、顺铂及两药联用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应用中效原理评价两药联用效应.结果:顺铂和17 AAG均对A549细胞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顺铂作用48 h时,其IC50值为69.627 μmol/L; 17-AAG的IC50值为0.455 μmol/L.顺铂联合17-AAG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在低剂量下协同作用更明显.结论:17-AAG联合顺铂对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抑制效应.

    作者:王桂平;廖洪映;韦敏;王妍;周琼;林竹贞;张彦焘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棕榈酸对C2C12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棕榈酸(PA)刺激对C2C12细胞Toll样受体(TLRs)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TLRs介导的免疫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PA与C2C12细胞体外共培养16h,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确定IR细胞模型成型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R细胞TLR1~5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FN-β的含量.结果:PA刺激能明显降低C2C1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表现为IR.PA并可诱导C2C12细胞TLR2、TLR4 mRNA高表达,使TNF-α、IFN-β分泌增加,而对TLR1、TLR3、TLR5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TLR2、TLR4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启动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A诱导IR形成的病理过程.

    作者:赵保胜;刘洋;高晓燕;邬瑞光;桂海水;朱寅获;徐暾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8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4组(n=20):正常对照组、心肌炎组、心肌炎+处理组、正常+处理组.腹腔接种CVB3诱发急性心肌炎,次日腹腔注射MG-132,0.75 mg/kg;连续给药7d,对照组腹腔注射PBS.第8天小鼠取材,观察心脏病理变化,测定心肌CVB3病毒复制及血清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结果:MG-132显著减轻心肌炎小鼠心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心脏重量/身体重量比值,MG-132干预后第8天小鼠血清肌钙蛋白、脑钠肽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VB3 mR-NA复制水平显著降低.结论:MG-132通过抑制CVB3病毒复制,显著减轻心肌炎小鼠心脏病理损伤,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作者:张新民;李岳春;陈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LC-MS/MS快速测定大鼠血浆中HHY-002浓度

    目的:建立用于测定治疗慢性心律失常药物HHY-002的大鼠血浆测定法.方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65 ∶ 35),流速0.200 mL/min,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mm×2.00 mm,5μm,5 micron),进样量为10 μL,柱温35℃,以地西泮为内标.结果:HHY-002在1.98~1013.50 n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低定量限达1.98 ng/mL,绝对回收率高于80%,日内和日间误差小于10%,方法回收率大于(81.4±4.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建立的LC-MS/MS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HHY-002的体内定量分析.

    作者:王蒙;周建财;张勇;孙建国;王广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蛹虫草提取物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40 mmol/L)诱导建立HUVECs衰老体外模型,以冬虫夏草提取物(CSE)(50 μg/mL)为阳性对照,观察CME(12.5~100 μg/mL)对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SA-β-半乳糖酐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特异性的SA-β-ga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经高糖干预24、48、72 h后,HUVECs增殖活性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在高糖孵育96 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孵育48 h后,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率和ROS相对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CME(25~50 μg/mL)孵育48和72 h后细胞OD值显著提高(P< 0.05); CME(12.5~100 μg/mL)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孵育48 h后G0/G1期的细胞百分率(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CME 25、50 μg/mL效果优于CME 12.5、100 μg/mL(P<0.05),且与CSE 50μg/mL作用相近(P>0.05).结论: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从而减轻内皮细胞衰老.

    作者:朱鹏立;叶章正;余惠珍;黄华玮;阮景明;林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杨树芽提取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树芽提取物含有黄酮类、萜烯类、酚酸类及其酯类等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杨树芽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溃疡等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杨树芽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舒晴;钟正灵;李海涛;李娟;储冀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屑病全身治疗的遗传药理学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炎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有强烈的遗传易感性.主要受到遗传、免疫和环境的影响.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处于中重度,局部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必须施以全身治疗.但全身治疗费用高且疗效和毒性个体化差异大,因此,涉及银屑病全身治疗的遗传药理学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近几年银屑病全身治疗和遗传的关系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银屑病患者的个体化医学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孟祥光;倪文琼;王超;马登轩;李智;周宏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尿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体内尿酸经肾脏转运时需依赖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现已明确有4种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人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转运:即负责尿酸重吸收的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hURAT1),及负责尿酸分泌的尿酸盐转运体(UAT)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近,又发现了一种负责将尿酸分泌到细胞外,参与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的转运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本文对尿酸转运蛋白的特点、功能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朱立然;陈光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因多态性对氟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的影响

    氟伐他汀是第一个全化学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个体疗效差异.肌毒性、肝毒性,横纹肌溶解等是氟伐他汀的潜在不良反应.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导致氟伐他汀个体差异大的原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CYP450酶、药物转运体(OATP1B1、OATP1B3、OATP2B1、ABCG2)多态性对氟伐他汀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和药效基因(CETP、ApoE)的多态性对氟伐他汀药效学特征的影响.以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临床上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刘婧;熊玉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在5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安全、有效、全面控制血糖的效果.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伤,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动物研究进一步证实二甲双胍增加鼠的骨矿含量以及松质骨容量,促进新骨形成,促进正常血糖大鼠及糖尿病大鼠的骨损伤修复;临床研究也发现二甲双胍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但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甄东户;刘丽娟;汤旭磊;成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延长寿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药理学方法来降低有机体的衰老率从而延长寿命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双胍类药物,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延缓衰老并延长寿命,它可以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下游相关分子发挥其抗衰老作用.本文对二甲双胍延长线虫、转基因小鼠和大鼠的寿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齐赫;刘亭亭;李国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罗库溴胺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的肌松效应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Ⅰ~Ⅱa型MG患者23例为试验组,20例正常非MG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术中使用肌松监测仪记录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及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变异性(HRV)、低频/高频比(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松T1 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Ⅰ~Ⅱa型MG患者使用0.6 mg/kg罗库溴铵进行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肌松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可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肌松条件,安全有效地用于MG患者.

    作者:秦雪梅;鲁卫华;金孝岠;姚卫东;唐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联合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氯法齐明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6、18个月末痰结核菌阴转率、胸部X线病灶和空洞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6个月末试验组的涂阳阴转率、培阳阴转率、病灶显吸率分别为81.3%、84.4%、37.5%,均高于对照组的57.5%、6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特别是在强化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怀冲;徐颖颖;张相彩;张利斌;曹佳薇;王翠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等效剂量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时诱发咳嗽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5 s内静脉注射阿芬太尼8 μg/kg、芬太尼2 μg/kg,观察给药后2 min内两组患者的咳嗽起始时间、咳嗽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记录给药前(T1)和给药后2 min(T2)两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阿芬太尼组患者咳嗽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芬太尼组,阿芬太尼组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与T1时相比,T2时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的HR和MAP均显著下降(P<0.05),且阿芬太尼组HR和MAP下降程度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阿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较低,循环更为平稳.

    作者:帅训军;艾登斌;曹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DN治疗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DN(Ⅲ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n=34)、厄贝沙坦治疗组(B,n=42)和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治疗组(C,n=44).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GB)、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的变化,分光分析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FGB、BUN、SCr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TG、K-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A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B组治疗后亦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A和B组未见上述变化(P>0.05).A、B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1%、61.9%和81.8%,C组显著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提高了DN患者体内SOD活性和降低了MDA的表达,改善了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进一步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费美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哌替啶与曲马多三种药物治疗围麻醉期病人寒战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 mg/kg;哌替啶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mg/kg;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观察寒战程度及治疗效果,用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哌替啶组(P<0.01);哌替啶组和曲马多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哌替啶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的寒战反应,但布托啡诺镇静作用较强,而曲马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作者:曹亚;鲁卫华;柳兆芳;鲁美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丙泊酚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药效学研究

    目的:丙泊酚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本文通过研究丙泊酚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从而评价国产丙泊酚注射液与进口产品的治疗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共入组受试者24名,于不同周期分别给予试验制剂或对照药,周期间的洗脱期为7d.受试者在心电、脑电监护的情况下给药,给药前2 min至用药后15 min实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采用HPLC-Flu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试验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共23名受试者完成本试验,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2.284和2.452 mg/L;tmax分别为4和 4 min; AUC0-t 分别为 0.706 和0.423 mg·h·L-1; AUC0-∞.分别为0.471和0.506 mg· h· L-1.两制剂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效学参数如下:BISmin分别为51 and 53; AAImin分别为18和20; BISAUC0-15min分别为373.4和342.7; AAIAUC0-15min分别为892.5和850.5.结论:国产丙泊酚注射液与进口产品在药动学及药效学均具有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故认为二者具治疗等效性.

    作者:陈琳瑶;周星辰;郭歆;苏桃;程泽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ACEI或ARB联合及单独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有关肾功能疗效指标,并对其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项文献,包括9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与ACEI或ARB单独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24尿蛋白定量的标准化均数合并效应量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的血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则无明显改变.结论:ACEI联合ARB治疗较单独用药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滤过作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韩素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