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疾病监测杂志

疾病监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疾病监测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际刊号:11-2928/R
  • 国内刊号:11-2928/R
  • 影响因子:1.5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59
  • 全年订价:91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荣获2003年《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疾病监测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2004-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猩红热9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比2010年升高425%,84.61% (44/52)的周次报告病例数达到或超过目标阈值;宁波市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2006年和2011年发病高峰延迟;男女发病率比为1.80∶1,发病人群以0~15岁为主,其中3~9岁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数较高,6~岁组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40/10万;部分地区存在高发,历年发病数均较高.结论 2006年以后,宁波市猩红热发病的整体趋势缓慢下降,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高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应加强落实晨检等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作者:王爱红;易波;申涛;许国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983-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1983-2011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猩红热病例监测数据、个案调查资料及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石景山区1983-2011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9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62/10万,冬季及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2 ~10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全部病例的92.55%.猩红热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峡炎.结论 2 ~10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作者:郭舫茹;何月莹;白云;吴劲;李燕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市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东城区1 ~12岁健康儿童221名,每季度采集鼻咽拭子标本1次,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血清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东城区1~12岁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为8.75%,累计携带率为29.41%,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接种率为5.24%.结论 1~12岁儿童存在着一定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风险,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研制出适合国情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作者:邸明芝;黄辉;吕敏;张玉萍;周云;李侠;孙宏莉;闫威;翟力军;吴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4-2011年浙江省金华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金华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金华市共报告流腮17 9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07/10万,病例集中在4~ 14岁,占79.32%.在此期间共发生暴发疫情10起,病例398例,占总病例数的2.22%.所有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 流腮发病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已经成为影响金华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玲;庞志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4-2011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2004-2011年风疹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运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甘孜州风疹发病以散发为主,但仍然存在局部暴发流行,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占总病例数的86.09%;4~14岁年龄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3.98%;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21%;男女性别比为1.12∶1.结论 甘孜州风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及时控制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聚集性疫情及暴发疫情,应结合本地风疹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促进风疹防控工作.

    作者:汪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宁波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在宁波市建立水痘监测点,监测水痘病例,并调查病例的个案信息及监测点水痘疫苗接种率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水痘监测点共监测水痘病例2797例,发病率为73.19/10万.其中,余姚市发病率高,为117.62/10万,鄞州区发病率低,为44.34/10万.每年5-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发病数较多,发病以<12岁儿童为主,不同地区年龄分布存在差异.1~7岁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73.01%,各地、各年龄组接种率不完全相同(P<0.001),接种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 宁波市水痘发病率较高,水痘疫苗接种率存在地区、年龄差异,今后应继续加强适龄儿童和高年龄组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将水痘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者:潘兴强;马瑞;许国章;方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浙江省3县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调查

    目的 2005年浙江省3县(宁波市北仑区、嘉兴市嘉善县、绍兴市上虞市)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建卡率仅58%.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对3县开展干预,为评价干预效果,2010年4月,对3县再次开展调查.方法 使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每县通过容量比例法抽取30个村或居委,每村随机抽取2个村小组.所抽取村小组内的0~3岁外来儿童全部纳入调查,了解儿童是否建卡以及家长如何获知预防接种服务.调整抽样权重后计算儿童建卡和疫苗接种率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共调查到455名外来儿童,其中448名儿童(98.7%,95% CI:98.4% ~98.9%)在调查地建卡.430名儿童(96.4%,95% CI:95.7% ~96.9%)在调查地至少接种过一次疫苗.305(77.7%)名儿童家长由于接到通知而带孩子接种疫苗.预防接种通知的主要来源是产科医院(n=165,47%)、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n=53,30%)、村或居委干部(n=70,22%)以及同乡(n =26,7%).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摸底调查工作有效促进了3县流动人口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建议3县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应推广至全省,并在全国尝试开展干预研究.

    作者:高洁;胡昱;沈纪川;戚小华;陈耀荣;沈玉华;张鑫培;马会来;陈恩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5-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结防机构登记的流动人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7年累计登记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 077例,登记例数逐年上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近3年逐年下降;2009-2011年新涂阳患者时间分布上1、2和12月低峰特征明显,15 ~44岁为高峰年龄段,民工构成比逐年下降,家政、家务及待业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 宁波市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高且平稳,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已成为宁波市肺结核防制的主体,防控措施应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疫情特征.

    作者:林相;李宗宝;于梅;平国华;车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4-2011年广西阳朔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掌握流行规律,制定控制策略.方法 采用平均增长速度、动态数列、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相对危险度、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阳朔县共发生流腮659例,平均发病率为29.26/10万,2004-200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至2008年达高峰,发病率为92.25/10万.该病的发病特征为流行有周期性;季节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夏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高峰日6月24日,流行高峰期4月3日至9月14日,冬季发病高峰日11月12日,流行高峰期9月11日至次年1月11日;人群分布4 ~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农村发病高于城区,农村小学时有多发、暴发疫情;随着疫苗使用量的上升,流腮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按照目前的国家免疫策略不能达到控制或大幅度降低流腮发病的目标,应调整流腮免疫程序,同时通过严格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以提高儿童疫苗免疫接种率.

    作者:苏文斌;高连;高志媛;莫将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9-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与人群抗体水平变化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及人群对乙型流感的抗体水平变化.方法 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疫情监测,于2009年7月和2010年3月底2次采集宁波市正常人群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法进行乙型流感抗体检测.结果 在2009-2010年期间乙型流感的Victoria系毒株比较活跃,共出现2次流行的高峰期,且从2009年6月起血凝素基因出现了新变异株.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9年7月采集的标本阳性率为42.12%,而2010年3月底采集的标本为51.11%.结论 2009-2010年Victoria系乙型流感的流行与毒株的血凝素基因变异有关.从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底,人群对Victoria系乙型流感的抗体阳性率有明显的增高.

    作者:焦素黎;胡逢蛟;张姝;倪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8-2012年浙江省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浙江省2008-2012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4.00%,病例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各个监测年度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上与ILI%高峰相一致.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结论 浙江省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在甲型流感大流行后,浙江省流感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作者:余昭;方琼姗;周敏;李连红;王玮;柴程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对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评价,探讨诊断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可疑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采集血液由疾控部门进行检验,对病例诊断进行判断,查询重庆市北碚区肝炎病例报告情况,对该地区医疗机构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共确诊病毒性肝炎217例,其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116例,慢性乙肝8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5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3例.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网络报告进行对比,发现47例急性乙肝被医疗机构报告为慢性乙肝;医疗机构报告的慢性乙肝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仅为47%,而急性乙肝的阴性预测值也仅为52%,医疗机构仅对47%的可疑病例开展了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HBcIgM)检测,且其阳性率明显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2=13.00,P<0.01).结论 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临床医生更多运用抗-HBc IgM检测来辅助临床诊疗,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检查.

    作者:袁珩;马会来;邓小霞;明媛英;李涛;李勤;龙江;周光华;申涛;谭兴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云南省大姚县狂犬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云南省楚雄州自2006年在牟定县报告5例狂犬病病例以来,5年间均未发生过狂犬病流行[2].2011年6月在楚雄州永仁县报告了1例狂犬病病例.2011年7月在楚雄州大姚县报告了1例狂犬病病例,这是该县近60年来首次报告狂犬病,为此,我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作者:祖家香;陆荣安;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检测前因素对N末端B型尿钠肽原测定值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运动、容器材质、抗凝剂种类、存放条件等检测前因素对N末端B型尿钠肽原(N 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不同材质容器、不同种类抗凝剂和不同存放条件下74例心衰患者和70名健康人血液中NT-proBNP水平,以及70名健康人运动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 行走20 min后健康组NT-proBNP浓度较安静状态升高10% ~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促凝管和塑料促凝管两种不同材料的容器对NT-proBNP检测值无影响.EDTA抗凝血浆的NT-proBNP检测值较肝素锂抗凝血浆与促凝血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锂抗凝血浆与促凝血清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加盖存放3d或反复冻融3次均不影响NT-proBNP检测结果.结论 NT-proBNP检测对存放条件要求不高,但运动和抗凝剂的选用会影响NT-proBNP的水平,临床检测时应加以标化,避免检测结果的波动.

    作者:陈松;狄春红;康云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霍乱弧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目前细菌DNA提取方法众多,但由于提取原理和步骤的差别,获得DNA的浓度及纯度各不相同,本文通过霍乱弧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为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建议.方法 本文采用4种不同DNA提取方法(酚-氯仿抽提法、CTAB法、试剂盒法和液氮研磨法)提取霍乱弧菌基因组DNA,并比较各种方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 酚-氯仿抽提法和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相对较差,但成本低;液氮研磨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大大改进;试剂盒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好.结论 4种方法均适合霍乱弧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试剂盒法还适用于分子分型和基因组测序分析.

    作者:赵伟;白晓潇;刘小雨;苏领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2年辽宁省铁岭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检测出1例诺如病毒

    目的 了解辽宁省铁岭市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有效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12年第一季度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采集到的6份水产品进行检测,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6份水产品中,有1份检测出诺如病毒RNA阳性.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该阳性标本的诺如病毒VP1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为GⅡ-4型诺如病毒.结论 铁岭市首次在食源性致病菌日常监测中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4型.因此应加大对生食水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避免因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暴发.

    作者:李婵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起由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136:K78引起的聚集性腹泻暴发

    目的 明确聚集性食源性腹泻暴发的病原.方法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肛拭子标本18份,粪便标本2份,厨师粪便标本1份,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可疑病原菌的ipaH毒力基因,同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结果 分离到11株血清型为O136:K78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除1份肛拭子外,其余7份患者肛拭子、3份粪便标本Real-time PCR均阳性;除1株菌外,其余10株菌株的PFGE带型一致.结论 具有侵袭性相关基因ipaH的O136:K78肠侵袭大肠埃希菌是本次聚集性腹泻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夏文;薛琳;周显凤;樊国印;贺凤兰;甘启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0-2011年甘肃省庆阳市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甘肃省庆阳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掌握庆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庆阳市手足口病发病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庆阳市2010-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71例,年均发病率为30.07/10万,2011年较2010年发病数增加137.85%;6-7月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4.51%;≤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7.14%;男性发病率为38.84/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93/10万;病原毒株检测结果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占总检测病例的78.16%.结论 庆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7月,≤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

    作者:王芸;杭小平;崔林;张陇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全国共计报告手足口病1 619 706例,报告发病率为120.79/10万;死亡509例,死亡率为0.038/10万,病死率为0.031%.全年呈现夏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主高峰集中在夏季(5-7月),次高峰集中在秋冬季(10- 12月).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也相应呈现两个高峰.在主高峰(5-7月)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1% ~1.2%,在次高峰(10- 12月)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降到0.7% ~0.8%.报告病例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0%),其中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均占83%).实验室病原监测显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仍为主要病原(合计占79%),各月份均以EV71为主,但10- 12月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所占比例较前期略有升高.结论 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发病流行强度与2010年相近,呈现夏季和秋冬季双峰模式;在秋冬季次高峰中重症及死亡病例比例低于在夏季高峰中的比例.

    作者:靳妍;张静;孙军玲;常昭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8-2011年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宜昌市包括各县(市、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的相关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473份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26∶1,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春末和夏初;疱疹液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x2=8.026,P<0.01)和口漱液(x2=12.67,P<0.01);共检测到肠道通用病毒阳性标本298份,总检出率为73%,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标本191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标本78份,其他肠道病毒为29份,EV71的检出率高于Cox A16 (x2=86.517,P<0.01)和其他肠道病毒(x2=189.089,P<0.01).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 (64.1%)和Cox A16(26.2%),随不同年份优势毒株稍有差异,EV71是引起宜昌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的主要优势毒株类型.

    作者:余云芳;张谨;孙凤英;苗云萌;吴谨呈;涂玉梅;马静;余枫华;阮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0-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档案资料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7552例,平均年发病率291.99/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7月,占56.61%;男女性别比为1∶0.66,二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267,P <0.001);发病以0~5岁儿童为主,占92.23%;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8.14%;流动人口发病高于常住人口;15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检出肠道病毒71型124例.结论 在手足口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要考虑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尤其要关注当地的流行高峰、发病的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

    作者:谢海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浙江省绍兴市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观察医务人员高尿酸血症(HUA)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健康体检医务人员2273人为调查对象,从20 ~ 88岁,按性别分5个年龄组检测血尿酸(BUA)水平,同时检测体质指数( BMI)、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血脂等.结果 医疗卫生人员HUA发生率:男性12.97%,女性6.3%,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BMI与HUA显著性相关;HUA组与正常尿酸组异常率的比较:HUA组TG异常率(40.9%)、HDL-C低水平异常率(30.2%)、BMI(≥28)占22.0%、FPG异常率(10.7%),均高于正常尿酸组TG异常率(12.6%)、HDL-C低水平异常率(10.0%)、BMI(≥28)占9.6%、FPG异常率(5.7%);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务人员HUA性别差异明显,男性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且HUA者比尿酸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超重、肥胖,因此提倡要合理饮食,积极锻炼,重视健康体检.

    作者:葛国兴;杨国灿;钟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一起学校水源污染引起菌痢暴发疫情的调查

    2010年10月,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某乡镇中心学校发生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共发病178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13.8%,疫情波及小学部22个班级、幼儿园部2个班级和一些教职员工.细菌学检测显示水源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埃希菌均超标,采集的58份肛拭标本,37份检出宋内志贺菌,阳性率为63.79%.

    作者:占炳东;姜宪尘;方春福;来时明;叶剑华;易槐明;吕华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广东省深圳市某建筑工地登革热疫情暴发调查

    2010年10月12日,深圳市某医院收治了1例疑似登革热病例,经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广东省CDC复核,登革病毒IgM和核酸阳性,确诊为登革热实验室确诊病例,该病例为一建筑工地升降机操作员.共采集9份疑似病例血液标本,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病毒分型为DEN-1.由于该工地工人流动性较大,人员进出频繁,没有完整的出入记录和联系方式,工人患病后通常辞工返乡,因此未能找到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病例.

    作者:于宝柱;梅树江;张丽杰;谢旭;王敬忠;李怀昕;申涛;司徒潮满;朱保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2年江西省萍乡市某小学一起乙型流感暴发预防控制措施评价

    摘要:2012年2月10日至3月1日,萍乡市某小学发生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98例流感样病例分布在23个班级,学校罹患率4.3%.其中二年级(4)班罹患率55%,二年级(2)班罹患率30%.100%病例出现发热,咳嗽发生率79%,咽痛发生率77%.经回顾性队列分析,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8%,接种流感疫苗学生流感罹患率为17%,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学生流感罹患率为49%,流感疫苗保护率为66%(95% CI:2.0%~88.0%).良好的洗手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作者:王瑞平;冯秀;程慧健;施国庆;游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