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缩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夫西地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使用临床抗菌药物和防止细菌耐药现象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单用及夫西地酸联用三种头孢类抗生素时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夫西地酸、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分别是128、1、4、8 mg/L,MSW分别为128、4、8、4.夫西地酸联合头孢唑林后,MPC下降至32 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丙烯后,MPC下降至8mg/L;夫西地酸联合头孢曲松后,MPC下降至8 mg/L.结论:夫西地酸单独应用时,MSW较宽易产生耐药菌,与三种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后夫西地酸的MSW可明显缩窄.

    作者:徐丽丽;陈春林;刘桢宇;胡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VMC小鼠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氧化应激和凋亡的作用,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30),心肌炎组(n=30),心肌炎+ MG-132处理组(n=30).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诱发急性心肌炎,MG-132处理组腹腔注射MG-132(0.75 mg/kg),连续给药7d;对照组及心肌炎组腹腔注射DMSO溶剂.于第7天及第14天小鼠取材,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心肌凋亡变化以及各组存活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炎组小鼠MDA增高而SOD降低(P<0.01);心肌炎组的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水平及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同时小鼠死亡率显著增加.与心肌炎组相比,心肌炎+ MG-132处理组第7天小鼠MDA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SOD水平增加(P<0.05),第14天MDA水平降低(P<0.01),SOD水平增加(P<0.01);另外MG-132干预后Caspase3水平及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小鼠的死亡率减低,心脏病理损伤减轻明显(P<0.05).结论:MG-132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以减轻CVB3心肌炎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了CVB3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能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一种崭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新民;李岳春;陈鹏;叶盛;陈一和;夏武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甜菜碱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甜菜碱干预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肝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D86、CD20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IL-6、iNOS水平和CD86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其6周水平高于8周;而肝组织中Arg-1水平和CD206、TGF-β1的mRNA表达在6周至8周逐渐显著升高(P<0.05).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在6周显著降低(P<0.05),8周变化不明显;肝组织中iNOS、Arg-1水平和肝组织中CD86、CD206、TGF-β1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分别与肝组织中CD86、CD2066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拮抗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等途径,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田小霞;来丽娜;陈云霞;李旭炯;王黎敏;孟丽;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的影响

    目的:观察压力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酶S、K(Cat S、Cat K)的表达,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肥厚心肌的逆转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的手术方法构建心肌肥厚模型,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用Masson染色法分析左心室肌质量.结果: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左室重量指数、心肌Cat S、Cat K 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地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系通过下调心肌Cat S、Cat K表达所产生.

    作者:张莹;王安才;王新;王德国;邢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帕潘立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发育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通过围产期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发育大鼠模型,探讨不同剂量帕潘立酮(paliperidone,Pal)治疗对SZ发育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32只出生后7d(P7 d)的雄性SD仔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l低剂量组(0.03 mg/kg)、Pal高剂量组(0.3mg/kg),每组8只.模型组、Pal低剂量组、Pal高剂量组仔鼠腹腔注射0.2 mg/kg MK-801,一天1次,连续注射15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P45 d Pal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0.03mg/kg或0.3 mg/kg Pal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接受等体积NS注射,一天2次,持续15 d.P60 d测试各组大鼠自发活动、社会交往、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Z发育模型大鼠自发活动总路程显著延长(P<0.01)、社会交往时间显著减少(P<0.01)、PPI显著降低(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而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不同剂量Pal重复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改善MK-801诱导的行为学异常.结论:围产期MK-801重复处理可引起大鼠成年后自发活动增加、社交功能损害、PPI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缺陷,Pal治疗可以不同程度改善MK-801诱导的上述行为损害.

    作者:陶怀;魏钦令;杨佳锦;刘勇;唐妹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I)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炎性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平衡灌注组(N组)、模型组(H/R组)、低剂量XBJI组(L组,2 mL/100 mL)、中剂量XBJI组(M组,4 mL/100 mL)、高剂量XBJI组(H组,8 mL/100 mL).大鼠进行灌注/停灌/再复灌方式制备心肌缺氧/复氧模型.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P)的值,其余各组再灌注结束后记录HR、LVDP、±dp/dtmax、LVP的变化.ELISA检测心肌组织TNF-α的浓度,Westernblot检测TNF-α蛋白,RT-PCR检测心肌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及平衡灌注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max、LVP、HR值均降低(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水平和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血必净组LVDP、±dp/dtmax、LVP、HR的值均明显升高(P<0.01).TNF-α浓度、TNF-α蛋白和TNF-α mRNA的表达均有降低(P<0.01或P<0.05);并以中剂量XBJI组差异显著(P<0.01);各剂量XBJI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光镜下各剂量XBJI组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以中剂量XBJI组减轻为显著.结论: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TNF-α表达减轻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炎性反应,并以中剂量XBJI(4 mL/100 mL)疗效为佳.

    作者:陈玲珑;缪初蕾;项冰倩;罗梓垠;宋冬;戴雍月;刘亚坤;陈亮;王万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去卵巢(OVX)、仙灵骨葆胶囊阳性对照(Pos)和护骨胶囊低(HG-L)、中(HG-M)、高(HG-H)剂量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去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其他组均去除卵巢.术后2d开始给药,持续3个月后,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腰椎骨的动静态参数.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P<0.01),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Ob.N)、成骨细胞周长百分数(% Ob.Pm)和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增加(P<0.01或P<0.05).与OVX组比较,HG-L、HG-M、Pos组%Tb.Ar均升高(P<0.01或P<0.05),HG-L组Tb.N升高(P<0.01),而HG-L、HG-M和Pos组Tb.Sp均降低(P<0.01或P<0.05),HG-L组荧光周长百分数(%L.Pm)、骨形成率BFR/BV和BFR/BS均降低(P<0.01或P<0.05),HG各剂量组和Pos组%Ob.Pm均增加(P<0.01或P<0.05),Pos组Oc.N降低(P<0.05).结论:护骨胶囊可以有效地增加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的骨量、改善骨微结构,低剂量抑制骨高转换,且促进骨形成,与仙灵骨葆比较,改善骨结构效果明显.

    作者:钟佳贤;林泽苗;贾欢欢;吴玉娥;陈珺;李青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Rho激酶抑制剂对照组(RI组),PQ染毒组(PQ组),Rho激酶抑制剂干预组(PQ +RI组).在PQ灌胃第7、14、28天后,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麻醉后处死,留取肺组织标本.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Ⅰ、Ⅲ型胶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RI组无显著变化(P>0.05),PQ染毒组和RI干预组(均满足P<0.05)在第7、14、28天,HYP含量显著升高(P<0.05),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的表达也显著提升(P<0.05).与PQ组比较,RI干预组在第7、14、28天HYP含量显著降低,Ⅰ、Ⅲ型胶原蛋白、CTGF的表达也显著下降.肺组织的病理结果显示PQ染毒组在灌胃给药后第28天的肺纤维化程度严重,与之相比RI干预组在第7、14、28天肺纤维化程度均有减轻.结论:Rho激酶抑制剂,通过调节CTGF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并且减少蛋白质沉积,对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夏菁;方建江;刘雪兰;徐丽艳;徐少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芝麻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nNOS和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 p47phox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芝麻素(sesamin,Se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SHR 40只,随机分为SHR(0.5%羧甲基纤维素钠5mL·kg-1 ·d-1,n=10)模型组、Ses高(160 mg·kg-1·d-1,n=10)和低(80 mg· kg-1·d-1,n=10)剂量组、卡托普利(30 mL·kg-1·d-1,n=10)阳性组.另设WKY(0.5%羧甲基纤维素钠5 mL·kg-1·d-1,n=10)正常对照组.各组于每日17时灌胃给药一次,连续12周.于末次给药后,禁食12h,腹腔麻醉,取脑,尼氏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病理变化并计数;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0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NOS、p22phox及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芝麻素高、低剂量组对大鼠海马病理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细胞数目增多(P <0.05或P<0.01),海马组织自由基(MDA、H2O2)减少,同时清除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SOD、T-AOC)明显升高(P<0.05或P<0.01);海马组织nNOS、p22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Ses具有改善SHR海马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海马nNOS及p22phox、p47phox所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卢毅宁;沈媛媛;杨解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BDNF信号通路在天然抗抑郁药中的研究进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之一,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抗抑郁药的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一些抗抑郁药物通过BDNF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可塑性及细胞结构来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阐述与抑郁症相关的BDNF信号通路以及天然抗抑郁药对BDNF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发掘更多的天然抗抑郁药提供思路.

    作者:齐卫卫;钟正灵;郭亚鹏;李须逸;童九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长链非编码RNA对肿瘤转移调控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临床上癌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调控网络尚不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已有报道lncRNA作为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并从不同方面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lncRNA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寻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预测乃至基因靶向治疗.

    作者:张蕊;邓俊丽;孙红;王果;朱院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AC1与肺癌发生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RAC1作为一种小分子G蛋白,是调控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开关.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吞噬作用,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轴突的形成等.RAC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RAC1的剪接体RAC1b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在人体的肺癌组织样本中进行外显子测序,还是在转基因小鼠中进行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RAC1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RAC1抑制剂可以改善肺癌患者对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产生的耐药性,以RAC1为靶点的肺癌临床治疗在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邹婷;刘昭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区别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肿瘤免疫治疗并非直接作用于病灶,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对抗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和新技术的涌现反应出肿瘤免疫疗法的无限潜能,本文将对近五年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何;张升;辛艳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吸入1.3 MAC七氟烷和地氟烷40 min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5例.七氟烷组(S1组和S2组)和地氟烷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并维持40 min,对照组(P1组和P2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5~4μg/mL维持同样时间.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S1组、D1组和P1组中心静注罗库溴铵75 μg·kg-1·次-1,总量0.3 mg/kg,并记录每次用药后T1的大阻滞效应,终使T1抑制超过95%.采用四次累积剂量的方法计算量效关系曲线和ED50 、ED90、ED95.S2组、D2组和P2组患者则分别中心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罗库溴铵给药完毕至T1消失时间(起效时间),T1从0%恢复至5%所需时间(高峰时间)、T1恢复至25%所需时间(临床肌松时间)、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至70%所需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TOFr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结果:D1组ED50 、EDg0和ED95分别为74.23 μg/kg、114.58 μg/kg和130.12 μg/kg,S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80.57 μg/kg、125.04 μg/kg和141.89 μg/kg,P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10.61 μg/kg、170.83 μg/kg和194.16 μg/kg.D1组和S1组的ED50、ED90和ED95均显著低于P1组(P<0.05),而D1组和S1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D2组和S2组各作用时效指标均显著长于P2组(P<0.05);而D2组和S2组间比较,除D2组的高峰时间明显增加外,其他作用时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3MAC地氟烷和七氟烷40 min麻醉下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5显著降低,作用时间则明显延长,而对此改变,两种吸入麻醉药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康定鑫;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交换指标的影响.方法:86例行BIPAP的NRDS患儿根据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为对照组(未使用PS,35例)和观察组(使用PS,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机械通气参数及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5.7%.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的PaO2、PaCO2、pH、PaO2/FiO2、PaO2/PAO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24、48 h时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逐渐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O2、pH、PaO2/FiO2、PaO2/PAO2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aCO2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对照组呼气末正压(PEEP)呈升高趋势,观察组PEEP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力(MAP)、PEEP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蒋丽芳;杨莲芳;朱璐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物整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药物整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资料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COPD合并焦虑、抑郁症治疗原则给予治疗;观察组由临床药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药物整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等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更少的用药差错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更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实施药物整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差错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刘晓萍;赖香茂;王海全;陈玉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既往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采取相应降糖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相关糖尿病知识评分.考察2型糖尿病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血糖干预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和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lc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饮食依从性、药物治疗、运动锻炼、血糖或尿糖监测以及糖尿病知识问卷(diabetes knowledge test,DKT)得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干预组血糖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噻唑烷二酮组(TZDs)以及磺酰脲组(SU)(P<0.05);Hbalc的结果也与血糖结果相一致,二甲双胍干预显著优于TZDs和SU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乙肝的血糖控制显著差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观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积极性均是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同时选用合理的降糖药物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作者:寿岚;娄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镇静、镇痛及控制循环的效果.方法:选择75例择期表麻下单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血压患者,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8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每组25例.均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输注时间15 min.D1组负荷量右美托咪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1μg/kg,D2组0.7 μg/kg,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时(T1)、白内障摘除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的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VRS).记录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患者术前及术后1d焦虑评分(SAS),术中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及心血管药物使用例数.结果:共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C组13例患者需使用乌拉地尔降压,4例艾司洛尔降心率,D1、D2组术中血压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有2例使用阿托品升心率.与C组比较,D1组、D2组的T2、T3、T4时点的HR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1组HR下降更明显(P<0.01).D1组、D2组处于明显镇静状态,在T2、T3、T4时点,D1组较D2组镇静更为明显(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D1组、D2组明显增加(P<0.05).但手术前后焦虑评分、镇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缓慢泵注0.7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术中高血压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及控制高血压、心率的效应,患者满意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朱波;王寿根;张自强;陈蕾;马佳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RH1与HRH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以及肥胖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目的:组胺通过组胺受体影响机体的摄食运动和能量代谢,研究组胺H1和H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以及肥胖相关性状的关联,为肥胖的发病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以及周边地区选取肥胖和体质量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肥胖组198名,对照组229名.分析组胺HRH1 Leu449Ser (外 显 子 3T1522C)、HRH2G1018A位点多态性,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研究其关联.结果:肥胖组血糖、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HRH1受体基因449位Ser基因频率为0.5%,Leu/Leu、Leu/Ser、Ser/Ser基因在肥胖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HRH2受体基因1018A基因频率在肥胖者和对照者体内分别为3.3%和4.8%,G/G、A/A基因在肥胖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G/A基因在对照组的频率高于肥胖组;未检出HRH21018A基因突变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之间存在关联.结论:HRH1449Ser基因在汉族人群中突变频率低,与肥胖无关联;HRH2基因1018位突变频率低,与肥胖以及肥胖相关联的指标如血脂、血糖等无关联.

    作者:曾慧;肖兰;易宏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L-32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IL-32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金华市第二医院住院的肺炎患者120例,将肺炎入选病例分为普通肺炎组(72例)、重症肺炎组(48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32(IL-3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普通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IL-6、IL-8、IL-10、TNF-α和IL-3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IL-6、IL-8、IL-10、TNF-α和IL-3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r=0.86,P <0.05)、IL-8(r=0.77,P<0.05)、IL-10(r =0.89,P<0.05)、TNF-α(r=0.82,P<0.05)与IL-3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L-32与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钟海潮;范芳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Q192R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Q192R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进行文献检索,用StataSE 12.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包括12项研究,3 22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冠心病患者PON1 192Q基因携带者与RR携带者间的血小板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4,95% CI:0.879 ~1.487,P=0.317].PON1 192Q基因携带者与RR携带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807~1.954,P =0.312].结论:PON1 Q192R位点携带Q基因对血小板反应性及MACE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与中国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无关.

    作者:赵亚子;许杜娟;李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纵向数据缺失的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及SAS实现

    目的:临床纵向研究经常发生数据缺失,但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研究欲阐明一种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用于纵向数据缺失的分析方法.方法:介绍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的原理,给出构建缺失模式变量的方法,借助一个临床试验实例介绍方法的应用和SAS实现过程,并与随机效应模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引入缺失模式变量,考虑了缺失的发生特点,其拟合效果优于随机效应模型.结论: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可灵活、有效处理具有缺失数据的纵向研究数据,为敏感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支持.

    作者:周敏林;章海涛;陆梦洁;钟伟华;刘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