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掌握郑州市部分大中专学生入学时的身体状况,为学校制订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体检.结果 完全健康率为43.20 %,疾病检出率:外科0.21 %、内科1.15 %、五官科51.02 %、生化异常4.42 %.结论 2008年郑州市大中专院校新生身体完全健康率低于国内相关调查46.63 %~70.46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肺结核、视力低下、龋齿、乙肝病毒感染.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作者:吴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35~44岁中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第四版)对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河南省中年人冠龋的患病率为50.10 %,根面龋患病率为7.66 %,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92 %,牙结石的检出率为97.53 %,牙周袋检出率为39.90 %,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率为24.40 %,恒牙缺失率为25.00 %;冠龋充填率为11.79 %,义齿修复率为8.00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吃甜点、喝糖水、刷牙、吃水果、牙石等是影响龋齿和牙龈出血的主要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年人龋齿和牙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治疗率低.应加快发展口腔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
作者:杨汴生;何健;钟娅;梁振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于传染病报告要求与诊断标准的知晓情况.方法 首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被调查对象,然后再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和询问,由调查人员填写调查表.结果 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麻疹病例报告要求的回答正确者98人,正确率为58.68 %,对急、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回答正确者分别为22人和64人,正确率依次为13.17 %和38.32 %,对其它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回答正确者67人,正确率为40.11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回答正确率大多低于临床医生,但是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传染病报告要求与诊断标准掌握正确性甚差,目前急需反复对其进行有效的强化培训.
作者:马桂芳;申振元;陈正利;陈伟;郭小芳;赵晓静;陈益洲;郭万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高校旅游、酒店、烹饪等专业的大学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45名旅游、酒店、烹饪、餐饮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传染病知晓率调查.结果 该专业的大学生对新发的传染病知晓率较高,对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知晓率较低.结论 在旅游、酒店、烹饪、餐饮等专业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传染病知晓率明显提高,使该人群在以后的职业工作中树立自我防护和疾病预防意识.因为该行业从业人员缺乏有关传染病知识,在其职业活动中容易造成一些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加强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对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李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2003-2008年国家对高氟地区降氟改水工程的运行状况,检测改水工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指导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控工作.方法 选择辖区封丘县、获嘉县、延津县、和长垣县4个高氟地区对经过改水的工程分别采集井口水和居民户水缸水各一份,并同时采集引用该水的居民的尿样一份,按照GB/T5750-2006国家生活饮用水用卫生标准,用意大利哈纳酸度计采用离子电极选择法进行氟含量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水样166份,水氟含量低均值为0.55 mg/L;高均值为4.58 mg/L.采集尿样439份,尿氟含量低均值为0.42 mg/L;高均值为7.78 mg/L.其中,封丘县的水氟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总体计算超过国家标准占66.26 %,且水氟含量和尿氟含量具有相关性.结论 2003-2008年氟改水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已不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关于氟含量的标准,并持续影响着人群健康,氟中毒患者不断增多,需进行新一轮的病情调查,确定病区,重新改水.
作者:何光星;李文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原油田有害作业人员心电图,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判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原油田2008年职业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结果按性别、年龄、异常心电图分类统计,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 男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传导异常、左室高电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51岁~年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40岁年龄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对于心脏疾病为其职业禁忌证的14种有害因素或特殊作业人员,发现心电图异常,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谨慎结论.
作者:李卫民;张清安;王莹;史亚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大豆异黄酮复合胶囊的安全性.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结果 小鼠经口MTD>10.0 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中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异黄酮复合胶囊是安全的.
作者:李立;王亚东;张焱;张桂霞;王海玉;刘翠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头发中硒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头发中的硒,通过控制硼氢化钾浓度和溶液酸度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实验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0~20 μg/L,相关系数r>0.999 0,检出限为0.42 μg/L,测定值在标准物质标准值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头发中硒的测定.
作者:方治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黄胸鼠寄生蚤类的组成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根据保山地区1986-1989年鼠体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该地黄胸鼠寄生蚤由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等12种构成,其中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占蚤类总数的67.61 ﹪),其次是印鼠客蚤(占蚤类总数的24.64 ﹪),而其他种类数量相对较少;(2)根据蚤类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看出:2、4月蚤指数出现两个小高峰,9月份在气温和湿度都较高的情况下,蚤指数升到全年的高值,以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此变化趋势与当地温、湿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保山市黄胸鼠寄生蚤以非鼠疫媒介蚤缓慢细蚤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而主要媒介印鼠客蚤数量相对较少.黄胸鼠体蚤类的组成及空间配置状况,是形成和影响重要媒介印鼠客蚤的指数较低和该市多年来未发生鼠疫流行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洪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抗阿特拉津大豆中阿特拉津、乙草胺的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 阿特拉津回收率为76.92 %~96.24 %,乙草胺回收率为79.95 %~90.06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54 %和3.91 % (n=6).结论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0.02~1.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0.010 mg/kg.
作者:翟增运;王家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东营市河口区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卫生状况,以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的管理和防控工作.方法 2009年4月-6月对我区30所托幼机构的基本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一般情况检查、现场调查问卷和检品随机抽样等方式.结果 1所托幼机构保健员符合要求;1所布局合理;6所配备紫外线消毒灯;26所配备消毒设施;28所建立消毒制度并记录齐全,合格率分别为3.33 %、3.33 %、20.00 %、86.67 %、93.33 %.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9.00 %.幼儿手、玩具、食(饮)具、毛巾、室内空气合格率分别为80.00 %、84.44 %、84.33 %、80.00 %、83.33 %.结论 东营市托幼机构卫生状况良好,但托幼机构部分硬件设施配备不健全,主管部门应做好监管,抓好落实,确保我区托幼机构无传染病流行.
作者:袁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淮北市连续3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3起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3起事件均为误食引起,分别发生在新开业的小餐馆、小吃部和农村家庭聚餐. 结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覆行好本部门的职责,加强亚硝酸盐的监管,规范亚硝酸盐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的管理,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作者:李艳灵;王素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广大农村,随着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丧嫁娶等各种大型聚餐活动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加强对农村大型聚餐的管理与监督,成为我们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希望找出一条适合农村现状的切实有效的大型聚餐监管长效机制.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商丘市托幼机构消毒情况和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对商丘市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生活教师手、物体表面、玩具、紫外线辐照强度、使用中的餐具、茶具及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共采样111份,经检测合格93份,合格率83.78 %.其中,餐具,茶具合格率为100.00 %;另外,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合格率高于其他项目;低的是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及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均为66.67 %.结论 商丘市应高度重视托幼机构消毒工作,保障幼儿们在托幼机构健康成长.
作者:乔雪梅;陈忠超;陈长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2009年开封市手足口病流行中轻症和重症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早期识别重症患儿. 方法随机选择开封市102例手足口病病例开展病案和电话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征与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重症体温峰值高于轻症(t=3.86,P<0.05),两者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8,P=0.000).轻症病例均有出疹,1例EV71重症病例为不典型出疹,部位为耳后、前胸,1例EV71重症病例没有出疹.轻症23.29 %出现精神差,其次为咳嗽占16.44 %,两症状出现时间中位数均为第1 d.重症75.86 %出现精神差,其次为惊颤占58.62 %,呕吐55.17 %,三症状出现时间中位数均为第3 d. 结论手足口病多以发热、出疹为首发症状,出疹部位以手足口3部位同时出疹为主,疹型以疱疹多见.重症发热时间较长,体温峰值高于轻症,精神差、惊颤、呕吐等症状多见,大多合并有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等.
作者:李秀菊;韩丹;贾伟华;徐锐;杨俊伟;李蓬;许汴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舞钢市2004-2008年麻诊发病情况,为调整防控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数据,用Excel软件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舞钢市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2例,发病时间集中在3月-5月; > 15岁病例34例,占54.84 %;流动儿童病例占37.10 %;暴发疫情4起,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结论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保证接种质量,定期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制定重点人群的免疫措施,加速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
作者:梁素红;殷清宏;王新叶;王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8年和平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和平县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发病日期统计.结果 2008年全县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7种1054例,年发病率为274.02/10万;报告死亡3例,病死率为0.28%,年死亡率为0.78/10万.2008年发病率前三位依次是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占法定传染病85.20%(898/1054).特点:病例总数青壮年人较多,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部分传染病季节性明显;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为主.结论 和平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呼吸道和血源性传染病防治力度,同时要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作者:袁道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2008年驻马店市651例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结果 2008年驻马店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8.56∕10万,无死亡病例.男性457例,女性194例;患者小5个月,大30岁,1~3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多,共发病368例,占发病总数的56.53 %;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5月份,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49.00 %(319∕651);全市九县一区均有病例发生,其中发病率高的是驿城区、其次为正阳、汝南、西平、上蔡、新蔡、泌阳、确山、遂平.结论 该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平稳,但仍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治,以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时凯;周建平;李卫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引起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为完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学校晨检记录、校卫生室流感样病例登记资料,以及部分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现场进行查看,分析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例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特征和因素,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强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 学校未严格对流感样病例实施隔离观察,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加时未及时报告疾控部门,疾控部门接到报告后未及时明确疫情性质是造成本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范军星;路明霞;于燕;郭万申;韩同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6-2008年卫东区麻疹的发病情况,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规律,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对2006-2008年发生在卫东区的来自于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专报和个案调查资料的165例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麻疹的年发病率为9.47/10万,高于2000-2005年的平均发病水平.3月-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0~2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53.94 %;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62.42 %;有免疫史者占10.24 %,无免疫史者占36.22 %,不详者占53.54 %.结论 应该进一步加强流动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流行.
作者:龚令甫;吴松显;宋彩虹;王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生儿红臀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自2005年6月一2009年7月我院应用紫草汤治疗新生儿红臀1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莫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术中不良反应,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103例肝衰竭患者所进行的312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总数60例,总发生率为19.20 %.结论 严密的观察是及时发现并防治血浆置换不良反应的关键措施.
作者:贾彦梅;姜丽萍;姜惠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项目进度报表的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管理系统收集和报告系统的能力.方法 对进度报表Ⅰ数据质量进行审计.结果 共审计19个项目县,73.68 %的项目县没有数据质量问题,26.32 %的项目县有较小的数据质量问题,进度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不存在欺骗或伪造数据现象. 结论抓源头数据质量,提高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进度报表数据质量.
作者:彭元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在河南省19个艾滋病项目县,减轻由艾滋病造成的影响并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法 根据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规划书开展工作.结果 5年对项目与资金管理、自愿咨询与检测、干预与外展、治疗、护理、关怀与扶持等方面的骨干(师资)开展培训的人数10 332,自愿咨询检测人次数118 204,接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预防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人数23 623,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V)联合治疗(包括第1线药物和/或第2线药物方案)者的艾滋病病人数28 168,获得关怀与支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人及其家庭数27 629,政府部门 (如公安、司法、教育、媒体等)与非政府机构主动开展的项目活动数2 489,在开始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坚持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人数17 085,在开始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坚持治疗并存活的艾滋病病人比例85.23 %.结论 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疫情,受艾滋病影响的HIV感染者/艾滋病人及其家庭获得了关怀与救治.
作者:刘心想;彭元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法 按照全球基金项目要求开展项目工作,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先进理念,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召开多部门协调会议,加强对多部门的监管能力,注重项目的目的针对性及项目目标的关联性,进一步发挥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和网络优势,强化过程督导,加强能力建设,注重记录;建立长效机制.开展项目县区和非项目县区、各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服务网络,加强防治队伍的能力建设,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结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创建了支持性环境,总结和推广了项目的先进经验,提高了防治队伍的工作能力.结论 借助项目的实施,形成了项目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的局面,全面推进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李自钊;彭元娥;窦萍;胡建平;杜三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颖县艾滋病防治协会通过成立乡(镇)分会及重点村关爱救助小组的形式,完善组织网络,及时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服药指导,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需求,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加强病人管理、提高抗病毒服药依从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艾滋病病人管理模式.
作者:陈昭云;赵保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合从事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实践,对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精简、高效、节约原则出发建议将财务报表科目从34个精简为23个,并对如何提高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作者:史龙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区)级项目办公室项目活动的执行能力.方法 以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绩效考核成绩、河南省项目办综合督导结果以及专家评议为结果, 把疫情高低、办公室设置、专兼职人员比例、接受国家级督导、新(老)项目县等为影响因素进行执行力分析.结果 以上5种因素不同程度影响项目执行能力.结论 要提高项目县的执行能力,必须加强督导,根据不同实际设置项目办,人员配置合理.
作者:姜亚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河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财务培训效果.方法 根据历次接受上级督导和省级综合督导评价,对比河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财务管理培训结果.结果 共涉及19个县(区),省卫生厅和各项目县(区)均成立了项目办.省项目办承担对县项目办的培训、督导、管理工作,每季度或半年对各项目县(区)进行1次综合督导,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督导.通过督导、培训.结论 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为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入、完善与精细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继续探索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督导、培训方法.
作者:张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球基金项目财务财务核算模式,是否具有全球基金项目管理特色.方法 以全球基金项目省级项目办(SR)会计核算为研究对象,从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结存等会计要素出发,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球基金财务述核算自成体系,相对简单,符合项目管理需要;汇总报表数量较多,程序繁琐,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结论 全球基金项目账务处理比较科学,会计要素内容精简,财务核算简单易掌握.建议精简报表数量.
作者:张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营业性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为对象,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行为学监测.结果 调查发现,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从业人员艾滋病认知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和电影,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只有22.2 %,不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拒绝使用.结论 从业人员对艾滋病和安全套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本地区从业人员艾滋病认知状况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赵光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来源方式并将其结果与居民希望的学习途径进行比较,制定艾滋病控制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的方法 ,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222名校外青少年,在调查问题下面列举了电视、网络、报刊或杂志、父母或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宣传册、乡村医生等8个来源方式.结果 电视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数量多的校外青少年占56.1 %,居第一位;从父母或亲戚获得知识的仅有2.3 %,居后一位.来源方式的重要性大小依次是电视、报刊或杂志、网络、宣传册、朋友、街坊邻居、乡村医生、父母或亲戚.结论 今后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途径方面,卫生部门应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组合.
作者:窦萍;王振兴;轩志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100 %安全套使用项目对暗娼人群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河南省19个项目县2006-2008年开展暗娼人群干预活动的场所,采用中国全球基金第三轮艾滋病项目专题调查问卷方法,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结果 2006-2008年项目地区艾滋病预防服务在暗娼中的覆盖率平均92.06%,暗娼中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主要错误观点比例平均63.94 %,娱乐场所暗娼在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平均81.63 %.结论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昌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县娱乐场所暗娼人群(FSW)艾滋病相关认知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统一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活动参与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血清学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资料.结果 调查110名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4.55 %,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为94.55 %;小年龄、文化程度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戴套率较高,反之亦然 .结论 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农村地区青少年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是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万民;程真真;李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河南省19个项目县四年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阳性妇女的管理和夫妇双方单方HIV阳性配偶随访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个项目县1 260 435名孕产妇接受了自愿咨询检测,孕产妇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率为93.00 %以上,单方HIV阳性配偶随访率达到97.00 %以上,接受干预措施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3.23 %,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结论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减少了她们感染HIV的潜在风险,有效地避免了HIV二代传播.
作者:熊向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河南省、项目市(县)开展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哨点监测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国家耐药性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耐药毒株出现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减少耐药毒株出现提供科学依据;为二线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按照国家HIV耐药监测方案实施,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共招募120个新纳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人进入监测队列,定期随访和CD4、病毒载量和基因序列监测.结果 河南省先后启动两个抗病毒治疗耐药试点(唐河、宛城区)共招募病人150人.结论 项目进展符合国家耐药监测方案要求.
作者:彭元娥;刘宏伟;朱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简称MMT)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进入三门峡市社区MMT门诊的220名戒毒人员进行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和性行为规律等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占82.71 %,女性占17. 20 %,平均年龄为(33. 86 ±5.39)岁,HIV阳性率0.90 %,HCV阳性率为10.90 %.吸毒方式以口吸为主,注射吸毒和其他方式混用27人(12.27 %).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过去1个月有共用注射器者39人,占17.73 %.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64人,占29.09 %.104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占47.27 %.结论 MMT吸毒者中存在HIV和HCV传播的高危性,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很有必要.
作者:武恕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