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于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增殖抑制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离体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以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其增殖过程进行干预,利用Annexin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κB p65、Bcl-2以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后,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阿司匹林1.0、5.0、10.0 mmol/L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率,其S期、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同时G0、G1期细胞分布明显提高.NF-κB p65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下降程度与所接受阿司匹林剂量有明显相关性,同时Bax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结论: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干预相关细胞周期分布终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其诱导机制的强弱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作者:刘健;崔艳艳;李胜泽;刘红丽;李玉芝;郭苏阳;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考察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肺癌Lewi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AMP-Na抑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考察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对肺癌Lewis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以及Bcl-2表达.结果: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AMP-Na在12.5~20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肺癌Lewis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63.1 μg/mL;6.3、12.5、25.0、50.0 μg/mL的AMP-Na与卡铂3.1 ~ 25.0 μg/mL联合用药对卡铂抑制Lewis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MP-Na 12.5、25.0、50.0、100.0 μg/mL单用及与卡铂25.0μg/mL联合应用处理细胞48h后,Bax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降低(P<0.01),Bcl-2/Bax比率降低.结论:蛇葡萄素钠单用对Lewis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卡铂合用,对Lewis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效应;蛇葡萄素钠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并上调Bax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缪苗苗;吴勇杰;覃红;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GABAA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维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NP组)、荷包牡丹碱1组(B1组)、荷包牡丹碱2组(B2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模型.于模型制备后1、2和3周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制备后1、2和3周测定痛阈;于后一次痛阈测定后3d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B1组于HFS前20min经腹腔注射荷包牡丹碱2 mg/kg,B2组于HFS后60 min给药.结果:与术前值比较,模型制备后三组各时点痛阈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三组HFS后各时段EPSP幅值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不影响结扎L4.5左侧脊神经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LTP的维持.
作者:魏辉明;麻伟青;杨云丽;李治贵;李文峰;奚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寡聚态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Aβ40/4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ELISA、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H-SY5Y细胞中Aβ40/42、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糖原合成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葛根素可以显著抑制寡聚态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在Ser396、Ser199、Thr231位点的磷酸化,减少SH-SY5Y细胞中Aβ40/42的表达,并能通过激活GSK-3β-Ser9表达来抑制GSK-3β的活性.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GSK-3β的表达,抑制寡聚态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同时可减少Aβ40/42的表达.
作者:姚莹;包玉婷;吴阳升;徐弈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2)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凋亡和分化成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并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应用Q-PCR、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Mecp2在牙周炎hPDLFs中表达变化;并通过siRNA沉默抑制Mecp2表达,使用MTT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对hPDLFs的凋亡和分化成骨能力的作用.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hPDLFs中Mecp2显著低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发现Mecp2-siRNA能够明显增加Bax和cleved-caspase-3蛋白表达(P<0.01);细胞流式仪检测发现Mecp2-siRNA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Mecp2-siRNA明显降低碱性磷脂酶(ALP)和骨钙素(BGP)蛋白表达.结论:抑制Mecp2表达能够显著诱导hPDLFs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分化成骨能力.
作者:陈文君;朱庆勇;沈洋;朱慧;王学富;徐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和BH3相互作用结构域死亡激动剂(BID)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07例,取癌组织(宫颈癌组),并与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作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和BID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PTEN和BID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分别为:42.99%,OD值:0.19±0.04;45.79%,OD值:0.17±0.02)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分别为:62.00%,OD值:0.22±0.05;74.00%,OD值:0.20±0.04)和慢性宫颈炎组(分别为:66.00%,OD值:0.23±0.05;82.00%,OD值:0.22±0.04)(P<0.05或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TEN和BID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宫颈癌组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组BID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33.33%;OD值:0.16±0.02)均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63.16%;OD值:0.18±0.02)(均P<0.05);PTEN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在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8.89% vs 47.37%;OD值:0.19±0.03 vs0.21±0.05)(均P>0.05).结论:PTEN和BID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它们可能与宫颈癌的恶性分化有关,BID的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TEN和BID可能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潜在靶点.
作者:赵巧云;范广民;阮正英;应香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X射线及二甲双胍联合X射线及AMPK抑制剂干预对SW480、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X射线、二者联合等干预后SW480、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二甲双胍、X射线、二者联合处理SW480、HCT116细胞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SW480、HCT116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时间依赖;X射线对SW480、HCT116细胞也有增殖抑制作用,8Gy时对SW480、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P<0.05);在二甲双胍(1 mmol/L)与X射线(8Gy)共同处理SW480、HCT116细胞,联合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1mmol/L)与X射线(8Gy)联合诱导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二者单用时(P<0.05).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与单用二甲双胍组(1 mmol/L)、单用X射线组(8Gy)比较,联合组的p-AMPK表达显著增加,而p-mTOR的表达显著下降.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杨树钢;张炜烘;兰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f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0/G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作者:董进;陈文生;吴育晶;马旸;戴杏;董小洁;黄琼;魏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车前草醇提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乙二醇联合2%氯化铵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收集各组大鼠尿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尿中尿草酸(Ox)、镁离子(Mg2+)、肌酐(Cr)含量,血清及肾组织中钙离子(Ca2+)、BUN、Mg2+、Cr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OX4、bikunin、Nrf2、HO-1、NQO1和γ-GC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车前草醇提物能显著提高大鼠尿量,提高尿液Ox、Mg2+、Ca2排泄量,降低血清和肾组织中Ca2+、BUN、Mg2+和Cr含量;此外还能降低肾组织NOX4蛋白表达,提高肾组织bikunin、Nrf2、HO-1、NQO1及γ-GC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车前草醇提物可通过促进尿液排泄和上调bikunin、Nrf2/ARE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作者:吕昂;范新;苏倩;余陈欢;钟宇森;张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6只.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SLIGRL-NH2(5μmol·kg-1·d-1),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持续喂养至24周,处死小鼠并收集相关检测标本进行检测,采用酶法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2(Mac-2)、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采用RT-PCR检测TNF-α、γ干扰素(IFN-γ)、IL-6、Egr-1、MCP-1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对比分析两组小鼠各项检测结果差异.结果:32只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模成功率为93.75%(30/32),实验组小鼠PAR-2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血清TC、TG、LDL-C、HDL-C浓度及体质量(B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对照组,斑块核心坏死率、Mac-2、α-SMA、CD-31、MMP-9、MMP-13、VCAM-1等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NF-α、IFN-γ、IL-6、Egr-1、MCP-1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相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R-2激动剂能通过激活PAR-2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加快斑块内的炎症反应.
作者:周千星;袁春菊;鄢高亮;左鹏飞;陈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3组SAP(3h、6h、12 h),每组8只.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SAP模型.动态测定各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大体及组织学表现;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胰腺组织中TLR4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SAP各组AMY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胰腺组织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各组血清中均有IL-1β、IL-6表达,与NC组比较,SAP各组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NC组有极少量的TLR4表达,SAP各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且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TLR4表达变化与胰腺组织的严重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均一致.结论:TLR4在SAP的发病和病情变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炎作用.
作者:王彬;吴晓尉;许小兵;金鑫鑫;李敏利;郭美霞;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络解毒方(yiqi huoxue tongluo jiedu fang,YHTJF)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药效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J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C),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CMC-Na+control,CC),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CMC-Na+ sham,CS),羧甲基纤维素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MC-Na+ I/R,CIR),YHTJF低、中、高浓度干预组(CMC-Na+YHTJF-low、CMC-Na+YHTJF-middle、CMC-Na+ YHTJF-high,CYL、CYM、CYH).CC、CS、CIR组术前连续7d腹腔注射CMC溶液,中药干预组术前连续7d腹腔注射低、中、高浓度的YHTJF溶液.术毕,取左肺,测定肺组织干湿比(W/D)及总肺含水量(TLW),行肺组织损伤评估(IQA),光、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 (RT-PCR)分别检测CHOP、GRP78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较之C组,CIR组W/D、TLW、IQA、AI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形态学破坏显著,CHOP、GRP78蛋白和mRNA表达量增加(P<0.01),而CC、CS组各项指标与C组无明显差异;较CIR组,CYL、CYM、CYH中药保护剂组各项指标数值下降(P<0.01),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YM组各项指标数值下降明显,组织损伤轻.结论:YHTJF可有效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中剂量效果较好,该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HOP通路所致凋亡有关.
作者:宋冬;罗梓垠;项冰倩;石璐;陈继繁;王万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柚皮素对MDR1 mRNA与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柚皮素(50、100、250、500μmol/L)单独或联合阿霉素(5μmol/L)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RT-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gp的表达水平,并以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为对照,比较柚皮素与PDTC间的差异.结果:系列浓度柚皮素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MDR1 mRNA(IC50=460.3μmol/L)及P-gp的表达(IC50=286.3 μmol/L),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无毒剂量的柚皮素抑制强度与PDTC相近(P>0.05);经阿霉素诱导后二者抑制效应仍然相仿(P>0.05).结论:柚皮素明显抑制K562/A02细胞MDR1 mRNA及P-gp的表达,可能与PDTC的作用机制相同,即限制IκB-α磷酸化,阻抑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MDR1的转录,导致MDR1 mRNA及P-gp的表达量下调,终使得药物外排转运效应下降.
作者:朱宏平;靳高凤;陈亚军;李新华;张红;黄世博;夏春华;熊玉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Wilms肿瘤易感基因(Wilms tumor type 1,WT1)起初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而被大家认识,而近报道指出WT1作为原癌基因在正常造血系统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预示着较差的肿瘤预后.表明WT1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对WT1基因的表达、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近几年WT1在AML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全面考虑该基因对于疾病的作用并对患者实施分层治疗,从而达到精准治疗.
作者:阳勇龙;朱刚直;陈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贝特类药物是典型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的激动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甘油三酯分解代谢,临床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研究发现,贝特类药除直接调节脂质代谢外,还可通过抗炎和改善内皮功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参与血糖、血压及胆汁酸稳态调控,及细胞色素P450酶(cyrochromeP450,CYP)和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hrans-ferase,UGT)有关的外源代谢调控.本文旨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贝特类药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为代谢性疾病中使用贝特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代曼云;罗敏;林韩特;刘爱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40).全部患者行开颅术及血肿清除术,采用全身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手术6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4 h(T3)、术后3 d(T4)、术后5 d(T5),检测两组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SE、S-100β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内脂素、hs-CRP在T2 ~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研究组内脂素、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S-100β在T1~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 ~T5时,研究组NSE、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纲;应婷婷;叶永青;彭文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时血浆orexin-A的变化,来探讨右美托咪定易唤醒是否与血浆中orexin-A有关.方法:选择ASAI-Ⅱ级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D组静脉给予浓度为4 μg/mL的右关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15 min内输注完成,维持剂量0.2 ~0.8μg·kg-1·h-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1.0 mg/kg(1 min输完),维持剂量1~3 mg·kg-1·h-1,两组的维持剂量具体根据BIS值调节,使其维持在60~70,并记录药物输注时间.记录停药后患者睁眼时间及BIS达90的时间点,并抽取用药前(T0)、用药后30 min (T1)、60min(T2)、停药患者被唤醒时(T3)四个时间点的桡动脉血2.0 mL,用酶联免疫法测出各时间点血浆中orexin-A水平.结果:D组的停药后呼唤患者睁眼时间及BIS达90的时间较P组时间迅速;两组在T3时血浆中orexin-A较T0、T2均升高(P<0.05);D组T1、T2血浆中orexin-A较T0未见变化(P>0.05);P组T1、T2血浆中orexin-A较T0明显下降,且T1>T2(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作用过程中血浆orexin-A水平较丙泊酚组高.这可能是右美托咪定易唤醒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恩惠;李向坤;郭海燕;王士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深海鱼油辅助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6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第一阶段A组口服哌甲酯和深海鱼油,B组口服哌甲酯和安慰剂,第二阶段将两组的治疗措施交叉对换,并于每个阶段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SNAP-Ⅳ量表中文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立违抗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第一阶段治疗后,A组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A组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的对立违抗评分差异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均不明显.二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的评分上,哌甲酯联合深海鱼油与哌甲酯联合安慰剂之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A、B两组在两个阶段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深海鱼油辅助治疗ADHD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丁玲;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慢性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睡眠障碍受试者按排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76)和对照组(n=76).研究组用曲唑酮50mg/d,治疗8周;对照组用佐匹克隆7.5 mg/d,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末分别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比较两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PSQI、PHQ-9、GAD-7总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总睡眠时间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入睡潜伏期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19.73%,对照组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治疗慢性睡眠障碍患者能有效地延长总睡眠时间,佐匹克隆能有效地缩短入睡潜伏期.据此,佐匹克隆安全性优于曲唑酮.
作者:毛洪京;刘义;徐莲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佳给药途径.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117例分为三组,每组39例.静脉组给予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鼓膜穿刺组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耳后注射组给予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结果:静脉组显效率高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总有效率高于鼓膜穿刺组、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可靠,总有效率稳定,可作为突发性聋激素治疗的给药方法.
作者:李春林;唐世雄;张立涛;陆徐;王耀文;孔德秋;程鹏;包卫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或紫杉醇(GT)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67例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出现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入GP组和GT组,其中GP组35例,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 000 mg/m2,第1、8天,顺铂(Cisplatin,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d为一周期;GT组32例,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紫杉醇(Paclitaxel,PTX) 175 mg/m2,每21 d为一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毒副反应,根据毒副反应的程度调整药物用量.每两周期评价疗效.结果:6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GP组CR4例(11.43%),PR 16例(45.71%),SD 6例(17.14%),PD 9例(25.71%),ORR 57.14%,DCR 74.28%,中位PFS 7.4个月,中位OS 18.6个月;GT组CR 2例(6.45%),PR 11例(35.48%),SD 6例(19.35%),PD 12例(38.71%),ORR 41.94%,DCR 61.29%,PFS 6.1个月,OS 16.5个月.两组间ORR、DCR、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PFS明显优于GT组(P<0.05);两组患者中转移部位为软组织者疗效明显优于转移部位为内脏器官者(P<0.01),ECOG评分较好者疗效优于ECOG评分较差者(P<0.05).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GP组的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血红蛋白减少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高于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GT组的脱发发生率明显高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P方案和GT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定,毒副作用可耐受,GP可能为一线治疗转移性TNBC的一个较优的选择.
作者:盛莉莉;朱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