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174
  • 国内刊号:36-116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60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02第三届)
  • 临床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及评价DPN程度的意义.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下肢F波、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中有、无神经系统自觉症状组,1型、2型糖尿病组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各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值减慢(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F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加重(P<0.01),感觉神经传导比较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较2型为重(P<0.01).结论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是DPN早期诊断及评价DPN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曾玉宇;唐正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3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压进行测定,并以60例糖尿病未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组的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组高血压占68%,对照组仅为34%,提示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除高血糖外,血脂的异常、高粘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粘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防止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友莲;施春花;郑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卡马西平对脑电图背景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对脑电图背景频率的影响.方法对40例单一服用CBZ临床发作已被控制的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描记和分析,与此同时测定CBZ的血药浓度.结果随着CBZ血药浓度的升高,θ、δ波活动增多,α波频率减慢.结论 CBZ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可控制临床发作,但对脑电图背景活动有影响,可引起α波频率减慢、慢波活动增加.

    作者:张明;邓丽影;卢洁;龚黎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79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病例的临床分析,对其中24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容易误诊的因素.结果 24例中残角子宫妊娠1例,宫角妊娠6例,宫颈妊娠5例,卵巢妊娠10例,腹腔妊娠2例.临床定位诊断正确率69.6%,定位误诊率30.4%.结论因临床经验的不足、遗漏重要病史、查体不熟练、忽略诊断性体征、辅助检查的错误提示造成诊断思路误区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悦;武江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健康人群快速进入高原地区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QT离散度变化的趋势.方法分析40例健康男性在海拔500米、2700米、3700米、4800米高度心电图检查结果,测量其QT离散度.结果 40例男性在海拔3700米与500米高度时,QT离散度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海拔3700米、4800米与海拔500米高度时,QTd、QTcd差别有显著差异(P<0.01),且QT离散度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健康人群快速进入高原地区QT离散度增大,故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高原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辉;杨静;张国庆;夏兰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病毒感染者与轻症或局限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0.5ng/ml,中度细菌性感染患者>0.5ng/ml,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2.0ng/ml,重度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10.0ng/ml.病毒感染组和轻症或局限性细菌感染组与中度以上细菌性感染组PCT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5.0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细菌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宋秀琴;时兢;谢卫星;陆荣国;王烨;衡军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目的与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23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82)、依那普利组(n=76)和氨氯地平组(n=77).分别服用缬沙坦80mg/d、依那普利10mg/d或氨氯地平5mg/d,共8周.用药4周后对舒张压≥90mmHg者,以上剂量加倍.结果 8周末缬沙坦、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3.4%、65.8%、6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降压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14.5%(11/76),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为1.2%(1/82),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氨氯地平组出现面部潮红3.9%(3/77),踝肿2.6%(2/77),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逆转患者心肌重塑,耐受性好.

    作者:郭方明;宫国建;范民忠;宋秀媛;王秀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栓塞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肺栓塞常见误诊疾病,提高肺栓塞诊断率.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8例急、慢性肺栓塞患者入院前疾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院外误诊率60.25%(47/78),共误诊52例次(有的曾误诊为多种疾病).误诊疾病为:冠心病17例(21.79%),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0例次(12.82%),心肌炎、心肌病5例次(6.41%),肺部感染6例次(7.69%),先天性心脏病3例次(3.84%),心包炎3例次(3.84%),支气管扩张症3例次(3.84%),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次(2.56%),结核性胸膜炎2例次(2.56%).结论肺栓塞误诊率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欧阳泽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超声研究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改变.方法对高血压Ⅰ期及高血压Ⅱ期患者(各30例)分别检测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诱发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ED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发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血管扩张EIDD)的反应,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Ⅰ、Ⅱ期组EDD值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EIDD值三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反映内皮功能是一种准确的方法.

    作者:于海洋;尤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塞7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54例用丹参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降低致残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

    作者:黄坤;黄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由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 86例由UU和CT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静脉点滴加替沙星,B组48例静脉点滴阿奇霉素,均治疗7天.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B组总有效率为97.91%(47/48),两者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1例无效病人再经阿奇霉素治疗后治愈;B组1例无效病人再经加替沙星治疗后治愈.结论加替沙星与阿奇霉素对UU和CT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均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袁飞锋;熊国保;陈胜辉;何素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20例肾穿刺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我省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方法对220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 (1)总体分析:肾小球疾病(GN)占10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占68.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占31.8%.(2)PGN分析: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高发年龄15~44岁.IgAN和系膜增生性肾炎所占比例高分别为33.3%和24%.(3)SGN分析:男女比例为1∶3.38.高发年龄20~24岁.常见的是狼疮性肾炎(LN),其次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结论 GN是肾活检病例中常见病因;PGN在GN中多发,男性居多,IgA常见;SGN中,LN是首要原因.

    作者:王缨;陈钦开;鄢艳;周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就黄芪注射液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作者:胡发明;胡红丁;欧阳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益肾养肝液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临床观察

    治疗组(30例)服用本院自制剂益肾养肝液,与西药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结果益肾养肝液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80%)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骨密度改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郭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卡马西平致高敏反应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痛,常以枕及左顶部为主,每1~3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伴头晕、四肢酸软.无腹痛、呕吐.近2月余有短暂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4次.

    作者:裴发光;林茂增;蔡少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脑部并发症4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5岁6个月,诊断:室间隔缺损,于1994年4月行室缺修补术,术中顺利.术后1天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肺不张、缺氧,查血气示:PO2 65mmol/L,PCO264.2mmol/L,烦躁不安,抽搐,术后第2天重新插管,深度昏迷,脑水肿,给予冰帽降温,速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安定镇静,激素,防治感染,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儿一直未醒,术后第9天死亡.

    作者:刘勇;张悦;章璘;汤祖辉;张兆瑞;章志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

    1 病例报告例1,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4月余,于1992年8月6日入院.X线钡餐检查:食管中上段约6cm处黏膜破坏,管腔狭窄及球状充盈缺损,诊断为食管中上段癌.胃镜检查:食管中上段管腔狭窄,通过困难,黏膜有破坏.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上段,未侵犯周围组织,行食管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切除食管长8cm,周径4cm,距切缘1cm处有一息肉状物,约2.5cm×2cm×1.5cm大小,蒂宽广,表面被覆黏膜部分消失,切面有黑棕色和浅棕色的杂色斑,色调内深外浅,分布不规则,镜下见瘤组织由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构成,有明显的异型性,瘤细胞排列散在及巢状,可见吞噬黑色素细胞增生及分裂象.病理诊断:食管中上段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龚彩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产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继发穿孔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9岁.产后6天,发热3小时,于2002年10月18日收住我院妇产科.患者于12日自娩一男婴,产后给予青霉素静滴3天,痊愈出院.

    作者:何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纤聚蛋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现的许多自身抗体为RA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手段.现就纤聚蛋白与RA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癌症疼痛的治疗进展

    疼痛是癌症病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现就癌症疼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介绍测定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1,5-脱水葡萄糖醇及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系统在其发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现就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珏;梅爱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比较影像学在消化系统急诊中的应用

    比较影像学之图像可以互相印证,具有互补性和整体优势,使用小的合理花费即能达到佳的疾病诊断效果,是近年来颇受推崇的影像检查方法,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遵循比较影像学简便快捷、经济实效、安全无创的优选原则,着重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消化系统急诊中的应用.

    作者:沈太春;王兴文;李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诊治

    脑血管疾病属中医多种证候范围,发病率高.本文讨论非手术范畴,提出中医急症抢救、原发病治疗、恢复期防治三步治疗法.

    作者:万木荣;肖仁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人体超声波技术改进病理技术常规部分工作

    应用超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对1658例病理标本进行快速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缩短了制片时间,其效果与常规技术相同.

    作者:朱晓红;杨晓娇;陈玉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者,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作者:龚良庚;肖新兰;张捷;袁爱梅;连珞;尹建华;邢萍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干细胞研究的近况

    目前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现简要叙述其近年的研究概况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干细胞真正在临床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但干细胞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作者:刘泉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一)

    就减少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世绂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