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以非甲基化寡聚脱氧核苷酸基序(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为佐剂联合融合蛋白胞质转导肽(CTP)-HBcAg18-27-Tapasin免疫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反应.方法: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CTP-HBcAg18-27-Tapasin+CpG ODN组,对照组:CTP-HBcAg18-27-Tapasin,干扰素(IFN-α)组,CpG ODN组,空白组为生理盐水组.融合蛋白及CpG ODN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HBV-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CTL)变化,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HBV DNA水平,免疫组化观察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sAg水平.结果:CTP-HBcAg18-27-Tapasin+ CpG ODN组中IFN-γ+CD8+双阳性T细胞百分比增高,细胞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升高,肝脏病理显示炎性细胞增多,免疫组化显示HBsAg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对血清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CTP-HBcAg18-27-Tapasin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CpG-ODN作为佐剂可以增强融合蛋白CTP-HBcAg18-27-Tapasin诱导的HBV转基因小鼠抗病毒免疫应答.
作者:吴姗姗;唐余燕;陈小华;张毅;王洁玲;汤正好;臧国庆;余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烯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 ±250.6)和(92.3±73.6) 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 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肝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肝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经外周静脉或肝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肝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肝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文贵;汪有锦;马坤;戴国梁;沈湘蕾;汪维;司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吉祥草中甾体皂苷RCE-4影响Ras/Erk和p16/cyclinD1/CDK4信号通路促进Caski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用RCE-4作为处理因素,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eal-time PCR检测p16、cyclinD1和CDK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Erk信号通路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CE-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ski细胞增殖,其作用24 h的IC50值为12.33 μmol/L;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抑制Ras、p-Raf、p-Me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降低p-Raf/Raf、p-Mek1/2/Mek1/2和p-Erk1/2/Erk1/2比值,上调p16的mRNA表达,下调cyclinD1和CDK4的mRNA表达.结论:RCE-4可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在G0/G1期阻滞,其诱导作用与其抑制Ras/Erk和p16/cyclinD 1/CDK4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颜为红;邹坤;贺海波;张永峰;李小妹;李小琴;杨小姣;汪鋆植;邓张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应用Micro CT技术和骨成分分析方法,观察辅酶Q10及其伴侣饮料对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和尺骨的影响.方法:8月龄SPF级昆明小鼠,♀♂兼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辅酶Q10组(Q10),辅酶Q10伴侣饮料组(QC),持续给药10周.取右侧股骨用于Micro CT扫描,同时取左侧尺骨进行骨成分测定.结果:实验结束时,QC组小鼠体质量比实验前降低;与NS组相比,QC组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增加,骨密度(Density)和连接密度(Conn-Dens)均显著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降低;与Q10组相比,QC组Hyp含量明显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Micro CT三维图显示QC组骨小梁明显增粗,数目增多,紧密程度较好,连续性得到恢复,较NS组在小梁骨的数量、厚度以及分布上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辅酶Q10及其伴侣饮料可以增加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的骨量,微观结构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应用前景.
作者:吕思敏;黄志荣;于琼;孙金影;崔燎;吴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初步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对miRNA及相应的靶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HE染色观察幼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microRNA芯片检测肝组织的miRNA表达谱;荧光定量PCR对miRNA进行验证;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对目标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验证.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miRNA199a-5p和miRNA-378-5p是NAFLD的关键miRNA,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miRNA199a-5p的靶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fa,C/EBP-α)是miRNA-378-5p的靶基因.结论:推测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可能通过上调Lpl表达水平,下调Srebp1和C/EBP-α表达水平.这些基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可能对幼鼠NAFLD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红萍;杨兴鑫;庄让笑;邵益丹;席建军;廖莉;任白鹭;王萍萍;余舒莹;史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Ⅳ(20、40、80 mg/kg)组.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指数、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和肾脏指数以及血清中MDA、Scr、BUN和24 h UAER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TGF-1、Nrf2总蛋白及核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AS-Ⅳ(40、80 mg/kg)组MDA、Scr、BUN、24 h UAER含量显著降低(P<0.01),AS-Ⅳ(80 mg/kg)组T-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 <0.05或P<0.01),AS-Ⅳ(80 mg/kg)组TGF-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rf2总蛋白、核蛋白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AS-Ⅳ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氧化应激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竹青;鞠营辉;陈清青;马可可;李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血小板活化对肾小管上皮影响的机制.方法:ELISA法检测血小板分泌的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和IL-6,应用共培养体系将血小板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下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p65和p-p65蛋白,qRT-PCR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盲肠结扎穿孔的脓毒症模型,尾静脉注射TLR4特异性抑制剂TAK-242,EdU检测肾小管增殖情况,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观察脓毒症肾损伤的程度,并检测血清肌酐含量.结果: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血小板后,血小板分泌的细胞因子IL-1β、IL-6增加;血小板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中,p-p65蛋白含量增加,TAK-242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构建小鼠盲肠结扎穿孔的脓毒症模型后,尾静脉注射TAK-242,抑制血小板表面TLR4的激活,肾小管增殖能力和病理改善,血清肌酐降低.结论:脓毒症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并激活,分泌炎症因子增加,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导致肾损伤,TLR4抑制剂可改善肾损伤,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晶晶;陶静;黄钦;史超路;颜碧清;盖磊;厉旭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内皮祖细胞(EPCs)在心脏移植术患者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按年龄、性别匹配抽取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MMP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对比分析两组MMP-9和EPCs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心脏移植术后血浆MMP-9和EPCs较移植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脏移植前后MMP-9和EPC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术发生并发症病例组血浆MMP-9和EPCs分别为(128.46±7.32) mg/L、(166.84±14.82)个,明显高于正常病例组的(94.25±7.14) mg/L、(134.68±13.68)个(P<0.05);心脏移植术死亡病例组血浆MMP-9和EPCs分别为(137.36±8.13)mg/L、(168.24±14.62)个,明显高于正常病例组的(92.85±7.06) mg/L、(98.41±13.24)个(P<0.05);心脏移植术患者血浆MMP-9表达与EPCs表达呈正相关(r=0.686,P=0.000).结论:血浆MMP-9和EPCs水平与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早期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血浆MMP-9和EPCs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尽早发现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倾向的高危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戴备军;翁剑枫;胡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但无蛋白编码功能的RNA.近期的研究显示IncRNA可通过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并影响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lncRNA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互调节作用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lncRNA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变化均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深入了解lncRNA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互调节作用,可以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李智星;胡洋;王果;朱院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的问世是酸相关性疾病治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此类药物存在着一些药动学与药效学上的缺陷.钾离子竞争型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s)以钾离子竞争性的方式、可逆性地结合于质子泵从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并且具有多种优势.本文回顾了该类药物的研发经历、药理学特点及临床研究,并着重介绍了已上市的瑞伐拉赞和沃诺拉赞,以期为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赵世峰;汪荣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用于老年肝癌患者肝脏肿瘤切除术时对围术期血常规、凝血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45例(ASAⅡ级,年龄60~ 7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ANH组(A组,n=15)、AHH组(B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A、B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实施ANH和AHH,C组常规补液输血.观察病人在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术前平均采血量为(740.00±134.99) mL;三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A和B组术中分别有3例需输入异体血(20%),C组术中有8例需输入异体血(53.3%),A组和B组异体血需求量比C组明显减少(P<0.01);A和B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在血液稀释后各时点与T1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三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在T2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T2以后逐步升高(P<0.05),在T,、T4时点C组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在AN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回输自体血后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三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值水平各时点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H及AHH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手术进行血液保护对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作者:喻君;金孝岠;郭建荣;鲁美静;曹亚;常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及评估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系统毒性等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组(A组)41例;常规手术对照组(B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3d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AST、ALT、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具有良好的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洋;陈志康;郭雄;王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变化,包括CD3+、CD4+、CD4+/CD8+、IgM、IgA、IgG,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控制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IgA、Ig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李伟文;黎媛;孙蕾;黄公才;赵中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NOD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入选U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 g qid,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1.0 g qid+参苓白术散6.0 g tid.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肠黏膜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检测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r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00%)显著优于对照组(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黏膜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4.08 ±0.85、3.75±0.91、3.86 ±0.93)较对照组(5.26±0.96、4.66±0.95、4.97 ±0.9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CRP、ESR、IL-1β、IL-18[(6.74±2.45) mg/L、(11.63 ±4.58) mm/h、(44.27±8.58)pg/mL、(263.37±60.34)pg/mL]较对照组[(15.32±5.68) mg/L、(18.45±5.12) mm/h、(51.11 ±9.26) pg/mL、(371.18±61.25) 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周桃梅;杨上文;汪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19+ 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 CD24hi 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 IL-10+调节性B细胞、CD19+CD24hi 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分别为(1.27±0.39)%、(9.85±2.18)%,健康志愿者组分别为(2.92±0.71)%、(26.47±4.31)%,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 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 CD24hi CD27+调节性B细胞比例降低,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作者:何合胜;靳小可;徐又海;杨玉琼;刘善浩;齐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抗病毒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均治疗观察14 d.结果:观察组的皮损消退时间为(6.18±1.05)d,明显少于对照组(7.93±1.36) d(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与皮损评分分别为(2.33±1.38)分和(1.26±0.7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1.93)分和(3.56±1.18)分(P<0.05),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与皮损症状,安全性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徐丽丽;王云甫;全变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使用预防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变学指标及其它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脊柱外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05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5例.对照组1术后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变学指标、其他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估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5 d 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3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3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管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D-二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血红蛋白(Hb)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的14.28%和对照组2的11.42% (P <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及其它血生化指标水平,进而有效预防脊柱创伤术后DVT形成,安全有效.
作者:郑琪娈;沈琪;余金聪;袁耀;陈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通过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比较,评价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格雷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BM)、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收集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沙格雷酯相互比较的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Stata软件,应用间接比较的逐步策略,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3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0,95% CI:0.64~0.77,P<0.001).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0.92,95% CI:0.84~1.01,P=0.487).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间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67 ~0.86,P<0.001).结论:在冠心病术后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替格瑞洛疗效佳,其次是普拉格雷,后是氯吡格雷.
作者:王卫煜;于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作者:季双敏;朱校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