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共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观测下列参数.(1)视神经管的长度和视神经管各壁及硬膜鞘的厚度;(2)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颅冠状面的夹角;(3)视神经管及视神经在眶口、管中部、颅口的垂直径、横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4)视神经管内侧壁的毗邻结构及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神经管的内侧壁长,平均长度(11.61±1.58)mm;视神经管横截面积在眶口处大,为(22.05±3.47)mm2;视神经横截面积在颅口处大,为(10.62±2.34)mm2.结论:(1)视神经管眶口处对视神经的膜性束缚力大;(2)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后,鞘膜切开应选择内侧壁内缘稍上方.
作者:杨有雄;廖建春;陆勤康;张建耀;党瑞山;纪荣明;刘环海;王惠云;江涛;严皎娜;曹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中脑黑质区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情况.方法:将6-OHDA注入纹状体内制作PD大鼠模型.随机将成功模型分为3 d、5 d、7 d、14 d、28 d组,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及正常对照组各3只.向成功模型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用Brdu/NeuN、Brdu/GFAP、Brdu/TH免疫双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区内源性NSCs向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PD模型7 d组,在黑质区Brdu+/GFAP+、Brdu+/NeuN+细胞开始出现,14 d组双标的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加,28 d达到高峰,14 d、28 d组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这些双标细胞中,Brdu+/GFAP+细胞数量较多,Brdu+/NeuN+细胞数量较少(P<0.05),未发现Brdu+/TH+细胞.结论:PD大鼠模型黑质区NSCs多数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少数分化为神经元,在没有诱导和干预下,未见有向DA能神经元分化.
作者:曾水林;王磊;朱建宝;李涛;刘卫国;束汉生;闫福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明确主动脉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为临床心外科手术和主动脉窦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和测量30例成人心脏标本,探查主动脉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并用游标卡尺测量主动脉窦嵴至心包横窦(低点)的垂直距离,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成人主动脉的左冠窦、右冠窦、无冠窦都与心包横窦相邻.左冠窦全部与心包横窦相邻;右冠窦与心包横窦相邻1例,占3.33%;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相邻28例,占93.33%.其中左冠窦和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68±0.02)cm和(0.97±0.03)cm.结论:临床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时应注意(1)由于心包横窦右口较左口大,临床手术中从右口进入心包横窦较容易.(2)无冠窦与心包横窦的毗邻关系为上下相邻,上部分与心包横窦相邻,下部分与右心房相邻.
作者:张祖志;吴鹏;申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0.3)cm,宽(0.5±0.1)cm,厚(0.4±0.1)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腘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血供丰富,有足够的游离长度.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
作者:鞠家玉;许本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估ⅢC型胫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组织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治疗Gustilo ⅢC型胫骨骨折37例.其中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8例,腓肠肌瓣9例;半环架17例、单边架9例、组合架11例.于16侧成人下肢标本上模拟各种皮瓣切取、转位手术操作.结果:37例组织瓣全部存活.35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半环架为5.5月,单边外固定架9.2月,组合式外固定架7.8月.解剖发现隐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覆盖小腿的绝大部分部位缺损.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很大程度代替传统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ⅢC型胫骨骨折的软组织缺损.不同外固定架运用都可以有满意的疗效,但对复杂或粉碎骨折三维外固定架的固定效果更为可靠.
作者:朱跃良;徐永清;李军;林月秋;李主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较为典型的腰椎滑脱症病例118例,采用RF椎弓根内固定及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4个月,滑脱复位率89.8%(106/118),椎体间融合率91.5%(108/118),无再滑脱现象.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F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可直接复位滑脱椎体,即刻稳定病变节段,增加椎间孔截面积间接扩大侧隐窝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卡压,提高融合率.
作者:王晖;吴小涛;熊传芝;马超;陈明;黄建华;吴继彬;王兆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GSS-Ⅱ型椎弓根螺钉治疗T11~L2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SS-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1骨折1例,T12骨折8例,L1骨折9例,L2骨折3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率.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Charles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由术前的3.9分增至4.8分,椎体高度、Cobb角角度及椎管占位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随访2~30个月,结果按charles等的评价标准,本组疗效优9例,良8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GSS-Ⅱ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后凸角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
作者:陈小雷;王文俊;钱炳根;金永;张亮;丁家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鞍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17例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分析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垂体瘤全切12例,次全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熟悉鞍区显微解剖结构,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提高鞍区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黄录茂;雍成明;杨代明;宣家龙;徐兵;胡振宇;李海平;杨秀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超低温冷冻预处理异体神经和宿主接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2 cm为异体神经供体.A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为超低温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应用CSA组,D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6周、18周行大体观察、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定量学分析、电生理等指标检测,来评价神经再生和局部免疫反应情况.结果:C、D两组比较,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移植体再生神经纤维数量与直径、髓鞘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变化相似;B组神经再生的各项指标优于A组(P<0.01或P<0.05),但组织学显示仍有较多单核细胞浸润,与C、D组比较仍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超低温冷冻虽降低了异体神经抗原性,移植后神经再生仍不及宿主接受免疫抑制的异体移植.
作者:吴敏;肖玉周;周建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在腹膜后与脊柱的影像学位置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用CT和MRI技术对无明显泌尿系病征或畸形者400例作腹部双肾区(800侧)扫描,在断面图像上测量肾(取肾盂中心点)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并行男女分组对比研究.结果:肾盂中心点91.0%位于脊柱前缘的后方,9.0%位于前方;左右两侧肾盂中心点至脊柱前缘的冠状面距离男性分别为(1.37±0.78)cm和(1.56±0.84)cm;女性分别为(1.89±0.86)cm和(2.03±0.94)cm.左右两肾后缘至腹横筋膜间直线距平均值男性分别为(1.19±0.71)cm和(1.01±0.58)cm;女性分别为(0.41±0.37)cm和(0.36±0.33)cm.腹壁脂肪厚度平均男性为(1.22±0.55)cm,女性为(1.94±0.74)cm.以上测量男女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肾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存在男女差异,不仅对腹部微创手术的解剖定位具有意义,更影响传统X线侧位片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概念.
作者:刘远健;郭昌宇;袁知东;罗丽莉;言伟强;刘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位置及狭窄的程度,为选择性CT分段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例国人成人尸体60条输尿管(男40条,女20条),分段观测输尿管形态、狭窄的数目、位置和管腔内径.结果:各段输尿管形态多样,主要有四类.输尿管生理狭窄的程度依次为膀胱壁内段>输尿管盆段>输尿管髂血管段>输尿管腹段.结论:输尿管生理狭窄的数目不恒定.生理狭窄的部位除膀胱壁内段外其余部位均不恒定,膀胱壁内段狭窄程度大.
作者:王涛;单涛;宋保连;刘丰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中老年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2005年6月行腰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中老年女性患者(A组)与52例中老年男性患者(B组)进行疗效对比及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1 a.结果: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A组为55.56%,B组为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患者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排除其他疾患干扰,才能提高手术优良率.
作者:张皓;陈睿;宋恒平;王平均;倪凤民;王磊;陈前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腋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腋动脉损伤患者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10例均存活,未出现患肢坏死;1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腋动脉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荣华;杨善华;王涛;吴其彬;黄建华;熊传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1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B1 14例,B2 4例,B3 3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B1型予以手法复位加导针撬拨以2~3枚空心螺纹钉固定,对B2、B3型骨折予以开窗将塌陷骨折撬拨复位,缺损予以植骨支撑,空心螺纹钉或支撑钢内固定.结果:21例病人随访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平均13个月内愈合,根据马元璋等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9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王相海;唐恭玉;吴润福;许波;刘博远;杜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术式选择.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0例,其中4例<6个月者采用非开腹Ⅰ期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6例6个月~3岁患儿采用Ikeda-soper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0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先天性巨结肠的不同类型及患儿的不同年龄来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应用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观察其治疗反应及疗效.方法:采用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稀释液法对58例患者行重复治疗,注射2~5次.注射部位包括额纹、鱼尾纹、眉间纹.结果:有效率100%,主要副作用为皮下淤血、眉型改变、局部紧绷感等.结论:应用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法重复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席庆春;宁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5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在漏诊情况下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确定诊断后,1例改行重建髓内钉内固定,1例改行DHS内固定,1例行全髋置换,另2例未予处理.结果:2例改换内固定术式者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优;2例未行处理者骨折畸形愈合,髋关节功能差;1例行全髋置换者功能为良.结论:漏诊与原发损伤重,体检不全面,X线投照不规范,阅片不仔细等因素有关.一旦漏诊,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作者:严清;鲍海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小而效果佳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血肿下极(枕顶后外侧)钻单孔引流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6例.结果:术后88例血肿消失,18例大部分消失;后者中15例经6~12个月的随访完全消失,3例仍有少量低密度影,但所有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并发颅内积气2例,复发1例.结论:血肿下极(枕顶后外侧)钻单孔引流且不冲洗的手术方法,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见,值得推广.
作者:赵序元;贾敬俊;吴润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微创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是机械学、光学、物理学、信息学、数学和人体生物学相互融合渗透的成果.微创泌尿外科包括:传统外科手术的小切口和轻微创伤,现代诊断、治疗仪器引导下的治疗技术,腹腔镜技术,内腔镜技术,经皮肾镜技术,经皮血管内插管术,植入物技术和非侵袭性外科设备应用技术等.
作者:彭光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视神经管与眶上裂是眼眶与颅腔间的重要通道,与鼻旁窦、鼻腔关系紧密.管、裂内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周围结构复杂,多变异.在经鼻内筛窦蝶窦、经眶及经翼点入路的视神经管减压术都要求术者熟悉这些解剖关系,因此,这一区域越来越被耳鼻喉科、眼科和神经外科医生重视.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神经管的形态,管内的结构以及管周的毗邻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杨有雄;廖建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目前临床多采用Rockwood分型[1]:Ⅰ型,肩锁韧带扭伤,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保持稳定;Ⅱ型,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扭伤,常引起半脱位;Ⅲ型,肩锁关节囊及喙锁韧带均完全断裂,喙锁间隙较正常增加25%~100%;Ⅳ型,为Ⅲ型伴喙锁韧带从锁骨撕脱,同时伴有锁骨远端向后移位进入或穿出斜方肌;Ⅴ型,为Ⅲ型伴锁骨自肩胛骨喙锁间隙垂直方向移位较正常增加100%~300%,锁骨位于皮下;Ⅵ型,为Ⅲ型伴锁骨外侧端向下脱位,位于喙突下,此类型较为少见.
作者:盛敏;林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又称为迷走胰腺(o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腺(accessory pancreas),是正常胰腺解剖部位以外的孤立胰腺组织,和正常胰腺之间无任何解剖、血管关系[1],属于一种先天畸形,可能发生在消化道或消化道外的很多部位.
作者:周太成;陈双;赖东明;章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丘脑是人体重要结构,丘脑出血临床并非少见.为总结该部位出血的诊疗经验,笔者收集自1994年元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以下回顾分析.
作者:赵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解剖1例成年女尸,发现双侧股深动脉高位分出,报道如下.去除腹股沟部软组织,发现双侧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由髂外动脉末端发出,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出现两条动脉并列下降(图1),一条是股深动脉,直径为0.71cm,一条是股动脉,直径为0.73cm.
作者:李学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其发生部位依次为第2跖骨、胫腓骨和尺桡骨.现就我院2001年~2005年间290例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发生机制、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胡永东;左方;罗剑苹;李清春;张战勇;雷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以肢体皮神经营养血管为供血基础的新型皮瓣是由Bertelli等于1991年首先报道.目前,在有皮神经,或有皮神经-浅静脉的部位,都可以切取相应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手足肢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特别适用.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