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Nrf2基因的过表达对酒精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于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中过表达Nrf2基因后对由酒精处理引起的细胞氧化压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经过Keap1 siRNA预处理的HepG2细胞经含75 mmol/L酒精的培养基孵育72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及应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细胞内氧化压力和促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以及其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也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果:经含75 mmol/L酒精的培养基孵育72 h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同时伴随着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水平的显著下降和促炎症蛋白表达的显著上升.Nrf2基因的过表达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活性,恢复了细胞内抗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并改善了细胞内的炎症反应(P<0.05).Nrf2的过表达亦通过恢复IκBα的水平降低了由酒精处理诱导的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P<0.05).结论:Nrf2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有效改善酒精造成的HepG2细胞内氧化压力和炎症反应,该效应部分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完成.

    作者:朱炜;俞宏斌;戴闯;冯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连翘苷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连翘苷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于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L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LT的活性;DAPI染色法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 3的表达.结果:连翘苷浓度依赖性地减轻酒精诱导的肝细胞损伤;DAPI染色结果表明连翘苷能够显著逆转酒精诱发的肝细胞核浓缩及核碎裂现象,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 3的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结论:连翘苷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刘银华;戚之琳;徐国祥;何雷;杨江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复肾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肾功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肾功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四组大鼠食用含0.5%腺嘌呤饲料制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连续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改用常规饲料.正常组和模型组按20 mL/kg灌胃生理盐水,复肾功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4、8、16 g生药/kg体质量灌胃复肾功方,1日1次,连续30 d.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Masson染色检测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及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病变.经复肾功方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及肾组织α-SM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复肾功方能显著改善CRF大鼠肾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α-SMA表达有关.

    作者:王玲;黄学宽;万磊;杨玉;刘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脓毒症大鼠肠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观察脓毒症对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并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脓毒症肠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清洁型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脓毒症组,每组10只.脓毒症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h后以每只大鼠2 mL碳素墨汁灌胃,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TRPV1及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肠黏膜TRPV1、CGRP的阳性表达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动力障碍可能与肠道TRPV1、CGRP的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何艳;秦雪梅;鲁卫华;金孝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压疮灵对压疮模型大鼠局部病理改变和血清SOD、MDA、EGF和IL-6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疮灵对压疮模型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140只,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压疮灵高(生药0.4 g/mL)、中(生药0.2 g/mL)、低(生药0.1 g/mL)剂量组,除正常组对照组外,各组造模后,连续给药14 d,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给药30 min后,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取压疮中心组织,进行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压疮局部溃疡、坏死严重;压疮灵各治疗组压疮局部溃疡、坏死减少,皮肤修复比较完整;给药7d和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压疮灵各治疗组大鼠血清SOD、EGF水平升高、MDA和IL-6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与溶媒组比较,压疮灵各治疗组大鼠血清SOD、EGF水平升高、MDA和IL-6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压疮灵外用对模型大鼠压疮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压疮模型大鼠血清SOD和EGF水平、降低压疮炎症发生时异常增高的血清MDA和IL-6水平有关.

    作者:肖洪玲;龙子江;陈明;施慧;方海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芝麻素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芝麻素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肾脏纤维化作用与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SH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SHR),芝麻素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及卡托普利组(30 mg/kg).以同周龄雄性正常大鼠(Wistar Kyoto,WKY)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一次,12周后,检测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测定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等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结果:芝麻素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胶原沉积;显著降低肾脏SCr、BUN、U-mAlb及MDA含量,提高SOD水平;明显降低TGF-β1、α-SMA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下调TGF-β1、α-SMA、MMP-9和TIMP-1蛋白表达,升高MMP-9/TIMP-1比值(P <0.05,P<0.01).结论:芝麻素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与其降压和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TGF-β1、α-SMA过度表达,下调TIMP-1表达,上调MMP-9/TIMP-1有关.

    作者:韩军;宣佳利;杨解人;李伟;赵梦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白藜芦醇对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诱导帕金森病模型,每3.5天1次,连续5周,共注射10次.治疗组在造模第一天开始予以白藜芦醇(20 m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连续5周.5周后用旷场实验、游泳实验和转棒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GRP78和CHOP的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学障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小鼠的行为学障碍,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下调黑质GRP78和CHOP的表达(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78和CHOP的表达有关.

    作者:屈洪党;史肖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脉利颗粒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脑指数、脑含水量以及右/左脑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苏梅;陈群英;段晓波;滕德义;陈涛;郑马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南赤瓟醇提物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人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南赤瓟醇提物影响PI3 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人宫颈癌Caski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南赤瓟醇提物(0.062 5、0.125、0.25、0.50、1.00、2.00 mg/mL)作用Caski细胞24 h后,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用南赤瓟醇提物(0.25、0.50和1.00 mg/mL)作用Caski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及亚G1凋亡峰,ELISA试剂盒检测Caski细胞中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及线粒体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 C)含量,Real-timePCR测定P53、Bcl-2和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p-PI3K、p-Akt、p-mTOR),并计算p-PI3 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结果:南赤瓟醇提物对Caski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南赤瓟醇提物(0.25、0.50和1.00 mg/mL)能显著抑制Caski细胞增殖,并将其阻滞于G2/M期;可抑制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PI3 K/PI3 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上调P53和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及Bcl-2与Bax比值;降低线粒体中Cyt C含量,升高胞浆中Cyt C含量;增强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P<0.05,P<0.01).结论:南赤瓟醇提物诱导Caski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有关.

    作者:周琴;杨小姣;石孟琼;刘英;覃慧林;冯天艳;张永峰;尉小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拉西地平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新生的拮抗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拉西地平对抗Hcy所致HUVEC-12增殖抑制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小管形成试验测定小管样结构形成;Real-time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拉西地平呈浓度依赖性地对抗Hcy所致HUVEC-12的增殖抑制(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损伤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加拉西地平1×10-3、1×10-2 mmol/L损伤组则趋于正常;小管形成试验中,Hcy损伤模型组小管形成减少,在同时加入的拉西地平浓度为1×10-3、1×10-2 mmoL/L时能对抗这种效果;拉西地平1×10-3、1×10-2 mmol/L能明显上调VEGF的表达,与损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西地平能对抗Hcy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抑制以及小管样结构的形成抑制,并上调由Hcy所致内皮细胞的VEGF表达下调.

    作者:谷彬;袁琼;刘思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益气补肾方药对顺铂致大鼠肾毒性及顺铂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方药对顺铂(DDP)致大鼠肾损伤及DDP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DP (8 mg/kg)建立DDP损伤模型,分别用低剂量(10.8 g/kg)、中剂量(21.6 g/kg)和高剂量(32.4g/kg)中药进行保护,通过检测大鼠肾脏系数、肾组织Pt含量、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探讨不同浓度益气补肾方药对DDP致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昆明小鼠接种S180瘤株建立小鼠肿瘤模型,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DP (8 mg/kg),通过测定肿瘤抑制率探讨不同浓度益气补肾方药对DDP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益气补肾方药可以有效降低DDP引起的大鼠肾脏系数、肾组织Pt含量、血清BUN和Cr含量的增高.DDP可显著抑制荷瘤S180小鼠肿瘤的生长,益气补肾方药对DDP的肿瘤抑制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结论:适当剂量的益气补肾方药可以有效保护DDP引起的肾损伤,且不影响DDP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连燕娜;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侧脑室注射Aβ建立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通过腹腔注射HSYA进行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来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HSYA能够改善由Aβ诱导的学习记忆功能损伤,降低脑组织海马中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的含量;降低脑组织海马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论:HSYA能抑制由Aβ诱导的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改善由Aβ诱导的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作者:王颖;鲁雅琴;蒋珍秀;雒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Rho信号通路与肿瘤侵袭

    肿瘤侵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基因、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协同调控,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Rho通路中的细胞粘附相关蛋白、细胞定位相关蛋白与肿瘤侵袭密不可分.Rho家族、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粘附斑激酶、及肌动蛋白通过减弱细胞粘附增加肿瘤侵袭,丝切蛋白、Rac、Cdc42、LIM激酶促进细胞运动从而使肿瘤发生侵袭.阻断Rho信号通路可抑制肿瘤侵袭.Rho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调节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对Rho通路的研究,将为临床抑制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王萱怡;刘延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Rg1的中枢药理作用及多靶点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Rg1在脑内的多靶点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为揭示Rg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新药开发前景提供参考.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人参皂苷Rg1对中枢系统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相关脑区、神经细胞、脑内受体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人参皂苷Rg1对动物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作用于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等多个脑区,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神经突触的发生,发生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等,其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作者:高妍;薛薇;李敏;刘杨;王立辉;李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弥漫性胶质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弥漫性胶质瘤是成人中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为Ⅱ~Ⅳ级,其中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是常见的高级别胶质瘤.传统上弥漫性胶质瘤的诊断主要是基于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但是仍有很多生物学特点无法很好地解释.而以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已被证明对脑胶质瘤分子特征的分类和患者预后情况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IDH在成人Ⅱ级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瘤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频率较高.IDH突变的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TP53和ATRX突变的特点.少突胶质细胞瘤也伴随IDH突变并以1p/19q联合性缺失和CIC、FUBP1、Notch1、TERT启动子突变为特征.胶质瘤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的新标准.

    作者:茆晨雪;周宏灏;刘昭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由于临床上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药物选择局限性,同时该菌不断产生新的耐药机制,导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本文旨对目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选用的治疗药物及该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叶有娣;谢家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DA新近发布的药物开发期间睾丸毒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

    评价药物对人类睾丸毒性的难度较大.为此,FDA于2015年7月发布了《药物开发期间的睾丸毒性评价指导原则》,提供了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方法及其结果评价.我国尚无相关指导原则.本文介绍FDA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相关研究和监管工作有帮助.

    作者:王玉珠;萧惠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皂苷类化合物对转运蛋白的影响及其转运研究

    皂苷类化合物是许多常见中草药如人参、田七、甘草等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体内的摄取转运蛋白和外排转运蛋白在皂苷类化合物的体内处置过程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皂苷类化合物对转运蛋白的影响及其介导的转运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晓培;陈琳;夏春华;张红;熊玉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联合碘克沙醇对70岁以上患者PCI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联合碘克沙醇对70岁以上患者PCI术后的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入院接受择期PCI手术的7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389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188例,对照组201例.联合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并于PCI术前12 h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前2h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并使用碘克沙醇(320 mgL/mL)进行PCI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并且使用碘海醇(350 mgL/mL)进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及对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联合治疗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4.89%(28例),对照组则高达37.31%(75例),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两组对ALT及CK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联合碘克沙醇可显著减少70岁以上PCI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并且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70岁以上患者PCI手术的常规用药方案.

    作者:许骥;华琦;郝恒剑;徐东;胡少东;李博宇;刘志;桑成;夏经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利拉鲁肽在血糖控制不佳的T2MD伴肥胖患者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3月至6月在本院内分泌门诊收治的T2DM伴肥胖患者54例,BMI≥25.随机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30对照组.于用药前、用药12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两组患者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比较24 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高血糖所占比率(HAVC)(≥11.1 mmol/L)、低血糖所占比率(LAVC)(≤3.9 mmol/L)、日平均达标率、大血糖波动幅度(LAGS)、血糖波动系数(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利拉鲁肽治疗组12周后体质量、腰围、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用药12周后体质量有增加趋势,腰围、BMI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FPG、2hPG、HbA1c在治疗后均有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血糖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均出现TC、LDL-C、TG降低和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动态血糖监测(CGMS)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AGS、SDBG、MAGE、LA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MBG、HAVC、日平均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平稳降糖、减轻体质量、调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黄昭穗;杨骄;黄昭瑄;栾丽丽;王赐玉;杨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合并用药对有无肾损伤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在有无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合并用药及其他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serum Digoxin concentration,SDC)的影响,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口服地高辛治疗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住院患者的病历.结果:55例肾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口服地高辛、合并使用抗菌药及噻嗪类利尿剂时对SDC影响较大;78例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口服地高辛、合并使用抗凝剂时对SDC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如年龄对地高辛的代谢也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有无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合并用药均会影响SDC,为确保地高辛使用的安全性,监测其血药浓度意义重大.

    作者:王梓坤;陈舒晴;周颖;赵侠;许俊羽;崔一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减慢健康受试者心率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健康受试者心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健康受试者48例,18~40岁,分别入组单次口服和多次给药组.心电图检测7组32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2组16例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盐酸戊乙奎醚片前后心率变化.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后心率显著减慢(P<0.05).32例单次给药和16例多次给药受试者多数在试验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单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前正常、给药后异常心电图23例,l例受试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等不良事件.多次给药受试者给药前正常、给药后异常10例,1例受试者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非M2受体途径介导心脏传出神经调节心脏功能,进而减慢心率,这一效应及其临床意义尚待深入研究.

    作者:雍小兰;李楠;杜晓琳;王蓝天;康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贝伐单抗(BVZ)是靶向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抗肿瘤药物,有大量研究证实BVZ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成,达到放化疗增敏的作用,然而也有研究持反对观点.本研究旨在评价BVZ参与治疗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临床决策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BIOSIS数据库,查找所有有关脑胶质瘤治疗的文献,采用软件SAS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分析发现:在新诊断胶质瘤中BVZ与替莫唑胺(TMZ)或伊立替康(CPT-11)联用,半年无进展生存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TMZ单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中BVZ与CPT-11联用,半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TMZ单药治疗和BVZ联用TMZ治疗.结论:新诊断脑胶质瘤使用BVZ联用TMZ或CPT-11相较于TMZ单药可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虽然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并未得到显著提高,BVZ与CPT-11联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作者:颜元良;徐志杰;钱龙;戴爽;龚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