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T7 RNA聚合酶的克隆及其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的鉴定

    目的 构建含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P)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含T7启动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和T7 RNP转录终止信号的载体,并通过观察EGFP的表达推测T7 RNP表达和T7表达系统介导基因转录的功能.方法 根据编码T7 RNP的基因序列,应用PCR技术从含有T7 RNP基因的E.coli BL21(DE3)基因组中扩增编码T7 RNP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cDNA 3.1(+).同时从px8δt载体和pGEM-T easy/EGFP上切下T7 RNP识别的终止信号(terminator,TER)和编码EGFP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cDNAII.将获得的两个重组质粒共转染BHK细胞.48 h后,通过观察EGFP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推测T7 RNP基因的表达及表达后识别T7启动子介导基因转录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T7 RNP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T7 RNP和原核表达载体pcDNAII/EGFP/TER,共转染BHK细胞后,可观察到EGFP表达的绿色荧光.结论 T7 RNP能顺利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通过与T7启动子和TER的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EGFP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作者:虞结梅;杨兵;谢灿;陆燕燕;何金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芍总苷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干预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取SD乳鼠心室肌制备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用不同剂量的TGP含药血清干预100 TCID50 CVB3感染心肌细胞,对比分析干扰素组、双黄连组、正常对照组.观察细胞病变,24 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cTnI、CK、LDH以及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TGP高剂量组可减轻心肌细胞病变,减少cTnI、CK、LDH的释放.结论 TGP对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全礼;都鹏飞;王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GalN/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GalN与LPS共处理前30 min经腹腔注射给予NAC,于GalN/LPS处理1.5 h后剖杀部分动物取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GalN/LPS处理8 h后剖杀剩余动物,取血和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肝脏组织Caspase-3活性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DNA断裂分析方法检测肝脏凋亡,并对部分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GalN/LPS处理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Caspase-3活性和GSH损耗均显著下降,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DNA断裂分析未见明显凋亡梯度,而NAC对小鼠血清TNF-α含量和NO生成无显著影响.结论 NAC预处理对GalN/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凋亡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华;徐德祥;吕金伟;宁萑;赵磊;陈远华;张程;李祥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转人B7-H3基因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检测

    目的 探讨转入B7-H3基因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检测.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已建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B7-H3导入人鳞癌细胞Tca8113中(Tca8113/B7-H3), RT-PCR检测B7-H3在该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的表达.经G418筛选后,用有限稀释法建立稳定高表达的带有B7-H3基因的Tca8113鳞癌细胞株.结果 RT-PCR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B7-H3的一个215 bp大小的cDNA扩增产物;DAB显色,裂解的Tca8113/B7-H3基因转染细胞膜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约65~86 ku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转染B7-H3的Tca8113细胞,经过细胞传代培养后仍然能够检测到高表达的B7-H3基因,经过有限稀释法建立了Tca8113/B7-H3细胞株.结论 成功建立了Tca8113/B7-H3细胞株,为以后的体内外试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近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邹多宏;郝艳红;周健;杨宏宇;何家才;王元银;阎旭;李宝金;唐爱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氨茶碱对A549细胞吞噬凋亡嗜酸粒细胞及分泌IL-6、IL-8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氨茶碱对A549细胞吞噬凋亡嗜酸粒细胞的作用及对白介素(IL)-6 、IL-8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48 h自然老化后进行凋亡鉴定,加入到不同浓度的氨茶碱干预后的A549细胞.动态观察A549细胞吞噬凋亡嗜酸粒细胞现象,并对已固定染色的细胞进行吞噬率统计.另将不同浓度的氨茶碱分别干预A549细胞、A549与凋亡的嗜酸粒细胞、A549与脂多糖,收获培养后的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浓度.结果 氨茶碱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粒细胞;氨茶碱抑制脂多糖刺激A549细胞后IL-6、IL-8的分泌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氨茶碱抑制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粒细胞,可通过抑制IL-6、IL-8的方式发挥抗炎的作用.

    作者:孔翎;汪诚;刘荣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发细胞转化的模型,模拟吸烟致肺癌的过程.方法 利用CSC染毒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诱导转化.结果 以0.001支烟/ml剂量每代染毒24 h,连续染毒30代共720 h后,诱发细胞发生明显转化改变,细胞逐渐发生生长动力学和形态学的改变,生长失去接触抑制,获得对血清诱导末端分化的抗性和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与对照细胞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强.结论 从BEP2D到CSC转化的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为深入了解吸烟致肺癌发生多阶段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模型.

    作者:徐国蕊;郑红;朱茂祥;汪思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Sj-Ts4样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初步鉴定

    目的 为了寻找血吸虫病新的免疫学诊断候选分子,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Sj-Ts4样融合蛋白.方法 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RNA,设计引物,用RT-PCR法扩增出日本血吸虫Sj-Ts4样蛋白基因编码序列,T载体连接,将其亚克隆入PGEX-5X-1载体中,经酶切、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并用IPTG对该重组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表达结果.结果 RT-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为870 bp的片段,表达质粒PGEX-5X-1-SjTs4经双酶切和以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58 ku大小的GST融合蛋白条带,并可与抗GST特异性抗体反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日本血吸虫Sj-Ts4样抗原的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为进一步验证其免疫诊断价值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丽红;朱绍春;任翠平;王晓楠;赵志荣;刘淼;汪学龙;沈际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核因子-κB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表达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雄性SD大鼠UC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标本中MCP-1、NF-κ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CP-1主要表达于胞浆, NF-κB主要表达于胞浆及胞核.UC模型组结肠组织中的MCP-1及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UC模型组结肠组织中MCP-1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P< 0.05).结论 MCP-1与NF-κB在UC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的高表达在UC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梅;吴正祥;王巧民;张道权;叶献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变化与氧化应激反应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在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分子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2只体重180~220 g的♂SD大鼠按阿霉素给药剂量随机分成4组.于给药第3周末测尿蛋白的变化,同时处死大鼠取肾皮质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及肾小球Podocin蛋白的分布及半定量.结果 ①阿霉素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及肾皮质丙二醛(MDA)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中剂量组变化明显.②正常对照组大鼠Podocin沿肾小球基底膜呈深褐色连续、线形分布;在中剂量组呈淡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分布;量化分析显示,阿霉素组肾小球Podocin免疫组化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中剂量组显著.③肾小球Podocin蛋白免疫组化分数与肾皮质MDA浓度呈负相关,与肾皮质SOD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蛋白尿的发生与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变化密切相关;肾小球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的减少或缺失与以脂质过氧化反应为主的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牛霞;鹿玲;陈珂;梁维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催化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目的 克隆人巨噬细胞金属弹力酶催化域(HMEcd)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MEcd基因融合蛋白.方法 用RT-PCR方法提取人胃癌组织总RNA并扩增出HMEcd cDNA,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MD18-T-HMEcd,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正确后再将HMEcd cDNA亚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MEcd,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RT-PCR获得预期的HMEcd cDNA,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将HMEcd基因分别正确插入克隆载体和原核表达载体中,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实表达出HMEcd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出HMEcd基因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功能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鲍德明;胡乃中;沈际佳;石海;许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腔内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腔内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72例(84侧)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9例(47侧),开放手术治疗33例(37侧).比较两组结石排净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钬激光碎石组的手术时间(56.72±15.67)min和术后住院日(4.87±3.05)d均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81.49±20.95)min、(8.12±2.14)d,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结石的排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腔内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苏红;吴兵;亓林;诸禹平;肖峻;黄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

    目的 探索根治腋臭的微创方法. 方法 通过腋部皮肤组织解剖学观察,设计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顶泌腺体剥脱的手术方法. 结果 随访186例手术患者,疗效:好,177例;一般,7例;差,2例.5例遗留轻度异味,177例皮瓣血运良好,19例皮瓣散在表皮部分坏死,1例皮瓣部分坏死. 结论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手术是个较好的腋臭根治方法.

    作者:杜晓扬;水庆付;褚燕军;陈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吸烟对注意网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烟碱对人的注意网络的影响.方法 运用注意网络测试,对有吸烟史者和无吸烟史者烟碱摄入前后进行注意网络功能的检查.结果 吸烟史者注意网络检查示烟碱摄入后平均反应时间显著缩短(P<0.05).无吸烟史者注意网络检查示烟碱摄入后执行控制反应时缩短降低(P<0.05).吸烟史组较无吸烟史组在烟碱摄入前平均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烟碱(尼古丁)摄入时间的长短对人的执行控制网络和平均反应时的影响是不同的.

    作者:谢成娟;杜静;王长青;汪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和认知损害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两种主要亚型的血管危险因素和认知损害特征.方法 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43例MCI和3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认知正常老年对照组进行评定;按照诊断标准确定27例为遗忘型MCI(MCI-A),16例为血管型MCI(MCI-V);比较MCI-A、MCI-V和对照组的血管危险因素和认知损害特征.结果 MCI-V收缩压较MCI-A显著升高(P<0.05),其高血压患病率和吸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MCI-A和MCI-V整体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01);MCI-A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语言、注意、知觉、定向、运用等方面(P<0.05~0.001),MCI-V更多在语言、运用、记忆、知觉等方面受损(P<0.05~0.01);MCI-A的逻辑记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0.001),MCI-V与对照组无差异.MCI-A和MCI-V画钟试验评分(CDT)均较对照组为差(P<0.05);MCI-V中Hachinski缺血评分(HIS)较MCI-A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01).3组间抑郁评分无差异.结论 MCI-V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和吸烟.两种主要MCI亚型均表现为多区域认知损伤,MCI-A的逻辑记忆损害较为突出.CDT可有效识别MCI,适用于MCI的早期诊断,HIS可帮助鉴别两种不同MCI亚型.

    作者:孙中武;朱小群;周江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65 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以8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研究表明,各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Hcy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发现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cy的水平.讨论 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的干预治疗能够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作者:刘颖;周农;杨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硅胶-耳软骨复合体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延长患侧鼻小柱,纠正鼻小柱的偏斜,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同期植入硅橡胶鼻假体-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22例.结果 22例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效果患者均满意.结论 同期植入硅胶-耳软骨复合体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效果更佳.

    作者:褚燕军;王明刚;杜晓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IVF与ICSI周期实验室及临床结果观察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妊娠结局及产科结局.方法 对843个IVF-ET及ICSI治疗周期的流产、异位妊娠、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孕龄、先天性畸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单胎、双胎妊娠的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ICS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IVF和ICSI两组早期胚胎的发育情况、产科结局、围生情况及出生后婴儿的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是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两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双胎妊娠组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 结论 IVF与ICSI两组的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相似;ICSI不增加胎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几率,双胎妊娠是引起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及早产的主要原因.

    作者:邢琼;曹云霞;魏兆莲;周平;章志国;赵济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开放与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开放与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8例开放肾囊肿去顶术和102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的差别.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1.88±3.57)min、(50.22±1.7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3.13±5.12)ml、(17.25±1.22)ml;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95.00±4.17 )h、(39.86±1.74)h;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83±0.33)d、(5.21±0.18)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2.75±2.72)h、(36.11±1.73)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杨勇飞;梁朝朝;郝宗耀;周骏;张贤生;叶元平;刘明;樊松;王克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检测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328株葡萄球菌(金葡菌185株,表皮葡萄球菌143株)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值,用D实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7%、96.9%、97.9%和84.5%;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9.5%、75%、76.1%和72.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99.1%;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4.1%,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97.1%.19株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9株(9/19);2株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D试验均阴性.结论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显著,此类药物不宜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

    作者:陈莲子;熊自忠;曹鸿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角膜地形图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分布,为早期诊断圆锥角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41例圆锥角膜患者,20例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作为正常对照,使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内容包括: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平均屈光力之差(I-S)、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及地形图形态.结果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中央和(或)下方局限性变陡、屈光力明显增大,病灶形态呈梨形等改变,SRI平均为0.76±0.06,SAI为1.55±0.97.进展期圆锥角膜局部区域变陡峭,形成一局限性圆锥,为乳头状、卵圆形和球形,SRI平均为1.79±0.07,SAI平均为3.80±1.78.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是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病变在角膜上的分布规律,可指导设计硬性角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的圆锥底进行定位,指导手术植孔位置及大小.

    作者:沈培清;廖荣丰;夏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依伴或不伴LVH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g、C3以及CD3、CD4和CD8水平测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伴LVH组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CD8水平显著下降(P<0.01),Ig、C3、CD4及CD4/CD8明显升高(分别P<0.001,P<0.01,P<0.01和P<0.001).而IgA、IgM、CD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伴LVH患者存在显著的IgG、C3、CD4及CD8水平变化.

    作者:刘镜泉;张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比较全身和局部盐酸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作用

    目的 比较全身或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加机械治疗与仅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牙周指数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三组之间疗效差异.结果 三组的临床牙周指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4周时,局部给药组的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较全身给药组和机械治疗组有显著性,12周时,局部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全身给药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较机械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局部和全身使用米诺环素可有效提高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但与局部给药相比,全身给药的疗效需要较长时间方可显现.

    作者:徐燕;魏伟;陈芳;林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VEGF、Survivin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的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和Survivin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率为76.7%(23/30)和73.3%(22/30),性别、发病部位及预后各组的VEGF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组的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和发病部位组的Survivin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和预后组的Survivin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 和Survivin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且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不良,其可能作为评价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毛庆;卜海富;桂斌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改良滑行皮瓣在颜面部缺损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附加切口的改良滑行皮瓣在口腔颜面部缺损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颜面和下唇缺损施行改良类H型和类T型滑行皮瓣修复的效果.结果 经随访,12例改良滑行皮瓣整复均获得一期愈合,无皮瓣缺血表现,愈合后局部组织瓣平整,外形效果良好.结论 改良类H型和类T型滑行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滑行皮瓣的覆盖面积,克服了缝合张力大的缺点,是修复颜面部小型缺损特别是下唇缺损理想的邻近皮瓣.

    作者:吴晓亮;陈传俊;李志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安达芬联合病毒唑治疗Hunt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安达芬联合病毒唑治疗Hunt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影响Hunt综合征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Hunt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病毒唑等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达芬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与试验组按照病程时间又各分两组. 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程时间》7 d组与≤7 d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安达芬联合病毒唑治疗Hunt综合征优于单用病毒唑治疗.病程时间以及病变程度是影响Hunt综合征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登胜;杨见明;刘业海;段茂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岁以下儿童哮喘吸入沙丁胺醇前后肺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6岁以下患儿吸入沙丁胺醇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103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的流速-容量环.主要参数为潮气量、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呼吸频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 哮喘婴幼儿在吸入沙丁胺醇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3~6岁哮喘儿童吸入沙丁胺醇后潮气肺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大儿童明显优于婴幼儿.

    作者:陶松雪;潘家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奇士乐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奇士乐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以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AA大鼠模型,奇士乐灌胃(ig)给药治疗AA大鼠,以雷公藤多苷片ig给药作阳性对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诱导的AA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 奇士乐能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上调ConA、LPS诱导的AA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IL-2分泌水平;同时奇士乐还可抑制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过高的IL-1、TNF-α、IL-6和PGE2的分泌.结论 奇士乐对AA大鼠紊乱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姜辉;李俊;胡成穆;陈纪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芪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Bcl-2和Bcl-xl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提取物(EA)对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海马神经元Bcl-2和Bcl-xl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EA 对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的影响;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EA对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A对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和Bcl-xl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EA(20、40、80 mg/kg,ig×5 d)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增强受损海马神经元Bcl-2和Bcl-xl的表达.结论 EA能通过增强Bcl-2及Bcl-xl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云玲;刘东梅;吴庆四;姚余有;李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豹皮樟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豹皮樟有效部位总黄酮(LCTF)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左后足跖皮内注射0.1 ml,弗氏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大鼠免疫后12 d开始分别灌胃LCTF 66.5、133、266 mg/kg,连续给药12 d.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滑膜细胞,透射电镜分析滑膜细胞内具分泌功能细胞器的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滑膜细胞分泌IL-1β水平;探讨LCTF作用机制.结果 LCTF133、266 mg/kg可恢复A、B型滑膜细胞的分泌功能;纠正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滑膜细胞过高分泌IL-1β的功能.结论 LCTF可恢复AA大鼠滑膜细胞的形态及改善腹腔巨噬细胞、滑膜细胞过高的分泌炎性介质的功能是其治疗AA的途径之一.

    作者:周利华;李俊;陈晓宇;胡成穆;解雪峰;姜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皮酚增强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 探讨丹皮酚联合顺铂在体内外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体外试验法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试验法研究两药的抗肿瘤作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评价联合用药性质.结果 丹皮酚在体外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其IC50为124.77 mg/L;不同浓度的丹皮酚与顺铂联用时抑制率较单一用药时显著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分析,丹皮酚7.81、15.63、31.25 mg/L与系列浓度(0.078~2.5 mg/L )的顺铂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作用(CDI<1).体内灌胃给予丹皮酚25、50、100、200 mg/kg对裸鼠移植人食管癌Eca-109的抑制率分别为10.67%、23.54%、27.91%、34.46%;丹皮酚在100 mg/kg剂量下与顺铂5 mg/kg联合用药抑制率为77.91%,与单一用药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I=0.74.结论 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抗肿瘤作用,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宛新安;孙国平;徐淑萍;杨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应用Masson染色对肝组织作病理检查,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 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脂、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9倍,灯盏花素给药8周可使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下降46%. 结论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抑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夏玲玲;齐向明;吴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CYLD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研究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一家系的CYL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家系成员的CYLD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该家系所有患者均出现CYLD基因c.2711C>T(p.P904L)错义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未发现序列改变.结论 CYLD基因的错义突变c.2711C>T(p.P904L)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

    作者:吕红莉;黄一锦;周东;杜玉凤;赵小燕;梁燕华;权晟;刘琴;吴要群;常小丽;周伏圣;方巧云;沈玉君;高敏;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中国人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EpiData 3.1和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①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5.45岁,约80%的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色素脱失按皮节呈单侧性分布,好发于面部,多在夏季发病,半数以上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 ②与非节段型白癜风相比,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早,家族史少,伴发晕痣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少.结论 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特征不同于非节段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

    作者:吴要群;刘琴;常小丽;徐生新;孙良丹;杜文辉;肖风丽;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策略

    概述绝大多数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银屑病、白癜风等都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称为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又称为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s)或多因子病(multifactoral disease).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癜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抗体的检测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量(PLT)和血清抗血小板抗体(PAIgG)的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用常规方法统计303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PLT;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27例血小板减少的白癜风患者血清PAIgG.结果 白癜风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降低与各型、各期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是否有家族史、是否经过治疗无明显相关性,各型、各期患者之间相比PLT并没有差异性;血小板减少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P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白癜风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其原因可能为免疫源性.

    作者:章俊;杨森;刘琴;王培光;肖风丽;张弛;吴要群;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人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A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在3例患者中共发现3个突变,包括2个移码突变(1922insG、2900insT)、1个错义突变(1031G→A),其中1031G→A为重复突变.在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移码突变(1922insG、2900insT)和错义突变(1031G→A)可影响ATP2A2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从而引起3例患者的发病.

    作者:权晟;吕红莉;周伏圣;方巧云;沈玉君;杜文辉;任韵清;孙良丹;高敏;王培光;张学军;杨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一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研究一中国汉族人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家系KRT9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例EPPK家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4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的1号外显子第485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导致第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162Q),而家系中14例正常人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 结论 错义突变c.485G>A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琴;吴要群;常小丽;吕红莉;袁丞达;王培光;高敏;周伏圣;沈玉君;杜文辉;方巧云;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 研究一中国汉族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11例患者进行COL7A1基因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6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该家系11名患者的COL7A1基因的87号外显子第6859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甘氨酸替代突变c.6859G>A (p.G2287R) 引起该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发病.

    作者:常小丽;袁丞达;刘琴;吴要群;吕红莉;常红芹;王培光;高敏;肖风丽;周伏圣;方巧云;沈玉君;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