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的相关性,以及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28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剂治疗,随访6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抗抑郁疗效,采用Illumina Golden Gate定制芯片测定与抗抑郁药物疗效密切相关的NET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儿童创伤经历量表(CTQ-SF)了解患者早期生活事件,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测定患者近1年内生活事件,并用unphased-3.0.13软件包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的关系,SPSS 13.0分析NET的基因多态性与生活应激的相互作用对抗抑郁剂疗效的影响.结果 在研究的男性亚组中发现,NET基因SNP rs2242446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无效组显著高于起效组[0.4118,0.2375,x2=7.046,P=0.0079,OR=0.445,95% CI(0.243~ 0.815)],NET的基因SNPs rs2242446和rs5569构成的单倍型C-G型[x2=5.886,P=0.0153,OR=0.457,95% CI(0.198~1.054)]以及rs2242446、rs1532701和rs5569构成的单倍型C-G-G型[x2=5.360,P=0.0206,OR=0.530,95%CI (0.202~1.386)]的频率在无效组显著高于起效组.早期生活事件与NET基因SNP rs5569的AA基因型相互作用引起更差抗抑郁疗效[β=-2.727,SE=1.195,P=0.023,OR=0.065,95% CI(0.006 ~0.681)].结论 不仅NET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抗抑郁剂疗效,而且NET的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创伤事件相互作用引起更差的疗效.
作者:徐治;张志珺;袁勇贵;李磊;汪天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郁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73名,根据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分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无抑郁组(49名)、慢性缺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组(24名),测定各受试者有关临床资料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C反应蛋白浓度自然对数比较,并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反应蛋白浓度自然对数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无抑郁组自然对数浓度为(1.38±1.29) mg/L,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组自然对数浓度为(1.78± 1.53)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阿司匹林与C反应蛋白浓度自然对数独立负相关(β=-1.070,P<0.01),脑钠肽与C反应蛋白浓度自然对数独立正相关(β=0.426,P<0.01).结论 抑郁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勇;刘明;胡芳芳;万艳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对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中进行检索,纳入2010~2014年关于5-HT系统与PSD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汇总文献,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 检索文献258篇,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4篇,涉及5-HT水平与PSD关系、5-羟色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receptor,5-HTR)基因多态性与PSD的关系、5-羟色胺转运体连锁启动区(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linked promoter region,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PSD的关系、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PSD的治疗这四个方面.结论 5-HT水平降低导致PSD的发生,且5-HT水平与PS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HTR1A、5-HTR2A是PSD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S等位基因及S/S基因型是PSD发生的易感因素,而L等位基因则是PSD发生的保护因素;SSRIs可通过提高突触间隙5-HT水平,从而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大样本量来确认两者关系,以及结合其他因素探讨5-HT与PSD关系.
作者:梅峰;孙树印;张作记;闫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核苷酸(nt);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长链RNA,两者均可在不同层面上调控多种基因表达.本文综述了microR-NA/lncRNA与抑郁症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对抗抑郁药药效的预测作用.方法 在2015年2~3月通过PubMed、ScienceDirect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icroRNA”、“lncRNA”、“抑郁症”、“抗抑郁药物”、“生物学标记物”等检索词,用“microRNA与抑郁症”、“lncRNA与抑郁症”等检索式,通过文献追溯,收集国外1997~2014年公开发表的文献87篇,经过文献筛选,终确定相关文献50篇.结果 miRNA、lncRNA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而miRNA在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亦起到关键作用.以miRNA、lncRNA为代表的生物标记物与抑郁症存在关联,其对抗抑郁药药效起到预测作用.结论 miRNA与lncRNA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突触可塑性、应激反应易感性、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生成、抗抑郁药物恢复神经功能等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lncRNA在包括染色体重塑、组蛋白修饰、转录干扰与激活等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作者:张理义;张巧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 gene,APOE)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geriatricdepression,GD)的关联,并探讨APOE基因型与患者抑郁症状、血脂水平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检测技术检测120例GD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APOE的rs7412及rs429358两多态性位点,分出各基因型;分析两组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病例组APOE多态性与患者临床及人口学资料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对GD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携带ε4基因型的患者简易智能量表总分低于非携带者[(22.38±2.22)分,(25.28±2.28)分,t=3.091,P<0.01],而血脂水平TC(t=2.225,P<0.05)、LDL(t=2.728,P<0.01)高于非携带者;携带e4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阻滞(载荷0.695)和认知障碍(载荷0.902),而非携带者突出表现在焦虑躯体化因子(载荷0.990)和体质量因子(载荷0.864);GD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按作用大小依次为携带ε4的基因型(b '=1.097)、TC(b'=0.401).结论 APOE可能并非GD的发病因子;携带ε4基因型的患者认知功能差,血脂水平高;不同APOE基因型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者:宗小芬;胡茂林;唐劲松;李宗昌;陈晓岗;方润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506-binding proteins 5,FKBP5)基因rs1360780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FKBP5基因rs 1360780进行分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并采用t检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FKBP5 rs1360780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36.0%、4.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2%和21.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0%、36.3%、4.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2%和22.8%)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P=0.682);(2)在男性中,病例组FKBP5 rs1360780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3%、33.8%、5.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2%和22.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6%、19.0%、2.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1%和11.9%)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12),男性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度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2.185倍(OR=2.185,95% CI=1.181~4.042).(3) FKBP5基因rs 136078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MDD患者的HAMD总分,迟滞、睡眠、Maier、焦虑/躯体化以及核心因子分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FKBP5基因rs136078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汉族人群MDD发病相关,且携带T可能增加男性患MDD的危险性.
作者:刘莹;秦琴;赵永萍;仇玉莹;张静;贾琼;程世翔;张赛;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运用SPSS1Z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病例组GSK-3β rs334558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4%和61.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2%和36.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0%和57.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7.2%和32.8%)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4,P=0.275;x2=1.895,P=0.169);(2)在女性中,病例组GSK-3β rs334558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9%和62.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5%和36.5%)与对照组(CC/CT+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0%和49.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4%和2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9,P=0.011;x2=6.858,P=0.009),女性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度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504倍(OR=1.504,95% CI=1.107~2.043);(3) 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CC/CT+TT基因型、等位基因与女性MDD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9,P=0.471;x2=0.199,P=0.656).结论 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女性人群MDD发病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女性患MDD的危险性,但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对女性MDD的抑郁严重程度无影响.
作者:赵永萍;仇玉莹;刘莹;秦琴;张静;贾琼;程世翔;张赛;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在识别悲伤表情时执行控制网络中脑区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此探讨抑郁症患者悲伤情绪处理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脑磁图(MEG)检测20例抑郁症患者及20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时的脑部反应.根据既往先验知识,选取的感兴趣脑区包括初级视觉皮层、眶额回、背外侧前额叶、前扣带回建立竞争模型.通过动态因果模型方法选出优模型,并比较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的效能连接变化.结果 贝叶斯模型选择结果显示,优模型为模型1(模型超越概率为0.80);优模型特征为初级视觉皮层、前扣带回、眶额回、背外侧前额叶之间两两存在自下而上的调制连接.效能连接参数比较发现,在调制连接水平上,抑郁症患者左侧半球前眶额回到前扣带回及背外侧前额叶之间的效能连接显著性减弱(t=-2.93,P=0.0057;t=-2.73,P=0.0096).右侧半球眶额回到背外侧前额叶之间的效能连接显著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046).结论 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执行控制网络存在异常,眶额回与背外侧前额叶及前扣带回之间的效能连接减弱,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不能有效处理负性信息有关.
作者:花玲玲;姚志剑;汤浩;阎锐;陈建淮;韩颖琳;卢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抑郁症状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165例MA依赖者进行一般资料问卷、Stroop色词测试(SCWT)、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及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测试,对调查结果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严重程度分别与卡片A耗时数(r=0.251,P<0.01)、卡片C耗时数(r=0.227,P<0.01)呈正相关,而与卡片B耗时数(r=0.037,P>0.05)、Stroop干扰效应(SIE)(r=0.075,P>0.05)无相关;(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变量后,抑郁严重程度分别与卡片A耗时数(β=2.454,P=0.003)、卡片C耗时数(β=5.509,P<0.01)仍存在相关性.结论 MA急性戒断期伴有抑郁症状者的执行功能受损.
作者:陈伏建;韩彬;孙海巍;吕育玲;韦又丹;张杰;苏杭;陶静琰;谢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39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one-back经典实验任务的检测.结果 SAS量表标准分[(51.81±11.50)分],SDS量表标准分[(62.94±13.06)分]与one-back任务的反应时[(590.27±213.96) ms]显著相关(r=0.125,P<0.05;r=0.176,P<0.01),而且SAS量表标准分与SDS量表标准分的相关显著(r=0.682,P<0.01).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SDS量表得分能够显著预测one-back任务的反应时.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都与认知功能有关,抑郁情绪是影响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
作者:田菊;王久菊;权文香;王鹏飞;刘津;董问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五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tamine receptor 2A,5-HTR2A)基因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与抑郁伴自杀的关系.方法 提取中国北方地区130名抑郁伴自杀者(病例组)和118名抑郁无自杀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Snapshot技术分别扩增rs6311和rs6313位点的基因组DNA片段,将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6311、rs6313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rs6311位点的基因型(x2=0.012)和等位基因频率(x2 =0.062)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6313位点的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5,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A:73.1% vs 50.4%;等位基因G:26.9%vs 49.6%;x2=27.029,P<0.05).rs6311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155,95% CI=1.372~27.612,P<0.05).rs6313和负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72,95% CI=0.231~2.579,P>0.05).结论 rs6311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在抑郁伴自杀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珺瑶;杨艳杰;王琳;马靖松;刘玥汐;王鹏;杨秀贤;邱晓惠;乔正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女性抑郁的影响,检验人格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女性抑郁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人口学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139例已婚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施测.结果 个人可支配收入[(2486.33± 1102.18)元/月]对SDS得分[(72.41±10.18)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669,P<0.01).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内外向、神经质的交互作用显著(β=0.142,P<0.05;β=-0.232,P<0.01).偏内向组、偏外向组、高神经质组中,个人可支配收入均能显著预测女性抑郁(β=-0.397,P<0.05;β=-0.452,P<0.05;β=-0.553,P<0.01);而低神经质组中,婚姻质量对女性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349,P>0.05).结论 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显著地负性预测女性抑郁,内外向、神经质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女性抑郁的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作者:苑杰;薛伟;吕少博;李丽娜;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研究老年抑郁症和正常老年人情绪记忆网络的功能连接差异,并探讨老年抑郁症情绪记忆环路的变化.方法 老年抑郁症18名,正常老年人24名.利用3.0T MRI采集静息态功能数据,记录记忆提取行为学成绩.利用AFNI和SPSS 13.0分别对fMRI数据和行为学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抑郁症减弱的连接包括杏仁核-丘脑/额下回、缘上回-前额叶背内侧/前扣带回、额中回-颞中回、丘脑-额下回/额叶眼区;增强的连接包括海马-前额叶腹内侧/颞中回/前扣带回/额叶眼区、颞中回-梭状回/额叶眼区、岛叶-颞中回/额叶眼动区、丘脑-尾状核(P<0.05).抑郁症中枢节点包括左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右侧额中回及右侧岛叶.正常人中枢节点包括双侧杏仁核、右侧顶下小叶、双侧额中回及右侧岛叶.结论 老年抑郁症和正常老年人情绪记忆网络存在共性和差异,抑郁症右侧杏仁核及左侧额下回网络节点功能减弱,右侧海马网络节点功能代偿性增强.
作者:王海宝;余永强;孙中武;徐丽艳;潘豪;李仁民;吴津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并分析其脑网络连接的特点.方法 对29名首发抑郁症患者与25名健康成人进行P300怪球听觉测验,然后分别对两组各导联的P300幅值和潜伏期进行对比,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Granger's causality analysis),进行脑网络连接状态的检测.结果 抑郁症组的P300幅值[中央区C3:(15.77±7.35)μV、C4:(16.98±7.21)μV]、[顶叶P3:(15.65±6.92) μV、P4(16.35±6.46) μV]与正常组[中央区C3:(20.90±7.82) μV、C4:(22.11±7.50) μV]、[顶叶P3:(19.49±5.73) μV、P4:(19.72±5.18) μ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7,P=0.017,P=0.024];抑郁症组的P300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网络分析发现抑郁症组比正常组具有更多的网络连接.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估指标,可在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南彩;王高华;王晓萍;刘忠纯;王惠玲;肖玲;舒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验证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早期起效的特点,全面比较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各因子的早期改善对4周后疗效的预测效能.方法 82例抑郁症患者接受米氮平治疗,开放性观察4周,以HDRS-17评价疗效.将量表条目分为情绪(F1)、精神性焦虑(F2)和躯体性焦虑(F3)3个因子,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第1、2周(记为AUC1、AUC2)时各因子减分率对第4周达到治疗有效和临床缓解的预测值.结果 治疗2周后,67例(81.7%)患者早期起效,18例(22.0%)有效;4周后分别有57例(69.5%)和33例(40.2%)达到有效和临床缓解.ROC分析:(1)HDRS-17总分可有效预测终点达治疗有效和临床缓解,且第2周的预测效能均优于第1周,分别为:AUC1=0.69,AUC2=0.87,Z=5.547,P<0.01和AUC1=0.65,AUC2=0.74,Z=3.475,P<0.01;大部分因子均有良好的预测效能(0.5<AUC<0.9,P<0.05);(2)与HDRS-17总分比较,只有F1的预测效能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因子间比较,第2周时F1的预测效能优于F2、F3 (P< 0.05);(4)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上,F1、F2和F3的预测值依次降低,但特异性均较低.结论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有早期起效的特点,HDRS-17各因子的早期改善可预测米氮平后4周后的疗效,且F1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程文桃;林文盛;林力;莫夸耀;戴可荣;李凌恩;陈彬;林涌超;罗兰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疗效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近2年来门诊诊断为膀胱过度活动症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共计6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6).实验组给予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行为疗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尿急评分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1)实验组治疗后的OABSS评分[(3.30±1.01)分],尿急评分[(2.60±0.51)分],SDS评分[(43.1±6.2)分],SAS评分[(41.9±0.6)分]分别低于治疗前[分别为(7.51±0.69)分,(3.93±0.69)分,(66.4±4.7)分,(61.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7.8773、8.9045、17.2039、16.0273,均P<0.01).(2)对照组治疗后OABSS评分,尿急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6.1926、6.3483,均P<0.01);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1.3105、0.5852,均P>0.05).(3)治疗后实验组OABSS评分、尿急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3830、3.6391,均P<0.01).结论 对于合并有抑郁焦虑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单纯行为治疗效果要好.
作者:沈大庆;张潇;祝海洲;曹先德;曹现祥;肖琳;孟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度洛西汀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抑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疗程4周;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奥施康定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缓解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4周末,研究组奥施康定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45.6±8.5) mg,(88.2±5.2) mg,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73.3%,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11.45±4.56)分]较治疗前[(23.07±5.47)分]明显下降,与同期对照组[(18.75±4.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度洛西汀是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抑郁的有效药物之一,可以改善抑郁状态,提高止痛效能,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
作者:尚杰;陈玉龙;汪静;胡继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事件,探索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为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方法 对2 27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测量抑郁情绪(将CES-D评分≥16分者归于抑郁组,<16分者归于非抑郁组)、应用中国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大学生生活事件.结果 大学生LES量表总平均分为(8.71±11.00)分,CES-D平均分为(11.43±8.80)分,抑郁检出率为25%;大学生生活中发生率高的前三位生活事件是“工作学习中压力大”(54.8%),“被人误会、错怪等”(35.7%),“生活规律重大变动”(27.9%);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负性工作学习事件评分对CES-D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4,0.15,0.22,0.22,0.14),负性家庭生活评分对CES-D总分、积极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7,0.09,0.08),负性社会交往评分对人际活动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6);抑郁组大学生(n=467)负性家庭生活事件、负性工作学习及负性社会交往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大学生(n=1 386) [(3.40±5.28)分vs (2.01±4.32)分][(3.76±4.25)分 vs(2.03±3.13)分][(2.05±3.30)分vs (1.32±2.74)分],均P<0.01;结论 大学生群体情绪状态良好,生活中仍以工作学习事件为主,工作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影响其心理健康.
作者:张文悦;杨昕静;郭天蔚;马文昊;郭卓;胡凌娟;陈捷;图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言语残疾人群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170例言语残疾人,完成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结果 言语残疾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7.6%、25.3%和14.1%.言语残疾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目前无工作、自评家庭收入低、残疾级别为一级和二级、EPQ-RSC精神质评分>5和神经质评分>6,其OR值分别为2.74(95% CI:1.01~7.49,P=0.040)、2.94(95% CI:1.03 ~ 8.42,P=0.044)、6.09(95% CI:1.22~30.51,P=0.005)、4.30(95% CI:1.66~11.11,P=0.003)和9.48(95% CI:3.71~24.26,P<0.01).结论 武汉市言语残疾人抑郁风险高,无业、经济条件差、残疾级别重、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增加了言语残疾人的抑郁风险.
作者:黄先娥;钟宝亮;李文学;刘修军;戴晓燕;胡琼芳;张惠实;徐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情况.方法 采取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门诊847名就诊者进行筛查,对于HADS抑郁亚量表评分≥8分患者采用中文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筛查后,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进行抑郁障碍诊断.结果 完成838人有效调查,295例(35.2%)患者HADS评分≥8分,16.1%(135/838)符合M.I.N.I.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其中重性抑郁发作检出率12.6% (106/838)、心境恶劣检出率2.5% (21/838)、双相抑郁检出率1.0% (8/838).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状和抑郁障碍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以加强识别和诊治.
作者:薛志强;方芳;谢迎迎;周建芳;孙燕妮;朱光;熊金霞;徐慧高;宋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人格、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积极心理品质在人格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新兵积极心理品质评估问卷(PMCS-R)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部队的1 933名男性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得分为(55.26±10.59)分,精神质为(42.85±7.25)分,神经质为(42.35±11.67)分,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为(3.80±0.64)分,抑郁严重指数(0.45±0.11)分;新兵人格、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症状两两显著相关(P<0.05);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格可以预测新兵抑郁症状,解释总变异的42.6% (F=476.28,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在人格(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和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22、0.19、0.11,P<0.05).结论 新兵的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有直接关系,并通过积极心理品质间接作用于抑郁症状.
作者:陈海燕;李红政;雷美英;赵立琼;王周然;王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的特点及其与子女自尊、抑郁的关系.方法 运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尊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上海一所中学257名学生及其任一位家长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①子女家庭亲密度[(69.02±11.49)分,(70.60±9.60)分]、适应性评分[(43.84±9.25)分,(46.56±7.86)分]低于父母评分,家庭适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4,P<0.01).②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家庭亲密(r=0.525)、家庭适应(r=0.427)正相关(P<0.01);抑郁水平与家庭亲密(r=-0.565)、家庭适应(r=-0.475)呈负相关(P<0.01).③按亲子家庭功能评分差异分组,亲子觉知差异较大组学生自尊水平低,抑郁水平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亲密与适应性与子女的自尊、抑郁水平相关,亲子家庭功能觉知差异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
作者:茆正洪;闵惠萍;赵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验性回避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接纳与承诺疗法在产后抑郁的心理治疗中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309名待产妇女采用自编孕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分别对其在住院待产期间和产后3~7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产前、产后抑郁组AAQ-Ⅱ得分[(18.54±8.25)分,(19.07±7.82)分]高于正常组[(15.47±7.03)分,(14.57±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5.07;均P<0.01);产前产后AAQ-Ⅱ总分与产前SDS、产后SDS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4,0.34,0.24,0.42;均P<0.01);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在阶层一中,新生儿异常情况和产前抑郁对产后抑郁的预测效应显著(3=0.09,0.62;均P<0.01);在阶层二中,控制孕产妇年龄、产后并发症、新生儿异常情况以及产前SDS后,产前AAQ-Ⅱ对产后SDS的解释力仍显著(β=0.13,P=0.006;△R 2=0.01,P=0.006).结论 经验性回避对产后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经验性回避程度越高,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祝慧;崔云龙;熊朋迪;祝卓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5年1~3月,媒体先后报道了几起因抑郁而导致的自杀事件.如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女学生王某从金门大桥上跳下身亡;德国德翼航空公司副机师安德烈亚斯·卢比茨独自驾驶飞机故意撞上阿尔卑斯山“自杀式”摧毁客机,导致150人遇难;四川省人民医院周晓辉主任医师因医疗纠纷自缢身亡;无锡市委副书记蒋某从文峰塔跳下死亡;陕西某中学女生张某跳楼自杀身亡;……这一幕幕的悲剧,均祸起抑郁.
作者:师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老年期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是指在老年人群中(60岁以上)出现的抑郁发作,是一种特殊的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老年期痴呆中常见类型.研究表明,LLD和AD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功能障碍在很早就被认为是LLD的症状组成成分,在LLD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约为54%[1].而抑郁症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也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在正常老年人中抑郁患病率约为15%[2],而在AD中,抑郁的患病率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可波动在25.0%~74.9%[2-3].
作者:邵文;杜怡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以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或精力疲乏为主要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学习、生活及其社会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与规范治疗,会导致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WHO疾病负担报道,抑郁症所致疾病负担在全球非感染性疾病中列首位,占10%,近似于所有癌症所致疾病负担(11%)[1].或许个案会令人印象深刻,如2015年3月24日德国客机坠毁导致150人遇难是患抑郁症的副驾驶员蓄意所为.因此,早期识别与规范化治疗抑郁症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即将出版的《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的一些修订特点[2].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危害已超出人们的想象,有资料显示,抑郁症不仅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大约有2/3的重症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精神沮丧、焦虑恐慌、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等不仅给患者造成双重打击,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作者:杨志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心境及情感障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是导致人类功能障碍的第二大原因[1],但是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抑郁症是一种多基因、多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2],单纯的基因和环境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因此对抑郁症开展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G×E)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研究结果不一致,G×E的生物学机制不清楚等.
作者:杨艳杰;王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发展得到重视.心理与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它们常常共病,相互影响[1].抑郁焦虑障碍会诱发躯体疾病,削弱机体对疾病的调节机能,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长期抑郁焦虑与不良性格共同作用,也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心身疾病.而躯体疾病尤其慢性疾病会进一步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作者:翟晓艳;吕佩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1924年,就在滑稽大师马可尼让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笑掉大牙的时候,让·肯特心理诊所来了一位病人.病人对他说:“大夫,我忧伤极了.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镇静药.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指导.”让·肯特大夫听完来访者的叙述后,说:“自从马可尼来此地演出,我这儿已经三天没有病人光顾了.我想,他们肯定是被马可尼逗得忘了病痛.现在马可尼还没有走,我建议您去看看他的演出,也许他会让您快乐起来.”
作者:刘燕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