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44例.结果:4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Volkmann肌挛缩及肘内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作者:吴继彬;熊传芝;马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切断髂腰肌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切断髂腰肌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1)选取本院解剖学教研室成年尸体标本4具,共8条完整髂腰肌标本,观察其腹股沟韧带下方部分的大体形态,肌、腱比例及切断前后显露的范围.(2)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3例,其中7例保留髂腰肌的完整性(Ⅰ组),6例切断髂腰肌(Ⅱ组),分别于术后1月、2月及6月评估屈髋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髂腰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为肌、腱混杂结构,腱、肌比例平均1∶4.1,切断髂腰肌后显露范围明显扩大.(2)术后1个月Ⅱ组屈髋肌力较Ⅰ组差(P<0.01);术后2个月两组肌力均恢复至4级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屈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除1例髂腰肌切断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切断髂腰肌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时,切断髂腰肌有利于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作者:黄德刚;丁国正;李怀斌;陈学武;夏良正;徐宏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为口腔正畸治疗OSA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矫治器治疗OSAS患者15例,将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所测的呼吸功能改变与治疗前X线头影值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疗效的差异.结果:15例OSA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及低血氧饱和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口腔正畸治疗OSAS是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黄爱萍;华旭东;张海星;张留民;何玲;佟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在横切面上利用髓突对成人端脑额叶脑回进行影像学定位.方法:取20例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作层厚6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额上、中、下回所对应髓突的方向、数目等特征形态.结果:各切面.各脑回所对应髓突为1~2支;时针12-12点半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上回;时针12点半-1点(左)及10点半-11点半(右)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中回;时针2-3点(左)及9-11点(右)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下回.结论: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定位额上、中、下回.
作者:李雪鹏;张剑凯;李少华;唐道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月.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4.5%,术后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未见有内固定失败现象.结论: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雷荣福;陈明;郑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以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手指侧方岛状皮瓣转位移植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11例11指.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8a随访,手指外形与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手指侧方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
作者:刘金凤;李方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体表B超(US)、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ERCP、U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B超、CT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1%(44/47)、34.04%(16/47)、53.19%(25/47).结论:不同的诊断方法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敏感性不同,US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而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及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姚运河;王利明;张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测3~10月胎儿心脏重量及各表面结构的相关数值,探讨各结构随胎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方法:取非正常分娩的、无心血管畸形的死亡胎儿心脏42例,甲醛固定后,按月龄分成8组,托盘天平称重后,测量表面各结构.结果:胎儿心脏重量为(6.31±5.53)g,其长径、宽径、前后径、周径、前室间沟径、后室间沟径、左缘径分别为(2.95±0.93)cm、(2.20±0.72)cm、(1.78±0.63)cm、(6.74±2.09)cm、(2.32±0.86)cm、(1.93±0.58)cm、(3.66±1.42)cm.结论:胎儿心脏外形各结构测量值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的速度不同.了解其正常数值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有参考意义.
作者:秦颖;申彪;范会军;齐延琦;王倚祎;秦立;尹伟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肌间沟切开辅助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简化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在简化乳腺癌的根治术完成标本切除后,沿胸大肌的胸、锁部界线的肌间沟进路,补充清扫胸小肌前后及其内侧的淋巴结,即尖群淋巴结及部分肌间组淋巴结.结果:总共61例,经胸大肌肌间沟切开辅助淋巴结清扫,清理残留阳性淋巴结(LN+)率6.6%(4/61);在简化根治标本LN(+)的病例中,补充清除(LN+)17.7%(3/17).结论:肌间沟进路补充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地清理简化根治术中残留阳性淋巴结,尤其是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病例,保障简化乳腺癌的根治术的疗效.
作者:张年庆;张波;李雷;王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7例.结果:本组17例中解剖复位13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1例.随访6~30月,平均18月.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优良12例,可1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优良2例,可1例;不满意复位组1例关节功能差.结论:前入路或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能满足各种类型髋臼骨折的手术需要;解剖复位髋臼骨折能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陈小雷;王文俊;钱炳根;金永;张亮;丁家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本院206例急腹症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就诊时是否有高血糖分成糖尿病(Ⅰ)组(N=116)和正常血糖(Ⅱ)组(N=90),针对两组病例不同病种的急腹症的治疗方式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延长,发生电解质紊乱多,感染率高,住院时间长,死亡率高.结论:急腹症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加强抗感染治疗,选择适当术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王明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32例,其中部分切除成形23例,次全切除5例,完全切除4例.结果:平均随访12月,按Ikeuchi标准,效果优21例(65.6%),良6例(18.8%),优良率84.4%.结论: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房传武;郭涛;陈登俊;徐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的佳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例共10侧正常人尸头标本上模拟枕下外侧经枕髁入路逐层解剖观测毗邻结构,到达枕骨大孔腹外侧区.结果:应用此入路切除部分枕髁可满意暴露枕骨大孔腹外侧区,而对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小.结论:枕下远外侧入路是枕骨大孔腹侧区肿瘤的佳手术入路.
作者:李思忠;王险峰;李家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早期肠黏膜屏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在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放血和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输注所放出血液2倍以上的生理盐水供动物休克后复苏,复苏后0h、1h、3h、6h、12h、24h观察其肠黏膜标本在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及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等指标.结果:①I/R过程可造成肠黏膜屏障损伤,表现在复苏0h可见回肠绒毛水肿,片状坏死、脱落及黏膜萎缩,黏膜损伤以1h和3h明显,其损伤指数分别为2.8和2.6,损伤的黏膜6h后开始重建,24h重建基本完成;②结肠黏膜上皮水肿、脱落,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脱颗粒,但其损伤指数明显小于回肠.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的肠I/R后可造成肠黏膜屏障损害,但肠黏膜具有强大的重建潜能;早期的重建只是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续性建立,其黏膜仍进行性萎缩;结肠较回肠更耐受I/R打击.
作者:陈双;陈梅;常建星;傅玉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起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组织学观察神经束性质,体视显微镜下神经纤维计数.结果: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桡神经发出的的2~4支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各肌支与腋神经前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长头及内、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结论:腋神经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功能.
作者:丁红梅;范松青;万炜;陈胜华;尹知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中,斜行缝合关闭胆总管远侧段以预防盲端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患胆道结石而接受此类手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有无胆管炎发生,及肝外胆道有无再发结石.结果:43例经随访术后均无腹痛、发热、黄疸等胆管炎征象,B超检查无一例出现肝外胆道再发结石.结论:在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中斜行缝合关闭胆总管远侧段预防盲端综合征的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吻合口狭窄之虞,胆汁引流通畅且不需放置支架管.
作者:李宏欣;顾勇;丁鸿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寻求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佳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气管内滴药、Nd:YAG激光烧灼及自制气管套管等方法治疗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14例.结果:4例气管内滴药、7例经气管内滴药联合Nd:YAG激光烧灼、3例通过更换自制气管套管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应用气管内滴药、Nd:YAG激光烧灼及自制气管套管等方法可有效治疗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
作者:郭力飞;刘辉;薛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青年人(≤40岁)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随防资料.结果:本组40例病人行根治性切除34例,其中Miles术7例,Dixon术12例,左/右半结肠、横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15例;姑息性切除2例;单纯结肠造口4例.本组初诊时误诊28例,误诊率70%.术后随防35例,5年生存率为25.7%(9/35).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易误诊、漏诊,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手术根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国维克;程晓剑;王旗;闫北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非脱垂子宫阴式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阴式非脱垂子宫手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患者216例,其中子宫肌瘤137例、子宫腺肌症3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及功血13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Ⅰ组)132例、次全子宫切除(Ⅱ组)37例和子宫肌瘤剥除(Ⅲ组)47例.结果:216例均治愈,其中完成阴式手术212例,2例因术中膀胱损伤、2例因术中发现局部粘连重而改行开腹手术.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方面,Ⅰ组均少于Ⅱ组与Ⅲ组(P<0.01),Ⅱ组与Ⅲ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手术安全、简单,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腹壁无疤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凌燕;熊员焕;罗文群;罗蒲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沈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沈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15例,其中T11、12 5例,T12、L1 5例,L1、2 4例,T11、L2 1例.爆裂骨折椎体8个,屈曲压缩骨折椎体13个(包括侧方压缩骨折),安全带性损伤椎体5个,骨折合并脱位型椎体4个.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平均12个月.15例30个骨折椎体,全部骨愈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3mm,后突畸形角平均丧失<3.6°.结论:沈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简单、固定可靠,复位满意,特别适合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作者:孟秋领;时铁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开展颞骨显微解剖学研究的临床意义50年代初Wullstein介绍了Zeiss手术显微镜,60年代高速金钢石钻以及连续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颞骨外科解剖学的研究及现代耳外科学的发展.50年代后期,William F House在颞骨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并创用了很多颞骨区域的外科手术径路.如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的面神经隐窝径路和外耳道完壁式,改良的听神经瘤手术径路,使听神经瘤的手术死亡率从4%降至1%以下.
作者:罗滨;丁自海;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一种多功能生物活性肽,在体内分布广泛,其结构特征及其效应受体的多样性使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ADM在脑内也广泛分布,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作为神经递质、调质或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1].ADM可介导于各种信号传导途径,通过调节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血脑屏障、抗细胞凋亡、对抗氧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方式,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
作者:郭本标;周名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皮肤在抵御微生物入侵、紫外线辐射以及防止水分的丢失、调节体温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损伤,特别是皮肤大面积缺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皮肤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成为研究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方法.皮肤干细胞分为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C),HFC在实现毛发再生、皮脂腺更替以及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慧君;柏树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30年前,Komatsn和Tamai报道第1例断指再植成功,此后,断指再植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目前已可对指尖进行再植.我院自1986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断指再植1400余例1700余指,断指再植术后共发生静脉血管危象12例18指.经我们积极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活15指,失败3指.其中1例为断指再植存活35天后出现血管危象.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春;左方;胡永东;雷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科自1990年11月至2001年8月采用不阻断肾蒂法行肾实质剖开取石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及多发结石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均为孤立肾患者(后天性).IVU或逆行插管造影显示:均为肾内型肾盂,鹿角形结石1例(6cm×4cm×3.5cm大小),多发性结石5例(每例结石5~12枚);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肾实质变薄.B超监测肾实质厚度为1.4~1.8cm,平均1.6cm.血BUN:8~15.2mmol/L.
作者:田洪超;金迅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以青壮年多见.早期严重跟骨粉碎性骨折整复、固定困难.2003年2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跟腱牵引加石膏外固定这一简单方法治疗跟骨骨折11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胡永东;左方;李清春;雷建军;张战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喉返神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2000年~2005年共收治甲状腺良性肿瘤150例,并行侧叶切除术,术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损伤率为2%,均为暂时性损伤.本文结合有关喉返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局部解剖关系的文献,重点探讨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对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作者:王最青;彭波;付维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胃癌合并胃间质瘤临床罕见,我们治疗1例,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饱胀不适半月,伴黑便于2005年3月4日入院.近2个月体重下降5kg.无返酸、嗳气、呕吐.无畏寒、发热、黄疸.体检: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卫等,未扪及包块.肛检无异常.血常规:WBC 5.9×109/L,Hb 103g/L.
作者:邢宝平;刘士会;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心内注射术是临床心脏复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将急救药品通过在心前区或剑突下路径穿刺注入心室,从而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跳,达到延续患者生命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和制作心内注射标本,此标本充分显示右心室的位置、进针方法和心脏层次结构,便于护理技术教学和初学者的学习训练,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标本制作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