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国际刊号:1002-1078
  • 国内刊号:41-1110/R
  • 影响因子:0.36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已连续5届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国医论坛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自拟益肾通淋排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及手术治疗.体外超声碎石设备在基层医院一般没条件配置,而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人不愿意接受且术后相对后遗症较多,故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自1994年6月~2004年5月对经X线检查或B超检查确诊直径≤1cm的泌尿系结石患者80例,采用自拟益肾通淋排石饮加减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的33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贺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膏药穴贴防治小儿慢性咳喘临床观察

    我们开展冬病夏治已逾20载,因疗效确切,每至三伏,门庭若市,男女老幼,摩肩接踵.现将2000~2005年采用膏药穴贴方法防治的376例小儿慢性咳喘之情况加以整理,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玉屏风口服液相对照,支气管哮喘与固本咳喘片相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斌;陆卫娟;倪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拟解毒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116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解毒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11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拟通络滋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而治疗效果较差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此DN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应用自拟通络滋肾汤治疗DN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龙胆泻肝汤首见于<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又见于<医方集解>,其药在前方的基础上增加栀子、黄芩、甘草,乃为近代所用的龙胆泻肝汤.主治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或下注所致诸证,症见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胁痛口苦,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白带等.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牛广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笔者于2005年10月~2006年9月,采用祖师麻片内服配合颈椎牵引、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并设对照组48例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8例疗效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机体免疫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以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特征,并可伴有浮肿、高血压、贫血等.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此病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后造成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目前对其尚无特效疗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5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8例进行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刚;裴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6例

    我科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参麦、丹香冠心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32例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经过及时而合理的治疗及适宜调护,绝大部分能较快康复,但部分患儿因体质虚弱、治不及时而致病情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因部分患儿服用中药汤剂困难,笔者自2004~2005年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参麦、丹香冠心注射液静脉滴注佐治小儿肺炎迁延难愈者32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战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脱垂50例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辨证施治,配合1:1消痔灵混合注射液,直肠下层点状或柱状注射法治疗Ⅰ度直肠脱垂,直肠周围高位注射法治疗Ⅱ度、Ⅲ度直肠脱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5例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中十分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0%~90%,是由于高血糖使血小板黏聚性增高,血液黏滞性加大,红细胞可塑性减低,引起组织缺氧,微循环供血不足[1];加之高血糖使周围神经内果糖堆积,肿胀使神经受压而产生肢体麻木、疼痛、冷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致残.笔者对该病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配用中药熏洗,共治疗35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5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议活血通阳法治疗胸痹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作者:李卫;刘新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通假字述要

    字词通假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要确切地理解文意,就必须破其假借,循音求义,读出本字.现选择<金匮要略讲义>中当训未训或训而不详者数则,阐释如次.

    作者:陈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近况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传统的针灸疗法很早就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比起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其优越性显而易见.此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莫智珍;赵炜;范郁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VEC的损伤机制及中药保护VEC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VEC)衬于整个心血管系统的内表面,参与维持血流的正常流动状态,在调节心血管系统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血管张力,参与血管腔内止血过程和调控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实现的,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均参与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状态.

    作者:康赟;于洁;狄留庆;张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方治奇危重证验案3则

    经方是指出自<伤寒杂病论>之方,以其处方严谨、用药精当、味少效宏而著称于世.历代医药名家,推崇备至,莫不折腰顶礼,纵贯历史数千年,时至今日,仍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十分璀璨的明珠.余临床上辨证施用,每收桴鼓之效,今呈验案3则,以飨同道.

    作者:左祐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议《伤寒论》表里同病诊治之先后

    认为<伤寒论>表里同病主要包括太阳阳明合病和太阳太阴合病两端.对于太阳阳明合病,当太阳病明显而阳明病初结不甚时,必先解表而后攻里;若太阳病与阳明病证候都较甚时,当表里同治.至于太阳太阴合病,当太阳表证兼有里虚寒证且里虚寒较甚时,急救其里而后攻表;若太阳太阴合病而虚寒不甚时,当表里同治.

    作者:鲍艳举;花宝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伤寒论》蓄血证辨析

    系统研究了<伤寒论>有关蓄血证的条文,认为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皆可出现蓄血之证.蓄血证的病理为瘀热在里.其治疗以攻下逐瘀为大法,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为代表方,热重于瘀者是桃核承气汤证,瘀重于热者是抵当汤证,抵当丸适用于瘀重于热而病势较缓者.

    作者:吴颢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金匮要略》止痛5法探讨

    <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痛证的理法方药内容,对于今天的中医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此内容拟从5个方面探讨如下.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浮针疗法与反阿是穴疗法的思考

    浮针疗法和反阿是穴疗法在临床上疗效迅速确切,通过对二者特点及原理分析,结合同仁的研究成果,提出临证选穴与教科书上的固定经穴有别.临床上把传统的埋线疗法融合二者之中,即以反阿是穴为进针点,采用浮针疗法中的进针方向、扫散手法,后把羊肠线埋置于皮下,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计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6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踝三针组)60例采用踝三针治疗,对照组(体针组)60例采用体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疼痛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标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而治疗组降低则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踝三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显著.

    作者:周保定;周留军;华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栓心脉宁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栓心脉宁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药材粉末经60%乙醇提取1h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00nm,对血栓心脉宁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血栓心脉宁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在8~4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6.2%,RSD=2.6%(n=6),稳定性、精密度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以用于血栓心脉宁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梁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张琪教授运用通法治疗疑难病的经验

    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研究多年,尤其善用通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其认为通法是相对广义概念,除了传统的通里攻下法之外,还包括活血通络、豁痰开郁、利水消胀等法.笔者有幸从师伺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兹介绍如下.

    作者:孙元莹;王暴魁;姜德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陶根鱼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总结

    陶根鱼教授系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其在多年教学、科研、医疗中,承岐黄、研百家、博古今、采众长,对中风后遗症、癫痫、头痛、眩晕等内科疑难怪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用自拟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辉;刘金榜;陶根鱼;郭汉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85例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本病临床比较常见,但因其病因复杂,中西医虽都有多种治疗方案,而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满意.笔者从2000年10月~2006年10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护本病85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伯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肝炎患者住院期间的教护方法

    重症肝炎是乙型肝炎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乙型肝炎则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指标,我国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慢性HBV感染率高达9.09%,从而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如果以HBV-DNA阳性作为HBV感染的指标,我国HBV的感染率要高于目前的估计.

    作者:匡丽;闫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调理脾胃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存在脾胃运化失调、饮食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不良的现象,继而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相反,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调理脾胃并改善其运化功能,患者全身症状及生存质量就会有所改善.本人由此体会到调理脾胃在整个癌症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就此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李景鹏;贾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探讨

    <内经>早已有关于糖尿病肾病相关症状的描述,并为其命名,后世的许多著作也沿用这些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做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近代医家对于中医病名的规范工作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旨在明确及规范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冀从相同的中医病名这个切入点入手,从古籍中挖掘有益的资料为现代所用,从而为现代糖尿病肾病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封翠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课程,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是今后学习方剂学及其他临床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但中药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杂,灵活多变,使初学者常感到难学难记.鉴此,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工作的总结,就<中药学>的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作者:刘晓兰;舒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功效表述混乱的原因、规范化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中药的功效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但是分析临床常用中药可以发现,许多中药的功效在不同本草著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述差异.如血余炭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大词典>,<中医大词典>,1984年版、1996年版<中药学>,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表述均有出入.

    作者:梁新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