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5年9期文献
  • 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actirated carbon N-acetylcysteine microcapsule, AC-NAC)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oamine,DMNA)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CNAC高、中、低剂量组、水飞蓟宾(silibinin,SM)组和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ACNAC以20、40、80 mg/kg(按乙酰半胱氨酸计算)剂量每日分别灌胃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通过血液生化、肝组织各项指标的测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对ACNAC治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评价.结果:DM-NA造模结束后,大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其肝纤维化处于Ⅲ-Ⅳ期;与模型组比较,ACNAC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显著增加;AC-NAC各组Massion染色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好转,尤其是高剂量组肝组织改善明显.结论:ACNAC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照组.

    作者:方红英;庄让笑;席建军;孙晶晶;邵益丹;史婷婷;潘旭旺;王福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连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连碱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用线拴法将各组制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空白组除外.黄连碱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灌胃黄连碱200、100和50 mg/kg,每日一次.治疗7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连碱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元凋亡数量和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黄连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促进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新崇;阮立新;黄其川;徐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齐墩果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ASMC为标本,以不同浓度的OA干预,经H2O2诱导损伤后,采用LIVE/DEAD染色、MTT实验、流式细胞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分别检测实验及对照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活性氧(ROS)的表达和SOD的活性.结果:加入20 μmol/L的OA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OA干预浓度的增加,死亡细胞逐渐减少;经OA预处理后,不同OA浓度组的ROS表达明显减低,SOD活性明显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OA干预ASMC后,能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增殖,对其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OA可能具有干预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作用.

    作者:蓝海兵;罗亮;陈玉;龚园其;齐协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肉桂等八种中药对小鼠肾脏三种主要有机阴离子转运体的影响

    目的:检测8种具有肾毒性的中药对小鼠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中3个主要亚型(Oat1,Oat2,Oat3)的影响.方法:肉桂等8种中药水煎剂(以高、低两个剂量)及纯水、丙磺舒(阳性对照)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丙磺舒溶媒)分别灌胃给NIH小鼠(每组雌雄各半),2次/d,连续5d.后一次给予供试品后1h所有受试鼠逐一经尾静脉注入对氨基马尿酸(para-aminohippuric acid,PAH,30 mg/kg),然后在1、2.5、5、7.5、10、15和20 min时从各组分别取10只鼠安乐处死收集全血并迅速摘取双肾.匀浆各左肾(以Folin-酚法定量蛋白浓度)后以文献法定量其中及血清中的PAH浓度,以药动学软件(DAS2.0)分析血中PAH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β)、分布容积(Vd)、总清除率(CL)及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0min);比较全部采血点中5个时间点(1、5、10、15、20 min)各组肾组织中的PAH蓄积量;从1 min采血点时的各组右肾提取总m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各组小鼠肾脏中Oat1、Oat2、Oat3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纯水组相比,益母草高剂量组,蜈蚣高、低剂量组的t1/2β显著延长(P <0.05,P<0.01),其余各组无明显改变(P>0.05).除细辛低剂量组和益母草低剂量组外所有其他供试物组的Vd、CL和AUC0-20min均发生显著变化:Vd变小(P<0.01),CL变慢(P<0.01),AUC0-20 min增大(P<0.01).与纯水对照组相比,肾组织中的PAH蓄积量除冬虫夏草低剂量组、蜈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升高(P <0.05,P<0.01).与CMC组相比,丙磺舒组的mRNA表达量在Oat1、Oat3被显著上调(P <0.05,P<0.01),而在Oat2被显著下调(P<0.05);与纯水组相比,Oat1的mRNA表达水平在细辛、冬虫夏草、益母草、番泻叶、厚朴等各组被显著上调(P <0.05,P<0.01),而在蜈蚣组则被显著下调(P<0.05);肉桂、冬虫夏草、益母草、番泻叶、厚朴等各组的Oat2的mRNA表达量被显著上调(P<0.01);肉桂、厚朴两组的Oat3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P<0.01),而细辛、益母草、蜈蚣、苦参等组的Oat3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P <0.05,P<0.01).结论:肉桂、细辛、益母草、番泻叶、苦参、厚朴、蜈蚣、冬虫夏草等8种肾毒性中药可能通过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中的3个主要成员OAT1、OAT2、OAT3而导致肾损伤.

    作者:孙晨;奇锦峰;余文浩;王永辉;林梅;张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白杨素抗氧化应激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白杨素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立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72 h后空腹血糖≥15 mmol/L为模型成功标准.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杨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每周测一次体质量和空腹血糖.4周后禁食12 h麻醉大鼠,采血,取脑组织,测定血清和脑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且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杨素可使血糖降低(P<0.05),同时可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脑内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脑内MDA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杨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洁欣;李倩;李洁;陈敏;田晴晴;张芸芸;张轩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对人肥大细胞株HMC-1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G)对干细胞因子(SCF)诱导的人肥大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肥大细胞株(HMC-1),逆转录PCR方法检测HMC-1细胞上PPARγ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RG和GW9662对HMC-1细胞的细胞毒性.将HM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CF组、SCF+1μmol/LRG组、SCF+3μmol/L RG组、SCF+10 μmol/LRG组,采用Transwell Chamber检测细胞迁移.另取HM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CF组、SCF+10 μmol/L RG组、SCF+10 μmol/L RG+0.1 μmol/L GW9662组、SCF+10 μmol/L RG+0.3 μmol/L GW9662组、SCF+10 μmol/L RG+1μmol/L GW9662组,采用Transwell Chamber检测细胞迁移.结果:HMC-1细胞株表达PPARγ,RG和GW9662对HMC-1细胞没有毒性.RG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CF诱导的HMC-1细胞的迁移.PPARγ 阻断剂 GW9662(0.3μmol/L 及1 μmol/L)可以阻断RG对HMC-1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PPARγ途径抑制SCF诱导的HMC-1细胞的迁移.

    作者:张固琴;杨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连素结合光动力学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素结合光动力学对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黄连素、光动力学疗法(PDT)、黄连素联合PDT处理后MGC-803生长抑制率,并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RT-PCR验证MGC-803经黄连素、PDT、黄连素联合PDT处理后各组survivin、bcl-2、p53、bax基因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构建胃癌动物模型,体外模拟黄连素联合PDT治疗胃癌疗效观察.结果:MTT法测各处理组细胞生长情况并计算各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9.63%,62.29%,84.85%;黄连素与PDT联合后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处理组survivin、bcl-2基因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53、bax则在处理组明显上调;流式细胞术测得黄连素联合PDT组细胞明显凋亡,各早期组凋亡率分别为5.0%,20.4%,33.5%,40.9%;胃癌小鼠体外模拟黄连素联合PDT治疗,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黄连素能协同增强PDT促进MGC-803凋亡的作用、PDT抗肿瘤疗效,黄连素有可能成为新一代PDT增敏剂.

    作者:马学强;刘翰林;陈国平;袁世超;梁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三氧化二砷、VEGF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TRAF-2和STAT-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6(STAT-6)在骨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三氧化二砷(As2O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人骨肉瘤Saos-2细胞经分别加入As2O3和VEGF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TRAF2和STAT-6的表达.结果:100 ng/mL浓度的VEGF能显著上调TRAF-2及STAT-6的表达(P <0.05,P<0.01);2μmol/L以上的As2O3能显著下调TRAF-2及STAT-6的表达(P <0.05,P<0.01),它还能显著降低VEGF诱导作用(P <0.05,P<0.01).结论:TRAF-2和STAT-6在骨肉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VEGF具有促进疾病的进展作用,而As2O3则反之,两者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钟永翔;林晓;王恩智;王鑫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单次吗啡暴露差异性增强大鼠杏仁核和伏隔核的吗啡敏感性

    目的:探讨单次吗啡暴露对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伏隔核核心部(NACc)吗啡敏感性差异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单次吗啡暴露)和对照组,分别在第1天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过程均予以嗅觉条件刺激(茴香).正常饲养到第8天,分别在乌拉坦麻醉下进行BLA、NACc电活动,以及体温、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的6通道同步记录,观察皮下注射5 mg/kg吗啡后BLA和NACc电活动以及外周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仅吗啡注射使实验组大鼠BLA和NACc的放电频率均明显升高(BLA:P<0.01,NACc:P<0.01),而且NACc的放电频率又高于BLA(P <0.05).实验组BLA和NACc的基础放电频率呈高度正相关(rC=0.95,P=0.00),与对照组的基础放电频率相关系数(rA =0.17,P=0.66)有显著差异(P<0.05),吗啡给药后实验组放电频率的相关系数(rD =0.57,P=0.11)也与对照组(rB=-0.59,P=0.10)有明显的差异(P<0.05).同时,在两组都观察到吗啡注射后体温出现一过性下降(P<0.05),实验组呼吸肌电平均周期明显下降(P<0.05),但其他检测的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单次吗啡暴露不仅增强了大鼠BLA和NACc电活动的相关性,而且更明显地提高了NACc对再次注射吗啡的敏感性.

    作者:程小春;张森;黄军;汪伟伟;刘伟;汪萌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Ⅳ型胶原蛋白与肾脏疾病

    Ⅳ型胶原蛋白作为肾脏基底膜中的支架结构,在维持肾脏滤过屏障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含量、分布和结构变化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脏中Ⅳ型胶原蛋白的缺失和过度表达都将导致肾脏基底膜结构和功能异常,诱发或促进肾脏疾病的发生.因此,Ⅳ型胶原蛋白可能作为治疗靶点为临床肾脏疾病的控制提供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Ⅳ型胶原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周露萍;陈露露;周宏灏;欧阳冬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痛风药物治疗新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现就近年来研发的新型抗痛风药物及传统的抗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认识及治疗水平.

    作者:承良凤;陆进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伏立康唑为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临床广泛应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本文对伏立康唑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影响研究,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情况作一综述,促进临床的合理使用.

    作者:陈江飞;苗彩云;徐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实施的37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前入路20例,下后入路17例.标本切除时间:前入路为(205±52) min,下后入路为(156±34) min,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前入路为(360±210) mL,下后入路为(305±175) mL,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前入路组与下后入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9%及33.3%,其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下后入路不仅能更早地进行重要步骤的探查,而且能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王小明;孙卫东;胡明华;王冠男;蒋亚琦;方小三;韩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导乐仪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导乐仪、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客观评价两种分娩镇痛方法.方法:选择345例单胎头位并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导乐仪镇痛分娩的115例为研究组1(组1),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的115例为研究组2(组2),未采用分娩镇痛的1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腹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产程时限、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尿潴留等.结果:研究组1和组2在镇痛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P<0.05),组1和组2在镇痛后5、10、60 min、第一产程结束及第二产程结束的腹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并且组2的VAS评分低于组1(P <0.05);组2的第一产程活跃期较组1和组3延长(P<O.05);组1的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13.91%)、产后尿潴留(11.30%)及产后出血[(230.81±153.01) mL]的发生率较组2[分别是47.83%, 23.48%, (318.09±79.59) mL]减少(P<0.05).结论:导乐仪与腰硬联合麻醉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导乐仪组镇痛效果逊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但副作用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玲玲;饶燕珍;王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鼻用糖皮质激素在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减轻由腺样体肥大影响小儿睡眠症状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30例小儿鼾症患儿,经鼻咽侧位片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4周,通过复查鼻咽侧位片及问卷调查,比较治疗前后腺样体大小及睡眠时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等症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治疗4周后,其中16例患儿复查鼻咽侧位片,治疗前后腺样体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腺样体中度肥大组有效率(81.3%)明显高于重度肥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主诉用药后鼻前庭轻度干燥感,没有出现鼻出血等其他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鼻用激素治疗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能有效减小腺样体体积,拟行腺样体切除术前,应考虑常规先行鼻用激素规范化治疗.

    作者:段汉忠;夏力;卢智慧;林永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优化成年感染患者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方案

    目的:通过哌拉西林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佳临床给药方案的筛选,确定符合临床疗效靶标的佳给药方案.方法:应用NON-MEM软件对所确定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模型仿真,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数据结果,并根据结果确定佳给药方案.结果:当MIC=8 mg/L时,只有4 gq8h持续输注可以达到药效100%,而输注3h和4h只能达到87.5%.当MIC<=32 mg/L时,4g q8h持续输注均可以达到药效100%,而输注时间3h和4h只能达到43.7%和50%.3gq6h输注30 min与输注3h疗效相当,持续输注的疗效仍然远远高于输注3h的给药方式.结论:如果MIC <8 mg/L,推荐4 gq8h静脉输注3h的给药方案,如果MIC>=8 mg/L,推荐4 g q8h持续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案.通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直观快捷的药效查询方式,可以用于确定个体化的优方案.

    作者:张弨;袭辰辰;戈梦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柠檬苦素胶囊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目的:考察健康受试者对柠檬苦素胶囊的耐受性和初步安全性,为制定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单次给药50例7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柠檬苦素胶囊15、30、60、90、120、150、210 mg口服;16例多次给药2个剂量,分别柠檬苦素胶囊150、120 mg,口服,一日1次,连续7d.观察受试者不适主诉和生命体征,安全性理化检查指标.结果:各剂量组均未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也无不适主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凝血指标异常.结论:柠檬苦素胶囊大的耐受剂量为单次给药210 mg,多次给药120 mg.

    作者:刘芳;熊宁宁;邹冲;高维敏;邹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口服奈必洛尔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口服奈必洛尔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16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2×2交叉试验设计,单次给药剂量为5、10 mg;多次给药为每天5 mg,连续7d.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LC-MS/MS法测定奈必洛尔血药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单次口服5 mg盐酸奈必洛尔片后奈必洛尔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11.1±5.6)h;AUClast为(9.3± 7.7) μg·h·L-1;AUCinf 为 (8.2 ±7.2) μg·h·L-1;Cmax为(1.3±0.7)μg,/L;CL/F为(1.9±1.5) L/h;MRT为(12.3±5.5) h.单次口服10 mg盐酸奈必洛尔片后奈必洛尔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11.1±5.7)h;AUClat为(20.0±17.3) μg·h·L-1;AUCinf为(18.3±16.2) μg·h·L-1;Cmax为(2.4±1.2) μg/L;CL/F为(2.0±1.7) L/h;MRT为(13.4±6.9)h.多次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8.3±3.2)h;AUClast为(15.7± 12.8) μg·h·L-1;AUCinf为(14.7±12.7)μg·h·L-1;Cmax为(2.4±1.2) μg/L;CL/F为(0.6±0.3) L/h;MRT为(9.3±3.4)h.单次给药的AUC值显著低于多次给药.结论:奈必洛尔体内药动学在5 mg和10 mg剂量范围内呈现出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趋势.按每天5 mg给药7d,奈必洛尔血药浓度可达稳态,体内呈现明显的蓄积趋势.

    作者:雷雨燕;朱刚直;罗茜;何丽华;余鹏;刘质;冉黎灵;余敏;郭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体重指数影响骨钙素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间的关联

    目的:考察骨钙素(BGP) HindⅢ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绝经前妇女空腹血糖(FPG)变异间存在关联;检测BGP基因型和体重指数(BMI)间的关联是否可以部分地解释BGP基因型与FPG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328名中国绝经前妇女,年龄21岁以上[(33.2±5.9)岁],FPG值平均为4.92 mmol/L(标准差,0.8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GP HindⅢ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BGP HindⅢ多态性与校正年龄的FPG以及未用年龄校正的FPG间均存在显著的关联(P值分别为0.028和0.041),且BGP基因可以解释3.32%的FPG变异.但BGP HindⅢ多态性与年龄和BMI校正的FPG间无显著关联(P=0.517).此外,BGP HindⅢ多态性与未校正的BMI(P=0.002)或年龄校正的BMI (P =0.003)都有显著的关联,且BMI与未校正的FPG也存在显著相关(r=0.424,P<0.01),BMI可以解释20.15%的FPG变异.结论:BMI可影响BGPHindⅢ多态性与中国绝经前妇女FPG间的关联.该研究结果提示协变量如BMI在FPG的遗传关联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长乐;龚成欣;熊超鹏;何鹿玲;饶燊强;肖雯;彭露露;汤澜;许永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倾向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及SAS宏实现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PS)的逆处理概率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法在观察性生存研究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用SAS宏实现该过程.方法:根据基于PS的IPTW法的原理和分析步骤及加权样本中生存分析的相关统计量的计算公式,编写SAS宏命令.结果:编写的SAS宏能够实现使用基于PS的IPTW法对基线不均衡的生存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所需的统计量及假设检验P值.结论:基线不均衡的观察性生存研究数据应该采用基于PS的IPTW法,SAS宏为此法提供了方便,节省了研究者统计分析时间,有助于其推广使用.

    作者:涂娇;陈卉;倪平;齐潇;肖婉;许林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搜索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其他抗抑郁药物的有效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8项高质量研究,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共纳入54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545例患者.研究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的有效率(RR 1.00,95% CI 0.93~1.08)和治愈率(RR1.05,95% CI 0.94~1.17)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时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口干、头晕、失眠、肝功能异常、其他胃肠道反应、心悸、乏力)的发生率和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系统归纳多项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相当.

    作者:汪天宇;李英辉;李磊;袁勇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探讨我院临床试验用药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及其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与医院原有的HIS、LIS、RIS等系统对接,对临床试验用药物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成立我院机构临床研究药物专用药库和药房,试验用药物管理采用药物临床试验(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系统药物管理模块,执行药品保管制度,药剂科专业人员负责试验用药品的验收、发放、回收、保管等.

    作者:王菊勇;刘涛;陈潮;肖臻;倪爽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