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疾病监测杂志

疾病监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疾病监测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2928/R
  • 国内刊号:11-2928/R
  • 影响因子:1.5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9
  • 全年订价:9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荣获2003年《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疾病监测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2001~2005年遂昌县法定传染病重点疫情动态分析

    目的探讨遂昌县5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452.20/10万,死亡率为0.46/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血源性传播传染病如乙型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76.38/10万,占发病总数的38.98%.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84.91/10万,占发病总数的18.80%.淋病、梅毒等性病年均发病率为75.22/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71%.肺结核年均发病率为74.97/10万,占发病总数的16.59%.甲肝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发病总数的2.91%.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3%.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2.03/10万,占发病总数的0.45%.结论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落实,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保证饮用水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雷仙育;李立壮;金忠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钩端螺旋体病MAT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及结果准确性国际评测

    目的对经典的钩端螺旋体病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标准化,以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便于今后不同实验室之间MAT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钩端螺旋体病协会(WHO/ILS)新近推荐的MAT操作步骤,对我国MAT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基制备、菌体浓度、抗原制备、血清灭活方法、抗原抗体作用时间与温度,以及结果判定标准等进行标准化.结果用标准化MAT方法检测WHO/ILS寄送的考核盲样(编号A、B、C、D、E),每份样本重复检测三次,获得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检测结果报送WHO/ILS后,反馈结果表明:5份样本检测的血清群结果完全准确,抗体滴度与标准结果吻合.结论钩端螺旋体病MAT实验经标准化后,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在国际性评测中能准确地鉴定出钩端螺旋体血清抗体的血清群及滴度.标准化方法的应用可提高我国钩体病血清学监测水平.

    作者:张宇翔;聂一新;李秀文;张艳;代凤兰;蒋秀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3~2005年鞍钢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近年来鞍钢各类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及特点,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5年鞍钢各类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中HBV检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5年鞍钢各类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在0.99%~2.32%之间,抗-HBs阳性率在25.82%~55.98%之间.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而抗-HBs阳性率高.HBV感染模式显示,381例HBsAg阳性者中,61.93%的人具有明显的传染源意义.结伦2003~2005年鞍钢各类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对HBV感染保护能力逐步提高.

    作者:罗湘丽;曲杰;郑冰;田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0~2004年宁波市结核病监测概况

    目的评价宁波市实施结核病监测15年的效果.方法对1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常规监测资料对病例发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下降33.6%,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上升198.4%,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及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各上升26.0%、133.5%.肺结核死亡率下降60.0%.病例发现延误率15年中变化不明显.新发涂阳病例治愈率从91.8%下降至88.6%.流动人口肺结核新登记率和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分别增加33.3%和95.8%.结论病例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传染源控制效果从25.5%增加到49.2%.应继续提高结核病控制工作效果,加强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工作,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治疗管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作者:赵敏捷;林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75例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5例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55.4%(97/175).麻疹流行特点是散发和小范围流行同时存在.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月份发病开始上升,5月份下降.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占58.6%,其次为10岁以下儿童,占20.0%.男女性别比为1:1.3.结论除儿童外,青壮年也为易感人群,应采取相应措施重点预防和保护.

    作者:徐娥芬;陆惠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本文针对目前兴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现状,根据国内有关单位P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教训,结合本人的一些体会,就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依据的标准、技术规范进一步归纳、整理、解读,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科学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期望对正在建设或有意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者有所启迪和帮助,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于实践.

    作者:李军延;卢选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云南省大姚县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开展HIV监测,掌握娱乐场所从业女性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和该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检测.结果调查的348人中检出4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1.1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70%.结论制定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登记和定期体检规章,加强对高危人群及感染人群的控制,提高干预工作效果,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

    作者:张晓冰;沈学凯;班琼珍;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5~2004年甘肃省通渭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1995~2004年通渭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病特征及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监测工作要求.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结果1995~2004年累计监测AFP病例26例,年发病率低0.9/10万,高达7.2/10万,平均发病率2.4/10万;发病率存在男性以小年龄为主,4岁以下占78.7%,而女性4岁以下仅占34.8%;格林-巴利综合征占AFP病例的69.2%,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病例调查、采便、合格粪便送检及病后60 d随访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病例及周围人群免疫史(平均服苗)达到了5次以上.病例报告及时率只有61.0%,乡镇以下卫生单位报告病例仅占15.4%.结论AFP病例存在年度高发现象;格林-巴利综合征是AFP病例的主要病种;全县近10年来的AFP监测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成效显著,但乡镇以下卫生单位的报告工作仍有待加强.调动乡村两级临床医生报告AFP病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监测工作水平的首要任务.

    作者:南兴远;何巨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禽类密切接触人群及社区普通人群对人禽流感知信行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禽类密切接触人群及社区人群对人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人禽流感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和调查者自填问卷方法调查禽类密切接触人群及社区人群共324人.结果禽类密切接触人群对人禽流感认知状况令人堪忧;41.7%居民害怕人禽流感;感冒后自行购药及不处置的居民占43.3%;文化程度与人禽流感知信行密切相关.结论提高禽类密切接触人群的人禽流感认知水平、流感疫苗接种率和疾病就诊率,以及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导向是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防控人禽流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孙立梅;许桂锋;张松梅;李秀玲;李波;侯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6~2004年玉溪市免疫接种数据报告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计划免疫接种率的真实水平.方法对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进行可信性分析,对各疫苗间累计应种数进行逻辑分析,用抽样调查接种率评估报告接种率的真实水平.结果1996~2004年玉溪市四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抽样调查接种率与监测报告接种率的结果相符;84个评价值中有66个可信,占78.6%,17个可疑,占20.2%,1个不可信,占1.2%.结论玉溪市计划免疫接种统计报告基本规范,结果可信,但应种对象数、接种完成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报或重报,接种率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基层应种对象掌握不全面,接种数据完整性及数理逻辑性存在问题,应对基层业务人员进行定期专项培训,进一步科学规范管理以全面改善接种报告质量.

    作者:马运葵;李廷学;吴丽清;祁昆;张耀喜;杨晶;任志艳;余庆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5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05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麻疹高发病率原因,以指导今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方法对2005年湖州市吴兴区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湖州市吴兴区麻疹发病率高达150.95/10万,发病年龄高峰为15~34岁人群(59.06%),其次为<8月龄组年龄人群(10.26%);病例职业分布前3位为工人、学生、散居儿童,外来民工是工人发病数的62.87%.8月龄以上无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或免疫接种史不详者占91.94%;8个月至15岁以下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9.47%、22.18%.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的初、复种率低.应落实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制度和学生入学查验证制度,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在成人麻疹疫情上升的地区,对免疫史不详的青壮年群体进行预防接种,防止疫情发生.

    作者:孙黛;李莉;沈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浙江省义乌市中华按蚊传疟作用定量研究

    目的了解当地疟疾媒介传播能量,分析疟疾传播潜势.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调查方法定量计算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和预期传染性寿命等参数,再按照Garrett-Jones(1964)的公式求取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结果2004年5~10月义乌市后宅街道遗安村中华按蚊媒介能量依次为0.819、0.882、5.382、1.506、0.149、0.004;基本繁殖率依次为8.19、8.82、53.82、15.06、1.49、0.04.结论当地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和基本繁殖率均较高,其中5~9月的基本繁殖率均高于临界水平,提示当地具有较强的疟疾传播能力,潜在疟疾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可能.

    作者:骆淑英;范伟忠;叶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在分子分型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日渐受到青睐,其原理为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反映病原体变异分化的本质即DNA序列的改变,从而做到微观变化的宏观显示.电泳结果通常是条带图谱.该方法的发展成熟为监测控制细菌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分型可以鉴定比较菌株是否一致,对于细菌性传染病监测[1,2]、传染源追踪、传播途径调查和识别等暴发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4].

    作者:王丽丽;徐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分级培训方法提高传染病报卡质量

    2004年全国开展了传染病网络直报,改变了原来传染病报告迟缓拖沓的局面,把好了传染病控制的第一关,真正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使传染病法不再形同虚设.

    作者:耿荣;宋爱琴;岳芳;王宁;王爱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杭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新老系统报病情况比较

    目的了解杭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的问题,准确评价该市疫情报告工作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方法对新老报病系统的报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年杭州市上半年网络直报(新系统)病例数较道源系统(老系统)高32.85%.结论国家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更接近实际数据.要确保国家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关键是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及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按照国家标准诊断传染病,在时限内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此外各区、县(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管理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是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邓晶;崔威武;施世锋;吴静芳;谢立;黄仁杰;程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EpiData软件的特点及使用简介

    EpiData软件是专为流行病学调查而设计的一款数据录人与管理软件.本文对其主要特点及如何建立调查表文件、数据文件、核查文件、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作者:胡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的暴发突显出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严重缺陷.为改变疫情逐级报告、疫情迟报、瞒报等问题,中国政府于200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后,直接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传染病个案信息,国家可以对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库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全面了解全国传染病疫情概貌和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

    作者:施小明;马家奇;杨功焕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