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0-1202/R
  • 国内刊号:10-1202/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9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90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1年3期文献
  • LCT与ICC结合在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LCT)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ICC)技术在胸腹水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在87例胸腹水液基细胞涂片中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癌胚抗原(CEA)、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间皮细胞(MC)抗体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并与HE染色比较.结果:腺癌中CEA、EMA、MC、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90.2%、5.9%和3.9%.增生性间皮细胞中CEA、EMA、MC、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8%、97.2%和88.9%.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应用于胸腹水LCT涂片.选择一组特异的抗体(CEA、EMA、MC、Vimentin)并结合脱落细胞HE染色可以在转移性腺癌与增生性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恒;徐亮;承泽农;闵生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女性尿道控尿机制的组织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相关肌肉的形态、比例、分布和类型等,以明确女性控尿机制的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0例女性尸体进行下尿路的组织切片检查,其中5例行纵切片、5例行横切片.切片均予HE染色、结缔组织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肌肉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PTAH)和神经组织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法).结果:膀胱肌肉与尿道平滑肌相延续,尿道平滑肌仍分为内层纵形肌、中间的环形肌、外层的纵形肌;平滑肌在近端1/3丰富,向远端逐渐变薄,但仍然保持三层结构.横纹括约肌在尿道的内中1/3交界处出现并与平滑肌相互交错,至中1/3段尿道厚,在远端1/3有肌纤维同时包饶阴道;整个横纹括约肌、尿道平滑肌与盆底其它肌肉没有联系,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学单位.结论:女性控尿肌肉称为括约肌复合体,为独立的形态学单位,是女性控尿的主要组织学基础.

    作者:方克伟;钱忠义;郭萍;杨达宽;李泽惠;徐鸿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37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13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A(孕周<32周)、B(32周≥孕周<37周)、C(≥37周)三组,比较三组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生儿预后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A、B、C三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32.5%和20.3%,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8.1%、17.3%和3.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剖宫产率92.0%,阴道分娩率8.0%(P<0.05);产时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组为0、阴道分娩组为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分娩方式死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围生儿死亡率高,且发病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促进胎儿成熟,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选择.

    作者:闫美英;孙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大鼠颈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大鼠颈动脉显微及其超微结构,探讨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在动脉老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30只大鼠按其月龄分为青年组(2~3月龄)、成年组(10月龄)和老年组(28~30月龄),每组10只.大鼠颈动脉固定、切片后,每只大鼠随机选切片5张,每张切片随机取4个视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颈动脉结构特点.结果:青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较均匀,管腔内表面光滑,内膜、中膜和外膜分界清楚,内皮细胞胞浆丰富均匀,核膜完整,表面有微绒毛;成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欠均匀,部分内皮细胞增厚,内皮细胞完整,胞浆稀薄,细胞器减少;老年组大鼠颈动脉厚薄不均一性,管腔内表面欠光滑,内膜可见明显隆起增厚,内皮层脱落、肿胀、增生或缺失,内皮细胞胞浆稀薄,细胞浆较少,微绒毛消失.结论:与青年组、成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颈动脉内膜结构破坏严重,各层结构欠清晰,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脱落衰老凋亡现象,并有红细胞等附着.

    作者:张涛;王延江;周华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腘窝囊肿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份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1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其中Ⅰ级1例、Ⅱ级8例、Ⅲ级12例,均采取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2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0级18例,Ⅰ级2例,Ⅱ级1例.20例治愈,1例腘窝囊肿复发,总有效率95%.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切除腘窝囊肿,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手术安全的特点.

    作者:刘朝晖;崔庆元;陈小强;何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Dextroscope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重建及术前应用

    目的:研究Dextroscope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浸润性导管癌10例患者采用Dextroscope系统软件生成虚拟图像,从任意角度观察肿瘤与乳腺的解剖关系,确定保乳手术方案并进行模拟操作.10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结果:Dextroscope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可以精确定位肿瘤.10例患者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大体标本与术前模拟图像测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extroscope系统,术者提前预演手术,为精确手术创造了条件,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实施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宝胤;骆成玉;张键;罗雯;韩春姿;张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腿筋膜皮瓣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腿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小腿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形状及小腿区域组织可利用情况,分别选择设计相应类型的小腿筋膜皮瓣修复49例缺损创面,采用小腿内侧筋膜皮瓣11例,其中1例带肌瓣;小腿外侧筋膜皮瓣32例,其中1例带肌瓣,2例远端去表皮真皮筋膜瓣;小腿后侧筋膜皮瓣6例.采用近端蒂顺行转移5例,远端蒂逆行转移44例; 3例经皮下隧道转移,46例经明道转移.创面4cm×6cm~9cm×17cm,切取小腿筋膜皮瓣5cm×7cm~11cm×19cm.结果:术后47例皮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后Ⅱ期愈合.术后46例获得随访1~4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感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遵循小腿筋膜皮瓣血供的营养血管链设计应用相应类型的筋膜皮瓣,不仅利于皮瓣的切取和成活,而且修复后外观和感觉满意,有益于功能的恢复.

    作者:汪洪源;王明刚;赵李平;褚燕军;汪凯;方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充气式下肢外固定器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在创伤救治中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满足急救固定兼顾抗休克的骨折外固定器材.方法:采用聚丙烯热塑材料制作大、中、小不同型号的充气式下肢外固定器;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测定该固定器与小夹板弹性及刚度的差别,并测试固定器阻断下肢动脉血流时所需充气压力.结果:该固定器弹性及强度均优于传统小夹板,可100%阻断下肢血流,充气压力随肢体周径的增粗而增大.结论:经生物力学实验及压力测定,该固定器固定牢靠,与肢体服帖,具有可阻断下肢动静脉血流的作用.

    作者:李保良;刘小鹏;王建民;孙景福;王虎;吴任涛;罗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度低钾血症100例病因及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低钾血症的病因,研究其心电图( ECG)表现对低钾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均在入院后48 h以内测定血清钾以确诊,其中<60岁者21例,≥60岁者79例.100例均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同时给予补钾、补镁等对症治疗.结果:①100例中,90例经3~7d治疗后,复查血清钾正常;6例自动出院;3例因恶性肿瘤终末期放弃治疗死亡;1例因心室颤动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90%.②<60岁患者中,周期性低钾性麻痹患者16例,原发病引起低钾者5例;≥60岁患者中,因原发病造成钾摄入不足引发者76例,因使用排钾药物引起者3例.③所有患者均有低钾血症ECG异常改变.结论:低钾血症的病因可能与周期性低钾性麻痹及原发病钾摄入不足有关;ECG检查方便迅速,对重度低钾血症者的救治有相当的价值.

    作者:杨静;李从圣;徐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颈侧清扫术与颈改良根治性清扫术在喉癌cN1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分析颈侧清扫术(lateral neck dissection,LND)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在治疗喉癌临床N1(clinical N1,cN1)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伴cN1期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统计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LND组(37例)和MND组(14例)的生存率.结果:LND组和MND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85.7%(P>0.05);5年颈淋巴复发率分别为2.7%和0%(P>0.05);而LND组与颈清扫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MND组的42.9%(P<0.01);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 d和32 d(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相比,采用颈侧清扫术不影响cN1喉癌患者的疗效,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赵益;刘业海;马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显微手术治疗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附28例报道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Simpson 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9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至5 a,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精确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明显提高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

    作者:苏杰;严畅;陈伟强;杨光;吕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股骨头圆韧带动脉血供的相关研究

    目的:评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圆韧带动脉血供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为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保留股骨头治疗股骨颈骨折取得理论依据.方法:7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B、C 3组,A组<60岁(21例),B组为60~70岁(26例),C组>70岁(23例).断头取出后,肉眼直视下观察干净纱布擦拭前后髋臼窝圆韧带动脉的出血情况.术后切除的圆韧带送病理检查,横断圆韧带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圆韧带动脉通畅情况.结果:70例观察对象,干净纱布擦拭前可见圆韧带动脉出血而擦拭后仍有出血共有44例;擦拭前可见圆韧带动脉出血而擦拭后未见出血共有13例;擦拭前后均未见出血13例.术后送检圆韧带行病理切片提示圆韧带动脉通畅38例,不通畅者32例.A组圆韧带动脉通畅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综合评估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圆韧带动脉血供情况,60岁以下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后患者股骨头圆韧带动脉总体通畅情况良好,Garden III型及以下股骨颈骨折可行保留股骨头治疗;Garden IV型及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建议一期行人工假体置换术.

    作者:周高尚;孔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孔尿道支架管在尿道成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孔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患者尿道成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成型术治疗,术中采用多孔尿道支架管引流,不行膀胱造瘘.结果:本组8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5例发生尿瘘(5.37%),6月后行尿瘘修补术,尿瘘愈合;8例尿道狭窄(8.6%),接受尿道扩张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呈正常外观.结论:多孔尿道支架管有效地引流尿道分泌物和尿道积液,避免了对患者行膀胱造瘘术,减少了手术损伤及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建民;李庆文;朱永献;周文生;方习武;张青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影像学表现与远期功能的ROC曲线法相关性分析

    目的:应用ROC曲线法研究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影像学评分与远期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成年患者术后早期Batra改良的Jakim影像学评分及远期腕关节功能的改良Garland and Werley评分的关系,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ROC曲线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109例患者,平均年龄59.1岁(18~87岁),改良的Garland and Werley评分平均1.6分(0~12分),其中优82例,良25例,可2例,Batra改良的Jakim影像学评分平均92分(30~100分).ROC曲线分析整组资料,60岁以下年龄组和内固定取出组患者影像与功能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652,0.785,0.762).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早期影像学评分与远期功能间存在相关性,对整体而言相关性不高,但对60岁以下患者和内固定取出的患者,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术后早期影像学评分对于患者远期功能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作者:颜勇卿;张培训;王天兵;陈建海;党育;杨明;徐海林;薛峰;付中国;姜保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金刚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美金刚和奥拉西坦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10月我院诊治的79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39例)仅采用美金刚口服,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比较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CDR).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MMSE、ADL和CDR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L和CD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老年性痴呆对患者认知、行为能力等均有显著改善作用.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认知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美金刚.

    作者:刘妮;王时光;陈永华;黄为;曹仕建;江婷战;张波;李亚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根据Nakai标准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均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42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按Nakai标准评价:优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5%(14/17).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杨德顺;黄明;王开明;廖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髓内钉固定术与传统方法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28例,在干骺端髓内钉入口处以环锯取骨,植入骨折端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以锥型开口器开口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下肢功能状况.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对照组一期愈合29例,有4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行髓内钉动力化后愈合,1例股骨骨折因不愈合行植骨手术后4月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5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更快.研究组经环锯取骨后未出现干骺端医源性骨折,未影响髓内钉的置入,安全性良好.结论: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手术安全,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疗效满意.

    作者:吴力军;许汉荣;段万礼;张威;罗益文;王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按Evans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8例,逆粗隆型1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根据黄公怡等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作者:陈宗文;徐磊;王会;马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髌骨环与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器治疗髌骨骨折的操方法及疗效.方法:111例髌骨骨折中,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90例(A组),术后24例配合石膏固定;采用髌骨环内固定治疗21例(B组),术后所有病例均没有配合石膏固定.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3~5个月内骨折愈合.A组18例触及皮下内固定器有轻微不适感,B组19例触及皮下内固定器不适感明显.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A组疗效优65例,良21例,差4例,优良率95.6%;B组疗效优16例,良5例,优良率100%,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环治疗髌骨骨折较镍钛聚髌器操作简便,尤其适合粉碎性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可以早期锻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菁;程少丹;颜家骅;顾峥嵘;王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移位治疗早期臂丛神经根性损伤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早期及时采用神经移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3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经颈椎CTM 诊断后1周内应用神经移位方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获5~48个月的随访,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上肢大部分功能.结论:应用颈椎CTM检查可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指导早期手术.根据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程度,早期应用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刘守东;陈山林;牛广新;修海军;王晓峰;白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臂X光机下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臂X光机下经椎弓根脊柱椎体病变穿刺的取材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形臂X光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脊柱椎体病变穿刺术,对27例患者进行椎体活检,其中胸椎病变18例,腰椎病变9例.术中使用PKP穿刺通道系统,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灶取材率为100%.其中25例为阳性结果,2例为坏死组织无法诊断,椎体活检阳性率为92.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X光机下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活检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阳性率高,是取得病理诊断较为可靠的手段.

    作者:晏雄伟;张洪燕;廉凯;赵谦;陶文明;王明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声门下吸引以清除留在气囊上部的分泌物,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进行声门下吸引,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25例

    股骨粗隆骨折为常见多发伤之一,尤以老年人多见.治疗上虽然方法很多,但对一些年老体弱患者往往力不从心:用非手术牵引治疗[1],而长期卧床会导致心、脑、肺并发症及褥疮等的疾病,死亡率高;手术内固定治疗 [2],因老年多病不能适从.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5月,采用在局麻下行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永东;杨翠兰;方旭;李清春;陈绵忠;高艳飞;王永龙;郭永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左侧高位阑尾变异1例

    人体科技馆项目组在制作陈列标本的过程中,拟做腹腔原位脏器标本时,发现1例左侧高位阑尾变异标本.有关阑尾尾部位置变异与临床应用的报道较为普遍,但左位阑尾变异个案颇为少见[1].本文就该例阑尾及其相关脏器的位置、形态与变异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钟巍;吴长初;胡孝洪;邓思敏;江汉臣;李玉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先天性心脏病47例中,ASD 31例、PDA 7例及VSD 9例,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治疗.结果:47例中,除2例患者因双孔或单孔ASD大伸展径较大(>34 mm)而放弃封堵外,余45例患者在超声指导下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成功率为95.75%(45/47).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时,超声心动图对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国杰;朱向明;李劲;刘表虎;张青陵;张霞;逄博;陈林丽;丰荣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应变率成像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评价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以提示心肌早期功能受损可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SLE患者68例(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5例,采集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四腔、三腔、二腔观各室壁的应变率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SRe/SRa,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口血流的E峰(VE)、A峰(VA)、计算VE/VA.结果:左心室收缩功能各参数比较,S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EF、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s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各参数比较,S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VE、VA、VE/VA、S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e、SRe/SRa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相对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和局部牵拉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局部心肌内在力学特征;SRs、SRe、SRe/SRa可以作为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有效指标.

    作者:逄博;李国杰;朱向明;许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与进展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1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两组,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微栓子监测.结果:观察组微栓子信号检测阳性率为8.7%(6/69),对照组微栓子信号检测阳性率1.2%(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微栓子信号检出阳性率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病程预测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叶斌;刘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血脂谱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改变.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正常(EUT)40例患者为T2DM+EUT组,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38例为T2DM+S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谱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SCH组与T2DM+EUT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IMT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及CIMT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呈正线性相关.结论:SCH可加重T2DM患者血脂谱的紊乱程度,T2DM合并SCH促使CIMT明显增厚,由此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陆明;武敏;吴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习近国外关于RT-3DE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章,进行总结归类.结果:RT-3DE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心内结构的立体形态,更直观地显示心内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实时显示心脏正常与病变结构的立体形态及动态变化,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尤其对心脏空间立体构型改变诊断价值更大.结论:RT-3DE能够较好鉴别诊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瓣膜疾病、评估心脏腔室容积以及检测心脏肿物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陈林丽;李国杰;朱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