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霍乱弧菌越冬机理,对其L型的诱导方法、L型菌落、菌体形态、血清凝集原性、回复性等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长鳌;肖东楼;蔡润河 刊期: 1994年第04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区始发于1964年,迄今已29年,为了探讨EHF的流行规律,根据全区的历年疫情材料及有关调查资料,将我区EHF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作者:徐宜玲;徐建明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为了解和掌握翁源县健康儿童的脊髓灰质炎(脊灰)、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免疫状态及疫苗接种质量,从而证实预防接种的效果,我们于1990年9月,在翁城、龙仙镇、三华、江尾等四个乡镇抽查4岁内儿童进行了抗体检测.
作者:温汀昭;李奕托;刘旭振;黄锐敏;陈玉明;凌耀祥;黄权;邓辉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为进一步考证应用脊灰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和脊灰监测系统的敏感性,1993年3~4月对全区0~10岁儿童跛行进行了调查.
作者:朱贵翔;马昕;孙小儒 刊期: 1994年第04期
脊髓灰质炎(脊灰)易与其它疾病所致的肌肉麻痹或肢体活动障碍相混淆,尤其是在该病流行期间未经全程免疫的易感儿童,因其它疾病发热后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常被误诊为脊灰.现将1990~1993年6月我站访视误诊为脊灰的5例患者作一分析.
作者:王青申 刊期: 1994年第04期
河北省兴隆县(燕山主峰雾灵山区)自1974年以来,一直按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三价口服活疫苗(TOPV)的免疫工作.1978年接种率达97.75%1979年后至今已14年无脊灰病例发生.92年TOPV投服率高达99.90%.
作者:李春明;郑风玲;贾尚锋;高海民;王德瑞;王桂海;徐亚新 刊期: 1994年第04期
莱姆病自1977年Steere在美国康州首次报告以来[1],国内外莱姆病研究进展迅速.1987年张哲夫等人证明东北牧丹江和延边林区有莱姆病的存在和流行[2]为证实浑江市三岔子林区是否有莱姆病,1992年我们对三个林场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孝禄;张敬田;吕高鹏;葛明祥;韩凤鸣;张哲夫;张金声;王宏英;侯学霞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作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疾病监测组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作者:流研所流行病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通讯组 刊期: 1994年第04期
麻疹云南:德宏州潞西县江东乡、轩冈乡等地麻疹暴发流行,到目前为止共发病2130例,死亡5人.发病年龄大58岁,小3个月.今年1月17日江东乡厥叶坝38岁农民到梁河县打工伐木,春节回家后发病,随后波及到邻近村寨,梁河县去年暴发过麻疹.现芒市、陇川也有病例发生.
作者:流研所流行病室 刊期: 1994年第04期
本月共收到疫情报告145份.疫情主要特点是:甲乙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有几种疾病呈上升趋势,梅毒和急性结膜炎.超出预期值波动范围.肝炎、痢疾、麻疹等有小范围的暴发.
作者:流研所疾病监测组 刊期: 1994年第04期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每个县(区)抽取1个村(街道)作观察点,每个点分四个年龄组,每个县(区)抽取50~100名儿童,共采有效标本258份.
作者:朱永琦;卫星;江文斌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1994年第04期
提高接种率和保证接种质量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关键.为探讨简便、灵活,连续地接种率的评价方法,我们自1992年5月始,在省内建立了计免综合监测网对接种率进行监测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福宝;刁连东;张义煌;汪吉员 刊期: 1994年第04期
一、概念与名称地理流行病学(Geographical epidemio1ogy)是流行病学与地理学及有关学科(气象,地质,土壤,生物学等)互相渗透所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不仅仅是方法,而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作者:张见麟 刊期: 199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