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济宁市3家医院就诊的378例高龄二胎孕妇进行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抑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测量其相关因素.结果 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发生率为56.9%;文化程度(χ2=10.818,P=0.029)、职业(χ2=12.474,P=0.029)、家庭人均月收入(χ2=14.007,P=0.003)、长子/女年龄(χ2=10.487,P=0.005)、目前经济状况(χ2=16.155,P=0.000)、担心胎儿健康(χ2=4.740,P=0.029)是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影响因素;378例孕妇产前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OR:1.302,95%CI:1.071~1.583)、长子/女年龄大(OR:1.330,95%CI:1.008~1.754)及目前有经济负担(OR:2.461,95%CI:1.607~3.768)是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主观支持(OR:0.472,95%CI:0.229~0.973)是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二胎孕妇产前抑郁发病率较高,尤其文化程度高、主观支持差的高龄二胎孕妇更容易发生产前抑郁,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孕妇的心理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家庭和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来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以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刘冰;刘心雨;刘晓彤;王艳萍;商梦晨;崔富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家属照顾项目(CCFAP)模式对CCU患者焦虑、抑郁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CCU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限制性探视模式,观察组实施CCFAP模式.两组患者转出监护室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危重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评分;出院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以评估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病情保证、获取信息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院半年内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FAP模式能够减轻CCU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崔英华;李银平;左汉恒;王青雷;李志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克氏针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Frykman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择选我院2006年6月至2018年4月因FrykmanⅢ型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的老年患者90例,依手术治疗方式分为A、B组.A组45例,予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B组45例,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比较A、B组术前及术后6周、6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影像学指标,以及两组术后的GW(Gartland-Werley,GW)评分、PRWE(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病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的临床随访.两组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均获得满意恢复,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术后6个月的GW评分外,术后A组GW评分和PRWE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发生腕管综合征;B组有1例发生腕管综合征,1例发生骨折二次移位,1例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新鲜桡骨远端FrykmanⅢ型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固定.
作者:崔志远;刘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类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的酶,与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转运和血管发生等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尚未阐明.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过程中不可或缺.本文主要介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各亚族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其分子靶向治疗和研制特异性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胶质瘤是恶性原发性脑肿瘤的常见形式,呈弥漫性、浸润性增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肿瘤增殖/凋亡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失衡所致,细胞内的抗凋亡基因过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发生恶性增殖,进而诱导肿瘤的发生.过去的几年里关于脑胶质瘤的研究,尤其关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和Ⅲ级),其分类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FDA也批准了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新疗法.本文将综述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郭鹏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老龄化进展,痴呆人群逐渐递增,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作为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由于早期诊断的限制,大多数AD患者在疾病早期未得到正规诊治.MicroR-NAs是具有基因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miRNA与AD相关,参与AD发病相关的tau蛋白磷酸化、BACE1、APP蛋白表达等过程.本文总结了4个重点miRNA的生物学功能与AD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明确AD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进一步协助AD的早期诊治.
作者:陈亚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敬畏和尊重每一个生命,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医学生作为建设医药卫生事业的主力军,需要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学校重视不足,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中病态思维的蚕食等因素使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学校须通过重视生命价值观课堂教育,开展生命价值观实践活动,合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来加强对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
作者:岳恩莉;赵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8S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S管理模式应用在心内科病房,应用前后比较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得分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分.结果 应用后8S管理后心内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得分(91.66±4.72),高于应用前得分(79.31±5.74)(t=13.89,P<0.05);应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水平(0.91±0.32)显著高于应用前(0.75±0.41)(t=3.79,P<0.05).结论 心内科病房实施8S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邵军;刘永闯;李甜甜;张永浩;王杰;孔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普通科室54次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保障患者安全及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院内不良系统上报的54例非计划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拔管的类型、班次、科室、原因及事件级别、分类进行分析.结果 54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33例发生于白班,21例发生于夜班;未造成后果事件29例,不良后果事件25例;胃管11例,尿管14例,鼻肠管10例,胸腔闭式引流管8例,深静脉导管3例,负压引流6例,腹腔引流2例;外科较内科多见;拔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行拔除、导管脱落以及导管固定不牢靠.结论 对于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我们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做好相关健康宣教,提高护士及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关键.
作者:汤丽勇;张培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大学适应性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总分在性别(t=-2.849,P<0.05)、是否独生(t=-2.203,P<0.05)方面差异显著,适应性总分在是否独生(t=2.653,P<0.05)上差异显著,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F=6.288,P<0.05)、适应性(F=8.429,P<0.05)以及生命意义感(F=3.109,P<0.05)上均差异显著.2)自我和谐总分与适应性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769,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64,P<0.05),适应性总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5,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和谐总分、生命意义感总分对适应性总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R2=0.66,P<0.05).4)生命意义感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和生命意义感影响大学适应,生命意义感是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程度影响适应性的中介机制之一.
作者:张欣艺;纪建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分析《济宁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期刊影响力以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从而使《学报》更好地服务于本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法 利用2016-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分析《学报》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学报》不同栏目、不同学科对期刊影响力的影响.结果 1)《学报》的影响力指数、复合总被引频次、复合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Web即年指标呈良好发展趋势;由于每篇文章篇幅增加,平均引文数的增加,导致载文量减少;2)《学报》栏目设置突出学科特色,以优势学科设置的特色栏目期刊评价指标高,期刊影响力强;而以新建学科设置的栏目其期刊影响力偏弱;3)按照总被引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析前10种不同学科对本刊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其中有5种学科为我校重点优势学科;按照篇均被引频次排序,期刊影响力高是中药学,其次是高等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等.结论 《学报》通过优化栏目设置打造学科支撑平台,加强了与高校学科紧密结合,实现《学报》期刊影响力提升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
作者:甘慧敏;林琳;石俊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体医结合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特性,探索研究热点,为体医结合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8年至2018年我国体医结合的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状况统计,并运用Bicomb 2.0和SPSS 17.0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体医结合研究年度发文量呈上升发展态势,论文作者及单位以高校居多,基金资助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体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结论 我国体医结合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应加大基金资助与扶持,重视与医疗部门的合作和体医结合的实证研究,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作者:杜涛;刘宁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两种方法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的自填式健康问卷(CMI评分)进行筛查和评价.纳入12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联合采用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方法进行调理,对照组采用足部反射疗法进行调理,每周5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应用CMI评分表分别对两组再次进行测评,统计两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40.48±2.58,有效率95%(57/60);对照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24.89±3.37,有效率73.3%(44/60),两组CMI症状总评分差值及有效率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使用足部反射疗法与头面部自我推拿对调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疗效优于足部反射疗法,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
作者:张志龙;龙超;蔡仕飞;刘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探索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Oncomine数据库提取HMGB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变化数据,并对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信息进行二次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HMGB1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43项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HMGB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20项,HMGB1表达增高的研究有17项、表达降低的研究有3项,在胃癌中高表达的研究有1项,低表达的有0项.11项研究涉及HMGB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的表达,共包括318个样本,与正常组织相比,HMGB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2).不仅如此,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MGB1的mRNA表达量与胃癌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即高表达HMGB1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好,低表达HMGB1的患者预后较差(P=1.8E-05).结论 HMGB1 mRN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且与肠型胃癌预后相关,这为探索HMGB1在胃癌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也为今后胃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王姗;范修德;尹盼盼;王小云;许君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流式CBA法检测细胞因子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 运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ytometrin bead array,CBA)法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常见问题,探讨相关对策.结果 采用相关实验方法,上调FSC/SSC的阈值,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碎片的干扰,降低噪音;在样本处理时,加强对微球的涡旋混匀,避免了微球聚集现象,同时有利于样本与微球更好的结合;通过增加标准品的稀释点数,扩大了检测范围,保证了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通过对目标微球圈门设定,并导出相应数据,FCAP软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论 建立了流式CB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对策.
作者:李向阳;华慧;颜超;于倩;郑葵阳;汤仁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本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rrythematosus,SLE)患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s 17,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SLE患者25例作为SLE组,同期健康体检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7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进行SLE活动性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分析血清中IL-17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26.02±2.56)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84±2.00)pg/ml(P<0.01),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 IL-17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且可能是反映SLE活动的有效指标.
作者:姜承瑞;孙闵;李树杰;侯春凤;赵建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一站式”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在一次住院期间程序性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的“一站式”治疗,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静脉通畅度并观察出血、肺栓塞、血栓复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等并发症.结果 31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一站式”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与治疗前静脉通畅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静脉开通率(91±9.6)%,总有效率100%;治疗期间无严重出血,1例患者出现肺动脉分支栓塞,发生率为3.23%;全部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血栓复发,2例患者出现活动后患肢肿胀,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结论 “一站式”治疗方案治疗DVT合并IVC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闫彬;李建军;孙自强;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食欲素A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尤其在调控摄食行为、睡眠-觉醒节律、奖赏与成瘾以及能量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欲素A与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重点针对发作性睡病、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神经性厌食与食欲素A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提高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徐联仓等翻译并修订《医院领导行为评估表》和陈雪蕾《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对济宁医学院某附属医院护士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长领导行为量表的总得分为84.66分,分量表中P职能得分为(45.70±4.36)分、M职能得分(39.29±5.54)分;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总得分(2.66±0.52)分,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分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工作的制度保障、专业实践、护理管理、医护合作、参与决策和发展、人力与物力;护士长领导行为总分与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 =0.238,P<0.01).结论 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存在正相关性,建议加强对护士长领导行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工作环境感知,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艳玲;何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天然产物由于其结构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一直是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制约,导致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较为缓慢.近年来DNA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研究,揭示了大自然在生产天然产物方面的非凡能力,这给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基因组学的天然产物发现是一种理性的、高效的及建立在测序技术上的发掘新化合物的方法.而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则为天然产物的探索与结构改造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手段.鉴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基因组学的天然产物发现,包括其关键的步骤,相关的技术及涉及的成功应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2013年2月-2018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来自鲁西南地区的195例矮小症儿童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分析矮小症的遗传病因.方法 对年龄3 ~16岁的195例矮小症儿童,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95例染色体核型中,异常染色体核型25例,占12.8%.其中染色体多态性8例,包括染色体缢痕1例、随体增加1例、异染色质区增加3例、臂间倒位2例及平衡易位1例;性染色体异常16例,包括Turner综合征14例,45,X/46,X,del(Y)核型1例,Y染色体长度变异1例;性反转1例(46,XY女性).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儿童矮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遗传学检查可为部分矮小儿童明确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海玲;张梅;潘慧;汲宝兰;张艳红;班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矮小是常见的人类性状.较严重的和/或伴有其他表现的矮小通常是某综合征表现的一部分,可能为单基因疾病.比较单纯的矮小可能是多基因复杂病变.选择合适的分子检测或研究方法对于实现准确的诊断、合适的治疗及深入探究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基因和信息通路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万岭;班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