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 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 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作者:施雪英;陈先文;任于果;徐仿成;胡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内膜癌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28)、87.5%(7/8)和55.56%(30/5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PTEN蛋白表达与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结论 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有望成为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作者:杨媛媛;丛林;沙玉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生素B2作为光敏剂灭活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B2工作浓度及紫外光强度对维生素B2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水泡性口腔炎病毒(VSV)悬液置于聚氯乙烯(PVC)血袋中,加入不同浓度维生素B2溶液结合不同强度紫外光(λ:250~350 nm)照射,处理后的维生素B2和病毒悬液混合物接种于Hep-2细胞单层,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维生素B2光化学法对VSV的灭活效果.结果工作浓度为300 μmol/L的维生素B2结合强度为1 920 μW/cm2紫外光照射10 min,即可将滴度为7.25 lg TCID50的VSV灭活至<0.50 lg TCID50.结论维生素B2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VSV.

    作者:王志勇;张循善;王明丽;高容保;胡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 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中未见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强,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相关,但临床Ⅲ、Ⅳ期的VEGF表达明显较Ⅰ、Ⅱ期增强,且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明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MVD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无相关关系,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相关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作者:何家才;阮敏;王元银;陈乔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其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时限研究

    目的探讨在门静脉未转流下梗阻性黄疸及其肝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耐受时限.方法胆总管结扎3 d后72只大鼠,随机分6组行手术,检测各组术后血清转氨酶、肝组织匀浆中黄嘌呤氧化酶含量、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术后1周内各组动物生存只数.结果胆道梗阻3 d大鼠第一肝门阻断15 min以内,术后1周全部存活;肝叶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15 min,术后1周多数死亡.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在门静脉未转流下常温入肝血流阻断(PTC)时限应<15 min,如行肝叶切除,PTC时限应<10 min.

    作者:许业传;耿小平;熊奇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式SOE 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式SOE 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引物设计的改变,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利用两步法直接互相两两连接为人scFv基因,并且与传统的SOE法进行对比.scFv基因用于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 结果新式SOE PCR法成功的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连接成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与传统的SOE PCR法相比,效率高且方法简便,经过约130次电转化后,抗体库的总库容为5.58×109.结论成功地改进了传统的SOE PCR方法,高效组装了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提高了抗体库的多样性.

    作者:唐晓明;杨俊涛;王清明;汪思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慢波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海马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 NA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加,NA的β型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减少SWS和TST,并可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NA的α型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睡眠无影响,亦不能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 结论海马CA1区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海马中的NA通过β受体发挥其促进慢波睡眠的作用.

    作者:张瑾;李春华;钟明奎;朱国庆;章功良;刘巧琼;赵乐章;张景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对糖尿病大鼠膈肌收缩特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对糖尿病(DM)大鼠膈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链脲菌素诱导的DM大鼠模型予以人参皂苷腹腔注射4周后,应用离体大鼠膈肌条,测定其单收缩张力(Pt)、大强直张力(P0)、力-频率曲线、疲劳指数(FI)的变化;检测膈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DM组膈肌的Pt、P0、FI显著降低(P<0.01),在给予10、20、40、60、100 Hz刺激时,膈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膈肌组织中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电镜下,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人参皂苷可抑制上述现象.结论人参皂苷对DM膈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蕾;关宿东;邓松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及意义.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 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心脏取血检测血糖及肾功能相关指标.通过免疫组化与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及肾脏血管均有MLCK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表达MLCK有一定的减弱,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形成可能是由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降低所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可能是增加肾脏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

    作者:朱华庆;张孝林;王勇生;卜丽佳;任传利;周青;吴学平;贾雪梅;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ICAM-1、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每组各10只.8周末检测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应用PAS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ED-1、ICAM-1与MCP-1蛋白表达.结果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AER、肾组织PKC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ED-1阳性细胞浸润及ICAM-1、MC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花素可明显缓解这些变化(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糖尿病肾小管-间质ICAM-1与MCP-1表达有关.

    作者:王强;吴永贵;吴国仲;齐向明;林辉;钱浩;郝丽;张伯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家犬口服盐酸利福喷丁胶囊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家犬口服盐酸利福喷丁胶囊的药物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交叉口服盐酸利福喷丁胶囊和参比制剂利福喷丁胶囊后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盐酸利福喷丁胶囊的T1/2、Cmax、Tmax、AUC0~60分别为(13.72±4.21)h、(22.09±7.13)mg/L、(5.17±0.41)h、(307.37±114.48)mg/(L* h),利福喷丁胶囊的上述参数分别为(14.62±3.47)h、(21.01±7.43)mg/L、(5.67±0.52)h、(291.13±104.06)mg/(L* h).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且两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接近.两制剂间的 lnAUC0~60,lnAUC0~∞及lnCmax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发现,两制剂之间具有生物等效性.Tmax经Wilcoxon检验发现,两制剂间也具有等效性.盐酸利福喷丁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7%.结论盐酸利福喷丁胶囊和参比制剂利福喷丁胶囊生物等效.

    作者:吕雄文;李俊;金涌;李元海;葛金芳;过林;彭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BI3与Sedlin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初步确定EBI3蛋白与Sedlin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 方法构建缺失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测试. 结果正确构建了4个EBI3基因的突变体,将突变体与Sedlin基因共转化酵母细胞后,β-半乳糖苷酶测试表明酵母克隆均为阳性. 结论 EBI3蛋白的氨基酸54~97区域和166~229区域均可与Sedlin结合.

    作者:钟子琳;戴寒晶;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丹皮酚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顺铂和两药联用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丹皮酚(7.81~250 mg/L)和顺铂(0.625~20 mg/L)单独应用均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后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大于单药,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结论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的作用.

    作者:徐淑萍;孙国平;王华;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和模型组(n=15).两组动物均给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每天 ig 高脂、高糖、高蛋白乳剂,剂量递增.实验持续6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HDL-C、LDL-C及肝脏TC、TG,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HDL-C、LDL-C及肝脏TC、TG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伴肝小叶炎症坏死.结论利用改良乳剂灌胃的方法,成功复制出大鼠NASH模型.

    作者:王建青;李俊;邹宇宏;鲁超;葛金芳;刘翔;吴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TERT核心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新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克隆腺病毒E1区基因(E1A, E1B55K)、E1B的启动子(E1Bp)以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启动子(hTERTp),以及2个目的基因:人GM-CSF和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Shuttle-GFPSV55K穿梭质粒,应用此穿梭质粒与AdEasy-1腺病毒DNA在BJ5183细菌内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将其转染293细胞获得Ad-GFPSV55K重组腺病毒.PCR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噬斑形成实验测病毒滴度.结果经过酶切鉴定成功地构建了分别携带GM-CSF基因和GFP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7×1010 pfu/ml.结论成功获得由hTERT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倪芳;鲁茁壮;瞿成奎;胡泽斌;王立生;汪思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ECV304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SM-1的表达是否受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方法脂质体转染高活性的MEK基因入ECV304细胞, Western blot检测ESM-1在ECV304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转染高活性MEK基因的细胞株,并检测到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ERKs )的表达量在二株细胞中没有变化,而pERK-2和 ESM-1在转染MEK基因的细胞中表达高于未转染的细胞.结论 ESM-1可能处于ERK-2的下游,其表达可能受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

    作者:左莉;张素梅;卜丽佳;周青;胡若磊;朱华庆;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普罗布考、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治疗组(激素加药物预防)、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激素应用前后作血脂、PT水平检测,4、6周行X线摄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过程.结果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58%,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7%,显著低于模型组,空白组未见骨坏死,坏死骨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溶解的病理过程.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普罗布考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刘德宝;卜海富;桂斌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选实验用小型猪12头,结扎左前降支远端,制造心梗模型.同时取左心耳少量组织,酶解后体外培养扩增心房细胞.28 d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对照组移植不含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两组的左室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查心梗区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得到的是包含心房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的混合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后可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值.心梗区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可见移植的心房细胞.结论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是较理想的心肌细胞移植备选细胞.

    作者:朱正艳;严中亚;翟志敏;汪健;胡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癌组织中5-LOX和COX-2的表达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OX)、环氧合酶-2(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9例结肠癌组织、14例结肠腺瘤和3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5-LOX、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5-LOX在结肠癌及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C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5-LOX和COX-2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5-LOX和COX-2在结肠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且二者表达与结肠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和转移显著相关.

    作者:王家乐;许建明;梅俏;鲍峻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坏死性死亡

    目的了解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Puma、Noxa的表达水平和胃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半定量RT-PCR法检测p53、Puma、Noxa的mRNA水平.结果顺铂诱导胃腺癌细胞死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时IC50为3mg/L;3 mg/L顺铂诱导0、8、16、24、32、40、48 h后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5%、4.1%、4.9%、5.5%、7%、9.3%、12%;非凋亡性死亡率分别为0%、17.6%、21%、25.4%、29.8%、32.9%、37.7%;PI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7%、20.6%、24.9%、29.9%、36.3%,41.2%、48.6%;顺铂诱导前后细胞p53、Noxa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Puma可能不表达.结论顺铂诱导凋亡耐受胃腺癌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推测其可能为细胞坏死;胃腺癌细胞的凋亡耐受可能和顺铂不能诱导细胞p53及其转录靶点Puma和Noxa表达增加相关.

    作者:郝延璋;叶艳;谢奇朋;张旭东;张林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内皮素在火药爆炸烧伤大鼠心肌损害中作用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大鼠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爆炸伤组和复合伤组,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及心肌组织ET含量变化.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MB升高明显,心肌组织ET含量呈类似变化,ET与CK-MB有相关性.结论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心肌ET含量的异常升高参与了复合伤后心肌损伤过程.

    作者:余又新;胡德林;王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及褪黑素的影响.方法利用FeSO4+H2O2产生羟自由基损伤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观察L-精氨酸、L-NAME对模型中NO合成的影响及相应细胞损伤程度的改变,并观察褪黑素对该过程的影响.实验检测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和黏液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MDA和LDH水平增高,CAT、GSHPX、SOD和黏液含量减少, NO水平增高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相关,L-精氨酸和L-NAME通过促进或抑制NO合成,显著加重或减轻这种氧化损伤.褪黑素可逆转羟自由基及NO引起的氧化损伤.结论 NO直接参与羟自由基对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褪黑素通过直接清除羟自由基和NO及可能形成的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对大鼠结肠黏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梅俏;许建明;项立;魏伟;徐叔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脉输注芸香苷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芸香苷(Ru)静脉输注给药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的干预作用.方法 3%牛磺胆酸钠(STC)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大鼠AP模型,取胰头部位做病理学检查,测腹水量、胰腺系数、血清和腹水淀粉酶.结果 Ru 15、30、60 mg/(kg·h)三个静脉输注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AP大鼠血清和腹水中淀粉酶活性,减少腹水量,降低胰腺系数,减轻胰腺组织水肿、坏死、炎症及空泡形成,明显改善胰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 Ru静脉输注对实验性AP都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汪琳;武征;陈志武;郭洁云;赵维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

    目的探讨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激发1周组(B组)和哮喘模型激发2周组(C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三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中MLCK表达.结果哮喘模型激发1周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2周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增加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

    作者:王勇生;桂淑玉;李永怀;周青;胡向阳;吴强;汪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主动脉瓣置换4例(14.82%). 结果死亡1例(3.70%),治愈出院26例(96.30%).随访1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轻度反流3例.结论补片是治疗主动脉瓣窦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葛圣林;周汝元;林敏;葛建军;张士兵;张飞;李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种检查方法用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分段诊刮、彩色多普勒和血清CA125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行分段诊刮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4例和血清CA125检测56例,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临床分期的价值. 结果分段诊刮示子宫颈受累符合率83.3%;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Ⅰa、Ⅰb、Ⅰc的准确率分别为100 %、42.9 %、87.5%;Ⅲ、Ⅳ期血清CA125 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三种检查方法联合进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84.6%.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分段诊刮、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CA125 检测对临床分期有一定的价值,但三项检查联合进行术前分期,明显提高了临床分期和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

    作者:朱红玲;周家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适应性IHb色彩强调联合耐信量表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适应性血色素指素(IHb)色彩强调功能联合耐信量表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NERD)的诊断价值.方法行Olympus GIF-H260型胃镜检查,依据是否有食管黏膜糜烂并经适应性IHb色彩强调分为RE(存在糜烂)组、NERD1(色彩强调充血明显)组和NERD2(色彩强调充血不明显)3组,记录IHb值,并于食道糜烂面或齿状线上方2 cm内黏膜活检2块,HE染色后计算基底细胞层厚度和乳头状结构占整个上皮层厚度百分比,对NERD1和NERD2组所有病例胃镜检查后予洛赛克治疗7 d,后记录效果.结果症状积分RE组为17.42±2.41,NERD1组为15.67±2.77,NERD2组为13.2±1.47,NERD1组与RE组和NERD2组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底细胞层和乳头状结构占整个上皮层百分比(%) RE组为26.20±7.25和49.73±14.15,NERD1组为19.33±6.08和37.99±13.15 ;NERD2组为14.80±3.03和29.65±6.21,NERD1同RE组和NERD2组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口服洛赛克20 mg, Bid, 7 d后,共12例症状消失,其中NERD1组9例,NERD2组3例;4例症状明显好转,其中NERD1组2例,NERD2组2例.结论适应性IHb色彩强调功能联合耐信量表可提高内镜对NERD的诊断.

    作者:甘惠中;胡乃中;谢惠君;孙斌;程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判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58例各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并比较分析Pre-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858例各型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30.1%(258/858),HBe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7%(178/858),HBV 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2%(371/858).在258例Pre-S1抗原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4.1%(243/258),而在371例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5.5%(243/371)和45.6%(169/3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re-S1抗原能够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临床上可作为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重要标志,但其敏感性不如HBV DNA强.

    作者:管世鹤;方有兵;黄争艳;陆应玉;徐元宏;刘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0例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30例患儿中23例尿常规阴转或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76.67%.在使其尿常规短期内阴转方面,轻型较重型、病程<3个月者较>3个月者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P<0.05).5例经皮肾穿刺术的患者,2例病理类型为IIb者对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效果较2例Ⅲb者好.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过程中,未见出现肾损伤加重现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早期静脉冲击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胡波;邓芳;鹿玲;张传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多源性供血腹部皮瓣再造阴茎

    目的探讨采用多源性供血腹部皮瓣作阴茎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腹壁多源性供血的解剖学基础,设计以含腹壁下脐旁穿支血管(1~2支以上)及腹壁浅或旋髂浅血管供血的皮下筋膜蒂或带皮肤筋膜窄蒂,保留腹直肌前鞘、仅带少量肌袖.对皮下脂肪厚的腹壁皮瓣,将远端不少于1/2预制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作阴茎再造.结果手术均获成功,皮瓣完全成活,外形逼真,功能较为满意.结论采用腹部深浅两套以上血管支供血的腹部皮瓣,是阴茎再造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作者:张林;宁金龙;李小静;高学宏;朱飞;曹东升;林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和术式改进.方法对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施行完整骨桥式乳突手术(IBM)合并后鼓室径路, 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磨薄削低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神经隐窝开放后鼓室,保留低位骨桥,去除不可逆病灶,同期或分期进行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年,干耳时间5~13周,平均7周,术前、术后30 d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06, P<0.01).术前与术后1年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15, P<0.01).结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并提高听力,IBM合并后鼓室径路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外科手术的合理选择.

    作者:王玲玲;邱建新;段茂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钛板整复下颌骨大面积缺损的应用

    目的探讨钛板在下颌骨大面积缺损整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20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后形成的下颌骨缺损使用钛板整复重建并观察及随访.结果 20例病例中,除1例因皮瓣部分坏死导致钛板暴露外,其余均愈合良好,下颌骨的外形与生理功能得到较好地恢复.结论下颌骨缺损使用再造钛板进行整复重建,疗效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令达;后军;潘涛;薛浩伟;颜雨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具有独特表型的LHON家系及其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一个5代遗传的具有独特表型的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方法对LHON的常见致病突变位点(3 460、11 778、14 484、14 459等) 、线粒体遗传病Leigh病常见突变位点8 893和线粒体脑肌病伴Leigh病表型的常见突变位点13 5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 SSCP和测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家系是新的LHON突变亚型.为明确该家系的诊断,需要进行线粒体DNA的全长序列分析.

    作者:胡慧敏;陈先文;高宗良;周青;汪渊;左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合肥地区87株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检测

    目的调查合肥地区奈瑟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87例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87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基本相同,敏感株均为9株(10.34%),中敏22~24株(25.28%~27.58%),耐药株54~56株(62.08%~64.38%).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7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别为敏感 (MIC<0.06 g/L) 9株(10.34%)、中敏 (MIC:0.125~0.5 g/L) 20株(23.00%)、耐药 (MIC:1~2 mg/L) 12株(13.79%)、高度耐药 (MIC>4 g/L) 46株(52.87%).结论合肥地区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周文明;杨森;张书梅;杜文辉;孙良丹;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 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 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运周;唐黎黎;史秀丽;傅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手术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有手的深度烧伤后早期恢复手部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观察两组手指截指率、伤后半年手部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和平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结果①治疗组无手指干性坏死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手指干性坏死,占33.3%;②伤后半年,治疗组SI为7.24±1.72,而对照组SI为9.12±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伤后半年,治疗组TAM为204°±46°,对照组TAM为145°±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手术和手术后尽早功能锻炼是大面积烧伤伴有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手的功能恢复有效方法.

    作者:胡德林;方林森;余又新;王春华;徐庆连;王永杰;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特点.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把4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A组(21例,42耳,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在204~342 μmol/L之间)和B组(19例,38耳,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大于342 μmol/L),两组进行ABR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波反应阈等数值.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ABR的异常率为58%.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PL延长,Ⅰ-Ⅴ IPL延长,Ⅰ、Ⅲ、Ⅴ波消失和反应阈升高.与A组比较,B组患儿ABR异常率显著增高(P<0.01),其中Ⅰ、Ⅴ波PL异常率,Ⅰ-Ⅴ IPL异常率及V波反应阈异常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听力和中脑下部有一定程度损害,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与ABR异常程度直接相关.

    作者:张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超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 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以及空腹血糖(FBG)达标时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BG及全天血糖谱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甘精胰岛素组HbA1c达标率(29.63%)明显高于诺和灵N组(5.28%).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N组.结论清晨口服长效降糖药联合睡前注射1次超长效甘精胰岛素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作者:潘天荣;王长江;何勇;汝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清晨1 h尿白蛋白和肌酐(UAlb/Cr)的比值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清晨1 h UAlb/Cr、尿白蛋白排泄率及24 h尿蛋白,同时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估测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清晨1hUAlb/C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以及HOMA-IR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尤其是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且该比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清晨1hUAlb/Cr可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简便、迅速, 受运动、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小的优点.

    作者:贾敬华;汝颖;王长江;胡红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采用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吻合,气管于隆突上吻合.术后积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预防感染、加强利尿、密切监测排斥反应并及时治疗近、远期急性排斥反应. 结果供体心肺缺血190 min,患者手术存活.术后无严重感染并发症,至今已存活368 d,心功能II级,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选择适合的受体、良好的心肺保护措施、成功的手术处理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余兵;王春生;张琳;王可兵;李蕾;丁宁;艾皖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节镜膝关节游离体手术4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诊断和治疗膝关节游离体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共42例患者,全部行关节镜手术证实游离体的存在并全部取出,部分患者同时行软骨清创、半月板修整、骨赘咬除、滑膜切除等处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0.5~3年,优良率为90.48%;无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游离体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合肥市6 891例干部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合肥市体检干部中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市6 891例干部体检的一般资料、脂肪肝、血糖、血脂、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6 891例受检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为2 307例,占33.48%.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7.60%,女性检出率为23.64%.男女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血糖、血脂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脂肪肝组肝功能指标异常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合肥市部分干部体检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为33.48%,介于全国其他城市之间.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异常.

    作者:朱建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膝关节弹响的发生和关节镜诊治

    目的探索膝关节内弹响发生规律和关节镜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存在膝关节弹响症状的膝关节疾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施行了膝关节镜术.分析不同疾病导致关节弹响的部位、响度、发生频率、镜下特点和评价疗效.结果诸多膝关节疾病均可出现膝关节弹响,弹响原因有半月板损伤、关节内游离体、软骨病变、滑膜病变等,其弹响各有其特点,经关节镜诊治后94%病例关节弹响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膝关节弹响来源多样,半月板来源的弹响症状为常见,掌握弹响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关节镜术是关节内弹响的有效诊治手段.

    作者:冯瑛琦;徐斌;徐洪港;张复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测定冠状窦血流评价经PCI术后血流变化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后冠脉血流情况.方法选择6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冠脉系统狭窄,均接受PTCA和支架置入,经胸超声等长握力试验测定手术前后冠状窦血流储备.结果术后冠状窦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血流及积分均较术前增大,血流及积分储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胸超声测定冠状窦血流可用于初步评价冠脉术后的血流灌注.

    作者:赵勇;汪太平;徐岩;史学功;朱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